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空调运行管理手册 原理、结构、安装、维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金川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731302281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827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8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空调运行管理手册 原理、结构、安装、维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空调基本知识1
1.1 空调的任务和作用1
1.1.1 概述1
1.1.2 空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2
1.1.3 空气环境与生产的关系2
1.1.4 空调系统的一般组成与基本概述3
1.1.5 空调运行管理的任务和目标3
1.2.1 空气的组成与状态参数4
1.2 空气的性质与湿空气的焓(h)-湿(d)图4
1.2.2 湿空气的焓(h)-湿(d)图5
2 空调系统9
2.1 空调系统的组成9
2.1.1 空气的循环9
2.1.2 空气的加热9
2.1.3 空气的净化9
2.2.1 空调系统的分类10
2.2 空调系统的分类及特点10
2.1.8 空调系统的调节和控制10
2.1.6 风路系统10
2.1.5 风机10
2.1.4 空气的降温、去湿和加温10
2.1.7 供冷、供热系统10
2.2.2 各种空调系统的特点11
2.3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14
2.3.1 直流式空调系统14
2.3.2 一次回风式空调系统15
2.3.3 二次回风式空调系统17
3.2 喷水室处理空气19
3.2.1 喷水室的结构19
3 空气的热湿处理及设备19
3.1 空气热湿处理的途径19
3.2.2 喷水室的水系统24
3.2.3 喷水处理空气的热、湿交换25
3.2.4 双级喷水室的特点28
3.2.5 喷水室处理空气的特点28
3.2.6 喷水室性能的测定和调整29
3.2.8 喷水室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31
3.2.7 喷水室的运行管理31
3.3 空气的加热和汽水加热设备32
3.3.1 表面式换热器的种类和构造32
3.3.2 空气加热器的组合和连接33
3.3.3 常用空气加热器及其传热特性33
3.3.4 空气加热器加热量的调节方法40
3.3.5 空气加热器性能测定与调整40
3.3.6 汽水加热系统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41
3.4.1 电加热59
3.4 电加热器59
3.3.7 汽水加热系统中空气加热器的修补59
3.4.2 电加热器的运行安全保护60
3.4.3 电加热器运行中注意事项60
3.5 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处理空气61
3.5.1 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处理空气的过程及热工特性62
3.5.2 提高表面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主要途径68
3.5.3 表面冷却器性能测定68
3.5.4 表面冷却器在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68
3.7.1 湿度环境的重要性69
3.7 空气的加湿与去湿69
3.6.1 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69
3.6.2 表面喷水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69
3.6 直接蒸发式表面冷却器与喷水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冷却空气69
3.7.2 空气的加湿处理70
3.7.3 常用的加湿设备72
3.7.4 干蒸汽加湿器的管路布置79
3.7.5 喷蒸汽加湿系统运行中注意事项80
3.7.6 空气的除湿80
4.2 大气尘的尘粒特性和含尘量88
4.1 室内空气净化的标准88
4 空气的净化处理88
4.3 空调用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原理及其主要特性89
4.3.1 空调用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原理89
4.3.2 空气过滤器的主要性能指标90
4.4 空气过滤器的分类和效率检测方法91
4.4.1 空气过滤器的分类91
4.4.2 空气过滤器效率的检验91
4.5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空气过滤器92
4.5.1 常用空气过滤器92
4.5.2 常用空气过滤器的技术特性96
4.6.1 空气的除臭97
4.6 空气的除臭、灭菌和离子化97
4.6.2 空气的灭菌99
4.6.3 空气的离子化100
5 空气输送系统及设备101
5.1 风管101
5.2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104
5.2.1 摩擦阻力106
5.2.4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允许风速111
5.2.2 局部阻力111
5.2.3 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111
5.3 风管系统的保温及防腐112
5.3.1 空调管道和设备的保温112
5.3.2 风管的防腐115
