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2913831.jpg)
- 罗良伟,杨丹,蔡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7018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旅游视角下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研究7
第一章 绪论7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7
1.1.1 背景7
1.1.2 意义9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10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0
1.2.2 国外城市民族文化氛围提升典型案例回顾12
1.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4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24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27
1.4 课题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28
1.4.1 可能的创新28
1.4.2 不足之处28
第二章 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29
2.1 相关概念29
2.1.1 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29
2.1.2 城市民族文化旅游31
2.1.3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化32
2.1.4 文化氛围32
2.1.5 西昌市区界定33
2.2 相关理论33
2.2.1 民族文化产业理论33
2.2.2 城市经济发展理论35
2.2.3 城市竞争力理论35
第三章 西昌市区旅游发展及彝族文化开发现状37
3.1 西昌市区发展旅游的背景37
3.1.1 自然地理环境37
3.1.2 社会经济环境38
3.1.3 政策背景39
3.2 西昌市区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及旅游市场分析41
3.2.1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旅游资源概括41
3.2.2 西昌市与周边县市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分析46
3.2.3 西昌市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市场分析47
3.3 西昌市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8
3.3.1 西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48
3.3.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50
3.3.3 西昌市区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52
3.4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文化氛围提升的必要性及其SWOT分析56
3.4.1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的必要性56
3.4.2 西昌市区族文化氛围提升的SWOT分析58
第四章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战略研究65
4.1 西昌市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的目标和指导思想65
4.1.1 提升目标65
4.1.2 指导思想65
4.2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的动力分析67
4.2.1 内在动力67
4.2.2 外在动力67
4.3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的关键和难题68
4.3.1 关键因素68
4.3.2 难点所在70
4.4 西昌市区彝族文化氛围提升的对策研究70
4.4.1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70
4.4.2 动态演示与静态展示相结合——充分展示彝族文化71
4.4.3 整合彝族文化资源,重视旅游城市整体形象塑造72
4.4.4 文化展示与城市旅游发展相结合——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73
4.4.5 市民充分参与——充分调动市民的积极主动性73
4.4.6 深入挖掘彝族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生产力价值74
4.6.7 在开发中保护——实现城市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76
第五章 结语78
参考文献80
第二篇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丽江古镇为例89
第一章 概念辨析89
1.1 旅游产业89
1.2 文化产业90
1.3 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92
1.4 理论概基础93
1.4.1 产业融合93
1.4.2 交易成本理论95
1.4.3 分工理论97
第二章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关系101
第三章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途径103
3.1 资源产品融合103
3.2 市场融合104
3.3 企业融合104
3.4 渠道融合105
第四章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化模式106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概况109
第六章 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114
6.1 丽江概况114
6.2 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117
6.2.1 资源基础117
6.2.2 市场基础120
6.2.3 文化生产力122
6.2.4 政策环境125
6.3 融合发展的现状——丽江模式127
6.4 融合发展中的突出问题132
6.4.1 古城功能的变换132
6.4.2 古城的“空心化”134
6.4.3 旅游承载能力超负荷135
6.4.4 环境污染136
6.4.5 古城的文化保护与传承遭遇断代137
6.5 融合发展对策137
6.5.1 培养人才137
6.6 重新确定开发与保护的区域139
6.7 注重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41
6.7.1 政府的主导协调142
6.7.2 企业的保护性开发142
6.7.3 社区的积极参与143
6.7.4 学术界的深入研究143
6.8 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144
6.9 以品牌为依托,促进演艺产品的链式发展146
6.10 加强与媒体的互动,实现利益共享148
第七章 结论150
第三篇 凉山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以毕摩文化旅游开发为例161
第一章 绪论16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61
1.1.1 背景161
1.1.2 意义164
1.2 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166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70
1.3.1 研究内容170
1.3.2 研究方法171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174
2.1 相关概念174
2.1.1 文化旅游174
2.1.2 凉山彝族178
2.1.3 毕摩文化180
2.2 相关理论184
2.2.1 民族文化产业理论184
2.2.2 文化旅游理论185
2.2.3 区域旅游理论187
第三章 凉山州彝族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现状189
3.1 凉山州旅游开发的背景189
3.1.1 凉山州简介189
3.1.2 自然地理环境190
3.1.3 社会经济环境194
3.2 凉山州彝族毕摩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及旅游市场分析197
3.2.1 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认识和了解彝族文化的重要途径197
3.2.2 毕摩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独特性和神秘性,旅游吸引力突出199
3.2.3 毕摩文化中可供旅游开发的内容十分丰富199
3.3 凉山州彝族毕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
3.3.1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202
3.3.2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6
第四章 凉山州彝族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209
4.1 毕摩文化旅游开发原则209
4.2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研究211
4.2.1 开发目标212
4.2.2 地区充分参与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214
4.2.3 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与学术研究、文化保护相结合215
4.2.4 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与社会功能相结合217
第五章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功能开发的对策分析218
5.1 在规划开发文化旅游区时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219
5.1.1 合理规划毕摩文化旅游开放基础219
5.1.2 优化环境219
5.1.3 科学管理220
5.1.4 全方位媒体宣传221
5.2 毕摩文化的保护与开放相结合222
5.3 深度挖掘彝族毕摩文化内涵,兼顾其他文化224
5.4 重视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26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229
6.1 结论229
6.1.1 旅游资源开发原则230
6.1.2 彝族毕摩文化旅游开发中应采取多样的保护对策231
6.1.3 针对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意见232
6.2 创新与不足234
6.3 前景展望236
参考文献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