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与执政方略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与执政方略 上
  • 邹川宁,王天玺,方建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780128820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与执政方略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特点和规律(代序言)&刘吉 王天玺1

上卷3

第一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与重大意义3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3

第一节 和谐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3

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主体是各种利益群体5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是风俗和美7

第四节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9

第二章 中外关于和谐思想的研究与实践11

第一节 中国关于和谐思想的研究与实践11

第二节 西方关于和谐思想的研究与实践19

第三节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和谐思想24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探索3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探索成果32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41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47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4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57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际挑战的迫切需要61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64

第五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66

第六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71

【领导论坛】74

“和谐社会”的形成轨迹&章锡辉74

夯实五个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刘永瑞76

深入学习,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周军79

和谐社会:发展与分享的公平&陆彬彬83

第二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党中央的战略部署85

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85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点88

第二章 党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部署111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111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115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120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1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1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150

第四节 正确处理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153

【领导论坛】157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李文科157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黄梅林159

人民政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形式&何益波164

积极探索“商丘模式” 努力构建“和谐商丘”&江正茂169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八项能力”&欧阳泉华172

第三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75

第一章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17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和谐社会思想175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82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86

第二章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190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90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以人为本195

第三章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9

第一节 和谐社会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199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00

第三节 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主要问题203

第四章 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207

第一节 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207

第二节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良好局面215

【领导论坛】219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胡政权219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吕刚225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国电电力的关键&赵东228

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温浙兴230

构建和谐社会要高度关注和解决好民生问题&刘新程235

以人为本 共建和谐&赵明华237

完善民主决策制度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王国旗 孙珲239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黄瑞琼243

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李安247

坚持“五讲”谋求发展&宛桂祥252

第四编 科学发展观统领和谐社会的构建全局260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指导作用260

第一节 发展观的历史演进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60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265

第三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269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辩证运用273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中必须澄清的几个误区27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276

第三章 坚持五个统筹和协调发展是构建的核心任务285

第一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285

第二节 五个统筹的具体要求288

【领导论坛】294

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原则&王世祥294

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云丽珠298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之我见&张琰明300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发展泰宁&肖明光303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基层法院建设&林会平305

加强素质建设 提高机关效能&姜启录30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依法审计水平&张显忠311

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丁福浩313

统筹协调 全面发展&王运义317

论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信访督查机制&杨德爽319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宜宾&解洪323

第五编 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统一325

第一章 执政党规律与执政使命32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326

第二节 从“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执政使命的升华330

第三节 关于执政能力332

第二章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方法与途径336

第一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336

第二节 努力探索提高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342

第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345

第三章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保证34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执政方式的探索及其特征349

第二节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354

第四章 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361

第一节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361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366

【领导论坛】370

树立先进理念 创建机关文化&闫宝泰370

论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建设&陈时省372

和谐税收征纳关系 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吴建军379

第六编 加强调查研究与理论研究,提高领导水平与决策能力381

第一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重在分析不和谐因素381

第一节 评判社会现象和谐与否之标准381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仍存在着不和谐因素388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调查研究与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416

第一节 研究不和谐因素是为了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416

第二节 解决问题的方法419

【领导论坛】428

创和谐社会 兴职工之家&李平 蔡鑫铭428

构建和谐社会 税务部门的着力点在哪里?&程爵萍 胡火莲430

构建和谐企业的思考和探索&刘卫东432

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基层税务机关的思考&蔡新民438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构建和谐健康长安&杨焕玲441

第七编 人与经济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与党的执政能力第一章 发展与经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447

第一节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47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454

第二章 人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构建原则和工作内容457

第一节 扩大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含量457

第二节 促进人文经济的发展460

第三章 效率与公平并重,摆脱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惯性463

第一节公平与效率的内涵463

第二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摆脱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惯性466

第四章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互利共赢476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476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互利原则481

第三节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484

第五章 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与工业化道路487

第一节 城市化道路487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493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化道路相互协调498

