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涪陵市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涪陵市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800671.jpg)
- 四川省涪陵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2680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1669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17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涪陵市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凡例1
大事记10
第一篇 建置沿革92
第一章 行政建置92
第二章 境域面积96
第三章 行政区划98
第四章 乡镇沿革124
第一章 地质132
第二篇 自然环境132
第一节 地层133
第二节 地质构造137
第三节 矿产141
第二章 地貌143
第一节 山地144
第二节 丘陵147
第三节 平坝 台地 山原148
第四节 河谷149
第三章 气候151
第一节 气温与日照152
第二节 降水与湿度160
第三节 气压与风163
第四节 特殊天气165
第四章 水文168
第一节 水系169
第二节 地下水177
第三节 水文特征180
第五章 土壤186
第一节 水稻土188
第二节 冲积土190
第三节 紫色土190
第四节 山地黄壤191
第六章 植物 动物195
第一节 植物195
第二节 动物199
第一节 干旱202
第七章 自然灾害202
第二节 洪涝206
第三节 绵雨210
第四节 冰雹212
第五节 风灾215
第六节 雪灾 凌冻216
第七节 生物性灾害217
第八节 地震 滑坡218
第三篇 人口221
第一节 人口数量222
第一章 人口规模222
第二节 人口分布228
第二章 人口变动232
第一节 出生 死亡232
第二节 迁出 迁入233
第三章 人口构成235
第一节 自然构成235
第二节 社会构成240
第一节 人口管理251
第四章 人口控制251
第二节 计划生育253
第四篇 综合经济257
第一章 经济条件257
第一节 自然资源条件257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258
第二章 经济发展262
第一节 近现代涪陵经济262
第二节 当代涪陵经济263
第一节 经济成分276
第三章 经济结构276
第二节 社会生产结构279
第三节 流通结构284
第四章 国民收入和投资建设286
第一节 国民收入286
第二节 投资建设289
第五章 经济综合管理292
第一节 统计293
第二节 计划295
第三节 土地301
第四节 投资304
第五节 标准计量306
第六节 物价312
第七节 工商行政331
第六章 经济效益339
第一节 社会经济效益339
第二节 社会劳动生产率342
第一节 居民收入344
第七章 人民生活344
第二节 消费水平347
第五篇 农业351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35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56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357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制359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361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361
第一节 劳动力361
第二节 耕地362
第三节 农机具364
第四节 肥料366
第五节 改田改土367
第六节 农田水利368
第三章 种植业376
第一节 农作物376
第二节 农业技术387
第四章 林业401
第一节 林业资源402
第二节 林业生产409
第五章 养殖业424
第一节 畜牧业425
第二节 蚕业435
第三节 渔业438
第四节 养蜂业443
第六章 农业管理445
第一节 机构445
第二节 经营管理446
第三节 收益分配447
第四节 农业成本449
第六篇 工业451
第一章 工业经济概况456
第一节 所有制456
第二节 生产结构458
第三节 效率与效益463
第二章 工业门类465
第一节 能源465
第二节 食品 烟草477
第三节 化工487
第四节 建材492
第五节 纺织 缝纫 制革497
第六节 造纸 印刷504
第七节 冶金 机械506
第八节 交通设备516
第九节 其他517
第三章 工业管理523
第一节 机构523
第二节 体制525
第三节 计划528
