图书介绍
汉语词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词汇](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019879.jpg)
- 孙常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956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汉语-词汇-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词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书使用的标音符号1
第一部分 词3
第一篇 词的性质和结构3
第一章 词的性质3
第一节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3
壹 语言是以组词成句的语法组织词来说成的3
贰 词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统一起来的语言最小单位4
一 语言的最小单位不是音素4
二 语言的最小单位也不是音节5
三 语言的最小单位更不是意义5
四 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语音形式和意义统一起来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6
第二节 词是概念的名称7
壹 语言的词和逻辑的名辞7
一 概念7
三 语言的词是概念的名辞8
二 概念在逻辑上的语言形式是名辞8
贰 概念的名辞并不全都是词9
叁 语言和思维不是同一现象不能用词来顶替概念10
——词是一种假定性的东西10
第三节 词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12
壹 条件反射和第一信号系统12
贰 第二信号系统和词15
叁 词是一种现实的条件刺激物17
一 信号——条件刺激物17
二 词执行着信号的机能17
三 词的刺激物和物体的刺激物是不相同的18
四 信号的信号决定了词的假定性质18
肆 词的可了解性和词的组织形式关系19
第四节 词的两种意义跟实词和虚词20
第一节 词素21
第二章 词的结构21
第二节 词根23
壹 词根、派生词和同族词23
贰 汉语词根的性质26
例一 用“米”作词根的27
例二 用“莫”(暮)作词根的28
例三 用“苜”作词根的29
例四 “米”“莫”“苜”的词根29
叁 探索词根必须是语言的和历史的34
肆 汉语词根研究和汉语语源学35
一 词根研究只是语源研究的一个部分35
二 研究汉语词语源的必要35
第三节 结构和成分37
壹 汉语词的两种结构37
贰 词身和词尾38
叁 汉语词身的造词结构39
肆 词根造词结构的几种成分40
一 前加成分和后附成分41
1.前加成分41
2.后附成分42
二 前缀和后缀42
1.前缀42
2.后缀43
第二篇 词义46
第三章 词义的性质46
第一节 词义的语言性质46
第二节 词义跟概念的关系和差别48
第四章 词义的发展51
第一节 词义发展的原因和结果51
第二节 词义发展的方向52
壹 深化54
第三节 词义发展的道路54
贰 引申57
叁 分化58
第五章 词义的转变62
第一节 词义转变的原因、种类和一般的归趋62
第二节 词义扩大63
壹 从部分扩大到全体的64
贰 从个别扩大到一般的64
叁 词义扩大和词义引申的区别67
第三节 词义缩小67
第四节 词义转移69
第五节 三种词义转变的比较70
第一节 造词的社会基础72
壹 在社会生活中新事物出现往往跟它相应地产生新词72
第六章 造词基础72
第三篇 造词法72
贰 新词的创造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没有必然的和本质的关系的73
叁 但是新词的命名又不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毫无关系的73
第二节 造词的认识基础74
壹 认识的发展在语言上常是与之相应地产生新词74
贰 新旧认识联想旧词往往成为造成新词的基础76
第三节 造词的语言基础77
壹 已有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是依之成词的传统的语言基础77
贰 语言的新旧质变和造词基础的新旧质79
叁 语言的新旧质变也往往促成重造新词80
第七章 造词的方法和种类81
第一节 造词方法跟造词结构的关系和区别81
第二节 汉语造词方法的分类标准83
第八章 语音造词方法——象声造词85
第九章 语义造词方法——变义造词和比拟造词89
第一节 变义造词89
壹 引申变义造词90
贰 转化变义造词92
一 本义已失变义独存的转化变义造词93
1.由词义扩大而成的93
2.由词义缩小而成的94
3.由词义转移而成的95
二 本义和变义并存的转化变义造词98
