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罗县志 重修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罗县志 重修 上
  • 平罗县县志编审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8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平罗县志 重修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序1

概述1

大事记10

第一篇 自然环境83

第一章 地质、地貌83

第一节 地质83

第二节 地貌94

第二章 气候86

第一节 气候特征86

第二节 气候要素86

第三节 物候88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90

第五节 气象服务94

第三章 土壤、植被96

第一节 土壤96

第二节 植被98

第四章 自然资源101

第一节 土地资源101

第二节 水资源101

第三节 矿产资源102

第四节 生物资源103

第二篇 政区106

第一章 建置区划106

第一节 位置与面积106

第二节 境域变迁106

第三节 行政区划108

第四节 建置沿革109

第二章 乡镇概况117

第一节 城关镇117

第二节 陶乐镇118

第三节 黄渠桥镇120

第四节 宝丰镇121

第五节 头闸镇122

第六节 姚伏镇124

第七节 崇岗镇125

第八节 高庄乡127

第九节 灵沙乡128

第十节 渠口乡129

第十一节 通伏乡130

第十二节 高仁乡131

第十三节 红崖子乡133

第三篇 人口与人口控制136

第一章 人口演变136

第一节 人口来源136

第二节 人口变动136

第三节 人口总量138

第四节 人口密度及分布139

第二章 人口结构144

第一节 民族结构144

第二节 年龄、性别结构146

第三节 文化结构149

第四节 职业结构151

第五节 家庭153

第三章 人口控制154

第一节 机构154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154

第三节 计划生育措施156

第四节 计划生育成果165

第四篇 国土、矿产资源管理169

第一章 土地管理169

第一节 土地资源利用169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整治171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173

第四节 农用地管理与耕地保护178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理184

第六节 地籍管理190

第七节 土地有偿使用195

第八节 机构队伍201

第二章 矿产资源203

第一节 煤炭资源与开发203

第二节 砂、石、黏土开采204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206

第五篇 城乡建设209

第一章 城市建设209

第一节 县城概况209

第二节 县城规划210

第三节 县城建设212

第四节 县城道路建设218

第五节 城区道路照明223

第六节 城区供水224

第七节 城区排水及污水处理225

第八节 城区供热227

第九节 城区绿化228

第十节 公共交通229

第十一节 民用燃气231

第二章 建筑业232

第一节 建筑设计232

第二节 建筑施工232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235

第四节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236

第五节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238

第三章 房地产业239

第一节 房屋管理239

第二节 住房改革241

第三节 房地产建设243

第四章 城市管理251

第一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251

第二节 人民防空254

第三节 建筑工程劳动保险基金管理255

第五章 村镇规划与建设256

第一节 村镇规划256

第二节 村镇建设257

第六章 管理机构与队伍260

第一节 行政机构260

第二节 内设机构260

第三节 企业单位262

第六篇 环境保护264

第一章 环境质量264

第一节 县城环境质量264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265

第三节 水环境质量267

第四节 声环境质量267

第五节 “三废”排放268

第六节 主要污染源269

第二章 环境监测270

第一节 污染源监测270

第二节 环境质量监测271

第三节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272

第三章 环境管理与执法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4

第二节 环境管理274

第三节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278

第四节 环境治理279

第五节 环境执法285

第六节 环境保护专项工作287

第七篇 交通通信292

第一章 交通292

第一节 大车道292

第二节 公路293

第三节 铁路304

第四节 桥梁、涵洞305

第五节 主要桥梁306

第二章 运输312

第一节 货物运输工具312

第二节 货运发展状况314

第三节 客运工具316

第四节 搬运装卸320

第三章 交通管理3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2

第二节 安全管理324

第三节 公路养护327

第四节 规费征收328

第四章 邮政3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0

第二节 邮递网路331

第三节 邮政设施332

第四节 邮件处理333

第五节 邮政业务334

第五章 电信336

第一节 电信机构336

第二节 电话336

第三节 电报338

第四节 无线寻呼网339

第五节 移动通信网339

第六节 数据通信网340

第八篇 农业34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34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土地所有制34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所有制343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45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348

