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
  • 郑度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522564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地区21世纪区域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与自然研究丛书》总序 周光召1

序 秦大河5

综合篇5

1 西部地区发展的宏观战略背景5

1.1 国际大背景:压力与动力、机遇与挑战、主动与被动的交织作用6

前言 郑度7

1.2 国内背景:环境与发展、公平与效率、过剩与短缺并存13

1.3 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大开发的缘起19

2 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25

2.1 自然条件复杂,生态区位特殊,地域分异明显26

2.2 瀚海绿洲的西北干旱区30

2.3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5

2.4 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40

2.5 岩溶发育的云贵高原43

2.6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48

2.7 西部地区:富饶的资源,脆弱的环境52

3 西部地区的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60

3.1 人口具有分布不均、素质偏低、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的基本特征61

3.2 结构复杂的西部地区各省市区人口69

3.3 提高人口质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地区大开发的主要任务一87

4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93

4.1 经济发展的历史与产业结构现状特征94

4.2 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存,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时间长、难度大105

4.3 主要产业发展与布局108

4.4 东西部产业转移与协调发展120

5 西部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128

5.1 农业水平和乡村经济发展思路129

5.2 强化食物保障,稳定农业基础地位136

5.3 建设各具特色的经济作物与园林生产基地147

5.4 发展市场经济,增强乡村整体经济实力151

5.5 消除农村贫困156

6 西部地区的城市与城镇化164

6.1 城市发展历程与前景165

6.2 西部大开发与其城市发展紧密相关176

6.3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185

7 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196

7.1 生态环境建设概论197

7.2 大江、大河源区的生态建设202

7.3 沙漠化治理与生态建设204

7.4 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建设207

7.5 高寒草场退化及其治理214

7.6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区建设219

8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225

8.1 水资源与水利设施建设226

8.2 交通运输网络建设235

8.3 能源基地建设242

8.4 通信设施建设248

8.5 教育发展251

8.6 科技进步255

9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管理与政策建议261

9.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策建议262

9.2 引导资金、人才、技术进入西部的政策建议268

9.3 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建议271

9.4 西部大开发的管理与制度创新问题273

9.5 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问题275

区域篇281

10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双向开放经济带建设281

10.1 区情与区域特征282

10.2 战略思路与产业选择285

10.3 总体目标与区段发展295

10.4 对策与建议299

11 晋陕蒙接壤区的地域优势与区域发展304

11.1 优劣势显著的区域特征305

11.2 现有经济基础较弱307

11.3 在全国产业发展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与任务重要310

11.4 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315

12 黄河上游沿岸产业带建设321

12.1 建设依据322

12.2 大开放大开发的战略思路326

12.3 总体战略布局与主要产业发展331

13 关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345

13.1 较优的自然条件和区位346

13.2 西部经济社会相对发育地区348

13.3 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增长极353

14 河西走廊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359

14.1 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分析360

14.2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365

1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375

14.4 区域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整治途径380

15 北疆铁路沿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387

15.1 区域背景与基础建设388

15.2 区域开发的战略转变与调整392

15.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发展与口岸建设396

15.4 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整治404

16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412

16.1 生态环境态势及其演变413

16.2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策略与途径421

16.3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430

17 川滇藏接壤地区优势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40

17.1 在西部地区和青藏高原占有重要地位441

17.2 区情总结448

17.3 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景449

17.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451

17.5 加快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455

17.6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456

17.7 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457

18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可持续发展460

18.1 相对较优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461

18.2 西藏自治区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465

18.3 青藏高原的重点发展区域472

18.4 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政策建议475

19 柴达木盆地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478

19.1 丰富的资源与脆弱的环境479

19.2 地域角色和主导产业484

19.3 进一步科学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489

20 成渝地区的可持续发展493

20.1 区域特征494

20.2 把成渝地区建成西南地区的经济高地和西部开发重要的经济增长极502

20.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策略和手段504

21 渝鄂湘黔接壤地带贫困山区开发与可持续发展510

21.1 战略地位与发展潜力511

21.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19

21.3 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若干新思维523

21.4 主要措施526

22 汉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531

22.1 自然资源丰富,区域优势突出532

22.2 开发基础条件基本具备535

22.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537

23 川滇黔接壤地区综合开发的重点及方案选择546

23.1 战略地位与区域优势547

23.2 区域发展的基本态势550

23.3 区域发展战略553

24 澜沧江下游地区开发整治与国际经济合作区建设560

24.1 热区生物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利用561

24.2 梯级开发与航道建设整治564

24.3 产业发展布局与城镇建设566

24.4 热区生态环境建设571

24.5 建设中老缅泰结合部国际经济合作区574

25 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综合开发578

25.1 可能性、必要性与紧迫性579

25.2 目标与基本思路584

25.3 战略对策586

26 南昆铁路沿线产业的协调发展592

26.1 区域特征明显593

26.2 重点资源有效配置及产业发展597

26.3 主要产业的发展600

26.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6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