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指挥自动化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指挥自动化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2788077.jpg)
- 李曙东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指挥自动化系统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模的基本概念1
1.1 系统建模概念1
1.1.1 模式与模型1
1.1.2 系统建模3
1.2 模型的作用和对模型的要求8
1.2.1 模型的作用8
1.2.2 对模型的要求8
1.3 指挥自动化系统模型9
1.3.1 指挥自动化系统模型的特点9
1.3.2 对指挥自动化系统模型的基本要求10
1.3.3 指挥自动化系统模型与指挥自动化系统仿真10
1.4 影响指挥自动化系统建模研究的因素和问题14
第2章 建模方法论17
2.1 数学模型17
2.1.1 数学模型的作用17
2.1.2 集合、抽象与数学模型18
2.1.3 数学建模的形式化表示19
2.1.4 模型的有效性与建模形式化21
2.1.5 数学模型的分类23
2.2 建模方法学25
2.2.1 建模过程的信息源25
2.2.2 建模途径26
2.2.3 模型可信性27
2.3 基于计算机的建模方法学28
2.3.1 引言28
2.3.2 全局性建模的基本思路29
2.3.3 模型对象及其信息存储30
2.4 解释结构建模35
2.4.1 基本概念35
2.4.2 结构建模(解释结构模型法)38
第3章 模型的构造方法41
3.1 数学建模的原则41
3.2 数学建模的一般考虑42
3.3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43
3.4 图解建模法45
3.5 量纲分析法46
3.6 层次分析法50
3.6.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0
3.6.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54
3.7 概率统计法56
3.7.1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56
3.7.2 相关分析模型57
3.8 直接分析法59
3.8.1 线性规划模型59
3.8.2 目标规划模型61
3.9 模糊数学法62
3.9.1 模糊综合评价62
3.9.2 模糊聚类分析64
3.10 系统动力学方法66
3.10.1 概述66
3.10.2 系统动力学模型67
3.11 网络计划分析法70
3.11.1 网络计划分析模型的结构70
3.11.2 网络计划模型的优化分析75
3.12 状态空间分析法77
3.12.1 基本概念77
3.12.2 状态空间模型78
3.12.3 系统的优化控制80
3.12.4 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和自组织控制81
3.13 灰色系统建模法81
3.13.1 GM(1,N)模型82
3.13.2 GM(1,1)及其残差模型83
3.14 系统辨识方法84
3.14.1 问题的提出84
3.14.2 系统辨识85
3.14.3 辨识算法的基本原理与等价准则86
3.14.4 辨识的内容与步骤87
第4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Petri网模型91
4.1 Petri网的基本概念91
4.1.1 Petri网的基本定义91
4.1.2 Petri网的运行规则94
4.1.3 Petri网系统的分类98
4.1.4 Petri网的扩展99
4.2 Petri网分析100
4.2.1 Petri网分析的问题100
4.2.2 可达树102
4.2.3 矩阵方程104
4.2.4 Petri网S不变量107
4.2.5 信息流路径分析113
4.3 Petri网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描述中的应用117
4.3.1 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决策组织的Petri网描述117
4.3.2 指挥自动化系统功能分析与功能的Petri网描述120
4.3.3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Petri网模型示例127
4.4 高级Petri网及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描述中的应用131
4.4.1 谓词/变迁网的基本概念131
4.4.2 着色Petri网及其在指挥控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141
4.4.3 层次Petri网148
第5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模型与方法153
5.1 指挥自动化系统评价指标和方法153
5.1.1 指挥自动化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153
5.1.2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评价技术和方法155
5.2 指挥自动化系统性能评价156
5.2.1 指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分析156
5.2.2 基于Petri网的评价方法159
5.3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效能评价166
5.3.1 SEA效能评价方法166
5.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效能评价方法168
5.3.3 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效能评价172
5.4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经济评估175
5.4.1 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全寿命周期费用评估176
5.4.2 费效分析179
第6章 指挥自动化系统建模仿真技术181
6.1 系统仿真181
6.1.1 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181
6.1.2 系统仿真的步骤182
6.2 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DIS)185
6.2.1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基本概念185
6.2.2 分布式交互仿真的关键技术187
6.2.3 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体系结构189
6.3 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建模分析集成环境191
6.4 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集成建模分析方法框架192
6.4.1 模型—实验框架—实验执行控制的分离193
6.4.2 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集成建模仿真的概念框架194
6.4.3 指挥自动化系统综合集成建模仿真环境196
参考文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