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野火版5.0从入门到精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Pro/ENGINEER野火版5.0从入门到精通](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239159.jpg)
- 暴风创新科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2843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5.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野火版5.0从入门到精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认识Pro/E野火版5.01
1.1 Pro/E野火版5.0的主要特点2
1.2 安装Pro/E野火版5.03
1.2.1 软、硬件要求3
1.2.2 中英文环境设置3
1.2.3 安装Pro/E野火版5.04
1.3 体验Pro/E野火版5.08
1.3.1 开启与关闭Pro/E8
1.3.2 Pro/E野火版5.0界面导航8
第2章 Pro/E野火版5.0基础操作12
2.1 文档操作13
2.1.1 设置工作路径13
2.1.2 新建文件13
2.1.3 保存文件14
2.1.4 保存副本15
2.1.5 打开文件16
2.1.6 备份文件17
2.1.7 文件重命名17
2.1.8 拭除文件18
2.1.9 删除文件18
2.2 查看视图19
2.2.1 鼠标与键盘的操作19
2.2.2 视图重定向19
2.3 窗口基本操作22
2.3.1 切换窗口22
2.3.2 新建窗口22
2.3.3 关闭窗口23
2.3.4 打开系统窗口23
2.4 Pro/E DIY设置23
2.4.1 定制屏幕23
2.4.2 映射键设置26
2.4.3 环境设置27
2.5 设置零件单位29
2.5.1 英制转换为公制29
2.5.2 公制转换为英制31
第3章 Pro/E野火版5.0草绘32
3.1 草绘概述33
3.1.1 进入与退出草绘模式33
3.1.2 草绘工具栏界面认识34
3.2 绘制基础几何图形40
3.2.1 直线系列几何40
3.2.2 矩形42
3.2.3 圆系列几何43
3.2.4 圆弧系列几何45
3.2.5 圆角47
3.2.6 样条曲线48
3.2.7 点48
3.2.8 文本49
3.2.9 操作训练营:发动机零件截面53
3.3 草图的编辑54
3.3.1 删除、修剪、打断54
3.3.2 镜像56
3.3.3 缩放与旋转57
3.3.4 切换构造58
3.3.5 剪切、复制与粘帖58
3.3.6 取消和重做60
3.3.7 操作训练营:编辑特征60
3.4 草绘截面的约束61
3.4.1 显示约束62
3.4.2 约束种类62
3.4.3 创建约束63
3.4.4 删除约束64
3.4.5 将弱约束转换为强约束65
3.4.6 解决约束冲突65
3.4.7 操作训练营:截面约束66
3.5 形状尺寸的标注66
3.5.1 标注长度67
3.5.2 标注直径、半径68
3.5.3 标注圆弧角度69
3.5.4 标注样条曲线70
3.5.5 标注椭圆70
3.5.6 操作训练营:支架零件尺寸标注71
3.6 定位尺寸的标注72
3.6.1 标注定位尺寸72
3.6.2 操作训练营:标注支撑座定位尺寸73
3.7 修改标注尺寸73
3.7.1 移动尺寸74
3.7.2 修改尺寸值74
3.7.3 加强尺寸75
3.7.4 锁定尺寸75
3.7.5 替换尺寸76
3.7.6 操作训练营:编辑截面尺寸76
3.8 草绘截面常见问题集合77
第4章 创建基准特征78
4.1 基准平面79
4.1.1 通过偏距的方式创建基准平面79
4.1.2 偏移坐标系创建基准平面81
4.1.3 穿过两条直线创建基准平面82
4.1.4 通过选择3个顶点创建基准平面83
4.1.5 通过旋转创建基准平面84
4.2 基准轴85
4.2.1 两基准平面相交创建基准轴85
4.2.2 通过圆弧曲面创建基准轴86
4.2.3 通过两个顶点创建基准轴87
4.2.4 选择棱边创建基准轴88
4.2.5 通过顶点且垂直于曲面创建基准轴88
4.2.6 通过曲线相切创建基准轴89
4.3 基准曲线90
4.3.1 使用“草绘”命令创建基准曲线90
4.3.2 使用“修剪”命令创建基准曲线91
4.3.3 使用“剖截面”命令创建基准曲线92
4.3.4 经过点创建基准曲线94
4.3.5 复制边创建基准曲线97
4.3.6 通过“曲面相交”创建基准曲线98
4.3.7 通过投影创建基准曲线99
4.4 基准点101
4.4.1 使用“基准点工具”创建基准点101
4.4.2 使用“偏移坐标系基准点工具”创建基准点104
4.4.3 使用“域基准点工具”创建基准点105
