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
  • 李建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ISBN:978780736801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中国-古代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史专题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古代官制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制沿革概述1

一、原始社会官制的萌芽1

二、奴隶社会的官制2

三、封建社会的官制4

第二节 中央官制7

一、中枢机构7

二、行政机构16

三、监察和谏议机构23

第三节 地方官制26

第四节 中国古代官制的特点32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仕进制度35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世官制35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仕进制度37

第三节 两汉的察举征辟39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42

第五节 隋唐以后的科举制度43

一、隋代科举制的创立43

二、唐朝的科举制度43

三、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45

四、明清科举制度49

第六节 秦汉以后选拔官吏的其他方式53

一、官学53

二、军功54

三、吏进54

四、荫袭55

五、捐纳59

第七节 中国古代仕进制度的功能61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64

第一节 学校制度64

一、学校的萌芽64

二、西周的官学65

三、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66

四、从秦代的吏师制度到汉代儒学独尊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67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的中衰69

六、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兴盛及制度的完备70

七、宋元时期官学的演变71

八、明清时期古典学校教育制度的衰落及终结72

九、古代私学的意义74

第二节 书院制度75

一、书院的产生75

二、宋代书院的兴盛75

三、元明清时期书院的演变76

四、书院与理学的关系77

五、禅林讲学制度对书院的影响78

六、书院的教学特色78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80

一、先秦诸家的教育思想80

二、董仲舒的教育主张83

三、韩愈的教育理论83

四、宋明理学家的教育思想84

五、清初实学家颜元的教育思想85

第四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86

第四章 中国古代的土地和赋税制度8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89

一、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89

二、奴隶社会的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90

三、封建社会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9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95

一、中国古代赋税的产生95

二、夏、商、周三代的赋税制度96

三、从鲁国的初税亩到汉代的田租、口赋98

四、从曹魏的租调制到唐代的租庸调制100

五、从唐后期两税法到清代的摊丁入亩101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105

第一节 四大发明106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109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110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地学113

第五节 传统的中医学115

第六节 发达的农学118

第七节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120

第八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25

第六章 中国古代思想史12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开端——先秦诸子127

一、孔子与儒家127

二、老子和道家131

三、墨家133

四、法家135

五、阴阳家136

第二节 两汉经学及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137

一、焚书坑儒与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137

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和改造138

三、王充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142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佛、道、儒三家并进143

第四节 宋明理学的形成和演变147

一、程朱理学148

二、陆王心学150

第五节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终结——清代实学152

一、清初三先生153

二、叔世二大儒156

第六节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161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史学成就165

第一节 史学的萌芽和确立——先秦时期165

第二节 史学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168

一、纪传体断代史171

二、编年体断代史171

三、人物传记172

四、谱学172

五、地方史志172

六、史注172

第三节 史学的繁荣——隋唐宋元时期172

一、纪传体——十五种正史173

二、编年体——《资治通鉴》174

三、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174

四、政书——《通典》、《文献通考》和《通志》175

五、史评——《史通》176

六、史苑奇葩——少数民族史学176

第四节 史学的继续发展和终结——明清时期177

一、官修史书177

二、野史笔记177

三、乾嘉史学178

四、章学诚与《文史通义》179

第五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179

第八章 中国古代的变法与改革182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82

一、李悝变法183

二、吴起变法183

三、商鞅变法184

第二节 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改革187

一、改革政治制度190

二、改革经济制度191

三、迁都和改革文化习俗193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195

一、理财198

二、整军200

三、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改革201

第四节 张居正改革202

一、整顿吏治204

二、整饬边防205

三、治理黄、淮,通畅漕运206

四、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206

第五节 几点结论208

第九章 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209

第一节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根本起因209

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209

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212

第二节 历代农民战争的概况214

一、秦至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214

二、魏晋至唐中叶的农民战争217

三、唐末至元末的农民战争218

四、明至清中叶的农民战争222

第三节 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历史作用224

一、农民战争的性质224

二、农民战争的特点225

三、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225

第四节 历次农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229

第十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31

第一节 关于民族和疆域问题231

第二节 华夏族的形成——中国文明史的开端232

第三节 秦汉时期汉族等诸民族的形成及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233

一、匈奴族235

二、肃慎、东胡和乌桓、鲜卑239

三、丁零、月氏和乌孙244

四、林胡和楼烦245

五、羌族245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曲折发展247

一、中原民族政权的林立247

二、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及其意义248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漠南北249

第五节 隋唐宋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250

一、唐王朝前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251

二、唐末五代时期边疆各族的进步及其与中原的关系254

三、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255

四、蒙古贵族统治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255

第六节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巩固和继续发展256

第十一章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259

第一节 中国古代和日本、朝鲜的文化交流259

一、中日文化交流259

二、中朝文化交流265

第二节 中国古代同东南亚、南亚的文化交流269

一、中国古代同东南亚的文化交流269

二、中国同南亚的文化交流271

第三节 中国古代和西亚、非洲、欧洲的文化交流274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274

二、中国古代和西亚的文化交流275

三、中国古代和非洲的文化交流277

四、中国古代和欧洲的文化交流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