第二节 比拟造词99
壹 单纯比拟造词100
贰 条件比拟造词103
第十章 结构造词方法(上)——词汇—结构造词方法105
壹 词组结构造词106
第一节 非词根结构造词106
一 修饰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7
二 并列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08
1.两端对举108
2.两类概括109
3.两事相成110
4.同义互注111
三 因果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11
四 支配关系词组结构造词112
贰 短句结构造词113
第二节 词根结构造词114
壹 分化造词114
一 用单词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15
二 用词组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16
1.以动词作条件中心的条件分化造词116
三 用短句作条件的分化造词117
3.以区别词作条件的条件分化造词117
2.以名词作条件中心的条件分化造词117
四 分化条件的语义作用119
贰 附注造词123
一 附注物类的123
二 附注单位的124
三 附注性状的125
1.用词作性状附注的125
2.不用词作性状附注的125
叁 重叠造词126
一 重叠造词和重叠用词的区别126
二 重叠造词的种类127
1.用古汉语词重叠造词的128
2.用现代汉语词重叠造词的129
(1)创造新词的重叠造词129
②改变语音的重叠造词130
①不改变语音的重叠造词130
(2)调整旧词的重叠造词131
第十一章 结构造词方法(下)——形态 结构造词方法131
第一节 音变造词132
壹 改变部分音素的音变造词133
贰 不改变音素的音变造词136
一 改变发声送气方法的音变造词137
二 改变声调的音变造词138
1.极化的变调造词138
2.转化的变调造词139
三 改变重音的音变造词140
第二节 附缀造词142
壹 性质和种类142
贰 前缀——阿、老、第、初的形成143
叁 后缀——者、家的形成145
肆 后缀“儿”的略史跟它的作用147
一 后缀“儿”的略史147
1.后缀“儿”在唐代就是早已形成了的147
2.在唐宋时代的文学语言里后缀“儿”是不卷舌的148
3.“儿”音的演化和它的时代148
二 后缀“儿”的造词作用150
1.增加情感152
(1)附“儿”表示微小暂短152
(2)附“儿”表示娇爱亲昵153
(3)有些不应附“儿”的词附“儿”153
表示轻蔑153
2.提炼词义153
(1)以全词作词根附后缀“儿”的154
(2)以简缩词作词根附后缀“儿”的154
3.改造词性155
4.调整词形156
三 重叠用词的轻音“儿”化还没成为附缀造词156
第十二章 汉语造词法的新旧质157
第一节 汉语造词法的新旧质区别157
第二节 汉语造词法的新质是从旧质中滋生出来的161
第二部分 词汇和基本词汇167
第一篇 词汇167
第十三章 现代汉语词汇167
第一节 词汇的一般性质167
壹 词和词汇167
贰 词汇和语法在语言中同等重要168
叁 词汇发展反映着语言发展168
肆 词汇发展是不和基础变化相应的169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词汇是一种民族语言词汇170
二 民族语言是形成民族的必要条件之一,不等于种族语言171
壹 民族语言性质和它跟民族的关系171
一 民族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171
贰 汉民族和汉民族语言172
一 民族的形成及其种类172
二 汉民族的形成173
三 民族语言和部族语言176
四 汉部族语言和汉民族语言178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词汇是随着汉语发展长期累积而成的182
第四节 如何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区别古今汉语词187
壹 在汉语词汇中区别古今词的必要187
贰 辨别古今汉语词的标准189
一 只能作词素不能独立成词的词是古汉语词190
二 变义造词词义返古时是古汉语词192
叁 同义词中的古今汉语词195
一 同义词中的古汉语词195
二 同义词中的历史性的“古词”197
肆 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汇中的古汉语词问题198
一 全用现代汉语词造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198
二 用现代汉语词和古汉语词构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199
三 全用古汉语词造成的双音节词一般是现代汉语词202