第四节 生产529
第五节 技术530
第六节 质量531
第七节 财务532
第八节 安全534
第七篇 交通535
第一节 陆路539
第一章 道路539
第二节 水路545
第三节 桥梁 渡口556
第二章 运输561
第一节 陆路运输561
第二节 水上运输566
第三节 装卸575
第四节 交通运输企业576
第三章 管理582
第一节 机构582
第二节 路政583
第三节 航政584
第四节 安全585
第五节 技术588
第八篇 邮电591
第一章 邮政592
第一节 邮路592
第二节 邮政业务595
第一节 设备601
第二章 电信601
第二节 电信业务604
第三章 邮电管理607
第一节 机构607
第二节 管理610
第九篇 商业613
第一章 市场618
第一节 城区市场618
第二节 农村市场624
第一节 私营商业627
第二章 商业体制627
第二节 官营商业631
第三节 国营商业631
第四节 供销合作商业633
第五节 公私合营商业637
第六节 集体商业637
第七节 个体商业639
第三章 国内贸易639
第一节 工业品642
第二节 副食品649
第三节 农副产品657
第四节 粮油659
第五节 生产资料674
第六节 废旧物资回收680
第四章 对外贸易681
第一节 经营体制681
第二节 出口商品682
第三节 进口商品687
第一节 饮食业688
第五章 饮食 服务688
第二节 服务业690
第六章 商业管理695
第一节 机构695
第二节 企业经营管理699
第三节 商办工业管理701
第四节 经济效益702
附:名牌、名店、名小吃705
第十篇 榨菜711
第一章 原料——青菜头713
第一节 性状 品种713
第二节 栽培716
第三节 产量与成本720
第二章 加工 运销722
第一节 缘起722
第二节 加工723
第三节 运销731
第一节 队伍736
第三章 榨菜研究736
第二节 研究概况737
第四章 菜业管理739
第一节 机构739
第二节 管理741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744
第一章 经济构成746
第一节 层次746
第二节 产业 行业747
第三节 劳动力756
第四节 区域分布757
第二章 经营管理757
第一节 体制757
第二节 机构758
第三节 管理759
第三章 效益761
第一节 经济效益761
第二节 社会效益764
第十二篇 财政 税收767
第一章 财政767
第一节 财政体制768
第二节 财政收入771
第三节 财政支出776
第四节 财政管理782
第二章 税收788
第一节 税收体制789
第二节 农业税792
第三节 工商各税798
第四节 税收管理806
第十三篇 金融812
第一章 金融机构813
第一节 当铺 票号813
第二节 钱庄 银行814
第三节 合作金融817
第四节 保险公司818
第二章 货币819
第一节 清代以前货币819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货币820
第三节 人民币822
第四节 货币流通823
第三章 存款825
第一节 个人储蓄825
第二节 单位存款826
第四章 贷款827
第一节 民间借贷827
第二节 银行贷款829
第二节 异地结算836
第一节 同城结算836
第五章 结算836
第六章 其他838
第一节 金库838
第二节 公债839
第三节 外汇840
第四节 保险840
第七章 金融管理841
第一节 现金管理841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842
第四节 信贷管理843
第三节 金银管理843
第五节 利率管理844
第六节 行庄利润848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850
第一章 城市建设851
第一节 街道 码头853
第二节 城区交通860
第三节 给水 排水861
第四节 照明 供气867
第五节 园林 绿化868
第六节 公共建筑870
第七节 环境卫生871
第八节 城区消防872
第二章 乡镇建设874
第一节 场镇875
第二节 农房881
第三节 沼气 省柴灶882
第三章 建筑业883
第一节 建筑队伍884
第二节 建筑机具887
第三节 建筑设计888
第四节 建筑技术889
第五节 建筑物891
第四章 房地产894
第一节 公房895
第二节 私房改造896
第三节 公用住宅897
第四节 拆迁 补偿897
第五节 房租898
第五章 城建管理899
第一节 机构899
第二节 城市规划900
第三节 城市管理903
第四节 基本建设管理903
第五节 城市建设资金905
第六章 环境保护906
第一节 治理环境906
第二节 保护环境909
第一章 议会911
第十五篇 议会 人大 政府 政协911
第一节 清末州会和城镇乡会912
第二节 县会 参议会912
第三节 议会选举914
第二章 各代会 人代会915
第一节 县各代会915
第二节 市(县)人民代表大会920
第一节 州署927
第三章 政府927
第二节 县政府932
第三节 市(县)人民政府946
第四章 政协959
