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乳腺肿瘤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乳腺肿瘤学
  • 李树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3486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9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726页
  • 主题词:乳腺癌(学科: 肿瘤学) 乳腺癌 肿瘤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乳腺肿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乳腺肿瘤防治研究进展概况3

一、流行病学3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4

三、治疗6

四、早期发现7

第二章 乳腺应用解剖学与生理学9

第一节 乳腺的发生与发育9

一、胚胎及胎儿期乳腺9

四、青春期乳腺10

三、幼儿期乳腺10

二、新生儿期乳腺10

五、性成熟期乳腺11

六、妊娠期乳腺11

七、哺乳期乳腺12

八、哺乳期后乳腺12

九、绝经及老年期乳腺13

十、乳腺的发育异常13

第二节 乳腺应用解剖学14

一、乳腺的外部形态14

二、乳腺的组织结构15

三、乳腺的血管分布16

四、乳腺的淋巴引流17

五、乳腺及有关的神经分布21

第三节 乳腺生理学22

一、与乳腺生理变化有关的内分泌激素22

二、乳腺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激素调节24

三、月经周期乳腺变化的激素调节24

四、泌乳的生理调节25

一、萌芽阶段(1834~1915)26

二、发展阶段(1915~1966)26

第一节 概述26

第三章 乳腺肿瘤的实验研究26

三、深入发展阶段(1966~现在)27

第二节 乳腺实验肿瘤模型的研究29

一、近交系小鼠29

二、实验动物的肿瘤模型32

三、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性肿瘤模型33

四、肿瘤细胞长期冷冻保存34

五、小鼠乳腺肿瘤病理形态分型34

六、常用乳腺癌肿瘤模型35

第三节 乳腺肿瘤病因发病的研究36

一、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36

二、关于细胞恶性变机理的学说40

三、肿瘤的形成过程41

第四节 实验肿瘤学方法在乳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42

一、乳腺肿瘤可疑病因的实验42

二、乳腺肿瘤实验治疗的研究43

三、单克隆抗体、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46

四、小鼠乳腺肿瘤的免疫学研究48

第五节 乳腺癌侵袭、转移和治疗的实验研究49

一、血管形成与乳腺癌生长和侵袭49

二、抗乳腺癌药物筛选与治疗52

一、乳腺的胚胎发生57

二、乳腺的组织学57

第一节 乳腺胚胎发生及组织学57

第四章 乳腺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57

三、不同发育时期乳腺的变化59

第二节 乳腺肿瘤病理活检与冰冻切片检查60

一、目前常用病理活检方法及适应证60

二、冰冻切片检查61

第三节 乳腺良性肿瘤63

一、导管内乳头状瘤63

二、乳头管腺瘤65

三、腺瘤66

四、腺纤维瘤68

五、颗粒细胞瘤71

六、血管瘤72

七、脂肪瘤72

八、平滑肌瘤72

九、腺肌上皮瘤73

十、多形性腺瘤73

第四节 乳腺增生性病变73

一、囊性增生病73

二、小叶增生76

三、腺病77

四、纤维性病79

第五节 乳腺癌前病变80

一、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80

二、不典型小叶增生82

三、乳头状瘤病82

第六节 乳腺癌84

一、组织发生84

二、扩展84

三、大体分型85

四、组织学诊断的主要依据86

五、组织学分类86

六、组织学分级102

八、与乳腺癌预后有关的主要病理形态学因素103

七、早期乳腺癌的病理学指征103

九、乳腺癌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疗效评价104

第七节 乳腺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106

一、ER、PR的检测方法106

二、临床应用108

第八节 乳腺癌标本全乳腺大切片检查及其应用109

一、全乳腺大切片的制作与检查109

二、临床应用110

第九节 乳腺癌常用免疫组化指标及临床应用111

三、估测乳腺癌预后112

二、鉴别隐性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112

一、辅助乳腺癌早期诊断112

第十节 乳腺癌腋淋巴结隐性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113

一、连续切片检查114