4.5 创建基准坐标系106
4.5.1 以三个曲面创建坐标系106
4.5.2 以两条垂直的曲线创建坐标系107
4.5.3 以偏距方式创建坐标108
第5章 基本实体特征110
5.1 拉伸111
5.1.1 拉伸操作要点与流程111
5.1.2 拉伸面板参数111
5.1.3 创建拉伸实体特征113
5.1.4 拉伸切减实体114
5.1.5 拉伸薄壁实体115
5.1.6 拉伸曲面特征116
5.1.7 操作训练营:MP4外壳117
5.2 旋转120
5.2.1 旋转操作要点与流程120
5.2.2 旋转面板参数121
5.2.3 创建旋转实体特征121
5.2.4 旋转切减实体122
5.2.5 旋转薄壁实体123
5.2.6 旋转曲面特征124
5.2.7 操作训练营:收音机上盖125
5.3 扫描128
5.3.1 扫描操作要点与流程128
5.3.2 创建扫描实体特征130
5.3.3 创建扫描薄板特征130
5.3.4 创建扫描切口特征132
5.3.5 扫描曲面特征133
5.3.6 操作训练营:手机电池外壳134
5.4 混合139
5.4.1 混合操作要点与流程139
5.4.2 创建混合实体特征141
5.4.3 创建混合薄板实体142
5.4.4 创建混合曲面特征143
5.4.5 操作训练营:灯座外形设计145
第6章 高级特征149
6.1 扫描混合150
6.1.1 扫描混合的操作要点与流程150
6.1.2 扫描混合面板参数151
6.1.3 创建扫描混合特征153
6.1.4 操作训练营:淋篷头161
6.2 可变截面扫描163
6.2.1 可变截面扫描的操作要点与流程163
6.2.2 可变截面扫描面板参数164
6.2.3 创建可变截面扫描特征166
6.2.4 操作训练营:手扶把手外观设计172
6.3 螺旋扫描174
6.3.1 螺旋扫描的操作要点与流程174
6.3.2 螺旋扫描面板参数175
6.3.3 创建螺旋扫描特征176
6.3.4 操作训练营:六角螺栓178
6.4 边界混合179
6.4.1 边界混合曲面的操作要点与流程179
6.4.2 边界混合曲面面板参数181
6.4.3 创建边界混合曲面182
6.5 N侧曲面189
6.5.1 N侧曲面的操作要点与流程189
6.5.2 N侧曲面面板参数189
6.5.3 创建N侧曲面191
6.6 将切面混合到曲面192
6.6.1 恒定角度相切拔模192
6.6.2 超出拔模曲面相切拔模194
6.6.3 创建曲线驱动相切拔模197
第7章 自由曲面200
7.1 自由曲面简介201
7.2 预览与设置自由曲面环境201
7.3 创建自由曲线203
7.3.1 创建与定义活动基准平面204
7.3.2 创建自由曲线206
7.3.3 创建平面曲线208
7.3.4 创建曲面曲线210
7.3.5 创建圆212
7.3.6 创建圆弧214
7.3.7 操作训练营:绘制自由曲线216
7.4 编辑自由曲线219
7.4.1 编辑曲线点220
7.4.2 添加、删除曲线点220
7.4.3 改变曲线类型221
7.4.4 改变软点类型222
7.4.5 组合与分割曲线223
7.4.6 延伸曲线223
7.4.7 转换曲线224
7.4.8 偏移曲线224
7.4.9 多线编辑225
7.4.10 操作训练营:自由曲线编辑225
7.5 创建自由曲面227
7.5.1 创建三角曲面227
7.5.2 创建边界曲面228
7.5.3 创建放样曲面229
7.5.4 创建混合曲面229
7.5.5 操作训练营:玩具外形曲面设计230
7.6 编辑自由曲面231
7.6.1 重定义连接方式231
7.6.2 修剪曲面233
7.7 操作训练营:电熨斗外形设计234
第8章 特征编辑254
8.1 镜像255
8.1.1 镜像操作要点与流程255
8.1.2 镜像特征255
8.2 合并257
8.2.1 合并操作要点与流程257
8.2.2 合并曲面257
8.3 修剪259
8.3.1 修剪操作要点与流程259
8.3.2 修剪曲面259
8.4 阵列262
8.4.1 阵列操作要点与流程262
8.4.2 阵列特征263
8.5 延伸265
8.5.1 延伸操作要点与流程265
8.5.2 延伸曲面265
8.6 偏移269
8.6.1 偏移操作要点与流程269
8.6.2 偏移特征269
8.7 加厚272
8.7.1 加厚操作要点与流程272
8.7.2 加厚特征273
8.8 实体化274
8.8.1 实体化操作要点与流程274
8.8.2 实体化特征275
8.9 操作训练营:按键盖276
第9章 构造特征283
9.1 创建孔284
9.1.1 孔特征面板参数284
9.1.2 创建孔285
9.2 创建壳289
9.2.1 壳特征面板参数289
9.2.2 创建壳290
9.3 创建加强筋291
9.3.1 筋工具面板参数291
9.3.2 创建加强筋特征291
9.4 创建倒角293
9.4.1 边倒角特征面板参数293
9.4.2 创建倒角特征293
9.5 创建倒圆角297
