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眼科全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眼科全书 上
  • 李凤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2301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278页
  • 文件大小:192MB
  • 文件页数:13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眼科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眼科学基础3

第一篇 眼科学发展史3

第一章 国际眼科学发展史3

第一节 古代的眼科学3

一、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眼科学3

上册3

二、古希腊、罗马的眼科学4

第二节 中世纪至18世纪的眼科学5

一、阿拉伯的眼科学5

二、欧洲中世纪的眼科学5

三、欧洲文艺复兴后的眼科学6

第三节 19世纪眼科学的独立和发展7

第四节 20世纪眼科学的发展8

一、术后护理9

第二章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9

第一节 我国眼科学的萌芽时期9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眼科学11

第三节 眼底病变的基本体征11

第三节 宋金元时代的眼科学14

第四节 明清时代的眼科学15

第五节 中医眼科学的现代发展18

第六节 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18

一、西医眼科学的传入18

二、20世纪现代眼科学的建立和发展19

第三节 睑外翻22

附 我国著名现代眼科医师传略23

二、神经沟和神经管31

一、卵裂和胚层31

第一节 胚眼的形成31

第二篇 眼的胚胎发育和比较解剖学31

第一章 眼的胚胎发育31

三、视泡32

四、视杯和原始晶体33

五、胚裂33

第二节 眼的发育35

一、神经外胚叶的发育35

二、表面外胚叶的发育46

五、眼外伤48

三、玻璃体和晶体悬韧带的发育50

四、中胚叶的发育52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发育60

一、眼眶60

二、眼外肌61

四、眼睑和结膜62

三、眼球筋膜62

六、泪器63

五、眼轮匝肌63

一、眼球的增长64

第四节 眼在出生后的发育64

第七节 抗肿瘤药64

二、出生后的分化65

第五节 眼在胚胎时期的发育顺序65

第二章 眼的比较解削学68

第一节 概论68

第十章 影响眼组织代谢药69

一、无脊椎动物70

二、脊椎动物73

第二节 各论76

一、屈光装置76

二、巩膜81

三、前房角82

四、瞳孔83

五、色素膜85

六、视网膜89

七、视神经与视神经盘93

八、眼底95

九、眼的附属器97

十、眼的血管102

十一、视交叉与外侧膝状体104

十二、视中枢105

十三、脑部影像107

十四、颅顶眼和松果眼108

十五、第置脑神经核110

十六、第Ⅳ脑神经背侧核111

十八、眼的大小及形状112

十七、睫状神经节112

十九、眼的位置116

二十、动物的眼镜121

第三篇 眼的解剖组织学124

第一章 眼球的解剖组织学124

第一节 眼球壁124

一、纤维膜124

二、葡萄膜138

三、视网膜150

二、后房168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168

一、前房168

三、晶体169

四、玻璃体172

一、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175

第三节 眼球的血液循环系统175

二、睫状血管系统179

四、眼微血管的结构和超微结构184

三、视乳头的血管系统184

第一节 眼睑194

第二章 眼附属器的解剖组织学194

一、眼睑的组织结构196

二、眼睑的血管201

三、眼睑的淋巴202

四、眼睑的神经203

五、眉204

第二节 结膜205

一、结膜的解剖205

二、结膜的组织学206

四、结膜的血管207

三、结膜的腺体207

五、淋巴208

六、结膜的神经209

七、结膜半月皱襞209

八、泪阜209

第三节 泪器210

一、泪腺210

二、泪道211

第四节 眼眶213

一、眼眶的骨壁214

二、眼眶与鼻窦的关系217

三、眼眶内容物219

四、眼眶的血管和淋巴219

五、眼眶的神经221

六、眶的骨膜与筋膜223

第五节 眼外肌224

一、筋膜系统224

二、眼外肌225

一、视神经227

第六节 神经227

二、动眼神经228

三、滑车神经229

四、三叉神经230

五、外展神经233

六、面神经233

七、眼的植物神经234

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共同措施235

一、动脉235

第七节 血管235

二、静脉236

第八节 淋巴237

二、眶的骨膜与筋膜238

第九节 其他238

一、眶脂体238

第三章 视路及视觉中枢240

一、视交叉240

第一节 视路的解剖240

二、视束242

三、外侧膝状体244

二、术后并发症245

四、视放射246

五、视皮质247

六、视路各部分神经纤维的分布248

七、视路的血液供应251

第二节 视觉联合区252

一、纹状旁区和纹状周围区253

二、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皮质区254

三、视路与视觉反射254

四、膝—纹状外视觉系统256

第五节 远视眼的病理变化256

第四篇 眼的生理生化257

第二节 近视眼分类257

一、概论257

第一节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257

第一章 眼的血循环257

二、视网膜血管258

四、脉络膜血管258

三、视乳头血管258

五、虹膜血管259

二、散光眼的体征259

第二节 血—眼屏障260

六、睫状体血管260

一、血液流变性与眼血流262

第三节 眼血流动力学262

三、眼内血流量和血流速度263

二、血管内压力、弹性和眼血流263

第三章 眼的集合及其功能异常264

第四节 眼血循环的调节265

一、眼血管的神经支配和调节265

四、眼内压和眼血流265

二、眼血管的代谢性调节266

四、肌原性调节和自动调节266

三、体液性凋节266

第一节 泪液的生成与排出267

第二章 泪液267

第二节 泪膜269

第三节 泪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270

第四节 泪液的功能274

一、房水形成的解剖学基础275

第三章 房水275

第一节 房水的形成275

二、房水形成的过程277

三、房水形成率的测定方法278

四、影响房水形成的因素279