第六章 党政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点502

第一节 提高执政党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事关全局、意义重大502

第二节 怎样提高党的执政能力506

【领导论坛】510

企业家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林凯文 胡瑞强510

加强税务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杨玉进512

建立和谐供电企业 服务县域经济的发展&陈厚祥 黄龙君513

创造良好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王虎胜515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卢富昌517

关于构建“和谐国税”的几点思考&张勤519

求真务实 兴办电业 为构建和谐兴义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钟德刚521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财政政策选择&张家成524

“安全生产”是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徐坚海526

中卷533

第八编 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基础与党的执政能力第一章 人的权利要求与社会公平533

第一节 高举人的权利大旗533

第二节 关注社会公平536

第二章 调整社会阶层关系、缩小贫富差距540

第一节 社会阶层关系变动540

第二节 缩小社会差距545

第三章 建设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554

第一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554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557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应采取的措施560

第四节 推动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和谐发展565

第四章 建设和谐社区与和谐农村567

第一节 建立和谐社区567

第二节 建立和谐农村解决“三农”问题574

第五章 党政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知识素质与执政本领579

第一节 党政干部应负起整合社会的责任579

第二节 党政干部应具有的理论修养580

第三节 党政干部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重大问题581

第四节 党政干部应具备的能力发展584

【领导论坛】586

创新社区党建 建设和谐社区&王咏红586

构建和谐社会与破解城管难题&陈文炉 葛余金 蒋文彬589

论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管理和服务&田生金593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平安建设&于凤祥595

为构建和谐社会而积极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吴全民599

构建“和谐交通”的几点思考&陈建琪600

立足民政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孙竹兮604

建设和谐宜人的幸福社区&宋文辉607

劳动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张福祯610

创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王铭612

第九编 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永续动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第一章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61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617

第二节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621

第三节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626

第四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谐统631

第二章 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与世界生态环境难题634

第一节 全球生态危机634

第二节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代价640

第三章 扎实落实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642

第一节 把环保提上议事日程642

第二节 要把人口资源环境摆到重要位置上643

第三节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力度644

第四节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646

第四章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651

第一节 干部应具备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知识651

第二节 党政干部应具有的能力654

第三节 提高执政能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657

【领导论坛】661

追求天、地、人三和——济宁市市中区和谐发展的探索&刘明远661

加快发展水利事业与构建人水和谐社会&黄乃宽664

埇桥区加强环境信访工作促社会和谐&纪中海669

做好环境信访工作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刘丽670

第十编 公民的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诚信基础与党的执政能力第一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671

第一节 和谐社会需要人际和谐671

第二节 “爱心”、“诚信”与和谐人际的道德规范674

第二章 现代诚信社会与道德构建681

第一节 当代中国呼唤诚信681

第二节 诚信缺失的危害686

第三节 诚信与公民道德建设689

第三章 构建人际和谐的执政实务与执政本源697

第一节 党和政府要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697

第二节 政府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700

第三节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703

第四节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706

【领导论坛】709

创文明城市 建和谐太原&姬和平709

以团结促社会和谐&李涌712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哲学思索&吴广川715

构建和谐信用环境 促进和谐社会建立&饶正虎 刘大勇722

第十一编 人与国家权力的和谐互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党执政能力第一章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725

第一节 政治文明的涵义和主要特征725

第二节 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736

第三节 正确对待西方政治文明747

第四节 政治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754

第二章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和谐763

第一节 关于权利和权力的一般考察763

第二节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对立统一772

第三章 建设服务型政府、执政为民与和谐执政777

第一节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和特征777

第二节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779

第三节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对策781

第四节 执政为民与党政干部运用公权力的和谐执政787

【领导论坛】791

弘扬廉政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李向东791

好政府必须为公民提供好服务&周亚伟79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和谐富宁林业保驾护航&农光应794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有效防范不正之风蔓延&陈 亮799

构建和谐内外环境 实现邮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程峰801

规范税务稽查 建设和谐营口&赵维刚 刘卫东 姜晓在803

紧跟时代发展 构建和谐机关&张曙利805

加强审计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胡怀新807

第十二编 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建设809

第一章 依法治国与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809

第一节 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8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8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和基本要求816

