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区医学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区医学心理学
  • 马文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0117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区医学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社区医学心理学概述1

一、社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二、社区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1

三、医学模式转变与社区医学心理学2

第二节 社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任务与意义3

一、社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3

二、社区医学心理学的基本任务4

三、学习社区医学心理学的意义4

第三节 社区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

第2章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6

第一节 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6

一、心理学的发展6

二、医学心理学概述6

三、社区医学心理学的产生7

第二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7

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7

二、心理的实质8

三、心理现象9

四、个性心理13

第3章 心理应激的调节与控制16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健康16

一、心理学应激学说16

二、心理应激源与健康和疾病16

三、社会性应激源与健康和疾病18

第二节 心理中介的调节作用19

一、认知评价中介因素19

二、适应应对能力中介因素19

三、心理环境中介因素19

四、生活经历中介因素20

第三节 紧张刺激与调节20

一、应激源的种类20

二、应激与心理紧张20

三、应激的生理心理反应21

四、心理应激反应的后果21

五、应激的心理卫生22

第四节 情绪状态与调节22

一、情绪情感的有关概念23

二、“情商”(EQ)问题23

三、情绪与健康24

四、健康情绪、情感的标准25

五、情绪的自我调节25

第五节 自我意识与心理控制25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25

二、要完善和提高自我意识26

三、有积极维护自己健康的意识26

四、心理控制的概念27

五、心理控制与心身疾病28

六、心理需求度的控制与调节28

第4章 心理诊断与心理测验30

第一节 心理诊断30

一、心理诊断概述30

二、心理诊断程序30

三、心理诊断目的31

四、心理诊断方法31

第二节 心理测验32

一、心理测验概述32

二、心理测验方法和选择33

三、心理测验注意的问题33

四、心理测验常用方法34

第5章 社区心理咨询43

第一节 心理咨询概述43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43

二、心理咨询的特征43

三、心理咨询需要注意的问题44

四、社区心理咨询的意义44

五、心理咨询与社区心理咨询的前景45

第二节 心理咨询范围和对象45

一、心理咨询的范围45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48

第三节 心理咨询的原则和特点48

一、心理咨询的工作原则48

二、心理咨询过程及特点49

第四节 心理咨询程序和方式50

一、心理咨询的程序50

二、心理咨询的方式52

第五节 心理咨询的理论52

一、精神分析方法53

二、认知重建方法53

三、行为主义方法53

四、人本主义方法53

第六节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任务54

一、心理咨询的技巧54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55

第七节 社区医生的职业素质56

一、社区医生及其素质56

二、心理医生与咨询师的条件与注册资格56

三、社区医学心理医生应具备的条件57

第八节 心理咨询的误区和效果评价58

一、心理咨询的误区58

二、心理咨询的效果评价58

第6章 社区心理治疗60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60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60