第一节 历届全委会959
第二节 办事机构962
第三节 常委会工作963
第十六篇 政党 社团96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970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涪陵地方组织9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共涪陵市(县)委员会98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涪陵县党部1011
第一节 组织1011
第二节 党务1013
第三章 其他党派1018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涪陵县党部1018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涪陵县党部1019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川东特区会新妙支会1020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涪陵县党部1020
第四章 社会团体1021
第一节 职工团体1022
第二节 农民团体1027
第三节 妇女团体1029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1034
第五节 工商业者团体1040
第六节 科技工作者团体1044
第七节 其他团体1045
第十七篇 政法1048
第一章 公安1049
第一节 机构 队伍1050
第二节 社会治安1052
第三节 户口管理1061
第四节 交通安全1063
第五节 消防1064
第二章 检察1066
第一节 机构1066
第二节 刑事检察1067
第三节 经济检察1068
第四节 法纪检察1069
第五节 监所检察106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1070
第三章 法院1071
第一节 机构1071
第二节 刑事审判1073
第三节 民事审判1074
第四节 经济审判1075
第六节 案件复查1076
第五节 执行1076
第七节 信访接待1077
第四章 监所1077
第一节 监狱1078
第二节 看守所1079
第三节 劳改队1079
第四节 其他1080
第五章 司法行政1081
第一节 法制宣传1081
第二节 调解1082
第三节 律师1083
第四节 公证1083
第十八篇 军事1085
第一章 机构 设施1086
第一节 军事机构1086
第二节 军事设施1088
第二章 武装力量1090
第一节 驻军1090
第二节 地方部队1092
第三节 民众武装1094
第四节 民兵1096
第三章 兵役1098
第一节 机构 制度1098
第二节 征兵1099
第四章 兵事纪略1100
第一节 刘汶澧起义1100
第二节 太平军围困涪州1101
第三节 涪州教案1103
第四节 涪州辛亥革命1104
第五节 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新庙场起义1106
第六节 军阀混战1106
第七节 威截“宜阳丸”1108
第八节 农民武装斗争1109
第九节 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起义1113
第十节 日机轰炸涪陵1114
第十一节 解放涪陵之战1115
第十二节 平息土匪暴乱1116
第十九篇 民政1123
第一章 机构1124
第二章 优抚 安置1125
第一节 优待1125
第二节 抚恤1128
第三节 烈士褒扬1131
第四节 拥军慰属1131
第五节 安置1133
第三章 救济1136
第一节 灾害救济1136
第二节 社会救济1139
第三节 收容遣送1140
第四章 社会福利1141
第一节 福利事业单位1141
第二节 乡镇“五保”1146
第五章 其他1147
第一节 婚姻登记1147
第二节 殡葬改革1149
第三节 地名普查1150
第一节 用工制度1151
第一章 劳动就业1151
第二十篇 劳动人事1151
第二节 招工 安置1153
第三节 精简下放1155
第四节 民工征调1155
第二章 职工队伍1156
第一节 工人1156
第二节 干部1158
第一节 工资制度1161
第三章 劳动工资1161
第二节 标准工资1162
第三节 附加工资1164
第四章 劳保福利1166
第一节 劳动保护1166
第二节 劳动福利1168
第五章 管理1170
第一节 机构1170
第二节 培训1171
第四节 编制1172
第三节 流动1172
第五节 任免1173
第六节 奖惩1174
第二十一篇 教育1176
第一章 教育制度1178
第一节 办学体制1178
第二节 学制1178
第三节 招生与考试1179
第四节 课程1181
第五节 教学方法1184
第二章 师资 经费1186
第一节 师资1186
第二节 经费1187
第三章 教育门类1192
第一节 书院 私塾1192