第二节 房水的组成281

二、影响血—房水屏障的因素283

一、血—房水屏障的解剖学基础283

第三节 血—房水屏障283

一、小梁网的结构284

第四节 房水流出的途径284

二、小梁网和Schlemm管之间的通道285

三、葡萄膜巩膜通道286

四、影响房水流出的因素287

第四章 眼内压288

第一节 房水生成与房水流出及眼压288

第二节 眼血液动力与眼压291

第二节 眼压的生理性变动292

第四节 影响正常眼压的因素295

一、眼压的神经性调节297

第五节 眼压的调节297

二、眼压的体液性调节299

第六节 正常和病理性眼压300

三、眼压的同感性反应300

二、角膜的营养和代谢304

一、角膜的化学成分304

第一节 角膜生理304

第五章 角膜与巩膜304

三、角膜的透明性305

四、角膜的水肿压307

五、角膜的渗透性和运输功能308

六、角膜的感觉309

七、角膜创口的愈合过程309

八、角膜的血管新生311

第二节 巩膜生理312

第一节 晶体的构成和生理313

第六章 晶体生理生化313

第二节 晶体的蛋白质与酶314

一、晶体的蛋白质314

二、晶体与酶317

第三节 晶体的非蛋白组分318

第四节 晶体疾病的生化机理及防护319

第七章 玻璃体生理生化322

第一节 玻璃体的结构323

第二节 玻璃体内各种成分的分布326

第三节 玻璃体的生长发育与老年改变326

第四节 玻璃体的功能328

第五节 玻璃体的物种差异329

第八章 视网膜的生理生化331

第一节 视网膜生理331

一、视网膜的形成和发育331

二、色素上皮的结构及生理功能331

三、光感受器的物理特性、生理功能及再生过程332

四、视网膜的突触结构和组合335

五、黄斑及其生理功能336

第二节 视网膜的生化代谢337

六、视网膜的电活动337

一、光感受器生化与代谢338

二、视网膜的中间代谢341

三、视网膜的化学传递342

四、色素上皮的生化与代谢345

第一节 眼睑347

二、眼睑的运动347

一、眉毛和睫毛347

第九章 眼的保护机制347

第二节 泪液350

四、睡眠时眼睑350

三、睑裂350

第十章 瞳孔与眼内肌351

第一节 眼内肌的解剖351

一、正常瞳孔352

第二节 瞳孔352

二、瞳孔反射352

三、检查瞳孔的方法353

四、影响瞳孔的因素353

第三节 调节355

一、与调节有关的组织解剖355

二、调节时眼部的变化356

三、检查调节力的方法356

四、影响调节的因素357

第十一章 眼外肌的生理358

第一节 眶轴与视轴358

第二节 眼位置几何学359

第三节 眼球运动法则360

第四节 单眼运动机制361

第五节 眼球运动分类及其神经支配366

第一章 视觉的基本功能369

第五篇 视觉生理369

第一节 亮度分辨370

第二节 空间分辨371

第三节 时间分辨373

第四节 颜色分辨374

第五节 眼球的运动375

第一节 与图像识别有关因素376

第二章 图像识别376

第二节 图像识别理论377

一、双眼视觉379

第三章 空间知觉379

二、立体知觉380

三、视错觉382

第一节 物与家的关系384

第四章 形觉384

第二节 视力386

第三节 对比敏感度389

第五章 光觉393

第一节 光的性质与传递394

第二节 视网膜与视色素395

第三节 视觉光化学396

第四节 光感觉机制398

第五节 暗适应及其临床意义399

第一节 光与色402

第六章 色觉402

第二节 视觉与色觉403

第三节 色觉的物理、化学、生理和心理现象404

第四节 颜色的特性406

第五节 颜色系统408

第六节 光谱轨迹409

第七节 颜色视觉理论410

第八节 色觉检查413

第一节 球内段视路的相应视野414

第七章 视野学概论414

第二节 视神经的相应视野418

一、视交叉的位置及与其附近组织的关系422

第三节 视交叉部相应视野422

二、视交叉的血供养423

三、视交叉的纤维结构425

四、视交叉各部位的视野改变426

第四节 视交叉以上视路的相应视野431

一、视交叉以上的视道431

二、同向偏盲435

三、象限性同向偏盲436

四、双眼数处同向偏盲438

第八章 视觉电生理439

第一节 光感受器的电活动439

第二节 视觉换能过程442

第三节 视网膜的突触机制和递质444

第四节 视网膜各层细胞的电活动447

第五节 视通路和视中枢的电活动452

第六节 临床视觉电生理454

第六篇 眼科微生物学460

第一章 眼科细菌学460

第一节 概述460

第二节 与眼科有关的细菌462

第二章 眼科衣原体学474

第三章 眼科螺旋体学477

一、概述479

第四章 眼科真菌学479

二、与眼科有关的真菌480

一、概述483

第五章 眼科病毒学483

二、与眼科有关的病毒486

第六章 眼科寄生虫学497

一、对标本的要求503

第七篇 眼病理学概论503

第一章 眼病理检查503

三、病理切片的制作和染色504

二、填写申请单的注意事项504

四、电子显微镜检查技术507

一、细胞对损伤的反应508

第二章 基础病理学508

二、细胞的适应509

三、细胞损伤的表现510

四、细胞内贮积511

五、细胞外贮积513

第三章 炎症513

第一节 急性炎性反应514

一、血管性反应514

二、细胞性反应515

三、炎症的化学介质516

第二节 炎症细胞518

一、中性白细胞518

二、单核吞噬细胞518

五、淋巴细胞和浆细胞520

四、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520

三、嗜伊红细胞520

第三节 慢性炎症521

第四节 对生物性物体的反应522

第一节 皮肤伤口愈合524

第四章 再生和修复524

第二节 角膜愈合526

第三节 眼内异常愈合反应527

第五章 细胞生长的非新生物性紊乱528

第六章 新生物529

一、名称530

二、恶性新生物的特征530

四、肿瘤细胞的固有特性531

三、恶性肿瘤的生长531

第七章 宿主对新生物的反应535

五、癌的病因学和致病机制535

一、神经元的损伤536

第八章 神经病理学536

二、神经胶质细胞537

第一篇 眼免疫学概论541

第二卷 眼科学总论541

第一章 免疫的基本概念542

第一节 免疫生理542

二、免疫功能的组织学基础542

一、免疫功能的基本范畴542

三、免疫生理功能及其机理544

第二节 免疫病理545

第一节 眼免疫的生理及组织学基础548

第二章 眼免疫的基本概念548

第二节 眼免疫病理特征552

第三章 眼的感染免疫554

第一节 概述554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555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555

第五节 衣原体感染的免疫557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557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558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560