5.4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风机118
5.4.1 离心风机118
5.4.2 轴流风机118
5.4.3 通风机的名称、型号118
5.4.4 离心通风机的性能120
5.4.6 通风机工作的工况调节122
5.4.5 离心通风机在管路系统中的工作122
5.4.7 通风机的联合工作及其工况分析123
5.4.8 轴流风机的性能特点124
5.4.9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风机及其技术特性125
5.4.10 电动机基础知识132
5.4.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保护与运行139
5.4.12 电动机的检修与试验145
5.5.1 常用的风量分配调节阀门146
5.4.13 电动机运行中常见异常与故障处理146
5.5 通风、空调管路中的调节分配机构——风管阀门146
5.5.2 开关阀149
5.5.3 防火阀151
5.6 风管系统内的压力分布156
5.6.1 管内流动的伯努利方程156
5.6.2 管内空气流动的压力变化157
5.7.3 减少风管系统阻力的方法160
5.7.1 常用的风管系统阻力的计算方法160
5.7.2 风管系统阻力的估算160
5.6.3 风机和风管系统压力的关系160
5.7 风管系统的阻力160
5.8 风机的运行161
5.8.1 风机的启动161
5.9 离心风机的运行调节162
5.9.1 改变风管系统的阻力调节162
5.9.2 改变风机转速的调节方法162
5.8.3 风机的停运162
5.8.2 风机运行的检查162
5.10 风机性能的测定164
5.10.1 风机性能测定常用仪表164
5.10.2 风机性能的测定170
5.11 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178
5.11.1 风机运行的正常维护178
5.11.2 风机运行常见故障及处理179
5.12 风机的修理180
5.12.1 风机的一般修理180
5.13 风机的皮带传动181
5.13.1 常用风机皮带传动的三角胶带的型号、规格181
5.12.2 风机的大修181
5.13.2 传动三角胶带长度的计算方法183
5.13.3 三角胶带的更换183
5.14 风管的维护与修补184
5.14.1 风管的一般维护与清扫184
5.14.2 风管的防腐184
5.14.3 风管的修补184
5.14.4 风管保温层的修补185
6.1.1 气流组织的概念186
6.1.2 气流组织的基本方式186
6.1 概述186
6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186
6.2 送、回风口处空气的气流流型188
6.2.1 送风口处空气的射流188
6.2.2 回风口处空气的流动规律191
6.3 送、回风口的形式191
6.3.1 送风口的形式191
6.3.2 回风口的形式199
6.4 气流组织200
6.4.1 侧送风200
6.4.2 孔板送风201
6.4.3 集中送风205
6.4.4 散流器送风207
6.4.5 条缝形送风207
6.5 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209
6.5.1 侧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209
6.5.2 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215
6.5.3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的测定与调整219
7.1.1 噪声和噪声的量度222
7.1.2 噪声的评价222
7.1 噪声的基本概念与评价标准222
7 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222
7.1.3 声级计及其使用224
7.1.4 噪声标准224
7.2 空调系统的噪声源及噪声的计算225
7.2.1 单台风机的声功率级226
7.2.2 多台风机共同工作时的声功率级226
7.2.3 风机运行时各频程的声功率级226
7.3.1 吸声材料227
7.3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消声器227
7.3.2 空调系统中常用的消声器229
7.3.3 对消声器性能的评价230
7.4 空调系统的消声231
7.4.1 空调系统中噪声的自然衰减和再生231
7.4.2 减少空调系统噪声的主要措施234
7.4.3 空调系统中消声器消声量的确定235
7.5 空调系统的减振235
7.5.1 概述235
7.5.2 设备减振台座的常用形式及常用减振器236
8 空调的控制系统239
8.1 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控制内容239
8.1.1 空调系统的自动调节和控制主要内容239
8.1.2 空调自动控制中常用的术语239
8.1.3 空调系统的特性239
8.2 空调自控系统的组成及分类241
8.2.1 空调自动调节的基本组成241
8.2.2 空调自动调节的分类241
8.3 调节器的特性及对调节过程的影响241
8.3.5 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特性242
8.3.4 比例式调节器的特性242
8.3.1 双位式调节器的特性242
8.3.3 恒速式调节器的特性242
8.3.2 多位式调节器的特性242
8.4 敏感元件与变送器的特性244
8.4.1 温度传感器的特性244
8.4.2 变送器的特性245
8.5 空调系统对自动调节的要求245
8.5.1 调节系统的稳定性245
8.5.2 调节系统过渡过程的品质指标245
8.6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和变送器246
8.6.1 自动控制仪表概述246
8.6.2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和变送器247
8.6.3 空调自控系统中常用的湿度传感器及变送器249