第二节 学前教育1192
第三节 普通小学1193
第四节 普通中学1195
第五节 职业教育1202
第七节 成人教育1205
第六节 高等教育1205
第八节 特殊教育1210
第四章 教育管理1212
第一节 机构1212
第二节 管理1213
第二十二篇 科技1218
第一章 科技组织 队伍1219
第一节 科技组织1219
第二节 科技队伍1222
第二章 科技工作1225
第一节 科普宣传1225
第二节 科技情报1226
第三节 科技培训1228
第四节 学术交流1228
第五节 科技咨询1229
第六节 科技承包1230
第七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1231
第一节 科研课题1232
第三章 科技成果1232
第二节 获奖项目1237
第四章 科技管理1249
第一节 机构1249
第二节 管理1249
第三节 经费1252
第二十三篇 卫生1254
第一章 防疫 保健1255
第一节 公共卫生1255
第二节 防疫1260
第三节 妇幼保健1268
第二章 医疗事业1274
第一节 中医1274
第二节 西医127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1276
第四节 主要医疗机构1277
第三章 医药卫生管理1281
第一节 机构1281
第二节 管理1283
第二十四篇 体育1288
第一章 机构 场地 经费1289
第一节 机构1289
第二节 场地1290
第三节 经费1292
第二章 体育运动1293
第一节 民间体育1293
第二节 竞技体育1295
第一节 学校体育1315
第三章 群众体育1315
第二节 业余体育学校1316
第三节 职工体育1317
第四节 农民体育1317
第五节 其他1318
第二十五篇 文化1320
第一章 机构 经费1321
第一节 机构1321
第二节 经费1321
第一节 群众文化单位1322
第二章 群众文化1322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1323
第三章 文学艺术1326
第一节 文学创作1326
第二节 戏剧 曲艺1328
第三节 音乐 舞蹈1333
第四节 美术 书法 摄影1338
第四章 新闻 出版 发行1341
第一节 报纸 通讯1341
第二节 出版1345
第三节 发行1346
第五章 电影 广播 电视1347
第一节 幻灯 电影1347
第二节 广播1349
第三节 电视1353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史志1354
第一节 图书馆1354
第二节 档案1358
第三节 史志1360
一、诗歌1364
第七章 艺文1364
二、散文1370
第二十六篇 文物名胜1374
第一章 古遗址1375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遗址1375
第二节 三台寨 望州关1376
第二章 古建筑1379
第一节 石龙井 邱家院1380
第二节 亭塔寺1381
第三节 碑记桥 龙门桥1384
第四节 其他古桥1386
第三章 古墓葬1388
第一节 小田溪巴人墓群1388
第二节 汉墓1392
第三节 明清墓葬1394
第四章 石刻1394
第一节 白鹤梁题刻1395
第二节 北岩题刻1398
第二节 书画1399
第一节 器物1399
第五章 器物 书画1399
第六章 革命文物1401
第一节 翼王训谕1401
第二节 革命遗址 纪念地1402
第三节 烈士陵园 墓地1403
第七章 名胜风景1405
第一节 北岩名胜1405
第二节 乌江风光1409
第三节 小溪胜景1411
第四节 丛林龙洞1413
第二十七篇 宗教 民间组织 民俗1416
第一章 宗教1416
第一节 道教1416
第二节 佛教1417
第三节 天主教1418
第四节 基督教1419
第二章 帮会1419
第一节 袍哥1419
第三节 青帮1420
第二节 私团体1420
第三章 封建会道门1421
第一节 中和道1421
第二节 一贯道1422
第三节 其他会道门1423
第四章 民俗1424
第一节 经济民俗1424
第二节 社会民俗1429
第三节 信仰民俗1434
第四节 游艺民俗1437
第二十八篇 方言1439
第一章 语音1439
第一节 声母 韵母 声调1439
第二节 方音的文白异读1443
第二章 词汇 语法1451
第一节 词类特征1451
第二节 方言语汇1456
第三节 语法1469
第一节 谚语1471
第三章 谚语 歇后语1471
第二节 歇后语1475
第二十九篇 人物1477
一、传记1477
二、简介1506
三、人物表1528
四、烈士英名录1541
附录1548
一、旧方志序跋1548
一、关于枳1561
二、考证1561
二、涪陵考1564
三、1986至1993年大事记1567
四、市领导人名录(1986至1993年)1605
五、1986至1993年主要市情数据辑录1609
六、索引1616
一、图表1616
二、人名1627
后记1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