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
  • 王钟富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92073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95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8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实用乳房疾病诊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乳房的发育、解剖与生理1

第一章 乳房的发生及发育1

第一节 胚胎期乳房发育2

第二节 幼儿期乳房发育5

第三节 青春期乳房发育6

第四节 月经期乳房变化7

第五节 妊娠期乳房变化8

第六节 哺乳期乳房改变9

第七节 闭经期及老年期乳房变化10

第二章 乳房的解剖11

第一节 乳房的正常解剖11

第二节 乳房的淋巴引流17

第三节 乳房的血液循环25

第四节 乳房的神经28

第五节 与乳房手术有关的解剖30

第三章 乳房的生理37

第一节 内分泌对乳房的作用37

第二节 乳房的功能41

第二篇 乳房疾病病史、临床表现与体格检查49

第一章 乳房疾病病史49

第一节 乳房疾病现病史49

第二节 与乳房疾病有关的过去史51

第二章 乳房疾病的临床表现60

第一节 乳房疾病的临床症状60

第二节 乳房疾病的体征63

第三章 乳房疾病的体格检查70

第一节 乳房疾病自我检查法70

第二节 乳房的正规检查法74

第三篇 乳房疾病的特殊检查90

第一章 乳房疾病的细胞学检查90

第一节 脱落细胞学检查90

第二节 乳房穿刺检查92

第二章 乳房疾病的活体组织检查102

第一节 各种活检方法的适应证103

第二节 活检和手术相隔时间与预后的关系104

第三节 不同活检的具体操作方法105

第四节 乳管内窥镜检查106

第三章 乳房疾病的超声诊断107

第一节 乳房超声诊断的现状及展望107

第二节 乳房超声诊断的物理学基础108

第三节 乳房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及检查方法110

第四节 正常乳房声像图111

第五节 乳房疾病的超声诊断112

第六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房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19

