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史学与史学评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史学与史学评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869520.jpg)
- 瞿林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2122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04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史学与史学评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自 序1
目 录1
自 序1
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3
论史学3
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3
论史学3
论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20
论史家的角色与责任和史学的求真与经世20
论二十六史35
论二十六史35
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说说纪事本末体史书132
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说说纪事本末体史书132
开眼看世界——中国近代史学开始走向世界的历程142
开眼看世界——中国近代史学开始走向世界的历程142
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163
深沉的民族觉醒意识163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163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边疆史地研究163
20世纪初年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173
20世纪初年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173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史学思想188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188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188
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史学思想188
郭沫若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205
——为纪念郭沫若诞生100周年而作205
——为纪念郭沫若诞生100周年而作205
郭沫若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205
郭沫若的史学理论遗产231
郭沫若的史学理论遗产231
侯外庐史学理论遗产的科学价值236
侯外庐史学理论遗产的科学价值236
论读史明道246
论读史明道246
传统史学与人生修养261
传统史学与人生修养261
史学与“良史之忧”268
史学与“良史之忧”268
史学与大众文化279
史学与大众文化279
历史进程与通史编纂295
历史进程与通史编纂295
它山之石何以为错——谈怎样介绍西方史学311
它山之石何以为错——谈怎样介绍西方史学311
历史·史学·理论——我是怎样研究中国史学史的316
历史·史学·理论——我是怎样研究中国史学史的316
[附录]325
[附录]325
人: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主体——访瞿林东教授325
人:历史的产物和历史的主体——访瞿林东教授325
史学发展的内在活力——瞿林东教授谈史学批评332
史学发展的内在活力——瞿林东教授谈史学批评332
——评《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339
书评339
近三十年民族关系史研究成果的总结339
——评《中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339
近三十年民族关系史研究成果的总结339
书评339
通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343
通俗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343
史学家的自觉精神——读白寿彝著《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352
史学家的自觉精神——读白寿彝著《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352
韩国磐著《魏晋南北朝史纲》读后359
韩国磐著《魏晋南北朝史纲》读后359
——评《读史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67
古代政治人物的肖像画367
——评《读史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67
古代政治人物的肖像画367
一门新兴学科的历程——读《中国史学发展史》375
一门新兴学科的历程——读《中国史学发展史》375
丹青难写是精神——读《司马迁评传》378
丹青难写是精神——读《司马迁评传》378
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读《中国史学史》第一册381
历史知识和社会实践——读《中国史学史》第一册381
评《中国历史大事编年》385
评《中国历史大事编年》385
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意义——读《中国古文化的奥秘》388
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意义——读《中国古文化的奥秘》388
评施丁《中国史学简史》391
评施丁《中国史学简史》391
——评史念海教授著《中国的运河》395
运河:历史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395
——评史念海教授著《中国的运河》395
运河:历史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395
知人论世微婉成章——评《司马光传》404
知人论世微婉成章——评《司马光传》404
常青的主题——评《爱国主义教育丛书》407
常青的主题——评《爱国主义教育丛书》407
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硕果——读《唯物史观与史学》411
史学领域理论研究的硕果——读《唯物史观与史学》411
民族“脊梁”启示录——评《中国精神》414
民族“脊梁”启示录——评《中国精神》414
有益的向导——评《中国古代史导读》417
有益的向导——评《中国古代史导读》417
社会改革和历史进程——评《中国古代改革史论》421
社会改革和历史进程——评《中国古代改革史论》421
俯仰无愧作天地自然宽——读《楚图南著译选集》424
俯仰无愧作天地自然宽——读《楚图南著译选集》424
三千年史书英华之荟萃——读《文史英华》史学诸卷427
三千年史书英华之荟萃——读《文史英华》史学诸卷427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新成就——评《中国历史大事本末》431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新成就——评《中国历史大事本末》431
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评《20世纪中国通鉴》433
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评《20世纪中国通鉴》433
——读《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436
一本研究爱国主义传统的力作436
——读《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436
一本研究爱国主义传统的力作436
序跋443
《稽古录点校本》书后443
《稽古录点校本》书后443
序跋443
《唐代史学论稿》自序446
《唐代史学论稿》自序446
《中国皇帝要录》序451
《中国皇帝要录》序451
《读史入门》序462
《读史入门》序462
《中国思想宝库·论历史》引言464
《中国思想宝库·论历史》引言464
《中国史学散论》自序467
《中国史学散论》自序467
文明的颂歌——《中华文明史》隋唐五代卷卷首语470
文明的颂歌——《中华文明史》隋唐五代卷卷首语470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本书》序475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本书》序475
《中国奸臣要录》序479
《中国奸臣要录》序479
《史学理论与方法》序483
《史学理论与方法》序483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后记485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后记485
《“历史·现实·人生”系列》序488
《“历史·现实·人生”系列》序488
《史学的沉思》引言493
《史学的沉思》引言493
《史学巨擘》卷首语497
《史学巨擘》卷首语497
《毛泽东对历史的考察》序498
《毛泽东对历史的考察》序498
《中国宰相要录》序517
《中国宰相要录》序517
德行·勇气·责任心——读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535
札记与短论535
德行·勇气·责任心——读柳宗元《与韩愈论史官书》535
札记与短论535
史学的活力538
史学的活力538
僧一行非张公瑾之孙540
僧一行非张公瑾之孙540
史书体裁的多样性541
史书体裁的多样性541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几点建议544
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的几点建议544
札记之功必不可少546
札记之功必不可少546
博闻强识疏通知远550
博闻强识疏通知远550
怎样讲授史学名著——记何兹全先生讲《三国志》553
怎样讲授史学名著——记何兹全先生讲《三国志》553
社会价值是学术价值发挥的表现形式561
社会价值是学术价值发挥的表现形式561
学者雅量长者风范——给《安徽史学》的一封信564
学者雅量长者风范——给《安徽史学》的一封信564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566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566
史学概论的任务569
史学概论的任务569
历史教育:一个系统工程571
历史教育:一个系统工程571
传说·历史·文化研究574
传说·历史·文化研究574
大矣哉,史籍之为用也577
大矣哉,史籍之为用也577
“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说说书与天下的辩证法580
“贞观之治”与《贞观政要》——说说书与天下的辩证法580
不超然,也不媚俗——584
不超然,也不媚俗——584
说风俗586
说风俗586
以匡正风俗为己任——读《隋书·李谔传》书后589
以匡正风俗为己任——读《隋书·李谔传》书后589
本富·末富·奸富——重读《史记·货殖列传》592
本富·末富·奸富——重读《史记·货殖列传》592
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595
从史学中汲取更多智慧595
后记603
后记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