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otorola 24位DSP原理与应用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Motorola 24位DSP原理与应用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3018086.jpg)
- 周浩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429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数字信号-信号处理-芯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Motorola 24位DSP原理与应用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DSP概述1
1.1 引言1
1.2 Motorola典型产品简介4
1.3 DSP56300处理器简介4
1.3.1 DSP56300的主要特点5
1.3.2 以DSP56300为内核的系列产品5
1.3.3 本书中约定表示方法11
2.1 DSP56311总体基本结构13
第2章 DSP56311总体概要13
2.2 DSP56300内核的工作过程与工作状态16
2.2.1 内核工作过程16
2.2.2 内核的工作状态17
2.2.3 中断处理中的若干问题17
2.2.4 复位处理状态23
第3章 芯片内核的硬件结构25
3.1 数据算术逻辑单元ALU25
3.1.1 数据ALU的功能模块25
3.1.2 数据ALU的运算与数的舍入规则28
3.1.3.1 16位运算模式中的数据传送35
3.1.3 16位运算模式35
3.1.3.2 16位运算37
3.1.4 流水线竞争38
3.2 地址产生单元AGU39
3.2.1 AGU的结构40
3.2.2 16位兼容模式41
3.2.3 程序设计模型42
3.2.4 寻址方式43
3.2.5 修正地址的运算类型46
3.3.1 概述48
3.3 程序控制单元PCU48
3.3.2 PCU硬件结构49
3.3.3 指令流水线50
3.3.4 PCU程序设计模型52
3.3.4.1 配置和状态寄存器52
3.3.4.2 堆栈和堆栈扩展62
3.3.4.3 系统堆栈配置和工作寄存器63
3.3.4.4 程序、循环和异常现象等处理的控制66
3.4 锁相环(PLL)和时钟发生器67
3.4.1.3 压控振荡器68
3.4.1.2 鉴相器和电荷泵环路滤波器68
3.4.1 PLL模块68
3.4.1.1 预分频器68
3.4.1.4 时钟发生器69
3.4.2 PLL程序设计模型70
第4章 JTAG测试访问端口与片内仿真模块74
4.1 JTAG测试访问端口74
4.1.1 端口的功能和内部结构74
4.1.2 JTAG指令77
4.2 片内仿真(OnCE)模块79
4.1.3 对DSP56300 JTAG的限制79
4.2.1 OnCE控制器80
4.2.1.1 OnCE命令寄存器OCR81
4.2.1.2 OnCE解码器ODEC82
4.2.1.3 OnCE状态和控制寄存器OSCR82
4.2.2 OnCE存储器断点逻辑83
4.2.3 OnCE对高速缓存(Cache)的支持86
4.2.4 进入调试模式的方法88
4.2.5 跟踪缓冲器89
4.2.7 目标系统一侧系统的调试要求91
4.2.6 串行握手协议91
4.2.8 使用OnCE举例92
4.2.9 JTAG-OnCE之间相互作用举例95
4.2.10 地址跟踪模式97
第5章 存储器98
5.1 概述98
5.2 片内存储器99
5.2.1 程序存储器99
5.2.2 程序存储器的转换模式100
5.2.3 X和Y数据存储器101
5.2.4 16位兼容模式结构104
5.3 外部存储器接口(端口A)105
5.3.1 外部存储器接口信号105
5.3.2 端口A的工作108
5.3.2.1 外部存储器寻址108
5.3.2.2 对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的支持108
5.3.2.3 对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的支持109
5.3.5 总线判决信号111
5.3.3 不用端口A111
5.3.4 总线的握手和判决111
5.3.5.1 判决协议112
5.3.5.2 判决方案113
5.3.5.3 总线判决示例113
5.4 端口A的控制114
5.4.1 地址属性寄存器(AAR)114
5.4.2 总线控制寄存器(BCR)117
5.4.3 DRAM控制寄存器(BCR)118
5.5.1 指令Cache的结构120
5.5 指令Cache120
5.5.2 Cache程序设计模块122
5.5.2.1 Cache的操作122
5.5.2.2 硬件复位后的默认模式124
5.5.3 锁定Cache124
5.5.4 解除对Cache的锁定124
5.5.5 清除Cache125
5.5.6 数据由/到指令Cache的传送125
5.5.8 指令Cache操作的调试126
5.5.7 实时应用中指令Cache的使用126
第6章 DMA控制器128
6.1 概述128
6.2 DMA工作过程130
6.2.1 DMA概述130
6.2.2 定时(内核时钟周期)131
6.3 通道的优先级132
