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婚姻家庭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婚姻家庭史
  • 祝瑞开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16702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婚姻制度 家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婚姻家庭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婚姻和家庭——绪论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和正负面因素1

第二节 儒家思想对我国婚姻、家庭发展的历史功过8

第三节 结语14

第二章 血缘婚的家庭18

第一节 血缘婚家庭的形成18

第二节 女娲、伏羲等兄妹婚的传说20

第三节 血缘婚的遗存27

第四节 我国的马来式亲属称谓32

第三章 伙婚(普那路亚)的家庭39

第一节 族外婚和姓39

第二节 上古伙婚的传说和商周以来的残存42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伙婚遗存46

一、伙婚遗存和姑舅表婚46

二、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制50

第四节 我国的图兰式亲属称谓53

第一节 从考古学看我国对偶婚家庭的出现和古代有关传说59

第四章 对偶婚的家庭59

第二节 我国对偶婚的习俗和遗风63

一、周代士、庶人中对偶婚的遗风63

二、少数民族对偶婚的习俗和遗风65

第三节 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69

一、纳西族的“阿注婚姻”69

二、母系亲属和母系家庭73

第五章 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在婚姻、家庭形态上的变化78

第一节 颛顼到禹时代是向父系过渡,婚姻、家庭变化的前夜78

第二节 母系向父系过渡中出现的习俗和婚俗84

第三节 过渡中的变化89

一、求妻方式的改变89

二、居住方式的变换92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94

第六章 父系家长制家庭97

第一节 家长制家庭的私有制和奴隶制性质97

一、夏商时代的父系家长制家庭101

第二节 夏商周三代的父系家长制家庭101

二、春秋前期“烝”、“报”等上下辈通婚形态103

第三节 一夫正妻和“媵”“侄娣从嫁”的财产赔嫁性质的婚姻制度106

第四节 士、庶人中家长制家庭残存110

第五节 少数民族的父系家长制家庭112

第七章 我国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形成117

第一节 西周时期士、庶人的婚姻状况及其发展变化117

第二节 儒家促进一夫一妻制的“礼”和秦在“法”上的继承和发展120

第三节 汉代对原始婚俗的禁止和封建婚姻的确立128

第八章 汉唐时期的等级内婚、买卖婚和民族通婚130

第一节 汉代等级内婚的形成及其特征13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族姓门第婚姻的高度发展和变化135

第三节 汉唐时期买卖婚的发展141

第四节 汉族的形成、族际婚的发展和“收继婚”在中原的再现143

一、汉族的形成和我国历史上三次民族大融合143

二、民族之间的通婚和“和亲”政策145

三、“收继婚”在中原的再现147

第五节 良贱婚姻的禁例149

第九章 宋代以来的婚姻论财和封建礼法对婚姻干预的加强152

第一节 宋代婚姻“不问阀阅”和“论财”152

第二节 宋元以来世婚(姑表婚)、童养媳、冥婚的发展158

第三节 倡导“名节”之风163

第四节 封建礼、法对婚姻管制的加强168

一、严惩奸淫,巩固父系家长制下一夫一妻制度168

二、封建礼、法对婚姻干预的强化169

第一节 传统“事业型”婚姻和情爱婚姻179

第十章 近代自由、爱情婚姻的萌芽及其形成179

第二节 明清之际对封建礼教、传统婚姻的批判和新的婚姻观念的构思184

第三节 近代的自由恋爱、婚姻190

第十一章 我国古代家庭的职能和作用197

第一节 统治阶级家庭的特殊职能和作用197

第二节 一般家庭的职能和作用200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消费的职能201

二、劳动力再生产的职能204

三、抚养和赡养的职能205

四、教育的职能207

五、调适、愉悦心情的职能210

第三节 古代家庭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213

第十二章 我国家庭的结构及其发展变化218

第一节 上古、战国时期从家长制家庭遗存到核心家庭的家庭结构218

第二节 汉代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发展221

第三节 魏晋到唐士庶之间家庭结构的差异——士人中主干家庭、共祖家庭的发展和庶民的核心家庭229

第四节 宋元以来“析居”和核心、主干家庭并存的总趋势240

第五节 近代关于家庭结构的一些调查247

第十三章 家长和家属253

第一节 家长253

一、家长的执行者——父亲253

二、家长的权力和责任256

第二节 家属264

一、妻——“夫为妻纲”264

二、子——“父为子纲”267

三、妾——家长的“性”奴婢270

四、部曲、客女——依附于私家的“贱民”275

五、奴婢——私家奴隶276

第三节 家庭财产继承原则280

一、财产继承的原则280

二、地位继承的原则282

第四节 亲亲相隐的原则284

一、亲属容隐的发展历史285

二、亲属相隐的几条原则285

第五节 亲属株连的原则287

一、亲属株连的发展及其特征287

二、亲属株连的影响289

第十四章 宗法和家族291

第一节 宗法的性质与内容及其相关制度291

一、宗法的实质291

二、《左传》记载的宗法制度296

三、宗法与姓氏的关系303

四、宗法制与继承制308

一、宗法制度的破坏312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破坏与家族制度的形成312

二、丧服制度的内涵及实质315

三、秦汉时期新型家族制度的兴起320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门阀制度及其演变322

五、宋元明清的庶民化的家族制度329

第三节 反思341

第十五章 冠(笄)礼和婚姻的关系345

第一节 冠(笄)礼的年龄和仪式345

第二节 冠礼和婚姻年龄的变化350

第十六章 婚姻的仪式和法律规定359

第一节 婚姻的仪式359

一、古代婚姻仪式的本质及其社会意义359

二、古代婚姻仪式及其演变363

三、古代婚姻仪式的宗法意义377

四、婚姻仪式的等级和阶级限制383

五、近代以来婚姻习俗的变化390

一、婚姻立法的起源及其演变394

第二节 婚姻的法律规定394

二、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条件396

三、婚姻的限制和禁忌399

四、重婚、通奸、强奸及其惩处403

五、近代以来婚姻立法概述409

第十七章 婚姻的终止、再婚、变态婚姻和病态性生活414

第一节 婚姻的终止414

第二节 再婚424

第三节 变态婚姻427

第四节 病态性生活的产物——娼妓制432

一、中国娼妓的起源和发展433

二、妓女的生活和社会地位436

三、历代士子与妓女的交往438

第十八章 儒家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及其演变、发展443

第一节 儒家的婚姻伦理思想及其演变、发展444

第二节 儒家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其演变、发展458

第三节 结语479

后记4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