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思想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10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龚自珍(1792—1841)1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1

古史钩沉论二2

述思古子议6

陈硕甫所著书序7

拟厘正五事书(节录)(1822年)8

[附录]龚自珍传8

2.魏源(1794—1857)10

《海国图志》叙(节录)(1842年)10

海国图志筹海篇三议战(节录)(1842年)11

默觚(节录)13

圣武记(节录)(1842年)16

[附录]魏源传17

魏耆:邵阳魏府君事略17

3.冯桂芬(1809—1874)25

采西学议(1861年)25

改科举议(1861年)28

上海设立同文馆议30

制洋器议(节录)32

约堂算学杂记序33

[附录]五十自讼文34

冯桂芬传35

4.李善兰(1811—1882)37

《代数学》自序(1859年)37

《谈天》序(1859年)38

《重学》序(1866年)39

《则古昔斋算学》自序(1867年)40

《德国学校论略》序(1873年)41

[附录]李善兰传42

5.容闳(1828—1912)44

予之教育计划(1867年)44

[附录]蔡冠洛:容闳传47

6.王韬(1828—1897)51

上丁中丞(1876年)51

原士(1883年)52

变法中(1883年)54

变法自强中(1883年)57

《格致书院课艺》序(1890年)59

论宜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材60

[附录]弢园老民自传(自传之一)63

王韬事迹考略(节录)68

7.郑观应(1842—1922079

考试(1884年)79

学校(1892年)84

西学(1892年)87

女教(1892年)89

[附录]覆考察商务大臣张弼士侍郎(郑观应简历)91

夏东元:郑观应传稿92

8.张之洞(1837—1909)100

劝学篇(节录)(1898年)100

创立存古学堂折(1907年)114

[附录]张之洞传118

郑鹤声:张之洞氏之教育思想及其事业(节录)121

9.盛宣怀(1844—1916)125

拟设天津中西学堂章程禀(1895年)125

筹集商捐开办南洋公学情形折(1898年)128

奏陈设立译书院片131

请专设东文学堂片(1901年)131

奏陈南洋公学翻辑诸书纲要折(1902年)132

奏陈南洋公学历年办理情形折(1902年)135

[附录]蒋维乔:盛宣怀传略137

10.康有为(1858—1927)139

长兴学记序(1891年)139

公车上书(节录“教民”、“开智”部分)(1895年)142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1898年)144

请开学校折(1898年)148

请停刀石武试改设兵校折(1898年)150

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1898年)152

请开农学堂地质局折(1898年)155

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1898年)156

大同书(节录《去家界为天民》)(1902年)159

[附录]梁启超:康有为传168

11.梁启超(1873—1929197

变法通议(1896年)197

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1897年)235

与林迪臣太守论浙中学堂课程应提倡实学书(1897年)237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十章(1897年)239