9.5.1 倒圆角特征面板参数297
9.5.2 创建倒圆角特征298
9.6 创建拔模304
9.6.1 拔模特征面板参数304
9.6.2 创建拔模特征305
9.7 操作训练营:底座308
第10章 零件的装配313
10.1 装配约束类型314
10.1.1 匹配314
10.1.2 对齐315
10.1.3 插入316
10.1.4 坐标系317
10.1.5 相切318
10.1.6 线上点319
10.1.7 曲面上的点321
10.1.8 曲面上的边322
10.1.9 固定323
10.1.10 缺省323
10.2 装配模型的一般过程323
10.2.1 新建装配文件323
10.2.2 添加零件324
10.3 装配环境中元件的操作325
10.3.1 元件的激活325
10.3.2 元件的隐藏、恢复、打开和删除326
10.3.3 元件的重定义327
10.3.4 元件的替换328
10.3.5 修改元件的名称329
10.3.6 在装配模式下新建零件330
10.4 装配高级操作331
10.4.1 元件的复制331
10.4.2 元件的阵列332
10.4.3 元件的镜像333
10.4.4 合并334
10.4.5 切除335
10.4.6 创建爆炸图336
10.5 装配体干涉检查338
10.6 TOP-DOWN设计338
10.6.1 TOP-DOWM简述338
10.6.2 操作训练营:TOP-DOWN玩具设计340
第11章 钣金设计371
11.1 钣金薄壁设计372
11.1.1 以平整创建薄壁372
11.1.2 以拉伸创建薄壁373
11.1.3 以混合创建薄壁375
11.1.4 以旋转创建薄壁377
11.1.5 以偏移创建薄壁379
11.1.6 操作训练营:底座压片379
11.2 高级钣金特征创建382
11.2.1 创建延伸壁382
11.2.2 创建平整壁384
11.2.3 创建法兰壁386
11.2.4 钣金的折弯389
11.2.5 创建钣金成形特征393
11.2.6 操作训练营:电脑机箱配件399
11.3 钣金展开402
11.3.1 以展平方式进行钣金展开403
11.3.2 以平整形态方式进行钣金展开405
11.3.3 指定钣金变形展开区域407
11.3.4 操作训练营:展平固定座409
第12章 模具设计410
12.1 零件分析411
12.1.1 拔模分析411
12.1.2 厚度分析413
12.2 组织模具设计项目415
12.2.1 创建模具设计文档415
12.2.2 加载与设置零件416
12.2.3 设置收缩率418
12.2.4 创建模具工件420
12.3 创建模具分型面421
12.3.1 复制法创建分型面421
12.3.2 裙边法创建分型面422
12.3.3 边界混合创建分型面424
12.3.4 延伸分型面425
12.3.5 修剪分型面426
12.3.6 填充创建分型面427
12.3.7 投影法创建分型面428
12.4 编辑模具分型面430
12.4.1 重命名与重定义分型面430
12.4.2 着色分型面431
12.5 分割模具体积块432
12.5.1 首次分割体积块432
12.5.2 再次分割体积块433
12.5.3 常见分割失败的原因434
12.5.4 修改与删除体积块438
12.6 创建模具元件442
12.7 创建注塑零件443
12.8 检查零件干涉443
12.9 操作训练营:玩具配件模具设计444
第13章 工程图455
13.1 Pro/E野火版5.0工程图工作界面456
13.2 创建视图的基本步骤457
13.2.1 新建工程图文件457
13.2.2 创建一般视图458
13.2.3 创建投影视图459
13.3 创建剖视图460
13.3.1 全剖视图460
13.3.2 半剖视图461
13.3.3 局部剖视图462
13.3.4 放大视图464
13.3.5 旋转剖视图465
13.3.6 阶梯剖视图466
13.3.7 移出剖面468
13.3.8 3D剖视图469
13.3.9 多模型工程图471
13.3.10 剖面注释与剖面箭头473
13.3.11 修改剖面填充图案474
13.3.12 操作训练营:创建玩具底座工程图475
13.4 编辑工程视图477
13.4.1 移动视图477
13.4.2 拭除视图478
13.4.3 恢复视图479
13.4.4 删除视图480
13.4.5 修改比例480
13.4.6 添加、删除剖面箭头481
13.5 工程图尺寸标注481
13.5.1 手工标注尺寸481
13.5.2 自动标注尺寸483
13.5.3 整理尺寸486
(以下内容在本书光盘中)488
13.5.4 编辑尺寸文本488
13.5.5 带尺寸公差的标注489
13.5.6 带形位公差的标注490
13.5.7 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493
13.5.8 技术要求及注释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