第一节 自身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病560

第四章 眼的自身免疫病560

第三节 自身免疫反应与眼病561

第一节 移植免疫与排斥反应565

第五章 眼的移植免疫565

第二节 眼的移植免疫的特征566

二、角膜免疫反应的特点566

一、角膜的抗原性566

四、组织相容性抗原567

三、手术567

一、移植片567

第三节 影响排斥反应的因素567

二、植床567

第一节 眼肿瘤抗原568

第六章 眼的肿瘤免疫568

第二节 抗眼肿瘤免疫效应细胞569

第三节 眼肿瘤的免疫治疗570

第四节 常见眼部肿瘤的免疫571

第七章 眼创伤的免疫573

第一节 眼前部创伤的免疫574

第二节 眼穿孔伤的免疫574

第三节 眼创伤后感染的免疫575

第八章 免疫缺陷病与眼病576

第一节 免疫缺陷病及其眼部表现576

一、免疫缺陷的基本类型576

二、免疫缺陷的眼部表现577

第二节 艾滋病578

第二篇 眼的遗传学概论583

第一章 遗传与眼科疾病583

第一节 遗传病的概念583

一、遗传病的定义583

二、遗传病的种类583

三、遗传易感性584

四、遗传异质性584

一、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585

第二节 医学遗传学与眼科遗传学的发展史585

二、眼科遗传学发展史586

三、基因定位与人类基因图587

一、遗传物质及其作用590

第三节 遗传物质及遗传方式590

二、孟德尔定律与单基因遗传591

三、多基因遗传594

第一节 屈光参差595

四、染色体疾病595

第一节 家系调查法596

第二章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596

第二节 双生子法597

第六节 动物模型598

第三节 种族间比较598

第四节 伴随性状研究598

第五节 疾病组分分析598

第三章 常见眼科遗传病599

第一节 眼睑疾病600

第二节 泪道遗传性疾病601

第三节 眼球疾患601

第四节 遗传性角膜病602

第六节 虹膜与睫状体遗传性疾病604

第五节 巩膜疾病604

第七节 青光眼与遗传606

第八节 晶体疾病与遗传606

第九节 视网膜遗传性疾病609

第十节 视神经遗传性疾病614

第十一节 屈光不正与遗传615

第十二节 色觉异常与遗传617

第四章 眼遗传病的诊断与防治618

第二节 产前诊断619

第一节 对患者进行诊断619

第三节 遗传病的预防620

第四节 遗传病的治疗621

一、药物在结膜囊内的浓度变化624

第一节 药物的目艮内通透性624

第一章 总论624

第三篇 眼的药物学概论624

三、结膜下注射的眼内通透性625

二、滴眼剂的角膜通透性625

第二节 药物在眼内的分布、代谢和排出626

一、药物在眼内的分布626

四、全身用药后药物的眼内通透性626

二、药物在眼内的代谢627

三、药物从眼内的排出627

第三节 影响药物对眼作用的因素627

一、给药途径628

二、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628

三、病人生理因素628

四、病理状态629

二、膜控释药系统629

一、长效滴眼液629

第四节 眼用药物新剂型629

三、眼用脂质体630

四、眼用凝胶制剂630

一、磺胺类药物631

第一节 磺胺类及磺胺增效剂631

第二章 眼科化学治疗药631

一、青霉素类633

第二节 抗生素633

二、甲氧苄氨嘧啶633

二、头孢菌素类636

四、氨基甙类638

三、大环内酯类638

六、四环素类640

五、多粘菌素类640

七、氯霉素641

八、洁霉素和氯洁霉素641

第三节 抗结核药641

一、链霉素641

四、乙胺丁醇642

二、异烟肼642

三、利福平642

五、对氨基水杨酸642

第四节 氟喹诺酮类药物643

一、氟哌酸643

二、氟啶酸643

四、环丙氟哌酸643

三、氟嗪酸643

三、氟胞嘧啶644

二、其他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644

一、二性霉素B644

第五节 抗真菌药644

四、咪唑类抗真菌药物645

一、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646

第六节 抗病毒药646

二、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647

三、其他抗病毒药物648

四、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649

一、烷化剂650

二、抗代谢药物650

三、抗肿瘤抗生素651

四、植物药和其他药物651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652

第三章 消炎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药652

一、阿斯匹林656

二、保泰松和羟保泰松656

三、消炎痛656

第三节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657

一、免疫抑制药657

四、灭酸类657

二、过敏介质阻释药和拮抗药658

三、免疫增强药659

第四章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660

一、肾上腺素662

第一节 拟肾上腺素药662

二、地匹福林(双特戊酰肾上腺素)663

三、新福林(苯肾上腺素)663

一、α-受体阻断药664

第二节 抗肾上腺素药664

四、可乐定和氨可乐定664

二、β-受体阻断药665

一、胍乙啶666

第三节 抗肾上腺素能神经药666

三、柳安苄心定666

第五章 胆碱能神经药667

二、6-羟多巴胺667

一、乙酰胆碱和拟乙酰胆碱药668

二、节后拟胆碱药668

第一节 拟胆碱药668

三、作用于胆碱酯酶的药物670

一、阿托品673

第二节 抗胆碱药673

四、托品酰胺674

三、后马托品674

二、东莨菪碱674

五、乙酰环戊苯675

一、乙酰唑胺676

第一节 碳酸酐酶抑制剂676

第六章 房水分泌抑制剂676

二、甲氮酰胺676

五、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局部应用677

四、乙氧基醋唑磺胺677

三、二氯磺胺677

二、哇巴因678

一、洋地黄配糖体678

第二节 钠—钾激活ATP酶抑制剂678

一、甘露醇679

第七章 高渗脱水剂679

三、尿素680

四、局部应用高渗脱水剂680

二、甘油680

第一节 抗凝血药和溶血栓药681

二、抗凝血药681

第八章 作用于血凝系统和血管的药物681

一、血凝机理681

一、促凝血药682

第二节 促凝血药和止血药682

三、尿激酶682

二、止血药683

三、促凝血药和止血药在眼科的应用683

二、妥拉苏林684

三、酚妥拉明684

四、地巴唑684

一、硝酸甘油684

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684

十、丹参685

九、毛冬青685

八、山莨菪碱(654-2)685

七、血管舒缓素685

六、烟酸肌醇酯685

五、烟酸685

第九章 眼科手术用药686

二、常用的局麻药686

一、局麻的方式686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686

第二节 麻醉前用药687

一、镇静催眠药688

二、镇痛药688

一、组织粘稠剂689

第三节 术中用药689

二、前房冲洗液690

一、脂溶性维生素691

第一节 维生素类691

二、水溶性维生素692

