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据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32825783.jpg)
- 樊崇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289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1
一、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3
二、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力3
三、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4
四、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5
五、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6
六、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的经验及其规律12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13
一、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13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学体系示例14
三、新中国证据法学体系示例16
四、本书的体系安排17
第三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方法18
一、融合研究的方法18
二、系统研究的方法19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19
四、实证研究的方法20
五、分析研究的方法20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22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23
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23
二、神示证据制度产生的原因24
三、神示证据制度的内容24
四、对神示证据制度的评价27
第二节法定证据制度29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的历史条件29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30
三、对法定证据制度的评价31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31
一、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概念和产生31
二、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理论和立法33
三、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评价35
第四节 我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37
一、我国古代证据法律制度37
二、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证据法律制度41
三、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42
第三章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45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45
一、证据与诉讼证据45
二、与证据概念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46
第二节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46
一、证据的客观性46
二、证据的关联性47
三、证据的合法性49
第三节 证据的意义51
一、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51
二、证据是对公众进行法制教育的工具54
一、物证的概念55
第四章 证据的种类55
第一节 物证55
二、物证证明力的特点56
三、物证的意义56
四、物证的收集及保管57
五、物证的审查判断61
第二节 书证63
一、书证的概念及意义63
二、书证证明力的特点和分类66
三、书证的提供、收集与审查判断69
一、证人证言的概念、意义73
第三节 证人证言73
二、证人的条件、权利、义务74
三、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79
四、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确定80
第四节 被害人的陈述83
一、被害人陈述的概念、意义83
二、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85
三、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85
第五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91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91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明力的特点93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和证明力的确定95
一、当事人陈述的概念、意义102
第六节 当事人的陈述102
二、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及其陈述的证明力的特点108
三、询问当事人及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08
第七节 鉴定结论111
一、鉴定结论的概念、意义111
二、鉴定人的条件、权利和义务113
三、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和审查判断115
第八节 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117
一、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概念、意义117
二、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证明力的特点119
三、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内容与制作119
四、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122
第九节 视听资料124
一、视听资料的概念、意义124
二、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127
三、视听资料的收集和证明力的确定128
第五章 证据的分类130
第一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30
一、证据分类的概念130
二、证据分类的意义131
三、世界各国证据分类简介131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132
一、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概念132
二、划分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意义133
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134
第三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135
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概念和区分标准135
二、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特点和运用137
第四节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140
一、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概念和区分140
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的运用规则141
第五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41
一、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141
二、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143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144
一、本证和反证的概念146
第六节 本证和反证146
二、区分本证和反证的意义147
第六章 证据的收集和保全149
第一节 证据的收集149
一、收集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49
二、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渠道153
三、收集证据的原则和要求154
四、收集证据的方法163
第二节 证据的保全165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意义165
二、证据保全的种类168
三、证据保全的程序和要求169
一、证明的概念173
第七章 证明概述173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173
二、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诉讼证明制度176
三、证明的构成环节178
四、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179
五、证明的种类181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的证明182
一、“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182
二、“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182
第八章 证明对象184
第一节 证明对象的概述184
一、证明对象的概念184
二、证明对象的特征185
三、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186
第二节 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190
一、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190
二、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192
三、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194
第九章 证明责任198
第一节 证明责任概述198
一、证明责任的概念198
二、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立法规定200
三、证明责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01
四、英美法系的证明责任概念203
五、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理论研究204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承担206
一、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206
二、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209
三、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212
第十章 证明标准215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概念、意义215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意义215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概括与争论216
三、外国立法中的证明标准218
第二节 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221
一、我国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221
二、我国证明标准的特点222
三、我国证明标准的适用224
第十一章 证据的审查判断227
第一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意义227
一、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227
二、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本质属性228
三、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证明标准231
四、证据的审查判断与证据的收集235
五、审查判断证据的意义236
第二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236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思想武器和理论前提236
二、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合法是审查判断证据的核心238
一、个别审查244
第三节 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244
二、侦查实验245
三、辨认和对质246
四、技术鉴定248
五、综合审查248
第十二章 推定和司法认知251
第一节 推定251
一、推定概述251
二、法律上的推定264
三、事实上的推定271
第二节 司法认知275
一、司法认知概述275
二、司法认知的范围281
三、司法认知的规则288
第十三章 证据规则290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念、意义290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290
二、加强对证据规则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94
三、证据规则的意义297
第二节 证据规则的内容298
一、外国证据规则简介298
二、传闻证据排除规则308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14
四、相关证据规则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