二、免疫组化检测114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114

第十一节 乳腺标本的大体检查、取材及病理报告内容115

一、乳腺标本的检查115

二、淋巴结的检查和取材115

三、标本切面观察115

四、标本取材116

一、叶状囊肉瘤117

第十二节 乳腺肉瘤117

五、病理报告内容117

六、书写方式举例117

二、癌肉瘤119

三、间质肉瘤121

四、血管肉瘤121

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2

六、恶性淋巴瘤123

第十三节 乳腺转移性肿瘤123

一、乳腺转移性肿瘤的来源和类型124

二、鉴别诊断124

二、积乳囊肿125

第十四节 乳腺瘤样病变125

一、导管扩张症125

三、错构瘤126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127

五、脂肪坏死128

六、异物性肉芽肿129

七、乳腺结核129

八、泌乳期乳腺复旧不全130

九、男性乳腺发育130

一、细针吸技术135

第一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细胞学检查135

第五章 乳腺肿瘤的细胞学诊断135

二、涂片染色137

三、乳腺常见良性病变针吸细胞学137

四、乳腺癌针吸细胞学144

五、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针吸细胞学150

第二节 乳腺肿块细针吸细胞学诊断154

一、细胞学诊断人员的素质154

二、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方法154

三、乳腺针吸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155

五、乳腺癌针吸细胞学分级156

四、影响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性的因素156

六、乳腺癌针吸对预后无不利影响157

第三节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157

一、概述157

二、乳头溢液采集方法158

三、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形态158

四、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161

第四节 乳腺印片、压拉片细胞学检查162

第五节 细胞学辅助诊断技术163

一、AgNOR技术164

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164

四、图像分析165

三、流式细胞分析165

第六章 乳腺肿瘤影像学诊断169

第一节 检查方法169

一、钼靶软X射线检查169

二、钼靶乳腺片的计算机伪彩色图像处理172

三、乳腺干板摄影173

四、乳腺CT检查174

五、乳腺MRI检查175

六、乳腺导管造影术177

七、乳腺淋巴管造影术178

九、囊肿气造影术179

八、乳腺血管造影术179

第二节 正常乳腺的影像学表现180

一、正常乳腺的一般影像学表现180

二、各种生理因素对乳腺X线表现的影响182

三、正常乳腺的X线分型184

第三节 乳腺增生病的影像学表现186

一、纤维性病187

二、囊性增生病187

第四节 乳腺炎症性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89

一、急性乳腺炎189

二、慢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190

三、乳腺结核病191

一、乳管扩张症193

第五节 乳腺其他良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93

二、积乳囊肿194

三、乳腺脂肪坏死195

四、乳腺创伤196

第六节 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197

一、腺纤维瘤197

二、大导管乳头状瘤201

三、脂肪瘤202

四、乳腺腺脂肪瘤203

五、乳腺淋巴结增生症203

七、乳腺错构瘤204

六、淋巴管瘤204

八、乳腺其他良性肿瘤205

第七节 乳腺癌的影像学表现206

一、钼靶X线所见206

二、乳腺癌的伪彩色图像特征221

三、CT表现221

四、磁共振成像表现224

五、特殊造影表现225

六、派杰病或癌性湿疹237

七、囊内乳头状癌,或乳头状癌,或乳头状囊腺癌237

九、髓样癌238

八、粘液癌或胶样癌238

十一、炎性乳腺癌239

十、硬癌239

十二、小叶癌240

十三、管内癌240

十四、高分化腺癌241

第八节 乳腺肉瘤的影像学表现241

一、叶状囊肉瘤241

二、恶性淋巴瘤242

三、血管肉瘤243

四、横纹肌肉瘤243

一、男性乳腺肥大244

第九节 男性乳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244

二、男性乳腺癌245

第七章 乳腺肿瘤近红外光扫描诊断248

第一节 原理248

第二节 检查方法249

第三节 诊断标准249