第二节 酶及生物制品693

一、酶制剂693

二、生物制品694

一、法可立辛695

第三节 防治白内障药物695

二、卡他林696

三、谷胱甘肽696

四、α-巯基丙酰甘氨酸696

五、醛糖还原酶抑制剂697

六、自由基清除剂697

第二节 螯合剂698

第十一章 其他药物698

第一节 促进吸收药698

一、碘化钾698

二、安妥碘698

三、狄奥宁698

一、依地酸二钠698

二、玫槐红(虎红)699

一、荧光素钠699

第三节 染色剂699

二、去铁敏699

一、吩噻嗪类安定药700

二、心血管系统药物700

第十二章 药源性眼病700

三、口服避孕药701

四、化疗药物701

第四篇 眼科诊断学概论702

第一节 病史702

第一章 病史及一般检查702

第二节 眼科一般检查703

第一节 视力障碍705

第二章 眼科症状学705

一、视力减退705

二、视野缺损706

三、色觉异常706

七、闪光幻视707

四、夜盲与昼盲707

五、彩色视707

六、内视现象707

八、视物变形708

九、皮质盲与知觉盲708

十、复视708

第二节 眼痛、头痛及其他症状708

一、眼痛708

二、头痛708

三、其他709

第四节 病人主诉709

二、流泪、泪溢和干眼709

一、异常分泌物709

第三节 眼分泌物异常709

一、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710

第一节 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原理710

第三章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710

一、一般原则711

二、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原理711

第二节 检查方法711

二、六种基本检查方法712

三、颤动光线、定位、影的投射及光学切面的扭曲714

四、玻璃体和眼底检查法715

五、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法717

一、结膜检查718

第三节 临床应用718

二、角膜检查720

三、前房及前房角检查723

四、虹膜检查724

五、晶体检查726

六、玻璃体检查729

七、眼底检查730

八、眼底周边部压陷检查731

一、前房角的范围735

第一节 前房角的解剖735

第四章 前房角镜检查法735

二、构成前房角的各种组织736

一、前房角镜检查法的发展史737

第二节 前房角镜检查的方法737

二、前房角镜检查的设备与操作738

三、正常房角的前房角镜所见741

二、虹膜及睫状体肿瘤742

一、青光眼742

第三节 前房角镜检查的临床应用742

三、房角先天异常742

五、眼前节手术743

四、眼外伤743

第一节 检眼镜发明简史744

第五章 眼底检查法744

第二节 检眼镜一般检查法744

一、范围和顺序744

二、后映照法746

三、检眼镜间接检查法747

四、检眼镜直接检查法749

第三节 特殊光线眼底检查法752

第四节 眼底测量法753

一、平面测量法753

二、立体测量法754

第五节 眼底定位法755

第六节 示教检眼镜及眼底摄影检查法757

第七节 眼底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758

第八节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法758

第九节 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法758

一、视力原理759

第六章 视功能检查759

第一节 视力759

二、视力测定760

第二节 对比敏感度761

一、检测方法762

三、临床应用763

二、影响因素763

第三节 光觉764

一、检查方法765

第四节 色觉766

三、临床应用766

二、影响因素766

一、检查方法767

二、临床应用769

第七章 视野检查法770

第一节 前言770

第二节 视野检查方法772

一、动的视野检查法772

二、静的视野检查法773

三、静的定量视野计774

四、自动定量视野计776

五、国产TBC型中心视野分析仪777

六、他觉视野检查法778

第八章 视觉电生理测定779

第一节 视网膜电图780

一、常规ERG的记录方法781

二、特殊ERG的记录方法783

三、ERG的临床应用784

二、正常EOG及分析785

一、记录方法785

第二节 眼电图785

三、其他眼电图检查法786

一、VEP的记录方法787

第三节 视诱发电位787

四、EOG的临床应用787

二、正常VEP波形及分析788

三、临床检查应选择的条件792

第九章 瞳孔反应795

第一节 瞳孔的一般概述795

二、影响瞳孔大小的因素795

一、瞳孔的正常形态795

五、瞳孔的异常形态796

四、瞳孔的检查方法796

三、双侧瞳孔的对比796

一、瞳孔的光反应797

第二节 瞳孔的正常反应797

二、瞳孔的集合反应798

五、瞳孔的意识感觉性反射799

三、瞳孔的闭睑反应799

第三节 瞳孔的异常反应799

九、外展散瞳反射799

八、迷走神经紧张性瞳孔反射799

七、耳蜗瞳孔反射799

四、瞳孔的三叉神经反射799

六、瞳孔的前庭性反射799

一、光反射传入障碍的瞳孔异常799

二、光反射传出障碍的瞳孔异常800

三、交感神经损害的瞳孔异常-Horner综合征801

四、其他的瞳孔异常801

第一节 眼血流图检查法及发展简史802

第十章 眼血流图检查法及眼动脉压测定法802

三、全身麻醉药物对瞳孔的影响802

二、散瞳剂802

一、缩瞳剂802

第四节 瞳孔的药物反应802

第二节 眼血流图的基本原理803

第三节 眼血流图检查方法804

一、正常眼血流图的测定807

第四节 眼血流图的应用807

二、病、伤眼血流图808

第五节 眼动脉压的测量法813

第十一章 眼荧光血管造影术815

第一节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816

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发展816

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及方法817

三、正常眼底荧光图像819

四、异常眼底荧光图像823

五、分析造影图像注意事项834

二、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术的方法835

第二节 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术835

一、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术的发展835

三、眼前节荧光血管造影术的应用836

第十二章 眼科影像诊断837

第一节 Χ线检查837

一、摄影技术837

二、正常眼眶838

三、异物定位838

四、泪囊造影839

五、眼眶骨折839

六、眼球突出的Χ线征839

第二节 超声探查841

一、超声物理841

二、超声图和超声诊断仪842

三、探查方法843

四、眼病理声像图844

五、眼附属器病理声像图847

第三节 CT扫描850

一、设备及成像原理850

二、检查方法851

三、正常眼球眼眶CT像和眼部扫描适应证852

四、眼内病CT图像854

五、眼眶病855

六、眼外伤858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858

一、成家原理和成像方法859

二、正常眼球眼眶的MRI和MRI适应证860

三、眼球病MRI861

四、眼眶病MRI862

第一节 眼细菌学检查法865

