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杂说 5 民族文化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杂说 5 民族文化卷
  • 关立勋主编;陈梧桐,徐亦亭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 ISBN:754020770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5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杂说 5 民族文化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陈梧桐 徐亦亭汉族源流概说徐亦亭一、汉族族称的由来1

目录1

序言………………………………………………………………………陈梧桐 徐亦亭汉族源流概说徐亦亭一、汉族族称的由来1

1.汉人得名于汉代封建中央王朝2

1.汉人得名于汉代封建中央王朝2

2.汉族有近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3

2.汉族有近五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3

二、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4

二、传说时代汉族先民的多元起源4

1.汉族创世神话的意蕴5

1.汉族创世神话的意蕴5

2.沿江河流域不断垦耕的炎帝神农氏6

2.沿江河流域不断垦耕的炎帝神农氏6

3.由半农半牧转入农耕的黄帝轩辕氏7

3.由半农半牧转入农耕的黄帝轩辕氏7

4.以蚩尤为首的狩猎部落融入炎黄8

族体8

4.以蚩尤为首的狩猎部落融入炎黄8

族体8

5.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世系概略9

5.传说时代汉族先民世系概略9

三、华夏兴起和汉族古代族体发展10

三、华夏兴起和汉族古代族体发展10

1.夏人是最早循国号指称的汉族先民11

1.夏人是最早循国号指称的汉族先民11

2.商人的嫡庶制和史巫文化13

2.商人的嫡庶制和史巫文化13

3.周人的宗法制和华夏的兴起14

3.周人的宗法制和华夏的兴起14

4.越人在东南沿海的开拓18

4.越人在东南沿海的开拓18

5.楚人对长江中游的开发22

5.楚人对长江中游的开发22

6.秦人“和西戎”及华夏统一25

6.秦人“和西戎”及华夏统一25

1.汉人共同体的稳定发展31

四、汉人得名和汉族古代共同体的壮大31

1.汉人共同体的稳定发展31

四、汉人得名和汉族古代共同体的壮大31

2.汉人和北方匈奴等族的融合33

2.汉人和北方匈奴等族的融合33

3.汉人通西域及与氐羌的交融35

3.汉人通西域及与氐羌的交融35

4.汉人和东南沿海越人的相融36

4.汉人和东南沿海越人的相融36

5.汉人在岭南和西南夷的融合38

5.汉人在岭南和西南夷的融合38

6.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汉人的壮大40

6.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汉人的壮大40

7.汉人在江南开发和唐代汉文化外传45

7.汉人在江南开发和唐代汉文化外传45

五、汉族的稳定发展和地域文化48

五、汉族的稳定发展和地域文化48

1.多民族政权下的汉人49

1.多民族政权下的汉人49

2.元统一后的汉人52

2.元统一后的汉人52

3.明清时的汉人意识和满汉民族交融55

3.明清时的汉人意识和满汉民族交融55

4.近代汉族地域文化的形成58

4.近代汉族地域文化的形成58

李鸿宾62

粟特人的入华与消融62

——唐代入华的昭武九姓62

1.粟特人与月支人62

一、唐代以前的粟特人62

1.粟特人与月支人62

一、唐代以前的粟特人62

李鸿宾62

——唐代入华的昭武九姓62

粟特人的入华与消融62

2.粟特人在河中的分布63

2.粟特人在河中的分布63

3.粟特人的经商64

3.粟特人的经商64

5.粟特人的宗教信仰65

4.其他的生产活动65

5.粟特人的宗教信仰65

4.其他的生产活动65

6.祅教传入内地66

6.祅教传入内地66

7.祅教对内地的影响67

7.祅教对内地的影响67

8.粟特人的东迁68

8.粟特人的东迁68

9.汉代以后粟特人的东迁69

9.汉代以后粟特人的东迁69

10.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粟特人聚落70

10.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粟特人聚落70

1.粟特人进入唐朝71

二、唐代粟特人的入华71

1.粟特人进入唐朝71

二、唐代粟特人的入华71

2.粟特人在西州72

2.粟特人在西州72

3.西州的商胡73

3.西州的商胡73

4.敦煌的粟特人74

4.敦煌的粟特人74

5.凉州的粟特人聚落75

5.凉州的粟特人聚落75

6.萨宝与祅祠77

6.萨宝与祅祠77

7.六胡州78

7.六胡州78

8.九姓胡与沙陀人81

8.九姓胡与沙陀人81

9.长安的昭武九姓人82

9.长安的昭武九姓人82

10.洛阳的昭武九姓85

10.洛阳的昭武九姓85

11.昭武九姓人的职业86

11.昭武九姓人的职业86

12.昭武九姓人的婚姻87

12.昭武九姓人的婚姻87

13.昭武九姓人的汉化88

13.昭武九姓人的汉化88

14.余论90

14.余论90

施恋林91

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关系91

一、张骞凿空与西汉对西域经营91

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关系91

施恋林91

一、张骞凿空与西汉对西域经营91

二、班超与西域94

二、班超与西域9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与西域的关系99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与西域的关系99