一、正常乳腺影像249

二、病灶灰影250

三、相关血管影250

四、灰度值差250

一、良性病变影像251

第四节 病变影像251

二、恶性病变影像252

三、不典型影像病例的病理组织学观察252

第五节 近红外光扫描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之特点253

第八章 乳腺肿瘤超声诊断255

第一节 概述255

一、发展简史255

二、原理256

三、分类256

四、诊断基础257

五、乳腺超声诊断的优缺点259

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260

第二节 检查方法260

一、检查前注意事项260

二、扫查方式261

第三节 正常乳腺声像图表现261

一、青年未生育妇女261

二、哺乳后中年妇女262

三、老年妇女262

四、妊娠期262

五、哺乳期262

二、脂肪坏死263

一、乳痛症263

第四节 乳腺良性疾病声像图表现263

三、乳腺炎症264

四、积乳囊肿265

五、乳房囊肿266

第五节 乳腺良性肿瘤及增生性病变267

一、乳腺腺纤维瘤267

二、乳房巨纤雏腺瘤267

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67

四、乳腺错构瘤268

五、乳腺囊性增生269

一、一般乳腺癌声像图表现271

第六节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271

二、特征性乳腺癌声像图表现273

三、早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277

四、乳腺肉瘤超声诊断279

第七节 乳腺癌转移超声诊断281

一、锁骨上窝和腋下转移性淋巴结声像图表现282

二、乳腺癌肝脏转移声像图表现282

第八节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283

一、血流信号的检出283

二、病灶内血管数目和形态分布284

三、血流流速测定284

二、超声引导穿刺钢丝植入微小肿块及隐匿病灶外科切检285

第九节 超声引导下定位乳腺微小肿块和隐匿病灶切检285

一、超声引导下乳腺病灶自动活检枪穿刺组织切检285

三、超声定位微小病灶穿刺美蓝染色后局部手术切检286

第九章 乳腺癌隐匿转移癌的检诊287

第一节 生物学检测287

一、微转移的概念287

二、微转移的检测对象287

三、微转移的检测方法288

四、微转移检测的特异性标志289

五、乳腺癌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289

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90

七、展望291

第二节 核素骨显像293

一、乳腺癌骨转移的生物学基础293

二、骨转移非核医学影像诊断294

三、核素骨显像诊断294

第十章 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299

第一节 概述299

第二节 雌激素受体的生物学特性300

一、雌激素受体的作用机理300

二、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结合特性300

四、甾体激素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301

三、雌激素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01

第三节 雌激素受体检测302

一、检测方法分类302

二、检测步骤303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304

第五节 雌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305

一、乳腺癌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305

二、乳腺癌组织中孕酮受体306

三、男性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水平306

四、雌激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307

各论311

一、分类313

第十一章 乳腺肥大与类瘤疾病313

第一节 女性乳腺肥大症313

二、辅助检查314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14

四、治疗及预后314

第二节 男性乳腺肥大症315

一、发病情况315

二、分类315

三、临床表现31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16

一、命名317

第三节 乳腺导管扩张症317

五、治疗及预后317

二、发病情况318

三、发病因素318

四、病理318

五、临床表现319

六、辅助检查319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319

八、治疗及预后320

第四节 乳腺脂肪坏死320

一、发病情况320

二、发病因素320

