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林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8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辑 中国政治观察3
不要传递“越左越安全”的错觉3
批评政府和抹黑中国不是一回事6
人民有了期待,国家就有未来9
欢乐的“常委”新闻让政治更可亲12
限定“西方价值观”,避免不必要纷争15
警惕那些明褒实贬的“高级黑”18
中国应该如何深层“去周永康化”21
用法治语言替代“阶级斗争语言”24
不要轻言战争27
中国无“鹰派”,只有咬自家人的鸟派30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失败了吗?34
舆论硝烟中党报党刊的反逆袭37
日本人凭什么对中国没有好感40
接办亚运会这事儿中国别充老大42
挥之不去的北戴河想象45
在告别老人中告别一代人的集体记忆47
“学习粉丝团”走红后的民意期待50
向世界开放学习,展中国成熟自信52
第二辑 纵论媒体变局57
雪夜妄评中国各大新闻系毕业生气质57
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真的浮躁不读书吗?感谢那些理性争鸣61
大学生怎么提一个高逼格的真问题65
传统媒体别愚蠢地跟风“黑”老人和大妈了70
有一种让你泪流满面的报道叫“中青体”74
媒体精英仍多在体制内,但在加速度流失78
大学生的文风为何缺乏阳刚之气82
手机附体的时代为什么仍有必要订一份报纸85
连环奇葩错误见证媒体的失败者情绪91
“新闻学界业界”是个什么鬼?95
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千万别选新媒体98
没在传统媒体待过真不能叫做过新闻101
“灾难文艺腔”越来越被大众排斥106
天津依旧是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109
“没有新闻”的媒介温床让天津受害112
澎湃新闻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114
中纪委负责“打虎”,媒体负责“鞭尸”116
媒体应怎样报道大学课堂问题119
“党报风向标”在中国已渐渐弱化122
抵制媒体兜售的商业民族主义125
让“《人民日报》评论员”走下神坛128
灾难报道为什么不会说人话130
写错领导名字的政治后果133
骂媒体最安全,媒体伦理便成焦点136
第三辑 改革走向何方141
动辄“中国很复杂”是不讲逻辑的表现141
“死也要死在体制内”是一种病144
“伍皓情绪”暴露自我改革的局限147
权力与民粹的合流是改革的大敌150
改革时代寻找失踪的个性官员153
在解放思想中释放被压抑的改革动力156
“无解的迷惘”需每个人成为改革者162
以积极的行动消除“无力的焦虑”165
“无受益感的怨愤”警醒分配不公168
官员其实是这个社会最大的沉默人群171
为何越不发达的地方官本位越浓174
当政府替代上帝,所有天灾都会归咎政府177
重建公信力的关键在于政府“去私化”180
政府最容易听的意见就是加税收费183
交通拥堵费是让政府从自身错误中受益186
一个北京人为什么反对廉价地铁189
延迟退休可能是对一代人的违约192
不学会慢就永远走不出垃圾处理困境195
别用“钱少为何不辞职”去呛公务员198
“单双号限行能治堵减污”纯粹是废话200
体制内外真有一堵无形的铜墙吗?203
应该允许新闻发言人说错话206
第四辑 从社会公器到商业机器211
别用莫须有罪名烧烤赵本山211
别在被放大的网络舆情中误读中国214
克制“死咬一句话群殴”的大众狂欢217
“扶人反遭讹诈”新闻的挑逗与诱惑220
做一个让人安静的平静讲理者223
狂躁轻浮的新媒体时代,做一个冷媒体226
拿官员表情做新闻很容易摆乌龙230
两会报道:喧哗和骚动背后的空洞233
讨论“站票半价”不是比拼道德优越感243
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246
我们还没有养成敬畏专业的习惯249
用人性温暖突破新闻盲区252
评论永远不能走在新闻的前面255
我为什么替东莞市委书记辩护258
“罐头思维”下的过度评论是一种病261
“以公开报道研究性侵现象”非常不靠谱263
多少人成了郭美美的免费炒作工具266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种得治的病268
娱乐没底线,独家新闻成独家耻辱270
把“惊天大逆转”挂在嘴上的多是骗子273
滋长歪理邪说和道德绑架的网络温床276
抢发阎老去世摆乌龙,有些媒体就是不长记性280
奇闻已成假新闻最大寄生地,别再当“奇闻白痴”了283
“知道越少却判断越多”的时评癌,恶评论也是一把刀287
如何看待“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290
不爱事实爱“脑补”是一种病293
“贪官受贿数额”已成假新闻最重灾区296
事实不清时耐心等事实是最好的姿态299
数数看你被多少条“反转新闻”打过脸302
第五辑 文化批判307
让公共话题处于“可讨论状态”307
公共论争中的“棍棒文风”当休矣310
谈论韩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313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抢”316
“他肯定得罪谁了”背后的斗争思维319
“已经很不错了”中的底线失守322
“生活作风问题”的污名效应324
从《人民日报》的逻辑硬伤谈谈逻辑327
从医生、记者到“公知”——传统精英职业在中国的“下流化”331
骂孩子和批教育是一件很容易上瘾的事336
论证上的偷懒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病339
比标签固化更可怕的是权威流失352
不能失去对历史和英雄的温情敬意354
动辄诉诸死刑类似“你怎么还不去死”357
“看评论我就放心了”的自闭温暖360
一群人跟着一个精神病人在狂欢363
拒绝与粗鄙化同流合污366
互联网上,没有哪种感动能超过一天368
性是激发围观最好的兴奋剂371
微博微信哄抬着“开撕”的情绪374
以屠呦呦贬低黄晓明是脑子进了多少水377
瞧瞧屠呦呦获奖把某些人烧成什么样子了380
你们无聊到需要从炮轰脑残言论中找快感383
“路怒”与“网怒”叠加放大的社会戾气385
有一种谣言叫“正能量谣言”388
在“学霸”身上重新发现久违的学生气391
为什么看到“朋友圈拉票”就拉黑394
第六辑 反腐败是场战争399
你相不相信马云从来没有行过贿399
你未必是人好,你只是没机会放荡402
反腐大快人心后更需征服人心405
“2013年度人物”我选“中纪委”408
为何看不到民主党派官员腐败落马411
“反腐规律”的失效见证铁律的回归414
道听途说的“周永康女人们”417
还远远没到“官不聊生”的程度420
“贪官高度紧张”背后是心理较量423
官员的纪委恐惧症425
“公务员抛盘”纯属一厢情愿的臆想427
公务员不会发生辞职潮430
不要把公务员当成一个集合概念433
抵制住那些干扰从严治官的杂音436
官员经不起网络监督是个大问题439
别再被公众嘲笑“生活不能自理”441
慎说“腐败只是个别”是倒逼出的清醒443
一反腐就消极怠工是惯出来的毛病446
做官其实真的越来越容易了448
还没走出对“打虎”数量和速度的迷恋451
不要将中纪委的严厉扭曲为荒诞脸谱454
别总想从中纪委“打虎”里总结啥规律457
落马贪官为何成最弱的弱势群体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