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 郭华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091973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对地观测技术概述1

§1.1 对地观测理论基础1

1.1.1 电磁波辐射传输1

1.1.2 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5

1.2.3 对地观测波段选择7

§1.2 对地观测技术系统12

1.2.1 对地观测传感器12

1.2.2 对地观测卫星17

第二章 对地观测对象与内容19

§2.1 地球表层系统19

2.1.1 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与特点19

2.1.2 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信息特征20

§2.2 空间对地观测内容22

2.2.1 气候变化观测22

2.2.2陆地系统观测29

2.2.3 海洋系统观测32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对对地观测技术的需求37

§3.1 可持续发展概述37

3.1.1 可持续发展的挑战38

3.1.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42

3.1.3 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44

§3.2 可持续发展对对地观测的需求50

3.2.1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优先考虑的科学问题50

3.2.2 全球陆地生物圈计划对空间数据的需求56

3.2.3 全球能量、水循环和碳循环与空间信息59

3.2.4 空间计划与世界气候计划的结合68

第四章 发展新型光学对地观测技术73

§4.1 光学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73

4.2.2 精细光谱分辩能力75

§4.2 光学对地观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75

4.2.1 融汇高新技术的先进光学传感器75

4.2.3 多传感器的复合76

§4.3 应重点发展的光学传感器系统76

4.3.1 高分辨率复合成像光谱系统78

4.3.2 高分辨率干涉成像光谱系统80

4.3.3 空间高光谱分辨率红外探测技术81

4.3.4 多偏振多角度探测技术83

4.3.5 激光荧光/红外扫描技术87

4.3.6 激光雷达技术88

第五章 发展微波对地观测技术90

§5.1 微波成像雷达90

5.1.1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90

5.1.2 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领域97

5.2.1 微波非成像传感器的发展现状100

§5.2 微波非成像传感器100

5.2.2 微波非成像遥感数据的应用领域101

§5.3 应发展的技术103

5.3.1 成像雷达技术103

5.3.2 非成像微波技术106

第六章 发展大型机载及小卫星对地观测技术108

§6.1 大型机载对地观测系统108

6.1.1 大型机载对地观测技术的作用108

6.1.2 应用目标及技术的适应性109

6.1.3 大型机载对地观测系统的能力和特色111

6.1.4 大型机载对地观测系统的构成112

§6.2 发展对地观测小卫星技术116

6.2.1 小卫星技术发展概况116

6.2.2 小卫星技术发展面临空前机遇119

6.2.3 小卫星技术的应用121

6.2.4 尽快发展对地观测小卫星124

第七章 发展对地观测信息处理技术127

§7.1 对地观测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27

7.1.1 雷达数据处理技术127

7.1.2 成像光谱数据处理技术128

7.1.3 面向应用的专业处理系统129

7.1.4 遥感数据三维可视化软件130

7.1.5 多源数据及信息融合技术130

§7.2 对地观测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的建立130

7.2.1 基于地球信息学的数据标准的制定131

7.2.2 观测数据的有效性认证与格式化同步132

7.2.3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32

7.2.4万维网GIS技术133

7.2.5 对地观测信息系统136

7.2.6 建立中国对地观测数据服务系统137

第八章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构筑中国数字地球139

§8.1 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139

8.1.1 星载对地观测系统139

8.1.2 机载对地观测系统142

§8.2 建设国家对地观测体系的思考146

8.2.1 国家对地观测体系框架内容146

8.2.2 发展国家对地观测体系146

§8.3 发展中国数字地球的重要性与可能性148

8.3.1 数字地球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148

8.3.2 建设中国数字地球的重要性与可能性155

第九章 对地观测技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信息保障159

§9.1 对地观测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59

9.1.1 对地观测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研究中的作用160

9.1.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多级分类体系160

§9.2 对地观测与森林资源162

9.2.1 可见光波段森林监测163

9.2.2 微波波段森林监测164

§9.3 对地观测与农作物长势168

9.3.1 气象卫星用于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169

9.3.2 雷达数据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产量估算171

9.3.3 遥感光谱法水稻估产174

§9.4 对地观测与水资源175

9.4.1 对地观测水资源监测机理176

9.4.2 对地观测水资源监测实例180

§9.5 对地观测与海洋环境184

9.5.1 实时海况监测184

9.5.2 海洋环境污染监测185

9.5.3 海冰监测186

9.5.4 对地观测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前景189

§9.6 对地观测与自然灾害190

9.6.1 干涉雷达数据地震研究191

9.6.2 洪涝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193

9.6.3 沙尘天气监测195

9.6.4 森林火灾监测196

9.6.5 对地观测为数字减灾系统提供支持196

§9.7 对地观测与城市建设197

9.7.1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城市197

9.2.2 数字城市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198

§9.8 对地观测与西部大开发206

9.8.1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金睛行动”206

9.8.2 “西部金睛行动”目标207

9.8.3 “西部金睛行动”构想208

9.8.4 “西部金睛行动”内涵209

参考文献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