8.7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压力传感器和变送器254
8.7.1 弹性式压力、压差传感器254
8.7.2 电动压力、压差变送器254
8.7.3 其他压力、压差变送器254
8.7.5 常用压力、压差传感器及变送器255
8.7.4 固定压阻传感器255
8.7.6 流量传感器256
8.8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调节器256
8.8.1 晶体管位式调节器256
8.8.2 动图式指示、调节仪257
8.8.3 P系列简易电子调节器258
8.8.4 自动平衡电桥记录调节仪259
8.8.5 TA系列简易电子调节器262
8.8.6 TS型简易电子式相对湿度调节器263
8.8.7 电气式调节器266
8.8.8 电—气动调节器267
8.8.9 空调自动调节专用仪表268
8.8.10 空调自动调节常用的其他仪表292
8.8.11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气动调节器296
8.9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执行器及调节机构297
8.9.1 电动执行、调节机构297
8.9.2 气动执行、调节机构312
8.9.3 执行调节机构的调整318
8.10.1 温度调节系统319
8.10 空调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简单调节系统319
8.10.2 湿度调节系统323
8.10.3 空调房间内静压控制327
8.11 空调常用的复杂调节系统自动控制328
8.11.1 新风补偿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328
8.11.2 空调的串级控制系统328
8.11.3 空调的选择调节系统332
8.11.4 空调的分程控制系统333
8.12 空调运行调节常用的其他控制系统333
8.12.1 可编程控制器(PC)控制的空调系统334
8.12.2 单板微型计算机控制的空调系统344
8.12.3 可编程控制器与微型计算机组成的集散控制系统351
8.13 空调系统露点动态特性的测定351
8.13.1 露点的调节352
8.13.2 露点动态特性的测定352
8.13.3 影响露点调节品质的因素353
8.13.4 露点自动调节系统的调整353
8.13.5 露点调节系统调试后数据的整理354
8.14 控制系统的调整354
8.15 影响二次加热温度调节品质的因素355
8.16 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的测定356
8.16.1 测定内容356
8.16.2 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的测定356
8.16.3 测定数据的整理与分析357
9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359
9.1 空调系统的送风量359
9.1.1 空调房间内的冷(热)负荷359
9.1.2 空调房间的送风量和送风状态点的确定363
9.2 空气温度与湿度之间的关系365
9.1.3 空调系统中的新风量365
9.3 空调运行图366
9.4 利用焓(h)-湿(d)图进行空调运行分析369
9.4.1 室外空气状态变化时的运行调节369
9.4.2 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的运行调节372
9.5 空调房间内温度的调节方法378
9.6 空调房间内相对湿度的运行调节381
9.7 空调系统的分区多工况调节385
9.7.1 空调运行工况划分的原则385
9.7.3 采用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处理空气的空调系统工况分区方法和运行调节386
9.7.2 空调系统全年运行工况的划分方法386
9.7.4 全年运行的喷淋式集中空调系统分区多工况运行调节396
9.7.5 直接蒸发式表冷器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调节404
9.7.6 集中式空调系统分区多工况运行的监控406
9.8 空调房间内静压的调节和室内工艺变更时风量的调整406
9.8.1 空调房间内静压的调节406
9.8.2 空调房间内工艺变更时风量的调整方法407
9.9.1 空调系统运行工况测定内容410
9.9.2 测点的布置410
9.9 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测定410
9.9.3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411
9.9.4 空调设备性能的测定与数据的整理分析411
10 诱导器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413
10.1 诱导器空调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413
10.1.1 诱导器及诱导器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413
10.1.2 “全空气”诱导器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414
10.1.3 “空气—水”诱导器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414
10.1.4 诱导器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416
10.2.1 目前国内主要的诱导器417
10.2 常用诱导器及运行工况417
11.6 风机盘管机组的温控422
10.2.2 诱导器的运行工况422
10.3 诱导器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式422
10.3.1 空调房间冷负荷的分析及克服干扰的方法423
