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南农业志第1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湖南农业志第1分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2904501.jpg)
- 湖南农业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湖南农业厅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74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7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湖南农业志第1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综述1
第一章 自然概况1
第一节 地貌特征1
第二节 土地资源2
一、土地面积、结构和分布2
二、耕地面积及消长情况2
三、土壤类型及分布3
四、土壤普查利用和水土流失4
第三节 农业气候5
一,热量5
二,降雨量5
三,光照6
四,农业灾害性天气6
第四节 水资源8
一,水资源数量和时空分布8
二,江河湖泊水资源8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10
第五节 生物资源11
第二章 农村社会变革12
第一节 旧时代的封建剥削制度12
一、生产资料占有状况12
二、租佃剥削1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村土地改革14
附件:湖南省减租减息实施办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湖南省实施办法20
第三章 农村合作经济30
第一节 成立各种形式的互助组30
第二节 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生产32
第三节 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3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41
第五节 三年调整43
第六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和“农业学大寨“运动45
第七节 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50
第四章 农业计划经济与农产品流通体制51
第一节 农业计划经济51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5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52
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和三年调整(1958—1965年)54
四、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1970年)56
五、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1975年)56
六、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1976—1980年)57
七、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1981—1985年)59
第二节 农副产品的收购与销售63
一、农副产品的收购63
二、农副产品的销售66
三、农产品价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9
第五章 农村经济结构73
第一节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73
第二节 耕地利用结构76
第三节 种植业内部结构77
第四节 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比重80
第五节 农村产业结构85
第六章 农业发展的速度与效益8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生产概况8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发展速度91
一,农业总产值增长情况91
二,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情况95
三,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与全国比较情况99
第七章 农业技术改造与生产条件的变化104
第一节 农田水利灌溉108
第二节 农业机械装备110
第三节 耕作制度与改革115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115
第五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117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17
第八章 农民生活119
第一节 旧社会农民的贫困生活119
第二节 建国后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120
第二篇 粮油作物129
第一章 水稻生产129
第一节 湖南水稻简史129
一、古代湖南水稻栽培简史129
二、清代的水稻生产130
三、民国时期水稻生产134
四、建国后湖南水稻生产的发展139
第二节 水稻类型及产区分布159
一、清代及民国时期水稻的类型及产区分布159
二、建国以来的水稻类型及产区分布159
第三节 湖南的稻田种植制度187
一、清代的稻田种植制度187
二、民国时期的稻田种植制度187
三、建国后稻田种植制度的重大改革188
第四节 湖南的水稻品种196
一、清代栽培的水稻品种196
二、民国时期栽培的水稻品种197
三、建国后水稻品种的重大改革198
第五节 水稻栽培技术229
一、清代的水稻栽培技术229
二、民国时期水稻栽培技术230
三、建国后水稻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232
第二章 旱粮生产254
第一节 薯类254
一、红薯255
二、马铃薯270
第二节 麦类277
一、小麦277
二、大麦288
三、燕麦294
四、黑麦294
第三节 豆类294
一、大豆294
二、蚕豆308
三、豌豆313
四、绿豆315
第四节 其他旱粮作物317
