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数字地震台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其政,徐宗和等编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0021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数字地震台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前言2
第一部分 世界数字地震台站指南3
引言3
世界数字地震台站分布图6
地图符号索引7
1.地震研究观测台(SRO)10
1.1 澳大利亚(NWAO)10
1.2 中非共和国(BCAO)15
1.3 哥伦比亚(BOCO)17
1.4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GRFO)19
1.5 印度(SHIO)21
1.6 伊朗(MAIO)23
1.7 马里亚纳群岛(GUMO)25
1.8 新西兰(SNZO) ………………………………………………………………(29 )25
1.9 台湾省(TATO)31
1.10 泰国(CHTO、CHG)33
1.11 土耳其(ANTO)37
1.12 美国(AMMO、ALQ)40
2.简易地震研究观测台(ASRO)49
2.1 阿富汗(KAAO)49
2.2 澳大利亚(CTAO、CTA)53
2.3 玻利维亚(ZOBO、ZLP)62
2.4 日本(MAJO、MAT)69
2.5 挪威(KONO、KON)75
3.高增益长周期地震台网(HGLP)82
3.1 以色列(EIL)82
3.2 西班牙(TLO)86
3.3 美国(KIP)89
3.4 美国(OCD)92
3.5 以前的HGLP台站列表94
4.数字化世界标准地震台网(DWWSSN)95
4.1 南极洲(SBA)95
4.2 澳大利亚(TAU)102
4.3 巴西(BDF)104
4.4 芬兰(KEV)105
4.5 格陵兰(GDH)107
4.6 印度尼西亚(LEM)109
4.7 挪威(BER)110
4.8 巴基斯坦(QUE)113
4.9 南非共和国(SLR)115
4.10 西萨摩亚群岛(AFI)116
4.11 沙特阿拉伯(TAIF)118
4.12 西班牙(TOL)120
4.13 美国(ALQ)121
4.14 美国(COL)123
4.15 美国(FVM)125
4.16 美国(JAS)126
4.17 美国(KIP)128
4.18 美国(LON)130
4.19 美国(SCP)131
5.1 澳大利亚(WRA)134
5.台阵(ARRAYS)134
5.2 巴西(SAAS)138
5.3 加拿大(YKA)140
5.4 联邦德国(GRF)146
5.5 芬兰(FINLAND)153
5.6 印度(GBA)154
5.7 伊朗(ILPA)158
5.8 挪威(NORSAR)162
5.9 瑞典(HFS)168
5.10 联合王国(BKN)178
5.11 联合王国(EKA)183
5.12 联合王国(LOWNET)188
5.13 美国(ALPA)191
5.14 美国(LASA)197
6.集中式遥测台网(NETWORKS)204
6.1 加拿大(ECTN)204
6.2 印度(WCTN)208
6.3 法国(FRANCE)212
6.4 法属玻利尼西亚215
6.5 日本(ERI)218
6.6 日本(HOKKAIDO)221
6.7 日本(NAGOYA)224
6.8 墨西哥(RESMAC)228
6.9 瑞典(SSSN)229
6.10 瑞士(SWISS SSN)230
6.11 美国(CALTECH)232
7.1 南极洲(SPA)244
7.国际部署加速仪台网(IDA)244
7.2 澳大利亚(CAN)246
7.3 澳大利亚(TWOA)247
7.4 巴西(BDF)249
7.5 加拿大(HAL)251
7.6 智利(EIC)252
7.7 库克群岛(RAR)254
7.8 日本(ERM)255
7.9 马里亚纳群岛(GUA)257
7.10 秘鲁(NNA)259
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KMY)260
7.12 南非共和国(SUR)262
7.13 塞舌尔群岛(SEY)263
7.14 联合王国(ESK)265
7.15 美国(CMO)267
7.16 美国(KIP)268
7.17 美国(PFO)270
7.18 苏维埃联盟共和国(GAR)271
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BGT)273