第七节 介入性超声在乳房疾病中的应用120

第四章 乳房疾病近红外线检查123

第一节 近红外线在乳房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原理123

第二节 乳房良、恶性疾病近红外线扫描特点127

第一节 液晶热图在乳房疾病检查中的应用原理130

第五章 乳房温度造影130

第二节 乳房疾病液晶热图形的诊断标准131

第三节 液晶检查的最佳条件133

第四节 检查前的准备133

第五节 液晶热图的检查过程134

第六节 检查结果135

第六章 乳房X线检查138

第一节 乳房X线检查常用方法139

第二节 正常乳房X线表现和分型与癌发生的关系143

第三节 常见乳房恶性肿瘤的X线表现146

第四节 常见乳房良性病变的X线表现153

第一节 乳房的CT检查159

第七章 乳房其他X线检查159

第五节 乳房良、恶性肿瘤的X线鉴别诊断159

第二节 乳房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61

第三节 影像导向经皮乳房活体组织检查162

第八章 乳房磁共振成像(MRI)163

第一节 乳房MRI的适应证163

第二节 乳房MRI扫描技术164

第三节 正常乳房的MRI表现167

第四节 常见乳房病变的MRI表现167

第九章 乳房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显像175

第一节 乳房肿瘤的阳性显像175

第二节 乳腺癌骨转移核素显像177

第一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185

第四篇 乳房疾病的临床病理学185

第一章 炎症及其相关病变185

第二节 乳房脂肪坏死186

第三节 其他炎症性疾病186

第二章 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186

第一节 纤维腺瘤187

第二节 乳腺腺瘤187

第三节 导管内乳头状瘤188

第四节 乳房的乳头腺瘤188

第五节 乳房腺病188

第六节 乳房纤维囊性病189

第一节 概况192

第三章 乳腺痛192

第二节 组织病理学类型194

第三节 原位癌194

第四节 浸润性癌196

第五节 激素受体199

第六节 扩展与转移200

第七节 预后200

第四章 乳房其他肿瘤202

第一节 唾液腺与汗腺型肿瘤202

第二节 乳房的间质肿瘤与瘤样病变202

第三节 其他恶性间质肿瘤202

第七节 男性乳房疾病203

第六节 儿童与青年的乳房疾病203

第四节 淋巴肿瘤与淋巴瘤样病变203

第五节 乳房的转移性肿瘤203

第五篇 非瘤性乳房疾病207

第一章 乳房畸形207

第一节 多乳房(副乳)207

第二节 乳房缺少症210

第三节 多乳头症210

第四节 乳头内陷211

第五节 乳房位置的异常216

第六节 乳房形态异常217

第二章 乳房皮肤赘生物217

第二节 乳房部寻常疣218

第一节 乳房部痣218

第三节 乳房疣状痣219

第三章 乳腺分泌异常219

第一节 乳溢症(泌乳—闭经综合征)219

第二节 产后缺乳225

第三节 产后乳汁自溢226

第四节 乳头溢液226

第四章 乳房损伤239

第一节 乳头表皮擦伤及乳头皲裂239

第二节 外伤性乳房血肿240

第三节 外伤性乳房脂肪坏死242

第一节 乳房丝虫病246

第五章 乳房寄生虫病246

第二节 乳房包虫病248

第三节 乳房囊虫病249

第六章 乳房肥大症250

第一节 女性乳房肥大症251

第二节 男性乳房肥大症258

第六篇 乳房炎症性疾病278

第一章 乳房非细菌性炎症278

第一节 新生儿乳房炎278

第二节 青春期乳房炎278

第三节 闭经期乳房炎278

第一节 乳头炎及乳晕炎279

第二章 急性细菌性乳房炎279

第二节 非哺乳期乳晕部瘘管281

第三节 急性乳腺炎及乳房脓肿284

第四节 乳房急性蜂窝组织炎及痈300

第五节 慢性细菌性乳腺炎304

第六节 乳房炎症后遗症305

第三章 慢性特殊感染性乳房炎310

第一节 乳房结核310

第二节 乳房梅毒317

第三节 急性病毒性乳房炎320

第四节 真菌性乳房炎321

第五节 乳房部皮肤念珠菌病323

第六节 乳房皮肤湿疹323

第七节 乳房结节病325

第八节 乳房韦格勒肉芽肿326

第九节 乳房局部性梗死327

第十节 乳房静脉炎328

第四章 乳腺导管扩张症328

第一节 认识及命名328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29

第三节 发病率及发病年龄330

第四节 临床表现330

第五节 临床诊断332

第六节 鉴别诊断333

第七节 治疗334

第一节 乳房脂肪瘤338

第一章 乳房非腺性良性肿瘤338

第七篇 乳房良性肿瘤338

第二节 乳房血管瘤339

第三节 乳房囊肿341

第四节 乳房皮脂腺囊肿347

第五节 乳房表皮囊肿348

第六节 乳房平滑肌瘤348

第七节 乳房神经纤维瘤350

第八节 乳腺错构瘤351

第九节 乳房汗腺肌上皮瘤353

第十节 乳头的乳头状瘤353

第十一节 乳房淋巴管瘤354

第十三节 乳腺颗粒细胞瘤355

第十二节 乳房骨瘤355

第一节 乳房腺纤维瘤357

第二章 乳房组织良性肿瘤357

第二节 乳房巨大腺纤维瘤365

第三节 乳房导管内乳头状瘤369

第三章 乳腺结构不良症376

第一节 命名376

第二节 发病率378

第三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378

第四节 病理分类及病理改变379

第五节 乳腺结构不良症与乳腺癌的关系385

第六节 乳痛症393

第八节 乳腺囊性增生症400

第七节 乳腺纤维性腺病400

第八篇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基础413

第一章 乳腺痛的细胞分子生物学413

第一节 乳腺发育、增生和分化的内分泌调控413

第二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激素调节414

第三节 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415

第四节 生长因子417

第五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原癌基因421

第六节 c—erbB2受体/癌基因423

第七节 erbB2和EGFR与乳腺癌治疗425

第八节 与信号传导相关的细胞核癌基因425

第九节 肿瘤抑制基因与乳腺癌的家族性发生426

第十节 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基因改变: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相互影响427