一、玉米317
二、高梁325
三、荞麦328
四、粟330
五、?子332
第三章 草本油料333
第一节 油菜335
一、生产概况335
二、品种的更替与繁育347
三、耕作制度的演变354
四、栽培技术的改进358
第二节 花生362
一、生产概况362
二、品种类型及新品种的推广370
三、栽培技术的改进372
第三节 芝麻375
一、生产概况375
二、品种类型380
三、栽培技术380
第三篇 经济作物383
第一章 棉花383
第一节 植棉历史概况383
一、明、清时期湖南植棉简史383
二、民国期间湖南棉花生产的兴衰384
三、建国后湖南棉花生产的发展386
第二节 棉区分布和棉田类型388
一、棉区分布的历史演变388
二、棉田类型及特点391
第三节 棉花面积和产量392
一、建国前棉花面积和产量392
二、建国后植棉面积和产量394
第四节 良种推广与繁育396
一、良种推广396
二、良种繁育398
附:建国以来湖南推广的主要棉花品种简介400
第五节 棉花的耕作制度401
一、棉花两熟制的形成及演变401
二、粮棉两熟制的矛盾及其克服办法402
第六节 棉花栽培技术的改进403
一、建国前棉花栽培技术简要403
二、建国后湖南棉花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404
第二章 麻类407
第一节 苎麻407
一、湖南苎麻生产历史及其发展407
二、苎麻的产区分布410
三、面积、产量和原麻质量417
四、苎麻品种421
五、苎麻栽培技术的改革426
第二节 黄麻和红麻431
一、湖南黄麻和红麻生产的历史431
二、湖南黄麻和红麻产区分布及演变432
三、湖南黄麻和红麻的面积、产量与收购价格的变化434
四、黄麻、红麻品种及栽培技术的改进437
第三章 茶叶442
第一节 湘茶发展史略442
一、建国前湖南茶叶生产简史442
二、建国后湖南茶叶生产的发展443
第二节 湖南茶类概述444
一、茶类的演变444
二、湖南的名茶446
第三节 茶区分布及区划451
一、湖南的茶区分布451
二、主产茶县概况453
三、茶叶生产区划456
第四节 茶园面积及产量457
一、兴盛时期(1858—1916年)457
二、中落时期(1917—1937年)457
三、衰落时期(1938—1949年)458
四、恢复和发展时期(1950—1983年)459
第五节 茶树品种和茶园培育管理461
一、茶树品种461
二、茶园培育管理461
第六节 茶叶加工463
第七节 茶叶经营465
一、经营方式及机构465
二、收购467
三、销售469
第四章 果树471
第一节 湖南果树生产概况471
一、主要果树栽培历史简述471
二、建国前的果树生产概况472
三、建国后果树生产概况475
第二节 湖南果树资源482
一、柑桔资源483
二、梨、李、桃等主要果树资源486
三、野生果树资源489
第三节 湖南主要果树良种推广和区划布局490
一、柑桔种类的变化及良种推广490
二、梨、桃、李果树种类的变化及良种推广492
三、湖南柑桔区划493
第四节 主要果树栽培管理495
一、柑桔栽培技术的改革495
二、主要落叶果树栽培技术简介498
第五章 其他经济作物500
第一节 蚕桑500
一、湖南栽桑养蚕的历史和现状500
二、湖南蚕桑产区分布503
三、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506
四、栽桑养蚕技术509
第二节 烟草514
一、湖南烟草生产发展概况514
二、湖南烟草产区分布和生产区划515
三、湖南烟草种植面积和产量517
四、栽培与调制519
第三节 甘蔗523
一、湖南甘蔗生产概况523
二、蔗区分布及特点524
三、面积与产量526
四、品种和栽培技术533
第四节 蔬菜536
一、湖南蔬菜生产历史简述536
二、建国后湖南的蔬菜生产537
三、蔬菜种类及品种541
四、蔬菜栽培技术的改革548
第五节 药材552
一、湖南药材资源简述552
二、湖南药材产销情况554
三、药材的栽培与加工557
第四篇 农业增产措施559
第一章 土壤的利用与改良559
第一节 历史简述559
第二节 土壤普查561
一、第一次土壤普查561
二、第二次土壤普查572
第三节 土壤的利用597
一、改革耕作制度 增加复种指数597
二、土壤耕作方法605
三、荒山荒地的开垦利用607
第四节 土地规划609
第五节 土壤的改良611
一、低产稻田的改良612
二、低产旱土的改良614
三、高产稻田的培肥616
第二章 肥料的积制与施用619
第一节 历史简述619
第二节 农家肥料的积制与施用623
一、人、畜粪尿及厩肥623
二、“四勤八有”积肥保肥经验625
三、沤制凼肥626
四、火土灰627
五、沼气肥料的利用627
第三节 绿肥的发展和利用628
一、紫云英的推广与利用630
二、苕子的推广与利用631
三、箭舌豌豆的推广与利用631
四、满园花的利用632
五、野生绿肥的利用632
六、红萍的推广和利用633
第四节 化学肥料的推广和施用634
一、氮肥的推广和施用637
二、磷肥的推广和施用639
三、钾肥的推广和施用641
四、微量元素肥料的推广和施用642
第五节 其它肥料644
第六节 合理施肥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648
第三章 良种的繁育与推广650
第一节 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的调查、征集和评选650
一、农作物地方品种的调查和征集650
二、农作物地方品种评选651
第二节 品种区域试验652
第三节 良种繁育653
一、原种生产基地(原种场)653
二、大田用种生产基地657
三、良种繁育奖励政策662
第四节 种子检验和检疫665
第五节 种子的经营670
第六节 良种推广和成效671
第四章 植物保护681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种类分布及其为害681
一、水稻病虫681
二、棉花病虫686
三、其他作物病虫687
第二节 农作物病虫防治688
一、清代农作物病虫防治688
二、民国时期农作物病虫防治690
三、建国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697
第三节 建国后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715
一、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的建立和发展715
二、病虫预测预报办法的制定与实施715
三、历年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情况737
第四节 植物检疫740
一、植物检疫工作的建立和发展740
二、制定植物检疫办法建立植物检疫制度740
三、植物检疫工作743
四、植物检疫对象的防治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