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透视阶层固化 当前社会“拼爹”现象和“二代”问题探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文伟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11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透视阶层固化 当前社会“拼爹”现象和“二代”问题探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利益固化与阶层固化2
二、何谓阶层固化10
三、相关理论视角19
第一章 正在蔓延的阶层固化之势29
第一节 政治领域29
一、基层政治生态家族化29
二、主要群体政治权利弱势化42
第二节 经济领域50
一、代内收入分配差距拉大50
二、代际贫富世袭加速56
三、不断被圈占的就业机会61
第三节 教育领域71
一、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差距扩大71
二、阶层间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75
三、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泛滥78
第四节 社会生活领域81
一、社会鸿沟和丛林法则盛行81
二、社会区隔与社会结构撕裂85
第二章 国际视野下的阶层固化94
第一节 美国社会的阶层固化96
一、美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96
二、美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特征97
三、若干经验教训及启示102
第二节 俄罗斯社会的阶层固化104
一、俄罗斯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104
二、俄罗斯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特征107
三、若干经验教训及启示110
第三节 英国社会的阶层固化112
一、英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112
二、英国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特征114
三、若干经验教训及启示117
第四节 日本社会的阶层固化118
一、日本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119
二、日本社会阶层固化的现状特征121
三、若干经验教训及启示126
第五节 印度社会的阶层固化129
一、印度社会阶层结构的历史变迁129
二、印度社会的阶层固化现状特征131
三、若干经验教训及启示134
第三章 转型期阶层固化的演进脉络137
第一节 分化流动期138
一、农民阶层的分化流动138
二、工人阶层的分化流动140
三、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流动142
四、干部阶层的分化流动144
五、新兴社会阶层的崛起146
第二节 边界形成期149
一、阶层收入进一步分化150
二、贫富空间区隔152
三、社会流动新变化153
四、社会生活圈层化156
五、阶层复制倾向加重158
六、阶层意识的形成与强化162
第四章 转型期阶层固化动因的多维透视166
第一节 差序格局的推拉作用166
一、差序格局的四维圈层结构166
二、差序格局的演进轨迹170
三、差序格局的推拉作用171
第二节 计划体制的惯性驱动174
一、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致使风险和成本分配失衡175
二、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和强化的阶层边界181
三、有缺陷的土地制度诱发了严重的阶层利益冲突184
四、传统的工会制度不适应阶层利益博弈的平衡191
第三节 公共权力的扩张冲动194
一、公权膨胀强化了阶层结构壁垒195
二、公权寻租加剧了阶层利益失衡200
三、公权侵蚀权利固化了阶层藩篱205
第四节 贫富分化的累积效应210
一、“滚雪球”式的财富积累211
二、资本与权力的共生216
三、不对称的改革成本分摊219
四、教育不公与阶层复制221
第五章 转型期阶层固化的负面效应226
第一节 损害社会公正226
一、致使阶层间利益关系严重失衡226
二、破坏阶层间互惠互利关系229
三、阶层再生产将持续损害社会公正232
第二节 迟滞社会流动235
一、锁闭上行流动通道235
二、阻塞精英循环渠道236
第三节 侵蚀社会认同基础238
一、动摇福利体系239
二、离散组织结构243
三、消解意义系统245
第四节 诱发社会冲突247
一、加重社会戾气248
二、加剧社会风险250
三、酿成互害社会252
第六章 化解阶层固化的若干方略255
第一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56
一、两个维度256
二、四大规则259
第二节 改善基础民生262
一、整合社会保障体系262
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64
三、完善就业保障体系267
四、健全住房保障体系272
第三节 改革税收制度275
一、调节阶层群体收入差距275
二、调节个人收入差距276
第四节 增进教育公平278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79
二、改革教育制度281
第五节 优化阶层结构284
一、扶植中间阶层284
二、促进阶层互利289
三、增进阶层互信294
第六节 规范公共权力299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299
二、以群众路线彰显民权304
参考文献313
中文著作313
中文期刊317
年鉴及报告324
报纸325
电子文献327
英文文献330
后 记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