四、大唐帝国统治下的西域101

四、大唐帝国统治下的西域101

五、宋辽金时期西域的发展102

五、宋辽金时期西域的发展102

六、蒙古对西域的征服103

六、蒙古对西域的征服103

七、明代西域的变迁105

七、明代西域的变迁105

八、清代统一西域108

八、清代统一西域108

古代游牧民族文化掠影114

关铭114

一、塞种的风采114

1.荒凉沉寂的塞人古墓114

古代游牧民族文化掠影114

1.荒凉沉寂的塞人古墓114

一、塞种的风采114

关铭114

2.无奈的南迁116

3.陨落的辉煌116

2.无奈的南迁116

3.陨落的辉煌116

1.冒顿杀父立国118

1.冒顿杀父立国118

二、马背上的匈奴帝国118

二、马背上的匈奴帝国118

2.万里长城的诉说120

2.万里长城的诉说120

3.昭君出塞122

3.昭君出塞122

4.汉匈楼兰之争123

4.汉匈楼兰之争123

5.北匈奴西迁124

5.北匈奴西迁124

1.鲜卑人的摇篮126

三、渴望农耕文明的鲜卑人126

1.鲜卑人的摇篮126

2.拓跋部的迁移与汉化126

三、渴望农耕文明的鲜卑人126

2.拓跋部的迁移与汉化126

3.吐谷浑与阿干之歌129

3.吐谷浑与阿干之歌129

4.吐谷浑人与丝绸之路“河南道”130

4.吐谷浑人与丝绸之路“河南道”130

——拓跋和桃花石132

四、古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132

1.车师人与吐鲁番绿洲132

5.中国·汉人的另一个名字132

——拓跋和桃花石132

四、古丝绸之路上的游牧民族132

1.车师人与吐鲁番绿洲132

5.中国·汉人的另一个名字132

2.吐火罗人与龟兹文明134

2.吐火罗人与龟兹文明134

3.“汉乌联盟”形成的前前后后136

3.“汉乌联盟”形成的前前后后136

4.柔然与?哒138

4.柔然与?哒138

五、雄极一时的突厥人139

1.突厥先世与传说139

五、雄极一时的突厥人139

1.突厥先世与传说139

2.遍及草原的突厥石人像141

3.突厥与伊斯兰文明141

2.遍及草原的突厥石人像141

3.突厥与伊斯兰文明141

4.突厥物质文化透视143

4.突厥物质文化透视143

六、从漠北草原来到火焰山下的回鹘人144

六、从漠北草原来到火焰山下的回鹘人144

1.崛起于漠北草原145

1.崛起于漠北草原145

2.火焰山下的高昌回鹘146

2.火焰山下的高昌回鹘146

七、跃马纷争威震八方的蒙古族148

1.蒙古人的崛起148

1.蒙古人的崛起148

七、跃马纷争威震八方的蒙古族148

2.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149

2.西征与“四大汗国”的建立149

3.丰富多彩的游牧生活151

3.丰富多彩的游牧生活151

一、满族的形成与八旗的创建153

奇文瑛153

满族与八旗153

1.女真统一153

1.女真统一153

一、满族的形成与八旗的创建153

奇文瑛153

满族与八旗153

2.牛录·八旗·满族154

2.牛录·八旗·满族154

二、八旗制度的完善与满族的发展157

1.进入辽沈157

2.蒙古八旗157

二、八旗制度的完善与满族的发展157

1.进入辽沈157

2.蒙古八旗157

3.汉军八旗159

3.汉军八旗159

4.新满洲160

4.新满洲160

三、满族成为统治民族及其全面发展161

三、满族成为统治民族及其全面发展161

1.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162

1.满族成为全国的统治民族162

2.满族文化的全面发展163

2.满族文化的全面发展163

3.满族族体的进一步发展170

3.满族族体的进一步发展170

1.八旗中封建专制集权的确立173

四、八旗制度的变化173

1.八旗中封建专制集权的确立173

四、八旗制度的变化173

2.军事职能的加强175

2.军事职能的加强175

1.八旗的生计问题176

五、八旗的生计问题与八旗的衰落176

五、八旗的生计问题与八旗的衰落176

1.八旗的生计问题176

2.八旗内部矛盾的激化178

2.八旗内部矛盾的激化178

六、满族的新生179

六、满族的新生179

西南民族文化古今谈181

一、探索西南民族文化的奥秘181

1.西南民族文化的地理位置181

西南民族文化古今谈181

于希谦181

于希谦181

1.西南民族文化的地理位置181

一、探索西南民族文化的奥秘181

2.壮丽的山河与古老的居民182

2.壮丽的山河与古老的居民182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184

二、生态环境与民族分布184

1.垂直分布——29个民族与29层184

“大厦”184

“大厦”184

1.垂直分布——29个民族与29层184

西南一隅188

2.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何汇聚188

西南一隅188

2.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为何汇聚188

3.改造环境的早期实践与西南地区189

的文化曙光189

3.改造环境的早期实践与西南地区189

的文化曙光189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历法与岁191

1.藏缅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191

时礼俗191

1.藏缅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191

时礼俗191

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历法与岁191