6.3.1 两个DMA通道间的优先级132
6.3.2 DMA通道与内核间的优先级132
6.4 DMA对总线接口单元(BIU)的专门用途133
6.5 DMA控制器的编程模型134
6.5.1 DMA源地址寄存器134
6.5.2 DMA目标地址寄存器134
6.5.3 DMA偏移量寄存器135
6.5.4 DMA计数器135
6.5.4.1 DMA计数器模式A-单计数器135
6.5.4.2 DMA计数器模式B-双计数器136
6.5.4.3 DMA计数器模式C,D和E-三计数器136
6.5.5 DMA控制寄存器(DCR)138
6.5.6 DMA状态寄存器(DSTR)143
6.6 应用DMA的注意事项144
第7章 外围器件及其编程技术146
7.1 外围器件的编程146
7.1.1 外围器件初始化与控制、状态寄存器的一般操作146
7.1.2 数据传送的方法147
7.1.3 通用输入/输出(GPIO)149
7.2 主机接口(HI08)152
7.2.1 HI08概述152
7.2.2 工作过程154
7.2.3 使用HI08的起动159
7.2.4 DSP内核的程序设计模型159
7.2.5 主机的程序设计模型167
7.3 增强型同步串行接口(ESSI)174
7.3.1 ESSI相对SSI的“增强”175
7.3.2 ESSI数据和控制信号175
7.3.3 ESSI的基本操作178
7.3.4 三种工作模式:标准(常规)、网络和请求服务模式180
7.3.5 ESSI程序设计模型183
7.3.6 GPIO信号和寄存器199
7.4 串行通信接口(SCI)201
7.4.1 工作模式201
7.4.2 I/O信号203
7.4.3 复位之后的SCI203
7.4.4 SCI的初始化205
7.4.5 异常现象207
7.4.6 SCI程序设计模型207
7.4.7 GPIO信号和寄存器217
7.5.1 概述218
7.5 三定时器模块218
7.5.2 定时器的工作220
7.5.3 定时器的工作模式221
7.5.4 三定时器模块的程序设计模型233
第8章 指令集及其使用指南240
8.1 指令格式和语法240
8.1.1 汇编语言与指令的一般格式240
8.1.2 常用伪指令241
8.1.3 DSP56300内核指令的表示说明242
8.2 操作数的长度243
8.2.1 数据ALU寄存器的存储宽度244
8.2.3 程序控制寄存器245
8.2.2 AGU寄存器245
8.2.4 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246
8.3 指令中的标记、标识说明246
8.3.1 指令的标记说明246
8.3.2 条件码寄存器的说明250
8.4 DSP56300内核指令集251
8.4.1 算术类指令251
8.4.1.2 加法指令253
8.4.1.1 绝对值指令ABS253
8.4.1.3 算术累加器左移指令ASL254
8.4.1.4 算术累加器右移指令ASR255
8.4.1.5 累加器清0指令CLR256
8.4.1.6 比较指令CMP、CMPM和CMPU257
8.4.1.7 减1指令DEC258
8.4.1.8 迭代除法指令DIV258
8.4.1.9 双精度带右移的乘-加指令DMAC260
8.4.1.10 增1指令INC260
8.4.1.11 乘-累加类指令MAC,MACI,MAC(su,uu),MACR以及MACRI261
8.4.1.12 求最大值的传送指令MAX,MAXM263
8.4.1.13 乘法类指令MPY,MPY(su,uu),MPYI,MPYR以及MPYRI264
8.4.1.14 累加器求反指令NEG266
8.4.1.15 累加器规格化指令NORM和NORMF266
8.4.1.16 累加器舍入处理指令RND267
8.4.1.17 减法类指令SBC,SUB,SUBL和SUBR268
8.4.1.18 有条件的传送指令Tcc270
8.4.1.20 测试累加器指令TST271
8.4.1.19 数据ALU寄存器的传送指令TFR271
8.4.2 逻辑指令272
8.4.2.1 逻辑与指令AND(以及AND(imm.))和ANDI273
8.4.2.2 对前导位计数的指令CLB274
8.4.2.3 逻辑异或指令EOR(EOR(imm.))275
8.4.2.4 抽取位段指令EXTRACT(EXTRACT(imm.)和EXTRACTU(EXTRACTU(imm.))276
8.4.2.5 插入位段指令INSERT(INSERT(imm.))278
8.4.2.6 逻辑左移指令LSL(LSL(mb.),LSL(mb.,imm.))279
8.4.2.7 逻辑右移指令LSR(LSR(mb.),LSR(mb.,imm.))280
8.4.2.8 合并两个“半字”的指令MERGE280
8.4.2.9 逻辑非指令NOT281
8.4.2.10 逻辑或指令OR(OR(imm.))和ORI282
8.4.2.11 循环移位指令ROL(循环左移)和ROR(循环右移)283
8.4.3 位处理指令283
8.4.4 循环指令287
8.4.4.1 有条件地退出当前的DO循环指令BRKcc287
8.4.4.2 硬件循环开始指令DO287
8.4.4.3 无限循环开始指令DO FOREVER290
8.4.4.4 相对PC的硬件循环开始指令291
8.4.4.6 结束当前DO循环指令ENDDO292
8.4.4.5 相对PC的无限循环开始指令DOR FOREVER292
8.4.5 传送类指令293
8.4.5.1 装载相对PC地址的指令LRA294
8.4.5.2 加载被更新地址的指令294
