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基础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6/30240247.jpg)
- 原所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545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59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一章 哲学基本理论3
一、哲学的概念及基本问题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4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6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6
二、意识的功能及本质6
三、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7
四、物质的统一性原理8
五、党的思想路线9
第三章 联系与发展10
一、基本概念10
二、联系的特性11
三、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12
四、对立统一规律12
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3
六、辩证否定规律14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16
一、认识和实践16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8
第五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20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0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22
三、阶级、国家的起源与本质24
四、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26
五、人的价值及其实现27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难点、重点综合训练29
参考答案44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47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47
一、邓小平理论和形成及历史地位47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8
第二章 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5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5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50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50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53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3
二、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途径53
三、“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54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54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8
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5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意义59
三、了解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及其优缺点60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框架61
五、各种企业制度形成及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63
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及指导方针67
七、市场体系的内容、类型、作用、特点68
八、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69
九、产业政策的内容、类型、作用7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7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7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75
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76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7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78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8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内容、目标、基本方针及重要作用85
四、我国的外交政策87
五、“一国两制”的涵义和实践88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难点、重点综合训练91
参考答案143
第三部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7
第一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14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147
二、正确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4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50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152
一、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52
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153
三、如何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154
四、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154
五、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155
六、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56
七、为什么说“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156
第三章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58
第三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重点、难点综合训练162
参考答案166
第四部分 法律169
第一章 法理学169
一、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169
二、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69
三、法的制定171
四、法的实施173
第二章 宪法177
一、宪法基本理论177
二、国家性质178
三、经济制度179
四、国家形式180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81
六、国家机关182
七、宪法实施的保障186
第三章 行政法187
一、行政法概述187
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89
三、行政行为概述189
四、抽象行政行为191
五、具体行政行为192
六、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94
七、行政程序195
八、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96
九、行政赔偿197
十、行政复议200
十一、行政诉讼205
第四章 民法207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207
二、民事法律关系207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208
四、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209
五、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211
六、债权212
七、人身权213
八、知识产权213
九、财产继承权215
十、民事责任217
十一、诉讼时效218
第五章 刑法219
一、刑法概述219
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221
三、犯罪构成221
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223
五、犯罪进行的状态——预备、未遂和中止224
六、犯罪组织形式——共同犯罪224
七、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225
八、刑罚的概念和特征227
九、刑罚的种类227
十、刑罚的具体运用228
第四部分 法律难点、重点综合训练231
参考答案285
第五部分 行政管理291
第一章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291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291
二、政府的层级职能293
三、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293
四、政府职能转变294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296
一、政府机构的含义296
二、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296
三、机构编制管理297
四、职能优先原则297
五、完整统一原则297
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相适应的原则298
七、权责一致的原则298
八、精简与效能的原则298
九、依法设置原则298
十、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299
十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情况300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302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特色302
二、完善制度建设高素质的队伍303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304
第四章 行政领导314
一、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314
二、行政领导的产生办法315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首长负责制316
第五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318
一、行政决策体制318
二、行政决策过程318
三、行政决策方法319
四、行政执行的内涵320
五、行政执行的原则320
六、行政执行的过程320
七、行政监督322
第五部分 行政管理难点、重点综合训练325
参考答案343
第六部分 公共写作与处理347
第一章 写作基础知识347
一、主题的形成与提炼347
二、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347
三、材料的积累与占有348
四、材料的选取348
五、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348
六、结构安排的注意事项349
七、表达方式349
八、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351
九、记叙文体351
十、议论文体351
十一、说明文体352
第二章 公文概述353
一、公文的特点与功能353
二、公文的种类354
三、公文文体与结构355
四、公文的格式与稿本357
第三章 公文写作要则362
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362
二、行文规则363
三、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364
四、公文语句的组织366
五、公文中若干事物和概念的特殊表达要求368
六、公文写作程序370
第四章 常用公文的写作特点373
一、规范性公文的特点与结构373
二、写作要求375
第五章 公文处理390
一、公文处理及其基本任务390
二、公文处理活动的地位390
三、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391
四、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391
五、收文办理活动的方法要点392
六、收文管理活动的方法要点394
七、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396
八、发文办理活动的方法要点396
九、发文管理活动的方法要点397
十、处置办毕公文的主要活动398
十一、公文清退的范围与手续398
十二、公文销毁的范围与方式399
十三、暂存公文的保管399
十四、立卷归档399
第六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难点、重点综合训练400
参考答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