2.孟高棉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198

2.孟高棉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198

3.苗瑶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200

3.苗瑶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200

4.壮侗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202

4.壮侗语族各民族岁时礼俗202

四、西南少数民族先民认识世界的方法206

1.用科学经验观点谈前人的认识206

方法206

方法206

1.用科学经验观点谈前人的认识206

探秘206

四、西南少数民族先民认识世界的方法206

探秘206

2.诗性的智慧与朴素的整体观208

2.诗性的智慧与朴素的整体观208

3.诗性的智慧与科学方法的区别211

3.诗性的智慧与科学方法的区别211

个特点212

4.西南原著民族传统信仰习俗的几212

个特点212

4.西南原著民族传统信仰习俗的几212

五、人神合一与图腾崇拜213

1.中国的远古传说与西南文化的213

联系213

五、人神合一与图腾崇拜213

1.中国的远古传说与西南文化的213

联系213

2.图腾时代的传说与遗俗的寓意215

2.图腾时代的传说与遗俗的寓意215

六、“绝地天通”与民间传统组织的产生218

1.苗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鼓社组织218

1.苗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鼓社组织218

六、“绝地天通”与民间传统组织的产生218

2.彝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家支组织220

2.彝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家支组织220

俗223

3.哈尼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建寨礼223

俗223

3.哈尼族先民的神话传说与建寨礼223

介224

4.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与民间风俗简224

介224

4.其他民族神话传说与民间风俗简224

七、人与自然关系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228

1.食物链的规律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228

的途径228

2.外迁游徙寻找吃和穿228

2.外迁游徙寻找吃和穿228

七、人与自然关系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228

的途径228

1.食物链的规律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228

3.生产习俗的演变229

3.生产习俗的演变229

4.西南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31

4.西南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31

岗 措236

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236

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236

岗 措236

雪域文化漫谈236

雪域文化漫谈236

二、吐蕃人的形成237

二、吐蕃人的形成237

三、神奇的天梯神话238

三、神奇的天梯神话238

四、强大的雅砻部落239

四、强大的雅砻部落239

五、松赞干布的传说240

五、松赞干布的传说240

六、创制藏文242

七、军政区域、官吏职责及法律法规242

七、军政区域、官吏职责及法律法规242

六、创制藏文242

八、迎娶文成公主243

八、迎娶文成公主243

九、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间的激烈斗争245

九、原始宗教与外来宗教间的激烈斗争245

十、莲花生大师246

十、莲花生大师246

十一、佛教与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溃248

十一、佛教与吐蕃王朝的全面崩溃248

十二、藏传佛教各种派别的形成250

十二、藏传佛教各种派别的形成250

十三、彻底的出世者米拉日巴253

十三、彻底的出世者米拉日巴253

十四、风云人物颇罗鼐·索南多杰255

十四、风云人物颇罗鼐·索南多杰255

《旋努达美》256

十五、朵喀夏仲·次仁旺杰与长篇小说256

《旋努达美》256

十五、朵喀夏仲·次仁旺杰与长篇小说256

事》257

十六、丹增班觉的寓言小说《猴鸟的故257

十六、丹增班觉的寓言小说《猴鸟的故257

事》257

十七、藏族酒歌与酒文化258

十七、藏族酒歌与酒文化258

十八、拉萨“会打架”的风筝260

十八、拉萨“会打架”的风筝260

结束语261

结束语261

一、中华民族多元服饰格局的形成265

刘军265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265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265

刘军265