第二章 乳腺痛细胞和组织生物学的特性428

第一节 组织失分化、间质和上皮细胞的相互影响及转移428

第二节 生长因子、蛋白酶、血管增生和转移429

第三章 乳腺癌的分子流行病学431

第一节 概述431

第二节 组织病理学431

第三节 描述性因素432

第四节 分析性因素432

第五节 乳腺癌发病模式436

第六节 激素与乳腺癌437

第七节 其他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440

第八节 乳腺癌的预防441

第四章 从分子生物学观点认识乳腺癌的防治442

第一节 手术、放疗、抗激素治疗和化疗442

第二节 抗激素和化疗药物治疗的耐药性443

第三节 乳腺癌治疗展望443

第四节 预防444

第五章 痛基因与肿瘤444

第一节 癌基因假说445

第二节 癌基因和原癌基因446

第三节 癌基因假说的证实446

第四节 癌基因和自然肿瘤的发生447

第五节 癌基因的作用449

第七节 细胞周期失控451

第六节 细胞转化451

第八节 多阶段癌变发生452

第九节 癌基因与人类肿瘤453

第十节 问题与展望454

第六章 肿瘤的基因治疗状况455

第一节 基因疗法技术456

第二节 基因疗法的安全性460

第三节 基因标记工作方案462

第四节 肿瘤基因疗法工作方案463

第九篇 乳房恶性肿瘤471

第一章 乳腺痛概论471

第一节 乳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471

第二节 乳腺癌的病因学477

第三节 乳腺癌的细胞动力学487

第四节 乳腺癌的分类、病理及组织学分级493

第五节 乳腺癌的生物学及生物学标记物检测498

第二章 乳腺癌的诊断503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503

第二节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508

第三节 乳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518

第四节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527

第三章 乳腺痛的外科治疗534

第一节 乳腺癌手术历史及手术演变意义534

第二节 乳房手术的麻醉540

第三节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543

第四章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588

第一节 单一药物化疗589

第二节 转移性乳腺癌的联合化疗591

第三节 乳腺癌的辅助性药物治疗597

第四节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606

第五章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611

第一节 内分泌治疗的特征612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有效或抵抗的机制612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的效果614

第四节 内分泌腺体去除方法及意义621

第六章 乳腺痛的生物学治疗623

第一节 机理及评价624

第二节 生物反应调节剂的分类和作用环节625

第三节 常用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和用法626

第四节 乳腺癌的基因治疗631

第五节 乳腺癌生物治疗的适应证631

第七章 乳腺痛与雌激素受体632

第一节 雌激素受体的概念632

第二节 雌激素受体研究与临床意义633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的特性及作用机制633

第四节 雌激素受体的测定634

第五节 雌激素受体测定的临床应用636

第八章 乳腺痛的中医中药治疗637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乳腺肿瘤的认识637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中药治疗639

第二节 祖国医学论乳腺癌的临床表现639

第九章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642

第一节 概述642

第二节 单纯放射治疗644

第三节 术前放射治疗646

第四节 术后放射治疗646

第五节 根治性手术后局部和域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放射治疗651

第六节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并发症及预防654

第七节 乳腺的组织间照射654

第十章 乳腺癌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和疗效评定655

第一节 综合治疗方案655

第二节 疗效评定656

第一节 炎性乳腺癌658

第十一章 特殊类型的乳腺癌658

第二节 湿疹样乳腺癌(佩吉特病,Paget病)661

第三节 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664

第四节 双侧乳腺癌667

第五节 早期乳腺癌670

第六节 隐性乳腺癌675

第七节 男性乳腺癌677

第八节 副乳腺癌680

第九节 儿童乳腺癌681

第十节 老年性乳腺癌682

第十一节 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囊腺癌683

第十二节 继发性乳腺恶性肿瘤684

第十三节 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685

第十四节 源自纤维腺瘤性癌686

第十五节 包裹性乳腺癌687

第十六节 乳腺小管癌688

第十七节 遗传性乳腺癌689

第十二章 乳腺肉瘤692

第一节 乳腺叶状囊肉瘤692

第二节 乳腺纤维肉瘤699

第三节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701

第四节 乳腺癌肉瘤705

第五节 乳腺其他组织肉瘤706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一级预防710

第十三章 乳腺痛的预防710

第二节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711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713