四 把第三种双音节词看做古汉语词是不对的204
第二篇 词在词汇里的几种相对关系206
第十四章 同音词206
第一节 同音词出现的原因和种类206
第二节 结构同音词208
壹 由语义造词形成的结构同音词209
贰 由结构造词形成的结构同音词210
一 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完全相同的同音词210
二 语音形式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212
第三节 派生同音词214
壹 一般音变派生同音词215
贰 “儿”化音变派生同音词216
第四节 同音词在语言上的作用217
壹 同音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17
贰 误用同音词在语言上造成的混乱219
第十五章 多义词220
第一节 多义词的性质220
第二节 多义词的种类222
第三节 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226
第十六章 同义词227
第一节 同义词的性质和种类227
第二节 无条件同义词229
壹 无条件同义词的性质229
贰 无条件同义词的来路230
壹 交搭同义词235
第三节 条件同义词235
一 本义交搭的同义词236
二 本义和变义交搭的同义词238
贰 类属变义同义词240
第四节 同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42
第十七章 近义词244
第一节 近义词的性质、种类以及它跟同义词的区别244
壹 性质244
贰 种类245
叁 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246
第二节 近义词的区别247
壹 区别近义词的造词结构分析方法247
贰 近义词区别举例249
一 第一类近义词的区别249
1.部分词素和造词方法都相同的近义词249
2.部分词素相同造词方法不同的近义词252
二 第二类近义词的区别256
第三节 近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58
第十八章 反义词264
第一节 反义词的性质和它跟同义词、近义词的关系264
壹 反义词的性质264
贰 反义词和同义词的关系265
叁 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关系267
第二节 反义词的种类268
壹 可以逆用的反义词268
贰 不可逆用的反义词270
叁 可逆和不可逆两种反义关系图解272
第三节 反义词在修辞上的作用273
壹 现代汉语方言的一般区划275
第一节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275
第十九章 方言词汇275
第三篇 几种特殊性的词汇275
贰 现代汉语方言的语言情况278
第二节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280
壹 汉语方言词汇里的两类词群280
贰 汉语方言词汇的错杂情况283
一 同一方言区方言词的错杂性283
二 不同方言区方言词的共通性287
第三节 汉语方言词汇的历史地位和性质291
第四节 在作品中不要自然主义地滥用方言土话294
第二十章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296
第一节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的性质296
壹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类词汇?296
贰 专业词汇和同行语词汇在性质上是跟方言不同的297
叁 同行语只是全民语言的支派,不成其为独立语言298
第二节 专业词汇299
第三节 同行语词汇304
壹 汉语的两种同行语305
一 “阶级”习惯语词汇306
二 秘密语词汇309
1.用掩饰法造成的秘密语309
2.用替换法造成的秘密语310
贰 同行语因为它离开全民立场终久是要消失的311
第二十一章 外来语词汇312
第一节 外来语词汇是长期积累的312
第二节 外来语词的种类和性质316
第三节 借词317
壹 借词和它的种类317
一 借取全词的317
1.借词中的日语部分——借词的特殊现象319
二 借取书写形式的319
2.认定日语借词首先要辨明它是不是汉语贷词320
贰 借词在汉语中的简化323
第四节 译词324
壹 译词跟它和借词的区别324
贰 译词的种类和性质324
一 全译词325
二 半译词325
三 附注译词326
第五节 外来语词的统一和使用326
壹 外来语词的混乱现象必须澄清326
贰 不要滥用外来语词330
第四篇 基本词汇332
第二十二章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性质332