一、中华民族多元服饰格局的形成265

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267

1.功能型的袍式服装267

二、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服装267

1.功能型的袍式服装267

2.复杂多变的上衣271

2.复杂多变的上衣271

3.肥瘦短长的裤子277

3.肥瘦短长的裤子277

4.异彩纷呈的裙子279

4.异彩纷呈的裙子279

5.样式繁多的各种帽子283

5.样式繁多的各种帽子283

6.头巾和头帕288

6.头巾和头帕288

7.脚的防护与装饰物——鞋靴和291

袜子291

7.脚的防护与装饰物——鞋靴和291

袜子291

8.手的防护与装饰物——手套296

9.美观实用的各色绑腿296

8.手的防护与装饰物——手套296

9.美观实用的各色绑腿296

三、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首饰297

三、琳琅满目的少数民族首饰297

1.头饰297

1.头饰297

2.项饰304

2.项饰304

3.胸饰305

3.胸饰305

5.腰饰306

4.背饰306

5.腰饰306

4.背饰306

6.手饰309

6.手饰309

7.脚饰310

四、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310

1.纺织工艺310

7.脚饰310

四、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310

1.纺织工艺310

2.印染工艺314

2.印染工艺314

3.刺绣工艺315

3.刺绣工艺315

4.鞣皮制革工艺316

4.鞣皮制革工艺316

1.民族性特征317

5.雕镂锻打工艺317

5.雕镂锻打工艺317

五、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317

1.民族性特征317

五、少数民族服饰的基本特征317

2.区域性特征319

2.区域性特征319

3.时限性特征321

3.时限性特征321

1.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323

4.性别与职业性特征323

六、少数民族服饰与人文环境的关系323

1.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323

六、少数民族服饰与人文环境的关系323

4.性别与职业性特征323

2.民族服饰与生产方式324

2.民族服饰与生产方式324

4.民族服饰与审美心理325

3.民族服饰与生产力水平325

3.民族服饰与生产力水平325

4.民族服饰与审美心理325

5.民族服饰与民族历史326

5.民族服饰与民族历史326

6.民族服饰与政治制度328

6.民族服饰与政治制度328

7.民族服饰与宗教信仰329

7.民族服饰与宗教信仰329

七、中华民族服饰的交汇融合与发展变化331

8.民族服饰与礼仪禁忌331

8.民族服饰与礼仪禁忌331

七、中华民族服饰的交汇融合与发展变化331

1.乐器分布334

一、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概况334

袁炳昌334

1.乐器分布334

一、中国少数民族乐器概况334

袁炳昌334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谈薮334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谈薮334

2.乐器与人民生活335

2.乐器与人民生活335

3.乐器名称338

3.乐器名称338

4.乐器形制特色341

4.乐器形制特色341

5.乐器演奏特色342

5.乐器演奏特色342

6.乐器演变轨迹343

6.乐器演变轨迹343

7.乐器的分类344

7.乐器的分类344

1.满族乐器348

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乐器348

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乐器348

1.满族乐器348

2.广西的民族乐器352

2.广西的民族乐器352

3.东南沿海乐器和民族文化交流355

3.东南沿海乐器和民族文化交流355

4.说吹叶357

4.说吹叶357

5.鼻孔吹出佳音来362

5.鼻孔吹出佳音来362

6.芦笙、葫芦笙、葫芦丝之比较363

6.芦笙、葫芦笙、葫芦丝之比较363

7.说羌笛364

7.说羌笛364

8.从苗笛谈起366

8.从苗笛谈起366

9.说侗笛368

9.说侗笛368

10.龠考369

10.龠考369

11.少数民族的乐队编制371

11.少数民族的乐队编制371

12.芦笙和芦笙乐队373

12.芦笙和芦笙乐队373

13.土家族的花锣鼓374

13.土家族的花锣鼓374

14.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376

14.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376

15.宗教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377

15.宗教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其他377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研究37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379