五、辅助检查321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321

三、病理321

四、临床表现321

七、治疗及预后322

第五节 乳腺结核病322

一、发病情况322

二、临床表现323

三、辅助检查32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323

五、治疗324

一、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的失常326

第十二章 乳腺增生性改变及癌前病变326

第一节 乳腺增生性改变326

二、乳痛症327

三、乳腺囊性增生改变328

第二节 癌前病变329

一、概述329

二、研究进展329

三、小结331

第十三章 乳腺良性肿瘤335

第一节 乳腺腺纤维瘤335

一、病理改变335

三、诊断336

二、临床表现336

四、治疗337

第二节 乳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337

一、病理改变338

二、临床表现33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339

四、治疗340

第三节 乳腺其他良性肿瘤340

一、乳头管腺瘤340

二、乳腺腺瘤341

三、乳腺错构瘤342

五、乳腺平滑肌瘤343

四、乳腺脂肪瘤343

六、乳腺血管瘤344

七、乳腺颗粒细胞瘤345

八、乳腺神经纤维瘤346

九、乳腺良性间叶细胞瘤347

十、乳腺纤维组织细胞瘤348

十一、乳腺良性血管外皮细胞瘤349

十二、乳腺淋巴管瘤349

一、乳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差异352

第十四章 乳腺癌流行病学352

第一节 乳腺癌流行现状与趋势变化352

二、乳腺癌发病率的种族与民族差异358

三、乳腺癌发病率的出生地与移居地的差异360

四、全球乳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预测360

五、乳腺癌病理类型构成360

六、世界部分地区乳腺癌发病的趋势变化361

七、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362

八、乳腺癌死亡特点362

二、身高和体重363

一、性别、年龄与种族363

第二节 乳腺癌的非饮食危险因素363

三、教育程度364

四、乳腺癌职业别危险度364

五、吸烟364

六、体力活动364

七、月经周期365

八、生育与哺乳365

九、既往乳腺疾患史365

十、既往乳腺辐射暴露365

十三、病毒366

十一、家族史366

十二、遗传基因366

十四、内源性雌激素367

个五、催乳素367

十六、孕酮368

十七、雄激素368

十八、口服避孕药368

十九、雌激素替代治疗368

二十、环境污染物368

一、热量和碳水化合物369

二、脂肪369

二十一、乳腺癌非饮食危险因素小结369

第三节 乳腺癌的饮食相关危险因素369

三、纤维素370

四、蛋白质371

五、维生素371

六、乙醇371

七、其他371

一、化学预防372

二、乳腺预防性切除372

第四节 乳腺癌的预防372

八、乳腺癌饮食危险因素小结372

三、中国乳腺癌控制对策373

第十五章 乳腺癌生长与扩展376

第一节 乳腺癌的发生376

第二节 乳腺癌的局部浸润和扩展376

一、原位癌376

二、局部浸润377

第三节 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377

一、转移机理及途径378

二、区域淋巴结转移规律378

第四节 乳腺癌的血行转移379

一、血行转移的机理379

二、血行转移的好发部位380

第一节 病史381

一、现病史381

二、既往史381

第十六章 乳腺癌临床诊断381

三、月经及婚育史382

四、恶貹肿瘤家族史382

五、易患因素382

第二节 乳腺检查382

一、视诊383

二、触诊383

三、肿物检查383

六、锁骨上淋巴结检查384

四、乳头检查384

五、腋窝淋巴结检查384

第三节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385

一、肿块385

二、患侧乳房皮肤386

三、乳头改变386

四、乳头溢液387

五、乳房疼痛387

第四节 乳头溢液及导管冲洗液检测388

一、乳头溢液检测388

二、乳腺导管冲洗液检测389

第一节 TNM分期系统的一般原则391

第十七章 乳腺癌TNM分类及分期391

第二节 1978年TNM分类及分期392

一、TNM分类392

二、临床分期393

第三节 1997年UICCTNM分类及分期393

一、TNM分类394

二、病理学分类(pTNM)395

三、组织病理学分级(G)395

五、临床分期396

第四节 1997年版分类分期法的改进特点396

四、手术治疗后有无残存瘤情况分类(R)396

第十八章 乳腺癌二级预防398

第一节 前言398

第二节 肿瘤普查概述399

一、肿瘤普查的利弊399

二、肿瘤普查效益的假说400

三、评价肿瘤普查的原则和指标402

四、评价肿瘤普查需注意的问题402

第三节 乳腺癌普查404

一、普查对象404