第四节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筑社会主义法制和谐818

第二章 依法行政与公务员的和谐行政能力825

第一节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825

第二节 完善行政监督,促进行政和谐827

第三节 提高公务员的和谐行政能力830

第三章 司法公正与司法体制改革836

第一节 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的关系836

第二节 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及司法公正的实现839

第三节 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策844

第四章 公民的法制教育848

第一节 法制教育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848

第二节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850

第三节 学校法制教育854

第四节 农村法制教育857

【领导论坛】858

浅谈人大个案监督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有机结合&冯爱民858

浅谈法治与和谐社会&张晓芹861

树立五种意识 提高执法水平&应金龙865

依法行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徐志敏867

拼搏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高晓杰869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柴万志874

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李学谦877

在构建和谐中体现先进&栾建平879

提高基层法院法官司法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余万庆880

司法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人民法院应当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大有作为&周洪江882

完善廉洁自律机制 建设“四型”法官队伍&伍毅明884

规范法院管理 提高司法能力&裴秀峰887

规范化关键在制度落实&张绍892

构建和谐社会 人大大有作为——浅谈地方人大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职能作用&朱健强893

强化自身监督制约 提高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王伟航896

论法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叶德武901

法院管理的理性分析与思考&王文涛907

充分发挥检察预防职能 创造良好的廉政勤政环境&东营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914

第十三编 “四个尊重”与社会创造活力917

第一章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917

第一节 “四个尊重”提出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917

第二节 “四个尊重”的内涵和特征930

第二章 构建能激发全体公民创造活力的机制937

第一节 激发全体公民创造力要坚决走群众路线937

第二节 激发全体公民创造力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941

第三节 激发全体公民创造力首先要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944

第四节 激发全体公民创造力要落实科学发展观946

第五节 激发全体公民的创造力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949

第六节 激发全体公民的创造力要切实改善党群关系953

第三章 党政干部应有的知识素质与执政谋略957

第一节 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957

第二节 领导干部应培养较强的素质和能力966

【领导论坛】974

以创新突破瓶颈、引领发展&俞国生974

学习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周杰976

创新基层国税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谭清国977

第十四编 协调利益关系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979

第一章 适应利益结构变化健全利益协调机制979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979

第二节 协调利益关系 实现社会公平995

第二章 逐步完善分配机制,实现共同富裕1002

第一节 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1002

第二节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地区协调发展1011

第三节 尽快完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1019

【领导论坛】1026

试探构建和谐征纳关系&陈和平1026

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赵秦鲁1032

人民法院调解工作新论&宋守宏1035

下卷1041

第十五编 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农村1041

第一章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第一要务1041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1042

第二节 全面小康的标准1043

第三节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和谐农村的重点1045

第四节 当前“三农”问题的瓶颈状态1046

第二章 科学安排“三农”的结构调整与“三农”的现代化道路1052

第一节 农村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052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举措1054

第三节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工业化和产业化和谐发展1057

第四节 采取综合措施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063

第三章 坚持完善现有的土地制度1066

第一节 农村的土地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根本1066

第二节 土地制度的变迁1068

第三节 坚持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规模经营1071

第四节 以制度创新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1077

第四章 反贫困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1082

第一节 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1082

第二节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085

第三节 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农村贫困1090

第四节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和完善1093

第五章 城镇化的发展大战略1108

第一节 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108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1116

第三节 发展小城镇,建设和谐农村1120

第四节 推动小城镇建设要进行制度创新1126

第六章 提高农民素质,发展村民自治1130

第一节 村民自治的内容和办法1130

第二节 实行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1134

第三节 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38

第四节 对农民和村民自治的再认识——村民自治与农民素质的提高1140

第五节 解读农村教育——教育是村民自治甚至是“三农”和谐发展的基础1149

第七章 抓好乡镇治理,重构和谐农村1154

第一节 乡镇政权的特殊功能1154

第二节 乡镇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156

第三节 加强乡镇政权改革建设,做好乡镇治理工作1158

第四节 构筑新型治理结构,为和谐农村提供制度保障1160

【领导论坛】1165

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思索&江跃龙1165

完善投入机制,增进城乡和谐&唐传阳 唐传荣1170

转变思路 加快发展 构建和谐乡村&王彦飞1173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福建省南平市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石建华1179

