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 基础理论有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俞凌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13012·0703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 基础理论有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理论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1
1 结构与性能1
第一章 绪论1
2 反应历程2
二 近年的发展3
1 研究手段由宏观观测向微观观测发展3
2 由静态向动态立体化学发展3
5 向其它学科的渗透和互相促进4
三 理论有机化学的推广应用4
4 新理论的建立和充实4
3 从头计算4
参考文献6
第二章 简单分子轨道理论及其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9
一 分子轨道理论11
二 休克尔分子轨道理论15
1 变分方程的导出15
2 休克尔方法19
3 某些简化观察27
三 微扰分子轨道法29
1 奇交替烃的分子间结合30
2 交替烃的分子内结合34
参考文献35
第三章 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37
一 概述37
二 诱导效应37
1 静态诱导效应37
2 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次序39
3 关于烷基吸引电子的诱导效应问题43
4 动态诱导效应44
5 诱导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5
6 诱导效应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6
2 静态共轭效应47
1 共轭体系的涵义47
三 共轭效应47
3 动态共轭效应50
四 超共轭效应51
1 超共轭效应的提出51
2 超共轭效应的物理方法证明52
3 超共轭效应的实例54
4 存在问题56
参考文献57
第四章 构象分析58
一 乙烷体系58
二 正丁烷体系59
三 不饱和体系60
四 环己烷62
五 取代环己烷64
六 不饱和六员环及六员杂环67
七 非六员脂肪族环状化合物68
八 构象的确定方法69
九 构象对反应活性的影响72
参考文献74
第五章 有机化学中的活泼中间体76
一 碳正离子76
1 概述76
2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79
3 碳正离子的形成80
4 碳正离子的反应80
二 碳负离子81
1 概述81
2 影响碳负离子稳定性的因素82
3 碳负离子的形成84
4 碳负离子的反应84
三 鎓内盐87
1 概述87
2 鎓内盐的形成87
4 鎓内盐的反应88
3 鎓内盐的结构88
四 游离基89
1 概述89
2 三苯甲基游离基89
3 游离基的结构90
4 含氧游离基91
5 含氮游离基92
6 脂肪族游离基93
7 游离基的相对稳定性95
8 游离基的典型反应96
2 离子基的形成97
1 概述97
五 离子游离基(离子基)97
3 离子基的性质98
六 卡宾99
1 卡宾的电子结构99
2 卡宾的形成100
2 卡宾的反应101
七 亚氮(乃春)103
1 亚氮的形成103
2 亚氮的反应104
八 苯炔(芳炔)106
1 概述106
2 芳炔的形成107
3 芳炔的反应108
参考文献109
第六章 酸与碱112
一 酸碱概念112
1 酸碱的质子论112
2 酸碱的电子论(刘易斯理论)112
二 硬软酸碱原理(HSAB原理)114
1 酸碱的分类114
2 硬软酸碱原理116
三 超酸116
1 几种超酸体系117
2 在超酸体系中的反应120
四 羧酸121
1 羧基的结构121
2 结构对于羧酸离解常数的影响121
3 溶剂效应126
五 醇类及酚类的酸性127
1 醇类的酸性127
2 酚类的酸性128
六 烃类的酸碱性130
第七章 有机反应历程的一般概念130
七 胺类的碱性与结构的关系131
1 脂肪族胺的碱性131
2 芳香胺的碱性132
参考文献133
一 概述135
二 有机反应的分类135
1 均裂反应(游离基反应)历程135
2 异裂反应历程(或离子历程)136
3 分子反应历程136
三 试剂的分类137
四 活化络合物理论140
五 确定有机反应历程的方法141
2 中间产物存在的测定142
1 产品的鉴定142
3 催化剂的研究143
4 同位素标记144
5 立体化学证据144
6 动力学证据145
参考文献148
第八章 脂肪族取代反应149
一 取代反应的分类149
二 亲核取代反应149
1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150
3 瓦尔登反转156
2 进攻试剂和被作用物的硬软性与亲核取代反应156
4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158
5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159
6 保持原有构型的问题161
三 亲电取代反应163
1 双分子亲电取代反应163
2 单分子亲电取代反应165
3 影响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168
4 亲电取代反应实例168
四 游离基取代反应171
1 概述171
2 游离基反应的规律性及特点172
参考文献174
第九章 芳香族化合物的取代反应176
一 概述176
二 芳香性及休克尔规则176
三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181
1 反应历程181
2 取代定位法则185
3 取代定位法则的理论解释186
4 在苯环中有一个以上取代基时的定位效应188
5 定位效应的相对强度189
6 影响邻位和对位比例的因素190
7 个别亲电取代反应192
四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199
1 中间体络合物历程200
2 SNl历程201
3 苯炔历程201
4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的反应活性203
五 芳香族游离基取代反应205
1 芳基化作用206
2 烷基化作用207
3 羟基化作用207
1 亲电游离基的芳香族取代反应、利用N-氯代胺类进行游离基氨基化作用208
六 芳香族游离基取代反应的最新进展208
2 亲核碳游离基与杂环芳香碱的取代作用210
参考文献211
第十章 消除反应215
一 概述215
二 反应历程216
1 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216