8.地区性地震检测台网(RSTN)275
8.1 加拿大(RSNT)275
8.2 加拿大(RSON)276
8.3 美国(RSCP)278
8.4 美国(RSNY)280
8.5 美国(RSSD)281
9.其他数字化地震台站(OTHERS)284
9.1 捷克斯洛伐克(KHC)284
9.2 民主德国(MOX)286
9.3 波兰(KSP)288
9.4 苏联(MINSK)291
9.5 苏联(OBN)292
9.6 苏联(PUL)293
9.7 苏联(SOC)294
10.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ZSTW)296
11.附录1300
全球数字地震台网网日带300
11.1 概况300
11.2 网日带格式301
11.3 网日带记录303
11.4 台站日常记录304
11.5 数据日常记录305
11.6 头端信息310
11.7 日带硬件311
11.8 日带软件313
11.9 数据分发315
12.附录2317
SRO/ASRO和DWWSSN的磁带记录格式317
12.1 SRO磁带的格式317
12.2 DWWSSN/DR磁带格式317
第二部分 美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NDSN)的设计研究321
1.引言321
2.背景与目标321
3.记录频带的选择324
3.1 概述324
3.2 采样率与数据字格式325
3.3 低通滤波器的选择327
3.4 宽频带系统328
3.5 短周期系统334
3.6 加速度系统335
4.数据记录和传输337
4.1 概述337
4.2 现场记录338
4.3 陆上数据传送339
4.4 卫星数据传送340
4.5 建议方案340
5.NDSN的系统概念340
5.1 概述340
5.2 系统组成341
6.NDSN数据管理342
6.1 概述342
5.3 台站工作设施342
5.4 操作与维护342
6.2 采用磁带存贮数据的管理343
6.3 采用海量存贮器存贮数据的管理344
第三部分 新全球地震台网的科学计划349
1.实施总论与引言349
1.1 总论349
1.2 引言351
2.全球地震台网356
2.1 全球台网的发展历史356
3.1.1 正演问题360
3.1 地震学研究课题360
3.科研目标360
2.2 现有全球台网的局限性360
3.1.2 反演问题361
3.2 震源问题363
3.2.1 点源参数的反演364
3.2.2 破裂过程的物理学问题370
3.2.3 求出高阶震源参数和精细的破裂模型372
3.2.4 其它地震震源的一些问题(核爆破、火山地震、“外来的”源)374
3.2.5 实时性(海啸警报、快速测定震源参数)380
3.2.6 与当地和区域研究的关联382
3.3 地球的结构问题385
3.3.1 平均地球模型387
3.3.2 横向不均匀性的模型化(区域走时的层析造影反演、全球性层析造影反演、低频数据的波形反演、区域性面波研究)389
3.3.3 衰减问题396
3.3.4 各向异性的研究398
3.3.5 地方性和区域性研究的关系398
3.4 高频地震学的特定问题400
3.4.1 上地幔的细结构400
3.4.2 过渡带的锐度403
3.4.3 地幔底部的结构404
3.4.4 外壳、SKS和S波404
3.4.5 内核404
3.4.6 散射和多通路406
3.4.7 高频的衰减问题406
3.5 地球的自由振荡408
3.6.1 地球动力学、对流和大地水准面412
3.6 与其它地学领域的关系412
3.6.2 岩石学和地球化学417
3.7 岩石圈问题417
3.8 大型计算机设备的需要419
4. 技术计划420
4.1 前言420
4.2 地震台站422
4.2.1 台站的密度和分布422
4.2.2 带宽422
4.2.3 地面噪声和动态范围423
4.2.4 台站处理器425
4.2.5 台基选择425
4.2.6 海底地震记录425
4.3 数据的采样率和数据量428
4.4 数据采集和传输429
4.5 数据管理432
4.5.1 数据收集433
4.5.2 数据存档435
4.6 小结436
5.制定和实施计划的国际方面问题437
5.1 前言437
5.2 国际间的遥测技术437
5.3 和现今国际地震中心的相互关系438
5.4 和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438
6.组织与管理438
6.1 组织机构438
6.2 地震学联合研究协会(IRIS)章程(草案)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