10.3.2 “全空气”诱导器系统的运行调节423
11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与管理427
11.1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原理和构造427
11.2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特点429
11.3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429
11.4 风机盘管空调的水系统435
11.4.1 双水管、三水管和四水管系统436
11.4.2 开式和闭式水系统438
11.4.3 异程式和同程式水系统438
11.4.4 空调的闭式水系统438
11.5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439
11.5.1 风机盘管机组的局部调节方法439
11.5.2 风机盘管机组的变水量调节440
11.5.3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441
11.6.1 温控器442
11.6.2 风机盘管机组的控制443
11.6.4 风机盘管机组的遥控445
11.6.3 风机盘管机组的集中控制445
11.7 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446
11.7.1 空气过滤器的清洗和更换446
11.7.2 水温控制446
11.7.5 定期清理滴水盘447
11.7.7 风机盘管机组常见故障及处理447
11.7.6 盘管空调系统中管道及阀门的保温和排污447
11.7.4 盘管机组风机的维护447
11.7.3 盘管换热器的维护447
1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与管理449
12.1 概述449
12.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分类450
12.2.1 单风道简易变风量系统(包括节流型和旁通型)450
12.2.2 周边热水采暖和变风量的组合系统450
12.2.3 周边定风量和内区变风量的组合系统450
12.2.6 室内设置热水采暖的变风量系统451
12.2.5 有单区定风量的变风量系统451
12.2.4 再热式或双风道变风量系统451
12.3 变风量末端装置454
12.3.1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主要功能454
12.3.2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种类454
12.4 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风管及风口的连接方式462
12.4.1 变风量空调系统所使用的送、回风口形式462
12.5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分析463
12.5.1 单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分析463
12.4.2 变风量末端装置与送风口的连接方式463
12.5.2 双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分析464
12.5.3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相对湿度的分析465
12.6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风机和风量控制466
12.6.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特点466
12.6.2 变风量末端装置的控制466
12.6.3 系统的静压控制467
12.6.4 送、回风机的平衡控制471
12.6.5 系统的最小新风量控制471
12.6.6 调速电动机472
12.7.1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479
12.7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479
12.7.2 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481
13 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483
13.1 洁净技术的发展和洁净室的建立483
13.2 洁净度标准484
13.2.1 中国标准484
13.2.2 美国联邦标准484
13.2.3 其他有关标准486
13.3.1 洁净室的分类487
13.3 洁净室的类型487
13.3.2 洁净室常用的气流组织形式488
13.3.3 生物洁净室494
13.4 净化空调系统的基本形式及气流组织496
13.4.1 净化空调系统的基本形式496
13.4.2 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497
13.4.3 分散式净化空调系统499
13.4.4 洁净隧道的特点500
13.6.2 保证洁净室内洁净度的措施502
13.6.1 保证洁净室内要求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502
13.5 净化空调系统中的过滤器502
13.6 净化空调系统、洁净室的运行管理502
13.6.3 洁净室内洁净度的检测及检测数据的评价510
13.6.4 净化空调系统中送风机与循环风机、值班风机的作用517
13.6.5 净化空调系统中空气过滤器的更换517
13.7 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525
13.7.1 减少系统的送风量526
13.7.2 改变洁净室要求的温、湿度基数526
13.7.3 减少排风量526
13.7.8 尽量减少由于风机、电动机的温升而消耗处理空气的能量527
