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内生货币供给 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内生货币供给 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2861612.jpg)
- 宁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2205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内生货币供给 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0.1 问题的提出33
0.2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简要回顾35
0.2.1 早期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35
0.2.2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复兴41
0.3 关于方法论的思考46
0.3.1 对方法论发展轨迹的简要回顾46
0.3.2 关于货币经济学的方法论53
0.4 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56
第1章 货币的性质和货币需求的内容58
1.1 货币的概念:存量还是流量?58
1.1.1 交换媒介与价值储藏手段59
1.1.2 作为存量的货币60
1.1.3 作为流量的货币及其对存量货币的影响62
1.2 货币的性质66
1.2.1 货币经济的前提假设66
1.2.2 生产与货币契约70
1.2.3 信贷需求与流动偏好74
1.2.4 货币的作用77
1.3 流量与存量的结合:利率的决定79
第2章 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说明84
2.1 内生货币供给与外生货币供给84
2.2 内生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不存在中央银行的情况88
2.3 内生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存在中央银行情况94
第3章 内生货币供给的经验资料100
3.1 金融机构的行为: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分析100
3.2 金融机构的行为: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分析102
3.2.1 准备金计算制度102
3.2.2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105
3.2.3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110
3.3 有关内生货币供给的计量分析113
3.3.1 关于货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113
3.3.2 关于货币数量与基础货币的关系115
第4章 中国货币供给的制度背景116
4.1 企业116
4.1.1 企业类型与企业效率118
4.1.2 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119
4.1.3 效率企业和无(低)效率企业123
4.2 银行124
4.2.1 政策性银行124
4.2.2 商业银行125
4.2.3 非银行金融机构130
4.3 中央银行131
4.3.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31
4.3.2 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及其实现方式134
第5章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基础货币的角度来分析137
5.1 假定137
5.2.1 货币供给过程139
5.2 货币供给过程及其宏观效应139
5.2.2 内生货币供给的宏观效应142
5.2.3 结论146
5.3 对假设条件的修正;改革的新举措及其评价147
5.3.1 对政策性银行的简单评价:成就与问题147
5.3.2 对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进一步分析149
5.4 对假设条件的修正: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来源151
5.4.1 1994年以后的变化151
5.4.2 中央银行的冲销措施153
5.4.3 外资流入及其影响153
5.5 基础货币的收缩:一种新的情况155
5.6 基础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计量检验160
5.7 结论161
第6章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货币乘数的角度来分析162
6.1 近年来中国货币乘数变动的规律性特征162
6.2 关于超额准备率的一般模型165
6.3 对中国超额准备率和货币乘数变动的实证分析169
6.3.1 中国的超额准备率为什么这么高169
6.3.2 超额准备金转化为贷款的原因和方式173
6.3.3 银行“惜贷”:一种新的情况175
6.4 准备金制度的改革——评价与前瞻177
6.5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的互动关系178
附录 关于超额准备率决定的进一步说明181
7.1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凯恩斯主义的解释184
第7章 “超额”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184
7.2 中国的“超额”货币供给:货币化理论的解释187
7.3 货币化的新内容:从居民储蓄倾向的角度来分析193
7.3.1 居民储蓄倾向的提高193
7.3.2 居民储蓄倾向提高的原因分析195
7.3.3 储蓄倾向提高对“超额”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200
7.4 金融资产增加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202
7.4.1 日本和美国的例子202
7.4.2 金融资产与货币流通速度:中国的情况205
7.4.3 资产价格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引申的分析208
7.5 小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212
8.1 关于货币供给的社会哲学214
第8章 关于货币供给的社会哲学和政策建议214
8.2 中国货币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221
8.2.1 政府或市场:一个根本的问题222
8.2.2 中央银行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225
8.2.3 银行体系的改革230
8.2.4 金融体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协同237
8.3 货币政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38
8.3.1 利率市场化问题238
8.3.2 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问题241
8.3.3 银行改革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的关系问题242
参考文献245
后记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