第一节 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基本词汇332
壹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332
贰 什么样的一些词才是词汇中的主要东西?333
叁 词汇中主要的东西不就是常用词汇338
第二节 基本词汇在词汇中的地位和基本词的整体性340
壹 基本词是一个完整的词340
贰 单从词义研究基本词是不对的341
一 基本词汇研究工作中的词义主义倾向341
二 基本词不等于客观存在的事物343
第三节 基本词汇的历史性346
第四节 基本词汇的全民性和现实性349
第二十三章 如何从现代汉语词汇中推寻基本词汇352
第一节 基本词汇的性能不能作判定基本词汇的标准352
壹 基本词汇的两种词汇性能352
贰 历史稳定性和造词能力并不是基本词所独有的354
一 基本词具有历史稳定性,但是有这种性质的词并不一定就是全民语言词汇里的主要东西354
二 基本词汇给语言词汇以构造新词的基础,但是有造词能力的词不一定就是基本词357
壹 历史线索——从古汉语词汇中传承下来的现代汉语词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60
第二节 推寻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主要线索360
贰 结构线索363
一 词素上的推寻线索363
1.以古汉语词作词素的词一般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63
(1)完全使用古汉语词构成的基本词364
(2)兼用古今汉语词构成的基本词364
2.以现代汉语词作词素,在结构中改变或失去原词作用的是现代汉语基本词365
二 造词法上的推寻线索——非基本词多在词汇—结构造词里366
三 语源上的推寻线索——用缩写的方法从故事或成语中提炼出来的现代汉语词不拘词素的性质都是基本词367
第二十四章 现代汉语基本词汇的核心——根词369
第一节 现代汉语根词的性质和界限369
壹 根词是基本词汇里的主要东西369
贰 根词和词根的区别371
第二节 哪些基本词是现代汉语根词?373
第一节 基本词汇的历史稳定性是在语言发展中相对地提出来的374
第五篇 基本词汇的累积、传承和发展374
第二十五章 基本词汇历史稳定性的认识问题374
第二节 基本词汇累积、传承和发展的不可分割378
第二十六章 汉语基本词汇的累积379
第一节 累积中的两个问题——时间和来路379
第二节 新基本词的随时汇入381
第三节 基本词的两条来路384
壹 创造和发展的基本词385
贰 从借词变成的基本词386
第二十七章 汉语基本词的传承388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的传承和汉语的新旧质变388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语音形式质变390
壹 古今汉语语音系统在传承中已经渐变得很不相同390
贰 汉语基本词的语音形式质变不能被书写形式所蒙蔽392
一 在传承中改变语音形式而不改换书写形式的基本词395
二 在传承中既改变语音形式又改换书写形式的基本词396
1.在系统音变的基础上改变书写形式的397
(1)同词的不同造字——“或体”的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397
(2)专用书写形式和借用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398
①由借字书写到造成专用字398
②“本字”被“借字”代替的399
(3)借用的书写形式在传承中的替换401
2.在个别音变的基础上改变书写形式的402
第三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结构形式质变403
壹 传承中结构形式质变的性质、原因和种类403
贰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几种结构形式质变405
一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以条件分化被改造而变质405
二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增添辅助成分被改造而变质405
三 有些基本词在传承中赋予形态特征被改造而变质406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分化407
第二十八章 汉语基本词的发展407
壹 性质和种类414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的变异414
贰 在传承中的三种变异415
一 在传承中由词义扩大而发生变异的415
二 在传承中由词义缩小而发生变异的416
三 在传承中由词义转移而发生变异的417