13.8 高温高湿季节及低温低湿季节净化空调系统的停机处理527
13.7.9 减少净化空调系统和空调器的漏风量527
13.7.4 适当降低洁净室内的静压值527
13.7.7 在设置循环风机的净化空调系统中的节能527
13.7.6 非工作时间采用值班风机运行,关闭系统中的送、回风机527
13.7.5 采用低阻力空气过滤器527
14 集中空调系统运行调节常见故障及处理530
14.1 运行中的温度失调530
14.1.1 作为二次加热的蒸汽加热器工作不正常530
14.1.2 空调房间内温度梯度过大、而使空调区内的温度过低532
14.1.4 洁净室内的温度逐时等温升高533
14.1.3 气流组织遭到破坏533
14.1.5 空调房间内工艺变更后的温度失调534
14.1.6 空调系统的漏风量过大,将会严重影响空调房间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534
14.1.7 由于空调房间内温、湿度敏感元件安装位置不当而造成室内(或空调区)的温、湿度失调535
14.1.8 由于空调系统中热交换器性能下降而导致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失调535
14.1.9 处于供冷 (热 )水干管的末端由于形成气塞而使换热器无法正常工作535
14.2.2 空调系统在运行中,由于送风气流中夹带水滴过多而导致空调房间内相对湿度的失调536
14.2.1 由于空调系统运行中机器露点温度过高,导致空调房间内相对湿度的过大536
14.2 空调系统运行中、房间内相对湿度的失调536
14.1.10 由于水冷式表面冷却器进出管连接不合理而导致空气处理效果的下降536
14.2.3 由于空调系统的漏风过大而导致空调房间内相对湿度失控537
14.2.4 喷蒸汽加湿系统运行中容易造成空调房间内湿度过大的几个问题537
14.2.5 挡水板过水量较大而造成空调房间内相对湿度的超标539
14.2.6 由TH湿度传感器、TS-A湿度调节器和电动双通调节阀组成的喷蒸汽加湿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540
14.2.7 送风口结露与空调房间内的湿度542
14.2.8 由于空调房间保温层做得不好,使屋面板室内侧结露的问题542
14.2.9 由于喷水室(或喷蒸汽加湿系统)的停运而造成湿度的失调543
14.3.2 单风机空调系统室内静压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544
14.3.1 双风机空调系统运行中室内静压异常的处理544
14.2.10 空调房间内夏季温度偏低,相对湿度偏高的处理544
14.3 室内静压控制中常见故障的处理544
14.3.3 采用余压阀控制空调房间内静压的空调系统,由于余压阀的故障而导致室内静压的失控545
14.3.4 由于压力调节器(如YEJ121膜盒式压力调节器)的故障而引起空调房间内静压的失控545
14.4 设备故障545
14.4.1 空调器内大量积水而不能从其排水口顺利排出的原因545
14.4.2 空调系统在运行中,送风管路产生喘振的原因及处理546
14.4.3 空调器内的水冷式表面冷却器在冬季运行时冻裂的原因及对策547
14.4.6 空调系统在运行中,从空调器、风管、检查门或过滤器安装框架等处发出哨叫声的原因及处理548
14.4.7 采用蒸汽加热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停止运行后,在空调房间一切正常条件下,房间内散发出焦糊味的原因548
14.4.5 在正常情况下,空调系统中的送、回风机无法启动548
14.4.4 关于空调系统在送风气流中夹带颗粒或片状污物的问题548
15 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550
15.1 概述550
15.2 空调系统运行中的节能措施550
15.2.1 合理的空气处理方案550
15.2.2 合理地降低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标准551
15.2.3 合理利用新风552
15.2.4 防止空调房间内夏季过冷和冬季过热552
15.2.9 提高供冷水的初温553
15.2.8 做好设备及冷、热管路的保温,以减少能量的过多耗费553
15.2.10 改变空调设备启动、停止时间,在预冷和预热时停止使用新风553
15.2.5 加大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差,减少空调系统的送风量553
15.2.6 尽量避免使用电加热器553
15.2.7 减少系统运行的漏风量553
15.2.11 实现空调运行管理的自动化554
15.3 蓄冷554
15.3.1 水蓄冷空调系统554
15.3.2 冰蓄冷554
15.4 能量回收555
15.4.1 空气—空气全热(或显热)交换器555
15.4.2 热管式换热器559
15.5 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560
15.5.1 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使其在最高效率点运行560
15.5.2 做好电动机的运行节能560
16.1.2 制定运行操作规程的原则563
16.1.3 运行操作规程包括的内容563
16.1.4 运行操作中主要问题的规定(对于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单体式空调系统)563
16.1.1 空调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制定的目的563
16.1 空调系统运行操作规程的制定方法与内容563
16 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规程563
16.2 运行安全规程564
16.3 运行值班人员的岗位责任制565
16.4 交接班制度565
16.5 巡视检查制度566
16.6 空调系统的调试须知566
17.2.1 设备的使用567
17.2 设备的使用与维护567
17.1 设备管理的基础资料567
17 设备的维护管理567