第十三章 眼微生物学检查法865

二、直接显微镜下细菌形态学观察866

一、标本采集866

三、细菌培养与鉴定867

四、药物敏感试验867

五、血清学检查868

第二节 眼病毒学检查法868

一、标本采集868

二、直接镜检病毒包涵体、病毒抗原和病毒体868

三、病毒分离培养869

四、血清学检查869

第三节 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检查法870

一、检测衣原体870

二、检测抗体871

第四节 眼真菌学检查法871

一、标本采集871

二、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真菌871

二、血清学试验872

一、直接镜检螺旋体872

第五节 梅毒螺旋体检查法872

三、真菌培养与鉴定872

四、眼表面正常细胞像873

二、染色873

一、取材873

第六节 眼科细胞学检查法873

三、光学显微镜检查873

五、炎细胞874

六、几种常见感染性目艮病的细胞像874

第十四章 眼免疫学检查法875

一、体液免疫875

第一节 常用的眼免疫学检查法875

二、细胞免疫876

第二节 眼免疫学检测指标的选择和临床意义877

三、特异性免疫877

四、免疫病理检测877

附 临床眼科摄影术878

第五篇 眼的治疗学概论883

第一章 眼病的药物治疗883

一、适应证883

第二节 局部药物治疗883

第一节 引言883

二、影响局部药物治疗的因素884

三、给药途径885

四、局部药物治疗的全身吸收888

五、局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889

一、适应症889

第三节 全身药物治疗889

三、给药途径890

二、影响全身药物治疗的因素890

一、抗病原微生物药891

第四节 使用某些药物时的注意事项891

四、全身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891

二、糖皮质激素893

三、免疫抑制药894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894

第二章 手术治疗896

第一节 引言896

一、医生方面的准备897

第二节 术前准备及麻醉前给药897

二、患者方面的准备898

三、手术的给药899

第二节 麻醉900

一、局部麻醉900

二、全身麻醉903

第四节 手术室的布置和要求905

第五节 显微手术906

一、手术显微镜907

三、显微手术器械908

二、头忱、臂托和坐椅908

四、缝针和缝线909

六、几个基本的操作要领910

五、前房内及玻璃体腔内手术的特殊要求910

第六节 术后护理及访视要求911

二、术后访视912

第一节 按摩(按压)疗法913

第三章 物理疗法913

一、作用机制914

第二节 热疗法914

二、眼局部热疗法的种类和应用915

第三节 冷冻疗法917

三、睫状体冷冻术对房水动力学的影响918

二、冷冻后某些眼组织的组织病理变化918

一、冷冻对机体组织的作用918

五、眼病治疗919

四、眼用冷冻器及其致冷原理919

二、其他电疗法922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透入法922

第四节 电疗法922

第五节 放射疗法924

一、放射源及照射技术924

二、眼病治疗924

第六节 超声波疗法926

二、超声波晶体乳化术927

一、低强度超声眼病治疗927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眼病治疗928

一、眼用激光器929

第七节 激光疗法929

二、激光治疗眼底病931

三、激光治疗白内障935

四、激光治疗青光眼937

五、其他治疗应用939

二、高压氧对眼的影响940

一、设备和治疗方法940

三、高压氧治疗眼病的机制940

第八节 高压氧疗法940

四、眼病治疗941

第九节 体外反搏942

六、禁忌证942

五、注意事项942

一、仪器及作用机制943

二、眼病治疗943

三、优点及禁忌944

第四章 心理治疗945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945

一、心理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原因945

第二节 眼科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946

一、一般性心理治疗946

二、心理治疗有利于眼病的康复946

三、集体治疗947

二、个别深入心理治疗947

四、行为治疗947

二、儿童弱视948

第三节 几种常见眼病的心理治疗948

一、眼神经官能症948

三、青光眼948

四、单疱病毒性角膜炎948

七、儿童眼手术的心理治疗949

六、眼手术患者的心理治疗949

八、精神病患者的眼科手术心理治疗950

第四节 盲人的心理治疗951

一、盲儿的心理治疗951

二、长期医治无效的盲人951

三、突然致盲的心理治疗952

第一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的形成和它的基本概念953

第一章 公共卫生眼科学953

第六篇 公共卫生眼科学和眼科流行病学953

第二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的研究内容954

第四节 盲目的严重性和加强眼科医疗服务的紧迫性956

第三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的研究方法956

第五节 防盲和初级眼保健958

第一节 绪论960

第二章 眼科流行病学概论960

一、定义960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960

二、研究的范围与内容961

三、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961

一、患病率964

二、发病率964

第三节 流行病学常用率的概念及应用964

五、敏感性及特异性965

四、相对危险性965

三、罹患率965

第四节 眼科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统计学方法966

一、抽样的概念967

二、医学统计中常用名词的概念968

第五节 某些眼病的流行病学971

一、我国盲与低视力的流行病学971

二、白内障的流行病学976

三、原发性青光眼的流行病学980

四、沙眼的流行病学982

五、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984

六、近视眼的流行病学985

第一节 隐眼畸形993

第一章 眼睑的先天异常993

第一篇 眼险疾病993

第三卷 眼睑、泪器和眼眶疾病993

第二节 先天性险裂狭小症994

第三节 先天性眼睑缺损994

第五节 先天性上睑下垂995

第四节 内毗赘皮995

第六节 颌动瞬目反射996

第八节 先天性眼险内翻997

第七节 双行睫997

第一节 眼睑充血与出血998

第二章 眼睑皮肤病998

一、眼睑充血998

第二节 眼险水肿999

二、眼险出血999

一、丹毒1000

第三节 眼睑细菌感染1000

三、眼睑疖1000

二,脓疱病1000

四、眼睑脓肿1001

五、结核1001

七、淋病1002

六、梅毒1002

十一、鼻疽1003

九、麻风1003

八、软性下疳1003

十、炭疽1003

第四节 病毒性感染1004

一、单纯性疱疹1004

二、带状疱疹1004

五、麻疹1005

四、水痘1005

三、眼睑牛痘1005

第五节 霉菌感染1006

七、传染性软疣1006

