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为价值论纲 价值运行原理与企业价值增长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为价值论纲 价值运行原理与企业价值增长机制](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3016349.jpg)
- 赵渤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5975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企业-价值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为价值论纲 价值运行原理与企业价值增长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 词………………………………………………唐双宁1
前 言1
序 言(苏东水)1
摘 要1
导 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一)企业怎样才能够创造价值?1
(二)市场能有效调节价值的运行吗?5
(三)为什么提出人为价值?9
二、价值研究认识论辨析14
(一)自然科学认识的极限15
(二)价值运行经典分析认识论刚性18
(三)价值研究的人文哲学认识论21
三、人性行为“动机”辨析24
(一)人性行为动机辨析24
(二)人的行为动机:人文价值意义26
(三)人为价值研究目的与意义29
四、逻辑架构32
(一)人性行为构架32
(二)企业的人为价值活动37
(三)人为价值运行机理51
(四)管理实践中的应用65
第一章 什么是价值76
第一篇 价值研究历史综述76
一、西方古典劳动价值77
(一)古典朴素政治价值77
(二)亚当·斯密的价值内涵78
(三)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批判79
二、要素效用价值81
(一)要素——机械的界定81
(二)要素效用价值82
(三)要素价值的内在矛盾83
(一)主观价值——主观效用抽象84
三、边际主义的主观价值84
(二)数学方法分析价值表现形式——价格85
(三)边际分析指导了价格研究86
四、马克思对价值内涵的界定87
(一)价值抽象——社会有用性劳动的抽象87
(二)价值内涵体现社会性的辩证88
(三)价值脱离指导经济实践分析的历史遗憾89
第二章 价值研究的自然哲学方法论92
一、劳动价值研究:自然哲学的认识论92
(一)自然科学方法论92
(二)社会学家的人性研究93
(三)劳动价值研究:自然主义哲学认识论95
二、边际革命后的价值研究:人性心理实验分析的应用100
(一)实验方法的维理思维100
(二)主观价值——康德唯心主义哲学传统101
(三)劳动价格——边际效用分析的发展103
三、均衡价格研究:实证主义进化论105
(一)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105
(二)均衡价格——实证主义哲学进化论影响107
(三)均衡价格——物理守衡的世界观108
(一)自然哲学方法论指导的后果111
四、价值研究的终结111
(二)价值研究的终结112
第三章 经典学说谬误分析与认识115
一、价值表现形式的尴尬115
(一)“悖论”——价格调节收入支出的尴尬115
(二)市场不能出清资源的原因分析118
二、产权交易的“两难”——人性假设问题122
(一)低效率的产权交易:科斯产权结构的反思122
(二)价值创造:文化驱动人的行为过程126
三、思维“刚性”——经济学家的挑战132
(一)经济学家“刚性”思维132
(二)价值运行规律分析的人文化思维134
第四章 价值研究困境的根源137
一、价值研究陷入困境的根源137
(一)西方古典哲学认识论传统137
(二)价值研究困境的根源——人性假设错误140
二、价值研究滞后于人文科学的发展142
(一)价值研究滞后于人文科学的发展142
(二)价值研究失去实践指导作用的后果145
(三)西方主要学者艰难的探索148
三、经济人理性行为假设的变革151
(一)当代科学领域的新突破151
(二)管理学人性的变革影响经济学152
(三)经济学人性变革的新思潮153
四、价值研究需要汲取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养分155
(一)价值研究需要从人文科学汲取养分155
(二)研究价值运行要分析人性行为模式155
第五章 东西方认识论的比较与启示158
一、东西方的“人性”观特征158
(一)西方的“人性”观159
(二)东方的“人性”观160
二、东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比较161
(一)西方文化价值观161
(二)东方文化价值观163
(三)西方人文研究向东方回归164
三、东方认识论对价值研究的启示166
(一)研究价值离不开人文化的研究166
(二)东方价值观对价值研究的启示167
(三)价值研究新视角168
四、价值运行的新看法169
(一)主体人——物质与精神的整体169
(二)价值运行——人的主观与客观的动态过程170
(三)价值始终来源于有用劳动创造171
一、企业价值非物理均衡的增长176
(一)企业价值非物理均衡增长的困惑176
第六章 人性行为与企业价值管理的关系176
第二篇 什么是人为价值176
(二)企业价值管理的适应性行为179
(三)当代管理的心智模式183
二、经典框架人性行为假设:解释价值运行的结症184
(一)经典的价格分析中人性行为的前提性假设184
(二)修正条件框架的严密逻辑程序186
(三)企业价值管理为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188
三、企业价值研究变革的挑战191
(一)新的经济形态的挑战191
(二)企业价值研究的变革趋势192
四、实证分析:人的消费行为心理与行为价值取向193
(一)人的消费行为心理实证分析193
(二)人的收入支出结构分布196
(三)收入支出行为心理动机与价值认知行为调查197
一、影响心理价值意识的人文世界202
(一)客观存在的人文世界202
第七章 价值分析的人性行为假设203