二、乳腺癌高危人群的识别405

三、普查方法413

四、两次普查的间隔419

第十九章 乳腺癌综合治疗421

第一节 乳腺癌治疗的进展概况421

一、以外科解剖学概念为主导的阶段421

二、以生物学概念为主导的阶段422

第二节 外科治疗422

一、麻醉423

二、术式425

第三节 全身治疗429

一、术后用药430

二、术前用药432

第四节 各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436

一、0期(TisN0M0)乳腺癌436

二、Ⅰ期乳腺癌436

三、Ⅱ期乳腺癌436

四、Ⅲ期乳腺癌437

第二十章 乳腺癌放射治疗440

第一节 放射治疗进展概况440

第二节 放射治疗物理学基础441

一、放射治疗的射线来源441

二、辐射计量单位及测量方法445

三、放射治疗剂量学基本概念446

一、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对射线的反应447

第三节 放射治疗生物学基础447

二、影响放射敏感性的生物学因素449

三、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451

四、放射治疗的基本原则453

第四节 远距离放射治疗453

一、常用外照射技术453

二、常用各种能量射线的等剂量分布曲线456

第五节 近距离放射治疗459

一、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进展459

二、后装技术459

三、近距离放射治疗种类460

第六节 放射治疗临床应用461

一、放射治疗的种类461

二、乳腺癌术后放疗464

三、晚期和复发乳腺按的放疗471

四、放疗反应及放疗并发症473

第七节 放射治疗的实施步骤474

一、疗前准备474

二、制定放疗计划475

三、放疗计划的实施476

第一节 化学药物治疗478

一、化疗的生物学基础478

第二十一章 乳腺癌化学治疗478

二、抗癌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480

三、治疗乳腺癌常用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481

四、晚期乳腺癌的化疗适应证和禁忌证490

五、晚期乳腺癌的联合化疗491

六、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对症处理493

七、肿瘤耐药及逆转剂496

第二节 内分泌治疗498

一、内分泌治疗的生物学基础499

二、内分泌治疗的分类与作用机制500

三、适应证501

四、不良反应及处理504

五、三苯氧胺抗肿瘤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505

六、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506

七、临床用药选择507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治疗508

一、山慈姑509

二、马蔺子510

三、其他512

第四节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13

一、概述513

二、生物学基础513

三、移植方式514

四、移植程序515

六、疗效516

五、适应证516

七、展望517

第二十二章 乳腺癌生物治疗519

第一节 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异常及免疫耐受现象519

第二节 乳腺癌相关基因520

一、p53520

二、BRCA1和BRCA2520

三、nm23521

四、p16521

五、c-erbB-2521

一、Mage(1-12)的表达522

二、Muc-1的表达522

第三节 乳腺癌相关抗原522

六、Muc-1522

三、HER-2/neu(c-erbB-2/neu)523

四、CEA523

第四节 乳腺癌特异性免疫治疗523

一、抗体治疗524

二、细胞因子治疗524

三、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526

四、肿瘤疫苗治疗527

第五节 乳腺癌基因治疗529

四、p53抑癌基因及诱导凋亡基因Bcl-xs治疗530

三、自杀基因治疗530

一、细胞因子转基因治疗530

二、抗体基因治疗530

五、抑制血管生成的基因治疗531

六、多基因联合治疗研究531

七、化疗药磷酸化酶转基因治疗531

第六节 免疫化疗531

第七节 免疫放疗532

第二十三章 乳腺癌中医药治疗535

第一节 概述535

二、治疗537

一、证候分类与临床表现537

第二节 乳腺癌中医治疗537

第三节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539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合理性及其优势539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指导原则540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途径与方法541