第二十九章 汉语基本词在传承中个别地新陈代谢和失用418
第一节 从汉语史看基本词的传承现象418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的新陈代谢——同义词的新旧交替421
壹 由于方言同义词的交替造成的基本词新陈代谢421
贰 由于古今同义词的交替而造成的基本词的新陈代谢423
一 在造词材料方面423
二 在造词方法方面425
壹 传承中失用消亡的原因和它跟新陈代谢的区别426
第三节 汉语基本词汇在传承累积中个别基本词426
分别地逐渐失用和消亡426
贰 有些基本词逐渐失用进入历史词汇427
叁 有些基本词长期失用接近消亡428
第三十章 汉语基本词汇的稳固性和抵抗性430
第一节 汉语基本词汇的稳固性430
第二节 汉语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的稳固性使它对强迫同化表现了巨大的抵抗力量434
第三部分 词汇音变441
第三十一章 词汇音变以及研究它的目的和方法441
第一节 词汇音变和它的种类441
壹 音位变化和词汇音变441
贰 汉语音变的种类444
一 造词音变444
1.临时性的变态语音445
2.系统性的变态语音445
二 说话音变445
第二节 研究词汇音变的目的和方法446
壹 研究词汇音变的目的446
贰 研究词汇音变的方法448
第三十二章 汉语造词音变449
第一节 一般的造词音变449
壹 变化声调的造词音变449
一 变化声调的造词作用449
1.声调六类变化都有造词作用450
2.去声在变调造词中的突出作用451
(1)最多是在动词和名词的转化里451
(2)其次是在动词的分化里452
二 造词音变和词性改变453
贰 变更发音方法的造词音变——用送气与否来作分化的造词音变454
一 变更辅音的造词音变456
叁 变更音素的造词音变456
二 变更韵腹的造词音变457
三 变更韵尾的造词音变460
第二节 后缀“儿”的造词音变——“儿”化音变461
壹 无韵尾音节的“儿”化音变463
一 用舌尖或舌面前最高元音作韵腹附“儿”时,韵腹和“儿”全音相结463
二 用舌前非最高元音或舌后元音作韵腹附“儿”时韵腹“儿”化463
贰 有韵尾音节的“儿”化音变464
一 用舌前最高元音或舌尖鼻声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64
二 用舌后最高元音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66
三 用舌根鼻声作韵尾的“儿”化情形466
第三十三章 汉语说话音变467
第一节 说话音变的性质和种类467
壹 说话音变跟造词音变的区别467
贰 说话音变的种类468
壹 个人的系统的说话音变469
第二节 系统的说话音变469
贰 社会的系统的说话音变——方言音变471
一 方言音变的差异性和相近性471
二 方言音变一般是自成系统的473
三 东北方言系统音变略例474
第三节 非系统的说话音变476
壹 非系统音变的性质和种类476
贰 东北方言词的几种非系统的说话音变477
一 增加音素的音变477
1.由于收音余势而增加音素的477
(1)闭口收音添加音素的478
(2)开口收音添加音素的478
2.由于过渡部位而增加音素的479
3.由于前音节收韵口势影响而增加音素的479
二 节缩音素的音变481
1.失落辅音482
2.失落韵头482
3.失落韵腹483
4.失落韵尾483
三 音节或音素的同化音变485
1.受前音节影响而发生音变的485
(1)前音节用它全音节同化后一音节的485
(2)前音节的韵同化后音节韵的487
2.受后音节影响而发生音变的487
(1)受后音节全音节影响而同化的487
(2)受后音节韵的影响而同化的487
(3)受后音节声的影响而同化的488
②[i]和[y]的音变490
①[u]和[i]的音变490
(1)由于舌的前后移动或唇形变化而发生的音变490
1.元音音变490
四 由于音位移动而发生音变的490
③[u]和[y]的音变491
④[iu]和[y]的音变491
(2)由于舌的上下运动而发生的音变492
①舌前升降的音变492
②舌央升降的音变493
③舌后升降的音变494
④舌前中后升降的音变494
2.韵尾辅音音变495
(1)鼻声韵尾的更换497
(2)元音韵尾和鼻声韵尾的变换498
3.辅音音变499
①由于送气不送气发生的音变500
(1)改变发音方法的辅音音变500
②塞声和擦声音变501
③塞声和塞擦声音变501
④擦声和塞擦声音变502
⑤塞声和鼻声音变503
⑥鼻声和边声音变503
(2)改变发声部位的辅音音变504
①擦声的部位变换504
②鼻声的部位变换504
(3)改变发音部位和方法的辅音音变504
①双唇塞声和齿唇擦声[p][f]的音变504
②舌尖中声和舌尖后声[n][z]的音变505
③舌根塞声和舌面前塞擦声的音变505
(4)由辅音音变转成辅音和元音音变506
编辑后记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