第十篇 乳房的整形与美容725

第一章 概论725

第一节 乳房整形美容的发展史725

第二节 乳房的美学标准726

第三节 乳房整形美容手术的特点和操作原则727

第四节 乳房整形美容手术的适应证选择728

第二章 巨乳缩小成形术728

第一节 巨乳的临床表现728

第二节 术前准备729

第四节 垂直双蒂巨乳缩小成形术730

第三节 手术设计730

第五节 水平双蒂巨乳缩小成形术733

第六节 下蒂瓣巨乳缩小成形术736

第七节 宋氏巨乳缩小成形术737

第八节 巨乳缩小成形术并发症及防治739

第三章 垂乳上提成形术741

第一节 垂乳的分类和分度741

第二节 双环切口垂乳上提成形术742

第三节 乳房真皮固定垂乳上提成形术743

第四章 乳房扩大成形术744

第一节 硅胶囊乳房假体745

第三节 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746

第二节 术前准备746

第四节 隆乳术后并发症及防治748

第五章 乳房再造成形术748

第一节 适应证和禁忌证748

第二节 术前准备749

第三节 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750

第四节 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752

第五节 健侧乳房皮肤复合组织瓣乳房再造术754

第六节 软组织扩张器和乳房假体在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755

第七节 乳房再造术的术后护理755

第八节 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756

第一章 小儿乳房非瘤性疾病758

第一节 乳房畸形758

第十一篇 小儿乳房疾病758

第二节 乳房炎症760

第三节 青春前期乳房肥大761

第二章 小儿乳房良性肿瘤763

第一节 小儿乳房纤维腺瘤764

第二节 小儿乳房积乳性囊肿764

第三节 小儿乳房血管瘤765

第三章 小儿乳腺恶性肿瘤766

第一节 小儿乳房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766

第二节 小儿乳房恶性肿瘤的病因768

第三节 小儿乳房恶性肿瘤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768

第四节 小儿乳房恶性肿瘤的治疗769

第一节 新生儿乳房保健771

第二节 儿童期乳房保健771

第十二篇 乳房的保健771

第一章 小儿乳房保健771

第二章 青春期乳房保健772

第一节 束胸对女性青年身体的影响772

第二节 青春期应用乳罩的注意事项773

第三节 促进乳房发育的几种措施773

第四节 避免乳房放射线的损伤774

第五节 青春期乳腺炎774

第六节 青春期乳房损伤的预防774

第七节 青春期常见乳房病的防治774

第三节 避免激素类药物对乳房的影响775

第二节 正确处理婚姻、生育是乳房保健的重要因素775

第三章 性成熟期乳房保健775

第一节 精神及情绪的调整775

第四章 妊娠期乳房保健776

第一节 妊娠期乳房、乳头的保护776

第二节 乳头畸形的非手术矫正776

第三节 妊娠乳房的定期检查778

第五章 哺乳期乳房保健778

第一节 母乳是婴儿的最优质食品778

第二节 哺乳期乳房的卫生781

第三节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正确姿势781

第四节 断奶时间785

第五节 乳头皲裂的防治785

第六节 乳房过度充盈和淤积的处理786

第七节 乳腺炎的防治787

第八节 母乳喂养和黄疸787

第九节 乳汁分泌不足及无乳788

第十节 乳汁分泌过多(溢乳症)790

第十一节 哺乳对乳母的影响790

第十二节 母乳的污染问题790

第十三节 乳母用药对婴儿的影响792

第十四节 断奶793

第六章 绝经期乳房保健794

第一节 改变饮食结构预防恶性病变发生794

第二节 定期自我检查乳房7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