六、天花1006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1007

第七节 眼睑过敏性炎症1007

一、红斑狼疮1008

第八节 胶原性疾病1008

二、皮肌炎1009

三、硬皮病1010

第九节 眼睑象皮病1010

第十一节 维生素缺乏1011

第十节 肉样瘤病1011

三、维生素B_2缺乏1012

一、维生素A缺乏1012

二、维生素B_1缺乏1012

五、维生素C缺乏1013

四、菸酸缺乏1013

七、维生素K缺乏1014

第十二节 淀粉样变性1014

六、维生素D缺乏1014

第十三节 睑皮松垂症1015

第十四节 睑皮弛缓1015

第十五节 睑萎缩1015

第一节 干燥性睑缘炎1016

第三章 睑缘炎1016

第二节 鳞屑性睑缘炎1016

第四节 眦角性睑缘炎1017

第三节 溃疡性睑缘炎1017

第四章 睑腺病1017

第一节 外睑腺炎1018

第二节 内睑腺炎1018

第三节 睑板腺囊肿1018

第五章 睑与睫毛位置异常1019

第四节 睑板腺梗塞1019

第一节 倒睫与乱睫1020

第二节 睑内翻1021

一、先天性睑内翻1021

二、急性痉挛性睑内翻1021

三、慢性痉挛性睑内翻1021

四、瘢痕性睑内翻1021

三、麻痹性睑外翻1022

一、瘢痕性睑外翻1022

二、老年性睑外翻1022

四、痉挛性睑外翻1023

五、先天性险外翻1023

六、睑外翻的治疗1023

第四节 眼睑闭合不全1023

第五节 睑球粘连1024

第六节 上险下垂1025

二、后天性上睑下垂1026

一、先天性上睑下垂1026

第七节 睑裂缩小病1027

三、上睑下垂的治疗1027

第二节 眼睑轮匝肌麻痹1028

第六章 眼睑神经疾病1028

第一节 眼睑痉挛1028

第七章 眼睑肿瘤1029

第一节 良性上皮性肿瘤1030

第二节 恶性上皮性肿瘤1031

第三节 黑色素性肿瘤1032

第四节 腺性和其他附件肿瘤1034

第六节 黄斑瘤1035

第五节 血管性肿瘤1035

第八章 眼睑整形1036

第一节 眼部整形基本技术1036

一、切口和缝合1036

二、充填和修补1037

三、松解和紧缩1040

四、组织移植1041

第二节 眼睑缺损的修复1046

一、眼睑缺损类别1046

二、影响眼险修复的几个因素1046

三、前层缺损1047

五、眦部缺损1048

四、后层缺损1048

六、部分性眼睑全层缺损1049

七、眼睑全缺损1051

第一节 泪腺异常1055

第一章 泪器先天性异常1055

第二篇 泪器疾病1055

二、先天性无泪液1055

一、先天性无泪腺1055

七、先天性泪腺瘘1056

五、先天性泪腺异位1056

四、反常性流泪反射1056

三、先天性泪液分泌过多1056

六、先天性泪腺囊肿1056

八、泪腺排出管异常1057

三、泪点和泪小管异常1057

二、泪道扩张1057

第二节 泪道异常1057

一、无泪道1057

四、泪囊和鼻泪管异常1058

第一节 分泌紊乱1060

第二章 泪腺疾病1060

一、泪液分泌的测量方法1061

二、泪液分泌过多1061

三、泪液分泌过少1062

一、急性泪腺炎1063

第二节 泪腺炎症1063

二、慢性泪腺炎1064

三、泪腺肉样瘤病1065

三、其他疾病1066

二、甲状腺机能减退1066

一、Graves病1066

四、Mikulicz综合征1066

第三节 泪腺与全身病1066

第四节 泪腺萎缩1067

一、老年性萎缩1067

二、特发性泪腺萎缩1067

三、继发性萎缩1068

第五节 泪腺囊肿1068

第七节 泪腺脱垂1069

第六节 泪腺瘘1069

第八节 泪腺结石1069

第九节 泪腺肿瘤1069

一、良性肿瘤1070

二、恶性混合瘤1072

三、腺样囊性癌1073

四、其他恶性肿瘤1074

第三章 泪道疾病1077

第一节 泪道功能的检查1077

第二节 泪道功能不全1079

第三节 泪道狭窄或阻塞1079

第四节 泪道炎症1081

一、泪小管炎1081

二、泪囊炎1082

第六节 泪道异物及泪石1087

第七节 泪道肿瘤1087

第五节 泪道憩室和囊肿1087

第一章 概述1091

第一节 应用解剖1091

一、骨性眼眶1091

第三篇 眼眶疾病1091

二、眼眶内容1093

三、血管和淋巴管1095

四、眼眶神经1097

一、正常眼球突出度1098

第二节 眼球位置异常1098

五、眼球内陷1099

四、眼球脱垂1099

三、假性眼球突出1099

二、眼球突出1099

六、眼球移位1099

第三节 眼眶病的发病率1100

七、眼球搏动1100

第四节 眼眶病的诊断1103

一、病史和一般情况1103

二、眼和全身检查1103

三、Χ线检查1104

四、眼眶造影术1106

五、眼眶血管造影1106

六、超声探查1107

七、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1109

八、放射性核素扫描、闪烁摄影和发射-CT1111

九、眼眶热像图1111

十、磁共振成像1111

十一、活体组织检查1112

十二、电子显微镜检查1113

第一节 颅面畸形1113

第二章 眼眶的先天和发育异常1113

十四、组织培养1113

十三、放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113

一、尖头畸形1114

三、颅面骨发育不全1115

四、两眼距离过远1115

二、舟状畸形1115

第二节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1116

第三节 脑膜—脑膨出1117

第四节 神经纤维瘤病1119

第三章 眼眶炎症1122

一、蜂窝组织炎和脓肿1123

第一节 急性炎症1123

四、骨与骨膜炎1125

三、筋膜炎1125

二、栓塞性静脉炎1125

一、炎性假瘤1126

第二节 慢性炎症1126

二、眼眶结核1131

五、猪囊虫病1132

四、霉菌性炎症1132

三、梅毒1132

一、急性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1134

第三节 海绵窦炎症1134

二、痛性眼肌麻痹1135

一、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1137

第一节 发育性囊肿1137

第四章 眼眶囊肿1137

二、畸胎瘤1141

一、潴留性囊肿1142

第二节 单纯性囊肿1142

三、呼吸道上皮囊肿1143

二、植入囊肿1143

第三节 寄生虫囊肿1143

四、浆液囊肿1143

二、裂头蚴虫病1144

三、包虫病1144

一、猪囊尾蚴病1144

第四节 粘液囊肿1145

四、肺吸虫病1145

第五节 血肿及血囊肿1148

一、血管内皮瘤1150

第一节 血管和淋巴管瘤1150

第五章 眼眶原发性肿瘤1150

二、血管外皮瘤1151

三、血管平滑肌瘤1151

四、毛细血管瘤1151

五、海绵状血管瘤1154

六、静脉性血管瘤1157

七、淋巴管瘤1160

第二节 肌组织肿瘤1162

一、横纹肌瘤1162

二、横纹肌肉瘤1162

四、平滑肌肉瘤1166

三、平滑肌瘤1166

第三节 结缔组织肿瘤1167

一、纤维瘤1167

二、纤维肉瘤1168

三、纤维组织细胞瘤1168

四、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171

五、脂肪瘤1172

六、脂肪肉瘤1173

七、粘液瘤1173

八、间叶瘤1174

九、骨瘤1175

十一、软骨瘤1176

十、骨肉瘤1176

十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177

十二、软骨肉瘤1177

十三、间叶性软骨肉瘤1177

第四节 造血系统肿瘤1178

一、非何杰金淋巴瘤1178

二、网状细胞肉瘤1181

三、何杰金淋巴瘤1182