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更须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杨成才 郭承桥1184

第十六编 推动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1187

第一章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1187

第一节 社会变革呼唤新的社会管理模式1188

第二节 和谐社会管理格局1190

第二章 研究社会管理的规律1193

第一节 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193

第二节 如何正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1194

第三节 在社会管理规律下开展工作1195

第三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1197

第一节 社会管理体制的涵义及内容1197

第二节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1199

第三节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201

第四节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应把握的重点任务1203

第四章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1206

第一节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沿革1207

第二节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1210

第三节 我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1211

第四节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1215

第五节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及对策1218

第六节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1219

【领导论坛】1225

谈点构建和谐邮政的个人想法&杨树森1225

第十七编 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1229

第一章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与表现形式1229

第一节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1229

第二节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1237

第二章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与发展趋势1253

第一节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1253

第二节 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发展演化趋势1258

第三章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1268

第一节 正确理解与分析人民内部矛盾1268

第二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1273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协调、处理机制1277

第四章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执政能力1291

第一节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1291

第二节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执政能力1295

【领导论坛】1299

倾听诤言 为民办事&马清明1299

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胡建华1301

第十八编 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局面1303

第一章 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1303

第一节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1303

第二节 社会稳定的基本内容1307

第三节 加强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1313

第二章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1317

第一节 把握社会舆情与建立和谐社会的关系1317

第二节 完善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318

第三章 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上访与信访1321

第一节 信访的概念与特征1321

第二节 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1323

第三节 正确处理涉法上访,维护社会和谐1325

第四节 正确对待群众上访信访,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1326

第四章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系统,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1330

第一节 社会预警机制的定义与功能1330

第二节 完善社会预警机制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333

第三节 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努力营造社会和谐1338

第五章 改善开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本领1342

第一节 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历史发展1342

第二节 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344

第三节 积极开拓维护社会治安新举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1346

第四节 积极发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1351

【领导论坛】1354

营造“四个”稳定环境 推进“平安夏津”建设&姚永志1354

提高信访民警素质,推动人民警察信访工作与警察组织形象建设&李园春1357

创新信访机制 构建和谐宿迁&杨金楼1363

抓好纪检监察信访工作 推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黎建杰1365

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郭湘润 彭飞1369

信访无小事 件件系民心&王平苏1372

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建设和谐梅州&廖传宝1374

加强人大信访,促进社会和谐&卢金榜1375

如何建立群众信“访”与信“法”的双信机制&杨德爽1379

第十九编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1385

第一章 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丰富精神食粮1385

第一节 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1385

第二节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先进文化1395

第三节 建设中国先进的大众文化139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德治的一致性1401

第二章 发展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文明1404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404

第二节 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1407

第三节 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1409

第三章 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414

第一节 正确认识“以德治国”的科学内涵1414

第二节 “以德治国”的实施和主要举措1417

第三节 “以德治国”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419

第四节 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424

第四章 发展科学、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1428

第一节 倡导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1428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1432

第三节 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先进文化1435

第四节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440

【领导论坛】1443

论和谐社会构建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赵文1443

实施创造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当今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新课题&刘广福1450

如何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沈建军1454

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卫生事业发展&陕黎明1457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邹徐文1461

新闻传媒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罗以澄 詹绪武1464

第二十编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467

第一章 扎实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工作,创设并完善工作机制1467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1467

第二节 创设并完善工作机制1480

第二章 努力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1492

第一节 努力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1492

第二节 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1497

第三章 领导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表率作用1502

第一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执政能力1502

第二节 领导干部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做出表率1505

第四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1509

第一节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509

第二节 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1515

【领导论坛】1521

地方税务局在标杆管理中追求先进性&朱延彪1521

提高执政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张安民1525

提高两种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景东成1529

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推动国税事业健康发展&刘海林1532

开展先进性教育 促邮政和谐发展&鞠勇1535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刘陆文1537

实施“三心”工程 提高执政能力 努力构建“和谐滦县”&苗德成15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