第四节 抗癌中药的应用研究544

一、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44

二、影响特异性免疫功能544

三、抗肿瘤作用544

六、预防肿瘤的复发与转移545

四、对放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545

五、调节内分泌作用545

第二十四章 乳腺癌骨转移的放射性核素治疗550

第一节 概述550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551

第三节 常用放射性核素的性能551

一、物理性能551

二、生物效应552

第四节 Sm-153-EDTMP应用研究553

一、物理特性及生物效应553

二、临床应用553

第一节 早期乳腺癌557

第二十五章 不同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557

[导管内癌]558

[小叶原位癌]563

[乳头派杰病]567

[早期浸润性癌]572

[微小癌]574

[触不到肿块的乳腺癌577

第二节 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586

[乳头状癌]586

[高分化腺癌]587

[腺样囊性癌]589

[粘液腺癌]592

[鳞状细胞癌]594

第三节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598

[单纯癌]599

[髓样癌]601

[浸润性小叶癌]603

[硬癌]607

[大汗腺样癌]609

第四节 其他类型乳腺癌612

[炎性乳腺癌]612

[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614

[隐性乳腺癌]616

[副乳腺癌]619

[分泌型乳腺癌]621

第二十六章 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子627

第一节 概述627

第二节 临床病理因子628

一、淋巴结转移628

二、原发癌大小628

三、肿瘤的组织学及核分级629

第三节 生物学因子629

一、激素受体629

二、组织蛋白酶D630

三、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指数631

四、Her-2/neu基因632

五、EGFR基因633

六、PS2633

七、血管生成因子634

八、热休克蛋白634

九、nm23基因635

十、p53、MDM2及WAF/CIPl基因635

十一、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636

一、概述639

第一节 叶状囊肉瘤639

第二十七章 乳腺其他恶性肿瘤639

二、病理组织学640

三、临床表现640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41

五、治疗642

六、预后642

第二节 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643

[乳腺恶性淋巴瘤]643

[乳腺白血病]645

[乳腺髓外浆细胞瘤]646

一、概述647

第三节 癌肉瘤647

二、临床表现648

三、镜下特点648

四、临床处理及预后649

第四节 乳腺间叶组织恶性肿瘤649

[间质肉瘤]649

[纤维肉瘤]650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651

[血管肉瘤]652

[血管外皮肉瘤]653

[淋巴管肉瘤]654

[脂肪肉瘤]655

[平滑肌肉瘤]656

[横纹肌肉瘤]657

第二十八章 男性乳腺癌660

一、发病情况660

二、发病因素660

三、病理类型661

四、临床表现661

五、辅助检查661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661

七、治疗662

八、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663

第一节 概述665

第二十九章 乳房成形术665

一、病例选择666

二、即时与延期成形术666

第二节 肿瘤因素对乳房成形术的影响666

一、外科手术666

二、辅助治疗667

三、局部复发667

第三节 乳房成形术的美学观667

一、基本要求667

二、成形术的标准667

一、植入体重建乳房668

第四节 乳房重建成形术668

二、自体组织重建乳房670

三、横向腹直肌肌皮瓣的具体实施671

四、乳头乳晕重建674

第三十章 乳腺癌患者的护理676

第一节 外科治疗的护理676

一、心理护理676

二、手术前后的护理679

第二节 辅助治疗期间的护理682

一、化学治疗的护理682

二、放射治疗期间的护理685

三、生物治疗期间的护理686

一、心理护理688

第三节 晚期乳腺癌患者护理688

二、症状护理689

第四节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康复治疗及护理691

一、功能康复691

二、物理治疗693

三、效果693

四、形体康复693

五、心理康复694

第二节 随访种类695

一、常规随访695

第一节 随访目的695

第三十一章 乳腺肿瘤患者的随访695

二、专题随访696

第三节 随访方式696

一、门诊随访696

二、发信随访696

三、家访696

四、委托当地机构(或医疗组织)代为随访697

五、电话随访697

第四节 随访的组织工作697

第五节 乳腺癌患者的随访6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