(二)人文世界:独特运行系统206
(三)人文哲学的认识论210
(一)人文价值意义的表象212
二、人文世界赋予的心理行为动机:人文价值意义212
(二)人文价值意义的本体性215
(三)人性行为特征: “三事”辩证219
三、人性行为假设的重新界定220
(一)人性行为假设:人文社会学辨析221
(二)人性行为:人文价值观指导224
(三)心理动机激发因素:人文价值意义226
(四)人性行为假设新内涵的积极意义228
第八章 什么是人为价值232
一、 “人为”:人文价值观指导的人的心理行为232
(一)什么是“人为”232
(二)主客体人的划分与行为程序235
二、人为价值:激发人文价值观指导的心理价值认知239
(一)什么是人为价值239
(二)人为价值的内涵240
(三)人为价值的本质:激发人在人文价值观指导下的心理价值认知241
三、企业的人为价值活动:激发社会使用价值认知242
(一)为什么提出社会使用价值概念242
(二)社会使用价值的特征246
(三)社会使用价值与政治经济学价值比较248
四、社会使用价值的衡量252
(一)社会使用价值与自然使用价值的背离252
(二)主观效用衡量的辩证257
(三)社会使用价值、自然使用价值及价格的关系262
第三篇 人为价值运行分析268
第九章 企业的人为价值模式——企业如何激发人文价值观引导的心理行为268
一、人文社会的“心”与“体”268
(一)“体”:主体人的存在形式269
(二)“心”:客体人的心理行为模式269
二、以“心”造“体”:企业人为价值模式的塑造272
(一)企业人为价值活动的本质272
(二)“体”:企业人为价值模式274
(三)企业人为价值模式构建的原则276
(二)价值意识定向280
三、挖掘“心”的程序:激发心理动机的“价值模式”信息的获取280
(一)文化模式280
(三)人文“价值模式”281
(四)人文“价值模式”的类型281
四、实证分析:价值观激发的心理需求行为调查282
第十章 人为价值效应空间——企业获取激发人的心理认知动机因素的空间287
一、企业人为价值活动的效应空间287
(一)第一层级人文系统287
(二)第二层级人文系统288
(三)第三层级人文系统290
(一)人为价值效应空间本质与内涵292
二、人为价值的效应空间292
(二)人为价值效应空间的特征295
(三)人为价值效应空间分析的重点298
三、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机制300
(一)根本点:正确理解人的心理认知动机300
(二)动力:激发心理认知驱动因素302
(三)流程: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机制304
四、企业社会使用价值的塑造方式305
(一)方式:“价值模式”的复制、模仿及逻辑创造305
(二)目的:塑造社会使用价值认知306
(一)文化关系——市场兼容契机310
一、市场体系与效应空间的兼容310
第十一章 效应空间的运行方式——企业通过市场传递激发人的心理行为的信息310
(二)市场体系与效应空间的兼容程序313
(三)市场兼容过程:企业有效率的供给行为315
二、价值信息传递方式316
(一)“意义”的感知——价值模式信息的传递316
(二)信息空间——可以被编码的价值信息318
(三)价值信息传递的规划方法320
三、价值信息传递的流程整合321
(一)价值模式信息的循环321
(二)价值信息——编码与解码流程322
(三)信息传递中需注意的问题324
四、实证分析:价值模式信息传递与激发效果的评价325
第四篇 人为价值运行机理332
第十二章 人为价值运行规律——社会使用价值认知下的商品供求规律332
一、社会使用价值实现支付的条件332
(一)社会使用价值运行的前提332
(二)社会使用价值形成货币支付的条件333
二、社会使用价值的函数关系334
(一)社会使用价值认知效用函数334
(二)社会使用价值的函数关系336
(一)社会使用价值运行分析339
三、社会使用价值运行规律339
(二)社会使用价值运行规律340
(三)应用方法的解释343
第十三章 收入支出行为分析——激发社会使用价值实现货币支付的收入分配条件345
一、收入支出分配框架重构345
(一)收入支出均衡框架重构345
(二)收入分配中精神支出的增长348
(三)影响收入的精神支出的因素350
二、社会行为人的精神支出行为351
(一)精神支出行为351
(二)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352
三、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354
(一)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354
(二)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曲线位置的变化356
(三)企业的目标:激发商品社会使用价值最大化认知358
四、实证分析:收入分配中精神支出与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359
(一)收入中精神支出部分提供社会使用价值支付条件分析359
(二)收入变化引起精神支出变化的趋势361
(三)随着收入变化精神支出倾向变化趋势362
(四)收入支出行为分析的意义363
(一)外部效应的内涵366
一、人为价值的外部效应366
第十四章 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交易原理——满足心理“意义”感受的货币代价366
(二)“意义”的感受:人为价值活动的正外部效应367
(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的特征370
二、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交易模拟371
(一)负外部性产权交易的经典市场模拟371
(二)人为价值正外部效应产权交易的逻辑逆推374
(三)文化价值观指派的产权交易375
(四)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交易过程378
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交易原理382
