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伟陵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0465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移动通信信道与移动用户2
1.1 移动通信信道2
1.2 三类主要快衰落的物理模型与实例4
1.3 传播模型的初步定量分析8
1.4 多址干扰12
1.5 本书内容的概要介绍12
小结13
2 多址技术与扩频通信14
2.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14
2.2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18
2.3 扩频通信的主要优缺点24
2.4 多址码的分类与设计要求25
2.5 Walsh函数与Walsh正交码27
2.6 IS-95中的多址码设计28
2.7 可变扩频比正交吗(OVSF码)31
小结36
3 信源编码与数据压缩38
3.1 话音压缩编码38
3.1.1 引言38
3.1.2 数字移动通信中的话音编码39
3.1.3 IS-96 CDMA话音编码42
3.1.4 ITU-G729标准45
3.2 图像压缩编码48
3.2.1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简介48
3.2.2 静止图像压缩编码及其标准JPEG50
3.2.3 面向通信的视频压缩标准H.26151
3.2.4 活动图像压缩标准MPEG53
3.3 熵编码55
3.3.1 哈夫曼(Huffman)码56
3.3.2 算术编码60
3.4 预测编码61
3.4.1 预测编码的基本原理61
3.4.2 线性预测编码的三种基本类型62
3.4.3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65
3.4.4 参量编码的线性预测编码器LPC66
3.5 交换编码67
3.5.1 最佳正交变换编码KLT68
3.5.2 准最佳正交变换编码69
3.6 矢量量化编码(VQ)72
3.6.1 标量量化与矢量量化72
3.6.2 矢量量化编码的基本原理73
3.6.3 矢量量化编码器的设计74
小结75
4.1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76
4 信道编码与信道交织76
4.2 线性分组码与循环码77
4.2.1 线性分组码78
4.2.2 循环码80
4.2.3 检错码82
4.2.4 BCH码83
4.2.5 RS码84
4.2.6 Fine码85
4.3 卷积码86
4.3.1 基本概念与基本结构86
4.3.2 维特比(Viterbi)译码92
4.3.3 软判决译码器95
4.3.4 IS-95中的卷积编码器97
4.4 级联码98
4.4.1 级联码的基本原理99
4.4.2 级联码标准与性能100
4.5 交织编码102
4.5.1 交积码的基本原理102
4.5.2 交织器性质的改进104
4.5.3 实际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交织器107
4.6 Turbo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111
4.6.1 产生背景111
4.6.2 Turbo码编、译码结构114
4.6.3 Turbo码的应用116
4.7 GSM中的信道编码119
小结125
5 数字式调制与解调126
5.1 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功能与分类126
5.2 MSK与GMSK调制129
5.2.1 基本原理129
5.2.2 MSK调制器130
5.2.3 MSK解调器132
5.2.4 MSK信号的功率谱密度133
5.2.5 GMSK134
5.3 移相键控扩频调制系列135
5.3.1 BPSK扩频调制136
5.3.2 平衡四相扩频调制(BQM)138
5.3.3 双四相扩频调制(DQM)140
5.3.4 复四相扩频调制(CQM)143
5.3.5 结论145
小结146
6 功率控制技术148
6.1 功率控制准则148
6.1.1 功率平衡准则148
6.1.2 信号干扰比SIP平衡准则149
6.1.3 功率平衡和SLR平衡混合体制及其他151
6.2 功率控制方法152
6.2.1 反向功控与前向功控152
6.2.2 集中式功控与分布式功控153
6.2.3 开环功控与闭环功控153
6.3 IS-95中的功率控制155
6.3.1 IS-95中功控的必要性与功控方案155
6.3.2 前向(下行)功率控制156
6.3.3 反向(上行)功率控制157
6.4.1 WCDMA中的上行(反向)功率控制160
6.4 IMT-2000中的功率控制160
6.4.2 WCDMA中的下行(前向)闭环功率控制161
6.4.3 cdma2000中的功率控制163
小结164
7 分集技术与Rake接收165
7.1 分集接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165
7.1.1 分集接收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65
7.1.2 分集合并技术168
7.2 隐分集与Rake接收171
7.2.1 Rake接收的基本原理171
7.2.2 Rake接收的工程实现173
7.3 发送分集180
7.3.1 WCDMA建议中的发送分集181
7.3.2 cdma2000中的发送分集184
7.4 空时编码技术184
7.4.1 Trellis空时码184
7.4.2 分层空时码186
小结187
8 软件无线电技术189
8.1 什么是软件无线电189
8.1.1 软件无线电产生的背景190
8.1.2 软件无线电概念的逐步发展与深化191
8.2 美国军用软件无线电系统SPEAKeasy192
8.2.1 SPEAKeasy Ⅰ期工程193
8.2.2 SPEAKeasy Ⅱ期工程195
8.3 软件定义的数字无线电SDR系统197
8.3.1 SDR主要组成部分197
8.3.2 实现SDR的关键技术199
8.4 虚拟无线电204
8.4.1 虚拟无线电产生背景204
8.4.2 虚拟无线电的提出205
8.4.3 基于网络交换平台的虚拟无线电207
8.5.1 概况208
8.5.2 IMT-2000中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208
8.5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208
小结209
9 多用户检测211
9.1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211
9.1.1 多用户检测引入的必要性211
9.1.2 多用户检测的基本原理213
9.1.3 多用户检测器的主要优缺点215
9.2 多用户检测器的发展与分类216
9.3 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218
9.3.1 非自适应型检测器219
9.3.2 自适应型多用户检测器221
9.3.3 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224
9.4 非线性多用户检测器225
9.4.1 基于判决反馈的多址干扰抵消检测225
9.4.2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扩展229
小结230
10 多载波传输技术233
10.1 多载波技术的基本原理233
10.2 多载波码分多址技术236
10.2.1 采用正交多载波的扩频系统236
10.2.2 多载波与CDMA的结合方式与分类238
10.3.1 OFDM的时域表示241
10.3 MC-CDMA多址技术241
10.3.2 OFDM的等效频域表示243
10.3.3 MC-CDMA的基本方案245
10.3.4 MC-CDMA与DS-CDMA的关系246
10.3.5 MC-CDMA与OFDM的异同247
10.4 MC-CDMA的主要关键技术247
10.4.1 MC-CDMA的信号检测技术248
10.4.2 MC-CDMA中的信道估计253
小结255
11.1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257
11.1.1 基本概念与发展过程257
11 智能天线257
11.1.2 智能天线的基本组成与基本原理259
11.2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技术268
11.2.1 引入智能天线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268
11.2.2 智能天线研究的进展269
11.2.3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272
11.2.4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基站上行收的智能天线274
11.2.5 智能天线的其他应用276
11.3 智能天线的发展281
小结286
英文缩写对照290
参考文献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