二、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应用心理治疗60

三、心理治疗发展简史61

四、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61

五、主要心理治疗学流派62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分类和适应证63

一、心理治疗的分类63

二、心理治疗的适应证64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过程和评价64

一、心理治疗的原则64

二、心理治疗病例的选择65

三、心理治疗过程65

四、心理治疗效果评价65

第四节 心理治疗常用方法66

一、暗示与催眠疗法66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68

三、精神分析疗法70

四、行为疗法72

五、认知疗法75

六、患者中心疗法77

七、悟践心理疗法77

八、生物反馈疗法79

九、森田疗法81

十、认知领悟疗法83

十一、音乐疗法85

第7章 社区心理护理87

第一节 社区心理护理的概述87

一、社区护理的概念和特点87

二、社区心理护理的任务88

第二节 社区心理护理范围和要求88

一、社区护理的方式89

二、社区护理工作范围89

三、社区护士的角色功能90

四、社区护士基本素质要求91

第三节 社区护理模式与心理护理91

一、社区护理模式与心理护理91

二、社区护理评估92

三、社区分析与护理诊断93

四、社区护理评价94

第8章 社区家庭与婚姻治疗96

第一节 家庭医学及其发展96

一、家庭及家庭医学的概念96

二、家庭医疗是社区(全科)医生的重要工作96

第二节 家庭角色及功能97

一、家庭角色97

二、家庭功能98

三、健康家庭中的关系99

四、家庭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99

五、预防性家庭卫生服务100

六、寻找家庭功能障碍及其评价101

第三节 社区家庭心理咨询102

一、家庭心理咨询是社区医生的任务102

二、个人与家庭心理咨询102

三、家庭心理咨询内容102

四、家庭心理咨询控制与技术103

五、家庭心理咨询的作用104

六、家庭心理咨询者的条件105

第四节 社区家庭心理治疗105

一、社区家庭心理治疗概念106

二、社区家庭治疗与家庭关系106

三、以家庭为医疗保健单位107

四、社区医生对家庭保健支持的重点108

五、社区医生对家庭保健的责任109

六、社区医生的家庭治疗过程111

七、社区家庭治疗的特点113

八、社区家庭治疗原则114

九、社区家庭疗法实施115

第五节 社区家庭心理护理实践116

一、社区家庭心理护理的范围116

二、社区家庭心理护理的特点117

三、社区家庭心理护理的基本观点117

第六节 婚姻疗法117

一、婚姻疗法的概念118

二、婚姻本质及功能118

三、爱情婚姻的心理结构118

四、配偶选择障碍119

五、夫妻间心理相容120

六、夫妻间相互影响120

七、婚姻治疗的主要范围121

八、婚姻常见的问题121

九、婚姻治疗的目标122

十、婚姻治疗的原则123

十一、婚姻治疗常用技术124

第9章 心身疾病的社区调适125

第一节 心身疾病概述125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125

二、心身疾病的特征125

三、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125

第二节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127

一、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127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标准128

第三节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29

第四节 心身疾病的范围和预防130

一、心身疾病的范围130

二、心身疾病的预防131

第五节 各种常见心身疾病131

一、原发性高血压131

二、冠心病132

三、消化性溃疡133

四、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133

五、脑血管病134

六、支气管哮喘134

七、癌症134

八、糖尿病135

九、肥胖症136

十、闭经、痛经及性功能障碍136

十一、耳鼻咽喉科心身疾病137

十二、眼科心身疾病137

十三、皮肤科心身疾病137

第10章 疼痛及药物的心理问题139

第一节 疼痛的心理问题139

一、疼痛的概述139

二、疼痛的心理学性质139

三、疼痛的心理反应与躯体反应140

四、心理社会因素与疼痛140

五、疼痛的种类与心因性疼痛141

六、容易误诊的特殊疼痛142

七、疼痛的心理治疗143

第二节 药物的心理效应144

一、药物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144

二、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144

三、药源性心理障碍145

四、药物的心理作用145

五、安慰剂的心理效应147

第11章 心理障碍的诊断问题148

第一节 有关心理障碍的诊断分类标准介绍148

一、国际有关心理障碍分类148

二、我国有关心理障碍分类149

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149

第二节 心理障碍诊断与临床检验问题153

一、脑电图153

二、脑诱发电位154

三、多导睡眠脑电图154

四、电生理学检查154

五、特殊物理检查154

第三节 心理测量在心理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55

一、人格测验在心身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55

二、行为功能测试在心身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55

三、心身健康评定在心身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56

四、智力测验在心身障碍诊断中的应用157

五、心身障碍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157

第12章 心理障碍的社区防治160

第一节 变态心理概述160

一、变态心理的概念160

二、变态心理的原因160

三、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62

四、心理变态的判断原则与标准162

五、心理变态的分类163

第二节 常见异常心理活动164

一、感知觉障碍及其表现164

二、记忆障碍及其表现165

三、思维障碍及其表现166

四、情绪障碍及其表现166

五、情感障碍及其表现167

六、意志行动障碍及其表现168

七、智力障碍及其表现168

八、意识障碍及其表现169

第三节 人格障碍170

一、人格障碍概述170

二、人格障碍的特点170

三、人格障碍分类170

第四节 性心理障碍172

一、性心理障碍概述172

二、性功能障碍及治疗172

三、性变态及治疗173

第五节 神经症175

一、神经症的概念及特点176

二、神经症的诊断标准176

三、对神经症的认识177

四、神经症的分类177

第六节 病态心理的治疗调适181

一、病态心理概念181

二、病态心理的特征及治疗原则182

三、常见病态心理及治疗调适183

第七节 成瘾行为与癖好187

一、烟瘾与酒瘾187

二、药物依赖症188

三、贪食与厌食188

四、上网依赖症189

五、心理咨询依赖症190

六、“口吃”行为的矫正191

七、特殊癖好的戒除与矫正192

第八节 社区心理治疗中常用药物及方法193

一、影响药物疗效的心理因素193

二、心理障碍治疗的常用药物193

三、心理治疗配合应用的中药和民间疗法196

第13章 心理健康与社区心理卫生教育197

第一节 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卫生工作范围197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197