(一)人为价值外部效应的本质382
(二)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交易原理386
(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交易的客观效应389
第十五章 人为价值运行机理——企业价值增长的动态均衡分析391
一、企业价值增长运行中的关键因素391
(一)社会使用价值供给:适应性行为与逻辑性创造行为391
(二)企业价值增长运行的市场环境395
(三)企业价值增长动态分析的关键因素397
(四)最优均衡中的三大关系401
二、企业价值增长运行的短期与长期调整403
(一)企业价值增长运行:短期均衡分析403
(二)企业价值增长过程:企业的适应性行为的循环与逻辑创造行为405
(三)企业价值增长运行: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409
(一)社会使用价值需求曲线的替代效应415
三、企业价值增长动态均衡分析中的新现象415
(二)企业最大价值预期与临界点416
(三)人为价值剩余效应417
第五篇 人为价值增长模式422
第十六章 条件模型:收入支出行为、企业价值与社会福利422
一、社会行为人收入支出条件422
(一)模型的条件框架422
(二)模型的假设分析422
(三)收入分配的条件函数424
(一)企业价值的社会预期分析426
二、企业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实现过程426
(二)企业人为价值活动的约束条件429
(三)企业商品的效用预期分析430
(四)企业价值的社会预期分析433
(五)企业的价值积聚效应435
三、社会福利:效用改善的过程439
(一)收入支出行为中的效用平衡问题439
(二)社会福利提高:社会使用价值心理效用满足441
(三)条件模型评价443
一、适应性行为与收益增长446
(一)社会使用价值需求扩大效应446
第十七章 企业价值模型:适应性行为的调节机理446
(二)需求扩大的收益比较448
二、企业价值积聚增长机理451
(一)企业适应性行为的不同阶段451
(二)企业价值积聚增长的极限452
(三)企业价值增长中DsDs、MVA、DD线的压制454
三、企业价值积聚增长源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457
(一)企业价值积聚源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457
(二)外部效应产权价值的递增458
(四)结论:企业价值积聚增长459
(三)人为价值外部效应产权的拟线性支出459
四、企业价值积聚增长的评价461
(一)企业价值积聚增长空间461
(二)企业价值积聚增长的运行趋势461
(三)企业价值和积聚增长的评价464
第十八章 企业价值增长模型:逻辑性创新行为规划466
一、企业价值增长的创新驱动466
(一)企业价值增长的创新规划466
(二)创新成功的标志468
二、适应性行为:企业价值持续增长的约束470
(一)成本约束470
(二)其他约束情况471
(三)企业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局限473
三、企业价值持续增长:逻辑性创造行为规划474
(一)逻辑性创新行为分类474
(二)逻辑性创新的分析模式475
(三)确定逻辑性创新的方式477
(四)选择社会目标人群480
(五)企业价值不规则的持续增长483
四、逻辑性创新行为效果的测量486
(一)产品可替代程度的测量486
(二)产业影响力的测量488
一、人为价值管理的终极目标492
(一)人为价值管理的重要性492
第六篇 管理实践中的应用492
第十九章 企业人为价值管理模式492
(二)企业的正确理解:人文社会中的有机构成494
(三)人为价值管理的本质:人为为人497
(四)人为价值管理的终极目标:激发社会价值认知最大化499
二、人为价值管理的运行模式501
(一)激发客体人人文价值观指导的心理价值认知501
(二)人为价值管理运行机制:激发人文价值观指导的心理认知的管理体系503
(三)激发人性心理行为的管理流程507
(二)确定关键环节的原因分析510
(一)人为价值管理的关键环节510
三、人为价值管理注意的关键510
第二十章 企业人为价值管理规划方案513
一、人为价值管理规划的条件513
(一)规划空间:人为价值效应空间513
(二)规划的出发点:企业如何成为人文社会有机构成514
(三)规划的目的:激发客体人的心理价值认知516
二、人为价值管理的规划与测度517
(一)企业社会预期分析规划517
(二)企业适应性行为的测度方案520
(三)企业逻辑性创新行为的测度方案523
(一)社会预期的条件分析526
三、人为价值管理的评价方案526
(二)社会预期条件评价528
(三)社会预期收益评价530
第二十一章 企业价值增长的管理流程533
一、企业价值积聚阶段的管理533
(一)规模扩展阶段的管理533
(二)企业价值积聚增长的管理536
二、企业价值持续增长阶段的管理540
(一)逻辑性创新选择方式与时机确定540
(二)先导性创新行为方案的论证543
(一)企业行为的流程整合546
三、企业价值增长管理流程的整合546
(二)企业价值增长的流程整合548
(三)企业人为价值管理机制549
第二十二章 价值信息传播方略552
一、价值信息传播原理552
(一)什么是价值信息传播552
(二)价值信息传播的原则553
(三)价值信息传播原理554
(四)影响价值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557
二、文化传播规划方案558
(一)价值信息传播的前提558
(二)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560
(三)文化传播规划方案562
(四)文化传播的组织形态567
三、价值信息传播的反馈机制570
(一)社会“价值模式”的管理分析系统570
(二)社会行为群体的反应系统571
(三)消费行为人效用度监测系统572
(四)企业价值增长能力评估系统572
结 语575
参考文献583
后 记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