第五节 农村合作组织350

第二章 种植业351

第一节 耕地351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资源352

第三节 种植业结构演变353

第四节 粮食作物356

第五节 油料作物359

第六节 蔬菜与糖料作物362

第七节 瓜类作物366

第八节 其他农作物367

第九节 农作物种子368

第十节 耕作技术370

第三章 农业技术推广374

第一节 土壤改良374

第二节 优良品种使用374

第三节 肥料施用377

第四节 小麦套种玉米与麦带复种糜子380

第五节 冬小麦种植381

第六节 水稻栽培技术381

第七节 棉花种植383

第八节 化学除草384

第九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385

第十节 保护地种植技术389

第十一节 农村生态沼气建设391

第十二节 农业新技术推广与应用393

第四章 畜牧业397

第一节 家畜养殖397

第二节 家禽养殖402

第三节 水产养殖403

第四节 特种养殖408

第五节 品种改良409

第六节 疫病防治412

第七节 饲草 饲料调制419

第八节 畜牧产业化420

第五章 农具与农业机械423

第一节 农具423

第二节 农业机械424

第三节 农机经营427

第四节 农机监理427

第五节 农机人员培训428

第六章 农牧场良繁场430

第一节 农牧场430

第二节 良种繁殖场431

第七章 农业教育433

第一节 农业技术教育433

第二节 农业技术培训434

第八章 气象服务435

第九章 管理机构与队伍4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及综合执法437

第二节 农业服务机构438

第九篇 林业446

第一章 林木资源446

第一节 林木资源种类446

第二节 资源特征447

第二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450

第一节 野生植物450

第二节 野生动物452

第三章 树种454

第一节 主要造林树种454

第二节 古珍树种458

第四章 林业调查规划建设460

第一节 林业区划460

第二节 林业调查462

第三节 项目规划建设470

第五章 造林育苗474

第一节 林木种苗474

第二节 防护林475

第三节 经济林479

第四节 全民义务植树与城市绿化481

第五节 育林484

第六章 林木保护485

第一节 护林防火485

第二节 病虫鼠害防治与森林植物检疫486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489

第七章 林产利用491

第一节 林产工业491

第二节 多种经营491

第八章 林业技术493

第一节 林业科技宣传493

第二节 林业科技培训与继续教育494

第三节 科技推广与科技著述495

第九章 林业管理4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497

第二节 林政管理498

第三节 林业服务机构499

第十篇 水利504

第一章 农田水利50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田水利50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田水利505

第三节 山区小型水利509

第四节 农水科技推广510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513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13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特点及综合效益518

第三节 利用日元贷款开发西大滩519

第三章 灌溉渠521

第一节 唐徕渠521

第二节 第二农场渠与西干渠522

第三节 惠农渠523

第四章 排水沟52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排水状况526

第二节 第三排水沟527

第三节 第四排水沟528

第四节 第五排水沟529

第五章 河东陶乐灌区532

第一节 灌溉渠扬水站532

第二节 排水设施533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534

第六章 机电灌排536

第一节 电灌站536

第二节 电排站538

第三节 机井538

第四节 暗管排水539

第七章 供水工程540

第一节 城市供水工程540

第二节 农村供水542

第三节 水源地及保护544

第八章 黄河治理547

第一节 县境黄河概况547

第二节 河洪危害及河床变迁548

第三节 河洪防治549

第九章 山洪防治554

第一节 山洪灾害554

第二节 山洪防治556

第十章 盐碱土防治560

第一节 盐碱土成因560

第二节 防治工作560

第三节 治理成效561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563

第一节 水土流失563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作564

第十二章 水利管理5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7

第二节 水利投资569

第三节 水务管理570

第十一篇 工业575

第一章 工业发展状况575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工业状况57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工业状况575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工业状况576

第四节 西部大开发时期工业发展状况578

第二章 工业结构585

第一节 结构特征585

第二节 结构布局586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管理591

第一节 行政管理591

第二节 经营管理592

第四章 工业门类595

第一节 电力595

第二节 煤炭开采、洗选和加工598

第三节 冶金602

第四节 化学工业604

第五节 轻工606

第六节 建材、陶瓷610

第七节 机械制造613

第八节 农副食品加工615

第五章 工业园区骨干工业企业623

第一节 工业园区623

第二节 骨干工业企业627

第十二篇 商业贸易638

第一章 商业体制638

第一节 商业管理机构638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638

第三节 集体商业639

第四节 国有商业640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645

第二章 商品经营646

第一节 经营网点646

第二节 商品购销647

第三章 饮食服务652

第一节 饮食业652

第二节 住宿业653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653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65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55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656

第三节 业务经营658

第四节 市场管理661

第五节 经营体系建设662

第五章 粮油经营管理664

第一节 自由贸易与议价购销664

第二节 粮油征购666

第三节 粮油统销668

第四节 粮油储存670

第五节 粮油调运671

第六节 粮油管理672

第七节 粮油票证及管理676

第六章 物资管理679

第一节 机构679

第二节 物资经营679

第三节 物资流通682

第七章 集市贸易685

第一节 集贸市场685

第二节 集市贸易686

第八章 对外经济贸易691

第一节 机构设置691

第二节 对外贸易691

第三节 招商引资692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金融保险694

第一章 财政694

第一节 机构沿革694

第二节 财政管理体制与改革694

第三节 财政收入696

第四节 财政支出702

第五节 财政收入结构与财源建设712

第六节 财政管理716

第七节 财政管理改革720

第八节 财政监察、监督724

第二章 税务726

第一节 机构设置726

第二节 税制演变与改革727

第三节 现行主要税种、税率731

第四节 税收收入732

第五节 税收管理734

第三章 金融746

第一节 金融机构及业务经营746

第二节 货币752

第三节 存款752

第四节 贷款753

第五节 金融管理756

第四章 保险757

第一节 机构757

第二节 财产保险757

第三节 人寿保险7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