二、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理健康标准197

第二节 社区心理卫生教育199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199

二、心理卫生原则200

三、心理卫生教育的目的和任务200

四、心理卫生的工作范围201

第三节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特性201

第四节 各年龄期及不同职业的心理卫生要求202

一、胎教心理202

二、婴幼儿心理卫生203

三、儿童及青春期心理卫生203

四、青年期心理卫生205

五、中年人心理卫生205

六、更年期及老年期心理卫生206

七、妇女心理卫生207

八、残疾人心理卫生207

九、学校心理卫生教育209

十、职业群体心理卫生209

十一、心理行为训练209

第14章 社区康复心理干预与评估210

第一节 社区康复卫生的工作范围210

一、社区康复卫生的对象210

二、康复卫生的原则和目标210

三、社区康复卫生的任务211

四、社区康复卫生的服务项目211

五、社区康复卫生的方式及方法211

第二节 康复卫生过程的心理与干预212

一、康复卫生过程中的心理问题212

二、康复卫生的社会心理干预213

第三节 社区康复卫生的心理评估213

一、心理评估概述214

二、社区康复的心理评价方法214

第15章 社区医学与社区心理卫生干预217

第一节 社区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概述217

一、社区、社区医学的概念、性质217

二、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内容及任务218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功能和特征219

四、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工作方式及服务特点220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实施221

一、政府的行政管理221

二、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21

三、树立全科医学观念及培养全科医生221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务实222

一、推行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模式222

二、明确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223

三、以新医学模式观念为服务基础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23

四、社区卫生服务入户技巧224

五、以预防为导向的连续综合性卫生服务模式224

六、实现社区家庭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照顾224

七、要立足社区维护病人利益225

八、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实施225

九、国外社区卫生服务概况226

第四节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227

一、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概念227

二、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意义227

三、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必要性227

第五节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目的和范围229

一、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目的229

二、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实施229

三、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范围230

第六节 社区心理卫生干预的内容232

一、积极改善社区环境233

二、预防与健康教育233

三、对待特殊人群的卫生服务233

四、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卫生照顾233

五、控制社区内疾病流行234

第16章 社区卫生服务及其心理效应235

第一节 社会支持的意义和范围235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235

二、社会支持的意义235

三、社会支持的范围237

第二节 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支持体系238

一、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网络238

二、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支持方法239

三、要完善社区卫生预防保健支持239

四、积极提高卫生服务支持水平240

第三节 社会综合支持的心理效应241

一、社会综合支持的意义241

二、社会综合支持的心理效应241

第17章 病人角色与病人心理243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概念243

一、健康标准243

二、疾病概念243

三、要把握自己的健康243

第二节 病人角色及行为244

一、病人角色244

二、病人的权利与义务245

三、求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46

四、遵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247

第三节 病人角色适应与心理248

一、病人的角色心理适应248

二、病人的一般心理反应249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250

四、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252

第四节 不同疾病病人的心理253

一、外科病人的心理253

二、内科病人的心理253

三、妇产科病人的心理254

四、儿科病人的心理254

五、肿瘤科病人的心理254

六、传染科病人的心理255

七、精神科病人的心理255

八、家庭病床病人的心理255

第五节 不同年龄病人的心理256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256

二、青少年病人的心理256

三、中年病人的心理256

四、老年病人的心理256

第六节 临终病人的心理256

一、否认期257

二、愤怒期257

三、协议期257

四、抑郁期257

五、接受期257

第七节 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258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258

二、临终关怀的特点258

三、要做好临终关怀的心理支持258

四、重视对濒死病人的关怀259

五、完善社区临终关怀组织259

六、死亡教育的意义259

七、死亡教育的途径260

八、医生在死亡教育中的责任260

第18章 医患关系及其影响261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261

一、医患关系概念261

二、医患关系特点261

三、医患关系的意义263

四、医患关系间的交往263

五、医患关系模式264

第二节 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265

一、病人方面的因素265

二、医生方面的因素266

三、其他方面的因素266

第三节 医生角色及心理问题267

一、正确认识医生角色268

二、医生的角色义务268

三、医生的角色权利268

四、医生角色权利的特点269

五、医生角色的重要性269

六、医生角色的心理压力269

七、医生最重要的是对病人的人文关怀270

八、医生本人接受病人角色的困难270

参考文献272

附录A 国外音乐治疗处方273

附录B 国内音乐治疗处方274

附录C 症状自评量表(SCL-90)275

附录D 生活事件量表(LES)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