8.4.5.3 传送(MOVE)类指令295
8.4.5.4 并行数据传送指令295
8.4.5.5 寄存器-寄存器的数据传送指令R与地址寄存器更新指令U296
8.4.5.6 存储器数据传送指令(X∶,Y∶,L∶,X∶Y∶)297
8.4.5.7 存储器与寄存器间的数据传送指令(X∶R和R∶Y)301
8.4.5.8 传送控制寄存器(MOVEC)与程序存储器的指令(MOVEM)303
8.4.5.9 传送外围器件数据指令(MOVEP)305
8.4.6 程序控制指令306
8.4.6.1 转移类指令307
8.4.6.2 条件执行指令(IFcc和IFcc.U)310
8.4.6.3 非法指令中断指令ILLEGAL310
8.4.6.4 跳转类指令(Jcc,JCLR,JMP,JScc,JSCLR,JSET,JSR,JSSET)311
8.4.6.5 空(无)操作指令NOP314
8.4.6.6 重复下一条指令的指令REP315
8.4.6.9 从子例程返回指令RTS316
8.4.6.10 停止指令处理的指令STOP316
8.4.6.8 从中断返回指令RTI316
8.4.6.7 复位片内外围器件指令RESET316
8.4.6.11 软件中断指令(TRAP,TRAPcc)317
8.4.6.12 等待中断或DMA请求指令WAIT317
8.4.7 指令Cache控制指令317
第9章 增强型滤波器协处理器320
9.1 特点320
9.2 EFCOP的结构原理概述321
9.2.1 PMB接口321
9.2.2 EFCOP存储体323
9.2.3 滤波器的乘法器和累加器(FMAC)324
9.3 EFCOP程序设计模型325
9.3.1 滤波器数据输入寄存器(FDIR)325
9.3.2 滤波器数据输出寄存器(FDOR)325
9.3.3 滤波器K常数输入寄存器(FKIR)326
9.3.4 滤波器计数(FCNT)寄存器326
9.3.5 EFCOP控制状态寄存器(FCSR)326
9.3.6 EFCOP ALU控制寄存器(FACR)329
9.3.8 EFCOP系数基地址(FCBA)330
9.3.7 EFCOP数据基地址(FDBA)330
9.3.9 抽取/通道计数寄存器(FDCH)331
9.3.10 EFCOP中断向量331
9.4 EFCOP编程332
9.5 EFCOP使用概要333
9.5.1 FIR滤波器333
9.5.1.1 实数模式334
9.5.1.3 实数、虚数交替的复数模式335
9.5.1.4 幅值模式335
9.5.1.2 复数模式335
9.5.2 IIR滤波器336
9.6 数据传送337
9.7 不同模式下的应用举例338
9.7.1 实数FIR滤波器(模式0)338
9.7.1.1 DMA输入/DMA输出338
9.7.1.2 DMA输入/查询输出342
9.7.1.3 DMA输入/中断输出344
9.7.2 用M抽选的实数FIR滤波器346
9.7.3.1 用查询实现自适应FIR滤波器347
9.7.3 自适应FIR滤波器347
9.7.3.2 用DMA输入和中断输出实现自适应FIR滤波器348
9.7.3.3 适时更新的FIR滤波器348
9.8 例9.1~9.4中4个例题的验证数据352
9.8.1 输入序列(input.asm)352
9.8.2 滤波器系数(coefs.asm)352
9.8.3 例题9.1~9.4中的输出序列353
9.8.4 例题9.4中所期望的信号353
9.8.5 例题9.4中的输出序列354
10.1.1 应用开发系统(ADS)355
10.1 套装DSP开发工具(Suite56)355
第10章 DSP56300系列的开发环境355
10.1.2 编译器356
10.1.3 汇编器357
10.1.4 连接器357
10.1.5 仿真器358
10.2 调试器360
10.2.1 进入命令窗口361
10.2.2 图形界面(GUI)调试器361
10.2.2.2 设置和清除路径362
10.2.2.1 复位系统362
10.2.2.3 加载目标文件363
10.2.2.4 建立显示环境366
10.2.2.5 建立、使用和修改监视列表366
10.2.2.6 设置和清除软件断点368
10.2.2.7 设置和清除硬件断点370
10.2.2.8 断点使用的表达式372
10.2.2.9 控制指令执行375
10.2.2.10 存储器和寄存器的管理380
10.2.2.11 输入输出文件385
10.2.2.12 调试器和器件的配置389
10.2.2.13 显示的信息说明393
10.2.2.14 宏和记录文件397
10.2.2.15 调试C源代码398
10.3 评估板DSP56311EVM401
10.3.1 DSP56311EVM的总体结构401
10.3.2 DSP56311EVM的硬件技术405
10.3.2.1 存储器405
10.3.2.2 模式选择器408
10.3.3 音频编码解码器409
10.3.4 命令转换器411
10.3.5 板外接口413
10.4 DSP56311在测控技术中的应用实例416
10.4.1 硅谐振压力微传感器闭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416
10.4.2 基于蓝牙技术的Smart(智能)传感器中的DSP编程418
10.4.3 语音信号采集存储428
10.4.4 串行通信433
10.4.5 基于Motorola DSP56311的模型汽车控制实验436
参考文献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