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0026612.jpg)
- 丁丁,杨秀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1890177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节能-经济发展-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低碳发展政策路径研究 从顶层设计到实践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建立3
1 中国低碳政策体系的现状3
1.1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定位3
1.2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5
1.2.1 国家层面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5
1.2.2 地方层面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7
1.2.3 中国气候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评价9
1.3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进展12
1.3.1 形成政策体系12
1.3.2 主要领域的排放目标13
1.3.3 综合多种政策工具15
2 低碳发展的法律保障19
2.1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空间19
2.1.1 中国低碳发展的法制建设情况19
2.1.2 中国环境领域的法制建设情况22
2.1.3 中国低碳发展的立法诉求29
2.2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必要性31
2.2.1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重要意义31
2.2.2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工作基础32
2.2.3 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可行性36
2.3 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路径40
2.3.1 确定务实的工作路线40
2.3.2 夯实工作基础40
2.3.3 构建完整的法律体系41
3 低碳发展的制度支撑43
3.1 中国亟须构建的低碳发展重大制度43
3.1.1 低碳发展制度建设背景43
3.1.2 低碳发展的主要制度44
3.2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45
3.2.1 国内外相关实践和研究47
3.2.2 制度实施的基本考虑56
3.2.3 制度实施路线图61
3.2.4 与其他已有政策衔接62
3.3 低碳标识制度研究64
3.3.1 中国实施低碳标识的必要性65
3.3.2 低碳标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66
3.3.3 碳标识制度的国际经验67
3.3.4 碳标识制度的国内实践72
3.3.5 中国碳标识制度的顶层设计79
3.3.6 中国实施碳标识制度的政策建议84
3.4 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研究86
3.4.1 碳排放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87
3.4.2 地方探索与经验89
3.4.3 推行碳评制度面临的困难92
3.4.4 政策建议93
4 支持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96
4.1 低碳财税政策现状96
4.1.1 资金支持96
4.1.2 政策引导104
4.1.3 融资体制106
4.2 政策挑战108
4.2.1 社会投资不足108
4.2.2 融资渠道狭窄109
4.3 政策建议110
4.3.1 加大扶持力度110
4.3.2 深化能源价改110
4.3.3 扩大融资途径111
4.3.4 创新市场机制111
5 开展低碳发展相关的试点示范113
5.1 开展试点示范的意义113
5.2 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114
5.3 城市低碳发展相关的其他试点示范115
5.3.1 综合性示范115
5.3.2 专门性示范117
中篇 地方低碳发展实践与案例研究123
6 地方低碳试点的概况与进展123
6.1 低碳试点地区的政策措施及进展123
6.2 低碳试点工作面临的挑战127
6.3 深化低碳试点工作的建议128
6.3.1 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128
6.3.2 低碳发展相关制度128
6.3.3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130
7 低碳试点城市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132
7.1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32
7.2 基于指标的低碳城市分类136
7.3 基于指标的低碳城市分类指导137
7.3.1 领先型地区142
7.3.2 发展型地区144
7.3.3 后发型地区145
7.3.4 探索型地区146
8 城市碳排放峰值测算方法150
8.1 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测算方法150
8.2 峰值测算基本参数设置151
8.2.1 人口151
8.2.2 人均GDP152
8.2.3 GDP能耗强度152
8.2.4 能源碳强度153
8.3 数据来源与计算范畴154
8.3.1 能耗数据的选取154
8.3.2 二次能源调入调出的计算范畴155
8.3.3 人口数据的选取156
8.3.4 GDP数据的选取156
9 城市排放峰值测算案例——以北京市为例158
9.1 北京市历史排放总量测算160
9.1.1 基础数据来源、计算方法160
9.1.2 历史碳排放情况测算结果161
9.2 北京市未来排放趋势初步分析166
9.2.1 情景设置原则166
9.2.2 未来情景分析167
9.2.3 峰值年份判断173
9.2.4 不确定性分析176
9.3 政策保障177
9.3.1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177
9.3.2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177
9.3.3 节能评估与二氧化碳排放评价178
9.3.4 运用财政政策工具179
9.3.5 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180
10 城市低碳发展实践案例184
10.1 镇江市低碳发展实践184
10.1.1 进展与成效184
10.1.2 特色与亮点185
10.1.3 挑战与建议187
10.2 杭州市低碳发展实践188
10.2.1 进展与成效188
10.2.2 特色与亮点190
10.2.3 挑战与建议194
10.3 青岛市低碳发展实践196
10.3.1 进展与成效196
10.3.2 特色与亮点197
10.3.3 挑战与建议199
下篇 积极开展低碳发展的国际合作203
11 低碳发展的国际务实合作203
11.1 国际合作现状203
11.1.1 项目合作204
11.1.2 物资赠送205
11.1.3 能力建设206
11.1.4 “一带一路”战略206
11.2 国际合作的总体考虑207
11.2.1 基本原则207
11.2.2 政策思路208
11.2.3 重点领域208
11.3 政策建议209
11.3.1 拓宽资金渠道209
11.3.2 丰富合作形式212
11.3.3 加强技术合作213
11.3.4 鼓励企业参与214
12 实现以城市为载体的国际合作215
12.1 城市低碳发展的挑战与需求216
12.1.1 发展模式216
12.1.2 资金217
12.1.3 技术218
12.1.4 能力219
12.2 现有国际合作机制综述220
12.2.1 联合国机构220
12.2.2 民间联盟的合作机制226
12.2.3 多边银行相关的合作机制231
12.2.4 国家主导的合作机制233
12.2.5 发达国家主导的合作机制234
12.2.6 其他双边多边合作机制235
12.3 低碳城市国际合作机制特征分析237
12.4 推动低碳城市国际合作的建议241
12.4.1 合作原则242
12.4.2 重点领域与方式242
12.4.3 政策建议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