陈其光379

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研究379

1.中国语文总览379

陈其光37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379

1.中国语文总览379

2.古籍记载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381

2.古籍记载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381

3.外国人的研究和活动384

3.外国人的研究和活动384

4.现代学者的研究386

4.现代学者的研究386

5.新中国的民族语文工作389

5.新中国的民族语文工作389

1.藏缅语392

1.藏缅语392

二、少数民族语言392

二、少数民族语言392

2.苗谣语394

2.苗谣语394

3.壮侗语396

3.壮侗语396

4.阿尔泰语398

4.阿尔泰语398

5.南岛语400

5.南岛语400

6.其他语言402

6.其他语言402

三、少数民族文字405

三、少数民族文字405

1.古文字405

1.古文字405

2.传统的通行文字408

2.传统的通行文字408

3.未推广的文字411

3.未推广的文字411

4.拉丁字母新文字414

4.拉丁字母新文字414

5.未释读的文字416

5.未释读的文字416

一、各具特色的生产禁忌419

孙懿 李大龙419

一、各具特色的生产禁忌419

1.农业生产的禁忌419

1.农业生产的禁忌419

中国少数民族禁忌419

孙懿 李大龙419

中国少数民族禁忌419

2.畜牧生产的禁忌423

2.畜牧生产的禁忌423

3.与狩猎有关的禁忌424

3.与狩猎有关的禁忌424

4.渔业生产的禁忌428

4.渔业生产的禁忌428

二、干差万别的生活禁忌429

二、干差万别的生活禁忌429

1.奇特的炊食禁忌429

1.奇特的炊食禁忌429

2.育趣的居住禁忌430

2.育趣的居住禁忌430

3.与出行、社交有关的禁忌432

3.与出行、社交有关的禁忌432

4.不同的节日禁忌437

4.不同的节日禁忌437

三、寓意深刻的婚俗禁忌438

三、寓意深刻的婚俗禁忌438

1.恋爱及通婚范围中的禁忌439

1.恋爱及通婚范围中的禁忌439

2.订婚和结婚礼俗中的禁忌441

2.订婚和结婚礼俗中的禁忌441

3.与生育有关的禁忌447

3.与生育有关的禁忌447

1.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449

1.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449

四、反映民族文化的丧葬禁忌449

四、反映民族文化的丧葬禁忌449

2.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452

2.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禁忌452

1.与原始崇拜有关的禁忌456

1.与原始崇拜有关的禁忌456

五、影响深远的宗教禁忌456

五、影响深远的宗教禁忌456

2.与宗教育关的禁忌458

2.与宗教育关的禁忌458

六、结束语460

六、结束语460

1.华夏·中华·中国461

一、团结进步——中华民族之魂461

1.华夏·中华·中国461

林理炯 马捷 陈建勇 刘宝胤 黄河461

中华民族交融趣谈461

一、团结进步——中华民族之魂461

林理炯 马捷 陈建勇 刘宝胤 黄河461

中华民族交融趣谈461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62

3.赵佗和岭南的开发462

2.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62

3.赵佗和岭南的开发462

4.万里长城万里长463

4.万里长城万里长463

5.第一次统一草原的冒顿464

5.第一次统一草原的冒顿464

6.昭君和亲见识高465

6.昭君和亲见识高465

7.通西域第一人——张骞466

7.通西域第一人——张骞466

8.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班超467

8.投笔从戎经营西域的班超467

9.羯人政治家石勒468

9.羯人政治家石勒468

10.吕光使西域,罗什译佛经469

10.吕光使西域,罗什译佛经469

12.隋帝两代促民族团结470

11.大胆改革的北魏孝文帝470

11.大胆改革的北魏孝文帝470

12.隋帝两代促民族团结470

13.汉藏联姻,千古佳话472

13.汉藏联姻,千古佳话472

14.唐蕃会盟知多少473

14.唐蕃会盟知多少473

15.唐代蕃将巩固边防之功474

15.唐代蕃将巩固边防之功474

16.唐代西域人恋居长安475

16.唐代西域人恋居长安475

17.中国和汉人的别称“契丹”475

17.中国和汉人的别称“契丹”475

18.女真人和汉人融为一家476

18.女真人和汉人融为一家476

19.忠顺夫人团结蒙汉477

19.忠顺夫人团结蒙汉477

20.维护民族团结的释迦也失478

20.维护民族团结的释迦也失478

21.顺治在北京会见达赖479

21.顺治在北京会见达赖479

22.康熙统一台湾的大将施琅480

22.康熙统一台湾的大将施琅480

23.岳钟琪与第一次金川之役481

23.岳钟琪与第一次金川之役481

24.《马术图》与民族团结盛会482

24.《马术图》与民族团结盛会482

25.重视少数民族语文的乾隆皇帝483

25.重视少数民族语文的乾隆皇帝483

26.土尔扈特重返祖国484

26.土尔扈特重返祖国484

27.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485

27.天安门的设计者蒯祥485

28.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486

