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
  • 李玉喜,张大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84867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油页岩-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页岩油气概念的形成与发展1

1.1 页岩油气概念演变3

1.1.1 早期阶段3

1.1.2 现代页岩气概念形成与发展4

1.2 我国页岩气概念引入与发展7

1.2.1 概念的引入和演变7

1.2.2 页岩油气概念界定8

1.3 国外页岩油气类型划分9

1.4 我国页岩油气类型划分11

1.5 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关系12

1.6 页岩油气特点13

1.6.1 含油气页岩发育层位明确14

1.6.2 烃源岩层系岩性复杂多样15

1.6.3 页岩油气储层孔隙结构17

1.6.4 游离气和吸附气并存18

1.6.5 页岩油气主要分布18

1.6.6 页岩油气储层的压裂效果19

1.6.7 页岩气的开发高度依赖于技术进步19

第2章 国内外页岩气勘探开发及页岩油气地质特征23

2.1 美国页岩气革命过程与地质认识和技术突破关系25

2.1.1 美国页岩气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阶段25

2.1.2 地质认识与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页岩气革命26

2.1.3 实现页岩气产业化的关键技术30

2.1.4 联邦政府、研究机构和私营公司的作用31

2.1.5 页岩气开发的商业化及其作用32

2.1.6 美国东部含气页岩项目简介32

2.2 其他国家页岩气进展35

2.2.1 加拿大35

2.2.2 其他国家37

2.3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勘探开发进展38

2.3.1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38

2.3.2 我国页岩气发展关键井45

2.4 从页岩油气成功开发看油气资源的变化性52

2.4.1 油气资源的两个基本属性53

2.4.2 油气资源的变化性53

2.5 页岩油气的本质——烃源岩层系内聚集的油气56

2.5.1 油气资源分布特征56

2.5.2 近烃源岩层系油气资源57

2.5.3 烃源岩层系油气资源58

2.6 页岩气资源开发的价值62

2.6.1 能源价值63

2.6.2 经济社会价值64

2.6.3 我国开发页岩气的现实意义65

第3章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流程67

3.1 含油气页岩分类69

3.2 总体分布69

3.3 我国页岩油气总体特点70

3.4 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分类71

3.5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选区工作流程73

3.6 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77

3.7 页岩气(油)有利区优选标准和资源量估算方法78

3.8 页岩油气地质评价重点内容81

3.8.1 地质背景评价——确定含油气页岩目标层系及远景区82

3.8.2 含油气层段识别与划分82

3.8.3 潜在含油气页岩发育规模与页岩油气远景发育区确定87

3.9 页岩油气调查井实施经验87

3.9.1 地质综合研究,初选有利区87

3.9.2 初选页岩气地质调查井井位,实施地震勘探88

3.9.3 根据钻探目的,确定钻探井型88

3.9.4 加强钻井实施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89

第4章 中国页岩气发育主要层位和地区91

4.1 我国主要烃源岩层系发育特征92

4.2 中国海相页岩分布及页岩油气勘探进展98

4.3 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分布及页岩油气勘探进展103

4.4 中国陆相页岩分布与页岩油气勘探进展106

第5章 主要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113

5.1 我国主要海相含气页岩层段特征115

5.1.1 南方寒武系牛蹄塘组含气页岩层段115

5.1.2 塔里木寒武系、奥陶系116

5.1.3 上扬子龙马溪组(含五峰组)含气页岩层段118

5.1.4 旧司组(打屋坝组)含气页岩层段121

5.2 我国主要海陆过渡相含气页岩层段特征124

5.2.1 龙潭组含气页岩段124

5.2.2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气页岩层段126

5.3 我国主要湖相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130

5.3.1 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油页岩段130

5.3.2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白碱滩组含气页岩段133

5.3.3 柴达木盆地下干柴沟组/上干柴沟组133

5.3.4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东岳庙、马鞍山、大安寨段及千佛崖组二段135

5.3.5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长7、长4+5段含油气页岩140

5.3.6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嫩江组143

5.3.7 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沙三段、沙四段144

5.3.8 南襄盆地核桃园组146

5.3.9 江汉盆地新沟嘴组147

5.4 我国主要湖沼相含油气页岩层段特征148

5.4.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须三、须五段含油气页岩148

5.4.2 西北中小盆地152

第6章 页岩油气主要潜力区分布155

6.1 海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区157

6.1.1 上扬子及滇黔桂牛蹄塘组157

6.1.2 上扬子龙马溪组157

6.1.3 上扬子及滇黔桂石炭系158

6.1.4 中下扬子荷塘组(/幕府山组/王音铺组和观音塘组)158

6.1.5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158

6.1.6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159

6.1.7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159

6.2 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资源潜力区160

6.2.1 上扬子及滇黔桂梁山组、龙潭组160

6.2.2 中下扬子161

6.2.3 华北石炭-二叠系162

6.3 陆相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优选162

6.3.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自流井组162

6.3.2 江汉盆地163

6.3.3 苏北盆地164

6.3.4 萍乐坳陷安源组164

6.3.5 渤海湾盆地164

6.3.6 南襄盆地166

6.3.7 鄂尔多斯盆地166

6.3.8 松辽盆地167

6.3.9 塔里木盆地167

6.3.10 准噶尔盆地168

6.3.11 吐哈盆地168

6.3.12 三塘湖盆地169

6.3.13 柴达木盆地169

6.3.14 西北地区中小盆地170

6.3.15 其他潜在有利区171

6.4 全国页岩气、页岩油有利区171

6.5 全国页岩气、页岩油资源潜力173

第7章 页岩气地质分析与选区技术发展趋势175

7.1 选区评价研究进展176

7.2 技术进展178

7.3 开发经济性180

7.4 宏观管理改革进展184

7.5 我国页岩气开发趋势186

7.6 地质、技术、装备及管理的集成是页岩气开发成功的关键187

参考文献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