2 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221
3 ElcB历程222
三 消除反应的定向223
1 发生消除作用的化合物的结构227
2 进攻试剂的影响227
四 影响消除反应的各种因素227
3 离去原子团的影响228
4 溶剂的影响229
5 温度的影响229
五 热解消除反应229
1 热解消除反应历程229
2 热解消除反应的定向232
参考文献234
一 亲电加成反应236
1 反应历程236
第十一章 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236
2 亲电加成反应的动力学239
3 亲电加成的立体化学239
4 取代基的性质对烯烃加成反应的影响242
5 卤化氢的亲电加成反应242
6 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244
二 亲核加成反应246
三 游离基加成反应249
1 卤素和烯烃的游离基加成反应250
2 溴化氢和烯烃的游离基加成反应251
四 环加成反应252
1 环历程252
2 环加成反应的分类253
参考文献260
第十二章 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262
一 羰基和亲核试剂加成的反应历程262
二 和羰基相连的原子团对羰基反应性能的影响263
三 羰基加成反应的定向问题266
四 氧亲核反应267
1 与水的加成267
2 与醇的加成作用268
五 氮亲核反应268
1 与氨衍生物的加成反应268
2 曼尼赫反应269
2 醇醛缩合作用270
六 碳的亲核反应270
1 与格氏试剂的反应270
3 酯和醛或酮的缩合作用(克莱森缩合)271
4 柯诺瓦诺格反应272
5 珀金反应272
6 安息香缩合273
7 维蒂希反应274
参考文献274
第十三章 酯化与水解277
一 概述277
1 碱催化双分子酰氧分裂(BAC2)278
二 酯的碱催化水解278
2 碱催化单分子烃氧分裂(BALI)281
3 碱催化双分子烃氧分裂(BAL2)282
三 酯的酸催化水解282
1 酸催化双分子酰氧分裂(AAc2)283
2 酸催化单分子酰氧分裂(AAcl)284
3 酸催化单分子烃氧分裂(AALI)284
四 亲核试剂及一般碱催化的酯水解285
1 咪唑催化酯水解287
2 金属催化酯水解288
五 酯化作用的空间效应288
参考文献290
第十四章 氧化作用与还原作用292
一 概述292
二 几种反应历程292
1 电子直接转移历程292
2 氢负离子转移历程293
3 氢原子转移历程294
4 形成酯的中间体历程294
5 置换反应历程298
6 加成-消除反应历程298
三 氧化作用299
1 醇类的氧化作用299
2 烃类的氧化作用300
四 还原作用301
3 羟基化作用和α-二醇裂解302
4 烯类的臭氧化作用302
1 催化氢化作用304
2 用氢化物还原308
参考文献312
第十五章 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315
一 前言315
二 电环反应317
1 前线轨道方法317
2 朗格特-希金斯能级相关图处理方法320
三 σ移变重排325
四 双分子反应328
1 烯烃的加成反应329
2 环加成反应329
五 ?移变反应331
六 简易伍德沃德-霍夫曼通则337
七 周环反应的选择规律——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新发展339
参考文献342
第十六章 分子重排344
一 概述344
1 负离子移变重排345
二 重排反应历程345
2 游离基重排反应351
3 正离子移变重排作用354
三 重排反应实例354
1 1,2重排354
2 非1,2重排366
参考文献372
第十七章 互变异构与双重反应性能379
一 概述379
二 互变异构转变历程和类型379
三 酮-烯醇互变异构381
1 分子结构对烯醇式含量的影响382
2 溶剂对烯醇式含量的影响383
3 烯醇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的比较384
4 酮-烯醇互变异构反应历程386
四 与酮-烯醇互变异构有关的互变异构的类型387
1 三碳系互变异构388
2 亚硝基-异亚硝基互变异构388
3 酰胺-亚胺醇互变异构389
五 负离子移变390
1 负离子移变单分子历程390
2 负离子移变双分子历程391
3 分子内负离子移变391
六 双重反应性能392
参考文献394
第十八章 有机反应中的定量理论396
一 哈梅特方程式396
二 塔夫特方程式398
三 诱导效应指数398
1 计算方法399
2 诱导效应指数的主要用途401
四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能间的定量关系——分子轨道能级与相关性能的同系线性规律405
1 同系线性规律的提出405
2 同系线性规律的普遍性412
3 同系线性规律的精确性414
4 同系线性规律的专一性415
5 同系线性规律的主要用途418
参考文献420
第十九章 有机光化学422
一 激发作用与激发态422
1 电磁辐射对物质的作用422
2 激发作用423
3 激发态425
4 激发作用能量的转移427
二 烯烃分子内反应431
1 几何异构作用431
2 共轭烯类的环化作用433
3 σ移变反应438
三 羰基分手内反应439
1 饱和非环及侧链羰基化合物440
2 饱和环状羰基化合物443
3 β,γ不饱和羰基化合物445
4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446
5 环己二烯酮类447
四 分子间环加成反应449
1 环加成反应449
2 烯类的[2+2]环加成反应449
3 [4+2]环加成反应453
4 羰基化合物和烯类的[2+2]环加成反应454
五 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取代和消除作用454
1 分子氧的结合作用454
2 还原作用456
3 取代反应457
4 伴随着消除作用和取代作用的分子重排459
参考文献461
第二十章 有机电化学463
一 有机电化学反应的分类463
1 纯电子转移463
3 取代作用464
2 官能团的转变464
4 加成作用465
5 消除作用466
6 偶联反应466
7 裂解反应467
8 其它反应467
二 双电层学说468
三 电流密度的变化率的影响469
四 反应顺序470
五 由电极表面引起的定位效应472
六 电子转移过程473
1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475
七 官能团的还原反应475
2 硝基的还原476
3 碳-卤键的还原479
4 不饱和化合物的电还原483
5 碳-氮原子团的还原485
八 官能团的氧化反应486
1 科尔贝反应486
2 不饱和化合物的氧化作用488
3 阳极卤化作用491
参考文献492
索引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