17.2.2 设备的维护568
17.3 设备的修理569
17.3.1 空调设备修理的分类和方法569
17.3.2 设备修理的复杂系数570
17.3.3 通风设备的大修内容573
17.4 设备的安全运行及设备事故574
17.5 设备的折旧574
17.5.1 固定资产的计价574
17.6.1 设备报废的条件575
17.6 设备的报废575
17.5.2 固定资产的折旧575
17.5.3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575
17.6.2 设备报废的审批576
17.6.3 报废设备的处理576
18 空调系统的年运行费用577
18.1 空调系统运行的年固定费577
18.2 能源消耗费577
18.3 设备使用寿命的周转费577
18.5 空调系统运行的年度消耗器材更换费578
18.6 空调运行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劳动保护费578
18.4 设备的维护、修理费578
19 常用人工制冷基本原理及制冷方式579
19.1 概述579
19.2 制冷常用术语和状态参数579
19.2.1 物质的形态和形态变化579
19.2.2 常用术语和状态参数580
19.2.3 热力学定律及热量传递方式582
19.3 人工制冷基本原理及常用人工制冷方式583
19.3.1 蒸气压缩式制冷583
19.3.3 蒸汽喷射式制冷584
19.3.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584
20.1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原理585
20 蒸气压缩式制冷585
20.2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586
20.2.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586
20.2.2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598
20.2.3 离心式制冷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601
20.3 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607
20.3.1 常用制冷剂及其性质607
20.3.3 润滑油608
20.3.2 载冷剂608
20.4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分析609
20.4.1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压-焓图(1gp-h)上的表示方法609
20.4.2 单级压缩制冷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610
20.4.3 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工作参数的确定611
20.4.4 影响单级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制冷量的主要因素611
20.5 制冷系统中的其他设备612
20.5.1 冷凝器612
20.5.2 蒸发器615
20.5.3 油分离器与集油器618
20.5.4 干燥过滤器621
20.5.5 循环冷却水系统及设备621
20.6 制冷系统中的调节控制器件624
20.6.1 截止阀及手动调节阀624
20.6.2 浮球调节阀627
20.6.3 热力膨胀阀与毛细管627
20.6.4 电磁阀629
20.6.5 主阀与恒压阀630
20.6.6 油压及高低压继电器632
20.6.7 温度继电器634
20.7 制冷系统及试运转635
20.7.1 制冷系统635
20.7.2 冷水机组635
20.7.3 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试运转638
20.7.4 螺杆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试运转641
20.7.5 离心式制冷系统的试运转644
20.8.1 制冷系统运行操作规程的制定648
20.8 制冷系统的运行管理648
20.8.2 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运行649
20.8.3 螺杆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运行653
20.8.4 离心式制冷系统的运行654
20.9 制冷系统的运行调整656
20.9.1 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运行调整656
20.9.2 螺杆式压缩制冷系统的运行调整658
20.9.3 离心式制冷机组的运行调节660
20.10.1 活塞式压缩制冷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及突发性故障的处理665
20.10 制冷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和突发性故障的处理665
20.10.2 螺杆式压缩制冷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及突发性故障的处理668
20.10.3 离心式制冷系统运行中常见故障及突发性故障的处理671
20.11 制冷系统中的安全技术675
20.11.1 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675
20.11.2 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677
20.11.3 制冷剂的贮存和使用678
20.11.4 制冷系统运行中的人身安全和紧急救护678
20.12 制冷系统的维护和检修679