四、Burkitt淋巴瘤1182

五、浆细胞瘤1182

六、白血病和绿色瘤1183

一、胶质瘤1184

第五节 神经源肿瘤1184

二、脑膜瘤1189

三、神经鞘瘤1194

四、神经纤维瘤1198

五、颗粒细胞瘤1199

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200

七、化学感受器瘤1200

六、成神经细胞瘤1200

九、恶性黑色素瘤1201

第一节 继发于眼球的肿瘤1202

第六章 眼眶继发性肿瘤1202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1202

二、恶性黑色素瘤1204

二、睑板腺癌1206

第二节 眼睑及结合膜肿瘤1206

一、基底细胞癌1206

三、眼睑及结合膜鳞状细胞癌1207

第三节 副鼻窦肿瘤1208

一、副鼻窦良性肿瘤1209

二、副鼻窦恶性肿瘤1210

三、鼻咽腔肿瘤1211

一、蝶骨脑膜瘤1212

第四节 颅内肿瘤1212

二、其他颅内肿瘤1213

第七章 眼眶转移性肿瘤1214

第一节 动脉瘤1218

第八章 眼眶血管畸形1218

第二节 静脉曲张1220

第三节 动静脉血管瘤1223

第四节 颈动脉—海绵窦瘘1226

第一节 Graves病1230

第九章 全身病眼眶侵犯1230

一、嗜酸性肉芽肿1236

第二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1236

二、黄色瘤病1237

二、Wegener肉芽肿1239

三、婴儿型组织细胞增生症1239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1239

第三节 血管炎1239

第五节 淀粉样变性1240

第四节 肉样瘤病1240

四、致死性中线型肉芽肿1240

三、颞动脉炎1240

第十章 眼眶手术1241

一、局部解剖1242

第一节 一般考虑1242

二、定性和定位诊断1243

三、手术器械1243

第二节 手术进路1244

四、麻醉1244

一、前路开眶1244

二、外侧开眶1247

三、内侧开眶1249

六、手术台上常遇到的问题和视力保存1250

五、经颅开眶1250

四、外侧和内侧联合开眶1250

第三节 眶内容切除术1252

一、部分眶内容切除术1252

二、简单的眶内容切除1252

三、全眶内容切除术皮片移植1253

四、眶内容切除及眼窝重建1254

第四节 眼眶减压术1255

三、眶内下减压1256

一、眶顶减压1256

二、外侧减压1256

四、眶四壁减压1258

五、术后处理及疗效1258

第五节 视神经鞘减压及视神经管减压1259

一、视神经管减压术1259

二、视神经鞘减压术1259

第六节 眼眶成形术1260

一、眶缘矫正术1260

二、眶距增宽症眶骨成形术1262

三、小眼眶矫正术1266

四、眼球陷没矫正术1267

五、眼窝再造1268

第一篇 结膜病1279

第一章 结膜的解剖及生理1279

第一节 结膜的解剖1279

一、结膜的解剖1279

中册1279

第四卷 结膜、角膜和巩膜疾病1279

二、结膜的显微解削1281

三、结膜的血管1287

四、结膜的淋巴管1289

五、结膜的神经1290

六、半月皱襞及泪阜的解剖1291

一、结膜的保护及屏障作用1292

第二节 结膜的生理1292

二、结膜腺体分泌物对结膜及角膜的润湿及保护作用1294

二、有利于眼球转动的穹窿部结膜1295

四、结膜的免疫生理1296

第一节 结膜炎概述1297

第二章 结膜炎症1297

第二节 细菌性结膜炎1300

一、急性卡他性结膜炎1300

二、慢性卡他性结膜炎1301

三、淋菌性结膜炎1302

四、膜性(白喉性)及伪膜性结膜炎1303

五、结膜结核病1304

一、沙眼1305

第三节 衣原体性结膜炎1305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1310

三、性病淋巴肉芽肿性结膜炎1311

四、鹦鹉热性结膜炎1311

第四节 病毒性结膜炎1311

一、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311

二、流行性角结膜炎1312

三、咽结膜热1313

四、牛痘疫苗性结膜炎1313

五、几种病毒性热性传染病引起的结膜炎1314

第五节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1314

一、速发型变态反应性结膜炎1314

二、迟发型变念反应性结膜炎1316

第六节 其他种类结膜炎1317

一、立克次体性结膜炎1317

四、寄生虫性结膜炎1318

丘、酒糟鼻性结膜炎1318

三、支原体性结膜炎1318

二、真菌性结膜炎1318

二、翼状胬肉1319

第一节 结膜变性疾病1319

第三章 结膜变性与色素沉着1319

一、睑裂斑1319

四、结膜淀粉样变性和玻璃样变性1323

三、结膜结石1323

六、老年性结膜变性1324

五、结膜干燥症1324

第二节 异常色素沉着1325

一、泪膜1327

第二节 角膜的显微解剖1327

第一节 角膜的大体解剖1327

第一章 角膜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327

第二篇 角膜病1327

二、上皮及其基底膜1328

三、前弹力膜1328

四、角膜基质1328

六、内皮层1329

五、后弹力层1329

七、角膜的神经支配1330

一、透明性1331

第三节 角膜的透明性与渗透性1331

一、基质水合作用的调节1332

第四节 角膜水肿1332

二、渗透性1332

二、角膜水肿的类型1333

四、临床上评估角膜内皮的方法1334

三、角膜水肿对视力的影响1334

第五节 角膜的能量代谢1335

三、内皮和后弹力层的修复1336

一、上皮和基底膜正常的创伤愈合1336

二、基质的愈合1336

第六节 泪膜对角膜的防护作用1337

一、大体解削1338

第二章 角膜缘与眼病的临床与病理联系1338

第一节 角膜缘的组织解剖1338

三、角膜缘的临床定位1339

二、组织学解剖1339

四、房水排出通道1340

五、角膜缘血管网1341

第二节 角膜缘干细胞的概念及其意义1341

一、干细胞的基本概念1341

二、干细胞的固有特性1342

四、角膜上皮干细胞座落在角膜缘的依据1343

三、干细胞的鉴定1343

五、临床意义1344

六、治疗学的应用1345

第三节 角膜缘对炎症反应的细胞应答1346

一、角膜缘引发炎症的潜在因素1346

二、炎症发生的病理生理1346

第四节 角膜缘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所起的作用1348

二、角膜和角膜缘的Langerhans细胞1348

三、Langerhans细胞和角膜移植排斥的关系1348

一、血管化、植片位置和眼内压的影响1348

四、角膜缘在移植排斥中的作用1349

第三章 免疫性角膜病1350

一、角膜免疫学的特点1350

第一节 角膜免疫学概述1350

二、角膜免疫性疾病的一般规律1352

一、春季角膜炎1354

第二节 变态反应性角膜炎1354

二、泡性角膜炎1355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周边性角膜溃疡1356

四、角膜基质炎1357

五、其他与免疫有关的角膜炎1359

第三节 干燥性角膜炎1360

一、干燥性角膜炎的病因分类1360

二、临床表现1360

三、诊断1363

四、治疗1363

五、干燥性角膜炎的并发症1364

六、Sjogren综合征1364

第四节 蚕蚀性角膜溃疡1365

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365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366

