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人百年 人格力量何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人百年 人格力量何在
  • 沙莲香,干春松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177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民族性 民族心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人百年 人格力量何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中华文化精神17

一、方法论问题17

1.问题的提出17

2.一定要寻找儒家人格的“紧张感”吗19

3.需要换一个研究立足点21

4.本书的研究立足点30

二、从历史事件寻求文化精神33

1.历史事件与文化精神33

2.“文革”事件35

3.“秩序性断裂”与观望派39

4.“结构·角色性断裂”与潜伏保皇派43

5.“精神性断裂”与地下“政治谣言”53

二、“中庸”气质辩64

1.“相互依赖”气质论的意义65

2.从“天人合一”命题看“中庸”气质之源70

3.从己的结构看“中庸”气质之关系处理功能81

4.“中庸”人格95

农民群体114

一、特殊的巨型群体114

1.中国农民的特点114

2.百年变迁的群体基础116

二、前半个世纪的农民125

1.民国时期的土地占有状况125

2.恋土意识的形成127

3.新式地主的出现129

4.民国时期的土地政策130

5.农民参与国事133

6.改造农村的主张136

三、后半个世纪的农民140

1.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142

2.对乡土精神的挑战152

3.农村集体化道路的尝试156

4.农民的思想教育运动174

5.农村改革180

6.二元社会下的农民心态193

7.农民观念的变化202

四、世纪话题215

1.为什么倚重又要改造215

2.怎样改造农民217

3.出路在何方221

1.中国工人群体的形成224

一、中国工人群体的形成及壮大224

工人群体224

2.劳动和生活状况230

3.工人运动的高涨232

4.工人组织235

二、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工人群体242

1.热情激发243

2.生产高潮246

3.“文革”挫折250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工人群体256

1.重大转折256

2.群体的流动和变化259

3.工人群体的社会位置261

4.青年工人的部分思想状况263

1.工人群体规模的发展268

四、20世纪末的中国工人群体268

2.群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69

3.工人群体内部探析271

4.工人群体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280

五、工人群体的境遇291

1.社会地位的变化291

2.经济上相对贫困292

3.政治思想变化299

六、结束语307

商人群体318

一、商人创世纪318

1.绅商和官商318

2.新世纪、新起点325

3.买办334

1.私有和独立(1911—1926)337

二、独立与归依(1911—1949)337

2.资本和权力(1926—1936)348

3.统制经济下的掠夺和投机(1937—1949)359

三、逐渐消失的群体(1949—1977)369

1.出现历史空白的群体369

2.是人民的一部分,还是对立面374

3.抛售大战382

4.要抓住资产阶级的“小辫子”386

5.公私合营390

四、重建中国的工商群体(1978—1999)398

1.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工商群体399

2.城市工商群体404

3.国企改革和工商业群体410

4.诞生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工商群体417

5.现代工商群体的群体特征及其重塑419

知识分子群体434

一、反叛与探索(1900—1930)434

1.新社会角色的确立及群体地位的形成435

2.探索救国之道439

3.文化反叛443

4.精神出路和职业选择452

二、动荡中的选择(1930—1949)454

1.30年代的论战454

2.抗战时期458

3.解放战争中的知识分子459

4.现代学术奠基462

5.知识分子团体464

1.改造旧知识分子:自我批评和批判465

三、改造和冲突(1950—1978)465

2.历史镜头定格:1957年468

3.相对平静时期470

4.十年劫难473

5.否极泰来479

四、分化、多元化、职业化(1978—1999)480

1.脑体倒挂481

2.初步分化483

3.经济地位的提升486

4.地域分布带来的分化490

5.多元化、职业化491

参考文献497

后记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