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2823963.jpg)
- 张瑞璠主编;于述胜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2838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哲学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本卷引言1
第一章 过渡时期的理学教育哲学1
第一节 元代理学的教育哲学思想1
一、许衡2
二、吴澄15
第二节 明初“述朱”派的教育哲学思想22
一、薜瑄23
二、吴与弼36
第二章 明代心学教育哲学的创立48
第一节 陈献章的教育哲学48
一、“道”论50
二、“心”论52
三、人性论57
四、人格论60
五、涵养论64
第二节 湛若水的教育哲学72
一、“万事万物莫非心”的本体论73
二、“心性非二”的人性论76
三、“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论79
第三章 王守仁的教育哲学91
第一节 曲折的心路历程91
一、“读书学圣贤”之志的萌发92
二、实践朱学的失败95
三、出入佛老96
四、龙场悟道99
五、传播“知行合一”说100
六、“致良知”之教的提出103
七、专意讲学,重振圣学104
第二节 “心即理”的本体论105
一、“心即理”106
二、“心外无物”112
三、“心即性、性即理”117
第三节 “致良知”的本体功夫论122
一、“良知”是本体123
二、“致良知”是功夫128
三、“致良知”学说的积极意义144
第四节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149
一、“知行合一”的提出150
二、“知行合一”的内容154
三、“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价值159
第五节 “天泉证道”与阳明学派的分化164
一、“天泉证道”与“王门四句教”166
二、阳明学派的分化169
第四章 心学派教育哲学在明中后期的发展171
第一节 王畿172
一、王艮177
第二节 王艮与泰州学派177
二、罗汝芳184
三、李贽189
第三节 工夫派195
一、钱德洪195
二、邹守益197
三、欧阳德200
第四节 刘宗周204
一、心性论204
二、诚意慎独的工夫说208
一、“性命之妙,理一分殊而已”214
第一节 罗钦顺214
第五章 明代气学派的教育哲学214
二、心性关系论与格物穷理说216
第二节 王廷相218
一、性从气出,有善有恶218
二、知者,见闻之会也222
第三节 吴廷翰225
一、“性即气”的人性论225
二、“格物致知”与为学方法论231
第六章 明末与清前期的教育哲学(上)236
第一节 黄宗羲的教育哲学236
一、人性论237
二、义利观244
三、道德修养论251
四、教育职能论258
第二节 顾炎武的教育哲学263
一、性本善与私心可用的人性论263
二、重道德与厚风俗270
三、尊德性,不遗问学278
第三节 王夫之的教育哲学283
一、人性论283
二、义利观与理欲论294
三、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308
四、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318
第七章 明末与清前期的教育哲学(下)323
第一节 颜元的教育哲学323
一、人性论323
二、义利观330
三、人才观335
四、学习观340
第二节 戴震的教育哲学347
一、欲、情、知合一347
二、理与欲、情统一,以民情民欲为重的理欲观365
三、仁义礼与智仁勇--社会准则与个人素质相辅相成的道德体系370
四、成性解蔽、重知尚智的学习论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