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杨炳勋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要大胆而科学的对法哲学的研究作出贡献(代前言)1
第一章 绪论5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5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5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8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
三、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9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1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1
二、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22
三、为法学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根本的观点和一般方法论的指导23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2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7
一、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27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9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2
第二节 运动38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8
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40
三、物质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45
第三节 时间和空间48
一、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48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1
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53
第四节 认实际出发、实事求是57
一、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57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具体体现58
第三章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66
第一节 意识的起源66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6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69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71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71
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72
三、法律的本质及其反映形式的特点74
四、意识和思维摸拟77
第三节 意识的作用81
一、意识的能动性81
二、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84
三、社会主义法律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86
四、政法工作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89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9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97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97
二、事物的不断发展100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普遍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系102
第二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04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8
一、矛盾的普遍性108
二、矛盾的特殊性109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12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116
第一节 质、量、度116
一、质116
二、量118
三、度120
四、坚持质、量、度的原理,正确定罪量刑121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25
一、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125
二、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129
三、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发展变化了的犯罪事实出发,依法定罪和依法量刑131
第三节 质量互变形式的多样性134
一、量变形式的多样性134
二、质变形式的多样性135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38
一、掌握辩证否定观,正确认识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138
二、否定之否定144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48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52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52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53
二、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54
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定性量刑的科学方法155
第二节 形式和内容156
一、形式和内容的科学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56
二、反对形式主义和形式虚无主义158
三、法律形式必须适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159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60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160
二、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162
三、正确把握因果关系,对于正确处理刑事案件的重要性163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65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科学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66
二、从偶然现象中揭露出事物过程内部隐藏着的必然的规律性167
三、认识必然性、自觉地做好政法工作168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69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科学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69
二、正确把握可能与现实的原理,积极促进有利于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实现171
三、政法工作者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172
第八章 实践、认识、真理174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74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174
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76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区别177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作用178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178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81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184
一、由实践到认识184
二、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89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91
第四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193
一、客观真理193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96
三、真理和谬误198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0
第五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关系205
第九章 社会基本矛盾208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208
一、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208
二、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遵循自身固有规律的客观过程209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11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11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14
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216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是一条普遍的客观规律218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19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1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21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25
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28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229
一、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230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31
第十章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32
第一节 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23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在解决敌我矛盾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234
第三节 两类社会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240
第十一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44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44
一、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44
二、包括法律思想在内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249
三、正确开展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255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258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及其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258
二、道德及其与法律的关系261
三、科学和哲学及其与法律的关系264
四、艺术及其与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关系267
五、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269
第十二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74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4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的两种历史观的对立274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77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社会制约性281
四、政法工作者必须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283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83
一、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83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社会制约性286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288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91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291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294
三、政法工作者必须牢固地树立党的群众观点,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