20.12.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维护与检修680
20.12.2 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维护、保养与检修681
20.12.3 离心式制冷机组的维护与检修684
20.12.4 蒸发器、冷凝器的维护与修理688
20.12.5 制冷系统中阀件的修理689
20.12.6 冷却塔的维护修理691
2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695
21.1 溴化锂二元溶液的特性及其热力状态图695
21.1.1 溴化锂二元溶液的特性695
21.1.2 溴化锂二元溶液的热力状态图696
21.2.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698
21.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原理698
21.2.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制冷原理702
21.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型式与结构704
21.3.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型式704
21.3.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主机设备的结构705
21.3.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附属设备707
21.3.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安全装置710
21.3.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自动抽气装置712
21.4.1 系统的气密性试验713
21.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试运行713
21.4.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清洗和溶液的灌注714
21.4.3 系统运转状态的调试715
21.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操作718
21.5.1 水系统718
21.5.2 蒸汽系统718
21.5.3 机组系统718
21.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运行管理721
21.6.1 运行操作规程的制定721
21.6.3 外部条件的保证及附属设备的管理723
21.6.2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正常运转中的操作723
21.7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运行中常见故障与突发性故障的处理725
21.7.1 机组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处理725
21.7.2 机组运行中突发性故障的处理729
21.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变化731
21.8.1 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机组性能的影响731
21.8.2 不凝性气体对溴冷机组性能的影响736
21.8.3 提高溴冷机组性能的措施736
21.9.1 冷量的自动调节738
21.9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738
21.9.2 附属设备的自动控制741
21.9.3 自动安全保护系统742
21.9.4 溴冷机组的启动、运行程序及停机程序743
21.10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设备维护、保养与检修745
21.10.1 溴冷机组的停机保养745
21.10.2 制冷机组的检修747
21.10.3 屏蔽泵的检修752
21.10.4 辅助设备的保养与检修753
21.11 设备的防腐与水质处理756
21.11.1 设备的防腐756
21.11.2 循环冷却水的水质处理756
21.12 溴化锂溶液的性质与再生757
21.12.1 溴化锂溶液的性质757
21.12.2 溴化锂溶液的再生757
22 制冷与空调的联合运行759
22.1 制冷系统的运行准备759
22.2 制冷系统的提前运行760
22.4 制冷与空调联合运行的管理761
22.3 供冷参数的确定761
23 小型空调机组及房间空调器的使用、维护与修理763
23.1 恒温恒湿空调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763
23.1.1 恒温恒湿机的结构特点763
23.1.2 恒温恒湿机组的运行、维护、保养与检修770
23.1.3 电子计算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特点、使用与维护777
23.2 柜式空调器的使用与保养780
23.2.1 柜式空调器的特点及选用780
23.2.3 柜式空调器的使用791
23.2.2 柜式空调器的安装与调试791
23.2.4 柜式空调器的故障与排除792
23.3 房间空调器的使用与维护794
23.3.1 房间空调器的种类、功能及性能特点、主要技术参数794
23.3.2 房间空调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799
23.3.3 房间空调器常见故障与处理809
23.3.4 房间空调器的一般检修814
附录1 常用符号表823
附录2 常用图例824
附录3 图例中常用文字符号说明825
主要参考资料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