28.北京的藏传佛教寺庙雍和宫486

29.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487

29.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487

30.团结进步的象征——民族文化宫488

30.团结进步的象征——民族文化宫488

二、你中育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文化大489

二、你中育我、我中有你的经济文化大489

融合489

1.各族共创的古代农业经济489

融合489

1.各族共创的古代农业经济489

2.荟萃古代民族特产的商路490

2.荟萃古代民族特产的商路490

3.古代仪仗队中的建鼓舞492

4.盛唐的帷帽492

3.古代仪仗队中的建鼓舞492

4.盛唐的帷帽492

5.历代的“茶马互市”493

5.历代的“茶马互市”493

6.康熙亲政与清制封建化494

6.康熙亲政与清制封建化494

7.左宗棠与“左公柳”495

7.左宗棠与“左公柳”495

8.岩石上的历史495

8.岩石上的历史495

9.棉花传入中原及其推广496

10.说羊496

9.棉花传入中原及其推广496

10.说羊496

11.青藏高原之舟——牦毛497

11.青藏高原之舟——牦毛497

1 2.说笛498

13.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498

13.西汉时期的角抵百戏498

1 2.说笛498

14.胡汉服饰美,盛唐尚服妖499

14.胡汉服饰美,盛唐尚服妖499

15.孔雀之乡的古代居民500

15.孔雀之乡的古代居民500

16.白族与石钟山石窟501

16.白族与石钟山石窟501

17.由契丹人从回鹘引入中原的西瓜502

18.炊饼、馒头和胡饼502

18.炊饼、馒头和胡饼502

17.由契丹人从回鹘引入中原的西瓜502

19.古代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成就503

20.元朝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贡献503

19.古代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成就503

20.元朝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贡献503

21.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504

21.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504

22.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505

22.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505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杂谈508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杂谈508

一、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508

一、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主导作用508

李清和508

李清和508

1.原始祭祀与文化509

1.原始祭祀与文化509

2.儒学在汉文化中的主导地位513

2.儒学在汉文化中的主导地位513

3.汉语文的主体作用516

3.汉语文的主体作用516

4.易学对汉文化的指导作用518

4.易学对汉文化的指导作用518

1.哲学520

二、古代汉文化的主要成就520

二、古代汉文化的主要成就520

1.哲学520

2.史学522

2.史学522

3.文学艺术524

3.文学艺术524

4.法学528

4.法学528

5.科学技术530

5.科学技术530

6.中华古代汉文化的世界影响536

6.中华古代汉文化的世界影响536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539

1.少数民族不断为汉文化注入新血539

液539

液539

1.少数民族不断为汉文化注入新血539

三、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539

2.发展汉文化的生力军541

2.发展汉文化的生力军541

3.输入外来文化的使者543

3.输入外来文化的使者543

4.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545

4.创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民族文化545

5.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549

5.创造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549

四、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551

四、历史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551

1.发展交通552

2.贡使往来552

2.贡使往来552

1.发展交通552

3.和亲与各民族间的通婚553

3.和亲与各民族间的通婚553

4.移民实边554

5.羁縻政策554

5.羁縻政策554

4.移民实边554

6.文化交流的梗概与相互影响555

6.文化交流的梗概与相互影响5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