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兰运超,利光秘,袁征编译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1
1-1 引言——地图和空间信息1
1-2 计算机辅助制图和地图分析4
1-3 地理信息系统7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9
1-5 GIS的发展方向和趋势14
第二章 专题地图的数据结构16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16
一 参考系统16
二 点、线、面16
三 地图的定义17
2-2 地理数据的计算机表示17
一 计算机内的地理数据17
二 计算机内的数据组织18
三 数据文件18
四 地理数据的显式和隐式表示20
2-3 数据库结构21
一 层次数据库结构21
二 网络数据库结构22
三 关系数据库结构23
2-4 栅格数据结构24
一 栅格数据的概念24
二 层的概念25
三 栅格数据的组织方法26
四 减少栅格数据存储量的编码方法27
2-5 矢量数据结构31
一 点实体32
二 线实体32
三 面实体33
四 矢量数据结构的其他特点40
2-6 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的选择43
一 栅格和矢量数据结构均为有效的方法43
二 以矢量和栅格为基础的关系数据库44
三 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详细比较20
第三章 数字高程模型48
3-1 DEM的必要性48
3-2 DEM的表示方法48
一 数学分块法49
二 图象法49
3-3 DEM的数据源和采样方法54
3-4 DEM的应用55
一 三维方块图、剖面图及地层图55
二 视线图59
三 等高线图62
四 坡度图和坡向图62
五 地貌晕渲图64
六 地貌晕渲图与其他专题地图的叠置66
七 从DEM数据自动形成地形轮廓线67
第四章 数据输入、存储和输出69
4-1 数据输入69
一 空间数据的输入69
二 非空间属性数据的输入79
三 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80
4-2 数据检核和存储81
一 一般检查81
二 误差检核81
三 橡皮板变换和弯曲83
四 数据检核85
五 数据编辑86
六 数据存储87
4-3 数据输出87
一 矢量数据输出设备90
二 栅格数据输出设备91
三 交互图形工作站93
四 图形输出软件94
五 数据表示95
4-4 用户接口96
一 菜单96
二 命令语言翻译程序97
三 缺省99
四 求助功能99
五 窗口功能100
第五章 地理数据的分析方法101
5-1 引言101
5-2 简单数据恢复101
一 布尔逻辑运算103
二 重分类与显示105
二 多幅地图的布尔逻辑运算106
5-3 地图叠置的一般方法107
一 几个概念的定义108
二 点、区域、邻域变换函数109
5-4 自然语言命令组成的制图模式114
一 概述114
二 常用自然语言命令示例115
三 把自然语言命令序列连接成制图模式116
四 三个实例:用于发展中国家土地评价的制图模式117
五 制图模式的优缺点124
第六章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127
6-1 一般质量问题127
一 明显的质量问题128
二 测量数据的质量130
6-2 处理过程引起的数据质量问题132
一 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误差132
二 拓扑分析引起的问题136
三 多图叠置与边界相交引起的问题136
6-3 矢量数据栅格化引起的质量问题136
一 拓扑匹配误差的估计137
二 例子141
6-4 数字化误差142
6-5 多层多边形网叠置的误差144
一 多层叠置引起的拓扑匹配问题144
二 多层叠置引起的属性组合误差146
6-6 多边形的边界特征151
一 边界的一般特征152
二 边界的统计特征153
第七章 数据分类法161
7-1 分类162
一 连续变量的区间分类法162
二 外生——特殊类别区间165
三 等值区域地图中的视觉表象和信息容量166
7-2 多变量分析及其分类167
一 主成分分析167
二 聚群分析168
三 单个数据项到现有类别的分配方法172
7-3 GIS的专家系统174
第八章 空间内插法176
8-1 现存的内插方法176
一 边界内插法177
二 体现渐变特征的内插法178
8-2 整体内插法179
一 趋势面分析179
二 趋势面分析的显度181
三 付立叶级数182
8-3 局部内插法182
一 样条函数182
二 移动平均法185
8-4 空间自协方差最佳内插法187
一 概述187
二 例子189
三 空间变化的方向性192
四 用半可变图模型内插193
五 存在趋势时的Kriging模型196
六 通用Kriging模型的应用和局限性198
七 Kriging的复杂性198
八 Kriging模型扩展到大区域199
8-5 kriging法与其他内插法比较199
第九章 选择合适的地理信息系统204
9-1 确定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状况204
一 用户类型和用户要求204
二 应用范围205
三 技术选择207
四 财力状况208
五 人力状况209
六 组织状况210
七 GIS设备和人员的费用211
9-2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过程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