二、临床表现1366

四、治疗1367

第四章 感染性角膜疾病1369

第一节 细菌性角膜炎1369

一、匐行性角膜溃疡1369

二、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1370

三、其他化脓性角膜溃疡1371

六、粘质沙雷菌性角膜炎1372

五、不发酵G-杆菌性角膜炎1372

四、厌氧菌性角膜溃疡1372

第二节 结核、麻风、梅毒感染1373

一、结核性角膜病变1373

七、硝酸盐阴性杆菌性角膜炎1373

二、麻风性角膜病变1374

三、梅毒性角膜病变1375

第三节 真菌性角膜溃疡1376

第四节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379

一、带状疱疹1383

第五节 其他病毒性角膜炎1383

二、腺病毒性角膜炎1384

三、牛痘性角膜炎1385

四、天花性角膜炎1386

五、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性角膜炎1387

六、沙眼衣原体性角膜炎1388

七、腮腺炎性角膜炎1388

九、风疹性角膜炎1389

八、麻疹性角膜炎1389

十二、新城疫性结角膜炎1390

十一、Dimmer钱状角膜炎1390

十、传染性软疣性角膜炎1390

十四、Thygeson表层点状角膜炎1391

十三、流行性感冒性角膜炎1391

第六节 原虫感染1392

第五章 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1393

第一节 角膜变性1393

一、继发于慢性眼病或全身疾病类1394

二、环境诱发的角膜变性类1396

二、老年性退变类1396

四、组织缺失类1398

五、异常物质沉着1399

第二节 角膜营养不良1403

一、上成细胞层、上皮细胞基底膜与Bowman层的角膜营养不良类1403

二、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1407

二、内皮细咆层与Descemet膜的角膜营养不良类1413

第三节 圆锥角膜1416

三、小角膜1421

二、巨大角膜1421

一、无角膜1421

第一节 先天畸形1421

第六章 角膜的先天畸形与系统性疾病1421

五、球形角膜1422

四、扁平角膜1422

六、规则性角膜散光1423

七、后部型圆锥角膜1423

八、先天性角膜混浊1423

一、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1424

第二节 与系统疾病有关的角膜病变1424

二、营养缺乏性疾病1426

三、皮肤粘膜疾病1428

四、角膜色素沉着1430

第三节 与眼病综合征有关的角膜病变1431

二、其他类型迷芽瘤1435

一、皮样肿瘤和皮脂瘤1435

第一节 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的肿瘤1435

第七章 眼球表面肿瘤1435

一、纤维性组织细胞瘤1436

第二节 与炎症和创伤有关的肿瘤1436

三、畸胎瘤1436

二、肉芽肿性病变1437

三、角膜基质内囊肿1437

一、良性遗传性角化不良1438

二、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438

第三节 上皮性肿瘤1438

三、假性上皮瘤性增生1439

四、上皮内上皮癌1439

九、鳞状细胞癌1441

第四节 色素性肿瘤1442

一、黑色素沉着症1442

二、色索痣1443

三、恶性黑色素瘤1444

第一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特点1446

第八章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1446

第二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选择及其注意事项1447

第三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消毒1448

第四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与眼局部用药的关系1449

第五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在配戴过程中的变化1450

第六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角虫镜治疗作用的机理1450

第七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适应证1451

第八节 配戴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禁忌证1454

第九节 治疗性角膜软接触镜的并发症1454

第十节 并发症的预防1456

第九章 眼库技术1457

第一节 角膜移植材料的采取和选择1458

第二节 角膜的保存法1460

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材料的保存1460

二、板层角膜移植材料保存法1464

第三节 供眼角膜质量及内皮活力鉴定方法1465

第四节 眼库设施1467

第十章 板层角膜移植1469

第一节 板层角膜移植的适应证1469

第二节 板层角膜移植的手术技术1472

第三节 手术合并症的顶防与处理1477

第四节 角膜切除术1479

第十一章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481

二、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适应证1482

第一节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1482

一、分类1482

三、患眼病变与角膜透明成功率的关系1483

四、预后1484

第二节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技巧1485

一、术前检查1485

四、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技术1486

三、成功的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的要求1486

二、手术前准备1486

五、手术后处理1490

一、手术中并发症1491

第三节 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并发症及处理1491

二、手术后并发症及处理1493

第一节 化脓性角膜溃疡1499

第十二章 治疗性角膜移植术1499

第二节 眼化学伤1500

第三节 蚕蚀性角膜溃疡1501

第四节 角膜边缘变性1502

第五节 韦格内肉芽肿所致的角巩膜坏死1503

第六节 复发性翼状胬肉1504

第七节 角膜皮样肿1504

第八节 角结膜鳞状上皮癌1504

第九节 眼球前段严重受毁1505

第十三章 人工角膜1507

第一节 人工角膜的历史1508

第二节 人工角膜材料与结构特点1509

第三节 人工角膜的临床应用1510

第四节 手术效果与展望1514

第三篇 巩膜病1516

第一章 巩膜解剖和生理1516

第一节 巩膜应用解剖1516

三、巩膜的光学性质1519

四、巩膜药物透过性1519

二、巩膜的物理学性质1519

一、巩膜的化学成分1519

第二节 巩膜生理1519

第一节 蓝色巩膜1520

五、巩膜伤口愈合1520

第二章 巩膜先天异常1520

第二节 巩膜黑变病1521

一、巩膜炎的病因1522

第一节 巩膜炎1522

第三章 巩膜炎及其他巩膜病变1522

第四节 巩膜软骨组织变形1522

第三节 先天性巩膜扩张1522

二、巩膜炎的病理1523

三、巩膜炎的临床类型及临床症状1524

四、巩膜炎的眼部合并症1528

五、巩膜炎的全身检查及实验室检查1529

六、巩膜炎的治疗1531

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巩膜病1532

一、Wegener肉芽肿病1533

三、类肉瘤病1533

二、免疫球蛋白A肾病1533

四、巩膜钙化1534

二、老年性巩膜斑1534

二、巩膜脂肪样变性1534

一、巩膜玻璃样变性1534

第三节 巩膜变性1534

一、部分巩膜葡萄肿1535

第四节 巩膜膨出和巩膜葡萄肿1535

二、全巩膜葡萄肿1536

第五卷 晶体病1541

第一篇 晶体异位和脱位1541

第一节 先天性晶体异位或脱位1541

第一章 晶体异位和脱位的分类1541

第二节 外伤性晶体脱位1542

第三节 自发性晶体脱位1542

第二节 晶体全脱位1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