梁启超等: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1898年)245

论湖南应办之事(1898年)248

教育政策私议(1902年)256

论教育当定宗旨(1902年)262

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1917年)272

[附录]三十自述279

刘盻遂:梁任公先生传283

12.严复(1854—1921)286

原强(1895年)286

救亡决论(节录)(1895年)303

论世变之亟(1895年)306

论八股存亡之关系(1895年)310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1898年)312

西学通门径功用说(1898年)315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1902年)318

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326

《蒙养镜》序(1909年)330

[附录]严秋尘:严几道先生331

13.谭嗣同(1865—1898)334

思纬壹?台短书——报贝元征(节录)(1894年)334

上欧阳瓣?师论兴算学书(节录)(1895年)337

仁学二(节录)(1896年)344

浏阳兴算记(1896年)346

论今日西学与中国古学(1898年)——第二次讲义362

[附录]三十自纪364

梁启超:谭嗣同传367

14.张元济(1867—1959)373

为设立通艺学堂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文(1897年)373

答友人问学堂事书(1902年)382

关于学费标准致学部堂官书(1906年)385

议制定奖励办学章程致学部堂官书(1906年)386

议管理留学欧美学生办法致学部堂官书(1906年)387

为寺庙办学致学部堂官书(1906年)389

草拟储才馆暂行章程(1906年)390

代外务部拟办理储才馆事宜奏折(1906年)394

[附录]王绍曾:张元济先生的家世和生平(节录)396

15.王先谦(1842—1917)405

学堂论上405

科举论下406

江西乡试录前序407

复吴生学兢408

[附录]汤志钧:王先谦传稿409

16.叶德辉(1864—1927)414

非幼学通议(1898年)414

《长兴学记》驳义叙421

与石醉六书422

[附录]汤志钧:叶德辉传稿424

17.张百熙(1847—1907)429

覆陈新政疏(节录)(1901年)429

奏办京师大学堂情形疏(1902年)431

进呈学堂章程折(1902年)437

致瞿鸿禨论办学书(1902年)439

[附录]张百熙传440

18.吴汝纶(1840—1903)442

答牛蔼如书(1896年)442

天演论序(1898年)443

上李傅相(1898年)445

答贺松坡(1902年)446

与张尚书(1902年)447

答大学堂执事诸君饯别时条陈应查事宜(1902年)449

答王绎如(1902年)453

与桐城绅士(1902年)454

创立学堂说帖(1902年)455

开办学堂呈稿(1902年)457

[附录]吴汝纶传460

姚永概:吴挚甫先生行状462

19.钟天纬(1840—1900)465

公塾原启(1896年)465

三等公学总章程(1896年)466

学堂宜用新法教授议468

训蒙捷诀470

[附录]钟天纬传略472

20.张焕纶(1843—1902)475

上曾侯条陈(节录)475

救时刍言四则(上南皮张制军)476

警醒歌478

[附录]沈恩孚:张先生焕纶传478

21.经元善(1840—1903)481

在上海议设女学堂禀南北洋大臣稿(1898年)481

致郑杨董三君论办女公学书(1899年)483

劝女子读书说(1899年)483

[附录] 盛静英:先翁经元善简历485

22.刘光蕡(1843—1903)489

与叶伯皋学政书489

谕味经诸生490

味经创设时务斋章程(1895年)491

味经书院时务斋学规(1895年)496

崇实书院学规499

[附录]陈三立:刘古愚先生传502

23.孙诒让(1848—1908)505

瑞安新开学计馆叙(1896年)505

记瑞平化学学堂缘起(1899年)506

瑞安天算学社序(1899年)508

东瀛观学记叙(1905年)508

温州办学记(1907年)510

学务本议(1907年)511

学务枝议(1907年)520

[附录]孙诒让传略524

陈光汉:瑞安孙先生传记(节录)525

24.张謇(1853—1926)527

变法平议(节录)(1901年)527

通州师范学校议(1902年)533

论创办地方实业教育致端抚函(1903年)538

初等小学教育必须改良之缘起(1908年)539

论严格教育旨趣书(1912年)541

[附录]顾公毅:张謇传略542

25.严修(1860—1929)548

奏请设经济专科折(1897年)548

教女歌551

[附录]陈宝泉:严先生事略552

26.陈荣衮(1862—1922)558

论训蒙宜用浅白读本(1900年)558

论初等小学读本(1907年)560

七级字课说略(1912年)563

小学琐言(1912年)567

[附录]冼玉清:改良教育前驱者——陈子褒先生571

27.王国维(1877—1927)585

教育偶感(1904年)585

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4年)589

论平凡之教育主义( 1905年)604

论教育之宗旨(1906年)606

教育小言十二则(1906年)608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1906年)611

[附录]自序617

唐敬杲:王国维传略619

28.邹容(1885—1905)621

革命之教育(1903年)621

[附录]章炳麟:邹容传623

29.秋瑾(1875—1907)625

致湖南第一女学堂书(1905年)625

实践女学校附属清国女子师范工艺速成科略章启事(1905年)626

创办中国女报之草章及意旨广告626

敬告姊妹们(1907年)628

中国女报发刊辞(1907年)630

[附录]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632

30.章炳麟(1869—1936)635

论学会大有益于黄人亟宜保护(1897年)635

订孔(1902年)639

学变(1902年)642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节录)(1903年)644

常识与教育(1910年)645

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654

庚戌会衍说录(1910年)666

驳建立孔教议(1913年)674

[附录]冯自由:章太炎事略678

31.蔡元培(1868—1940)682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912年)682

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1912年)688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年)690

以美育代宗教说(1917年)692

大学改制之事实及理由(1917年)697

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1918年)700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1918年)703

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1919年)705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1920年)709

在平民夜校开学日的演说(1920年)715

教育独立议(1922年)717

[附录]我在教育界的经验719

吴玉章:纪念蔡孑民先生727

32.范源濂(1877—1928)730

肉体精神平均发达说(1912年)730

论义务教育当规定于宪法(节录)(1913年)732

教师之大任(1914年)735

说新教育之弊(1914年)738

今日世界大战中之我国教育(1914年)743

论教育当注重训练(1915年)748

学生与政治(1915年)753

[附录]范源濂传略756

33.袁希涛(1866—1930)758

义务教育之商榷(节录)(1921年)758

民国十年之义务教育759

[附录]黄炎培、汪懋祖、沈恩孚:袁观澜先生事略763

34.陈宝泉(1874—1937)768

教育与信仰768

上袁总统书(1914年)770

上范教育总长条陈772

改革师范教育之意见777

[附录]五十自述779

35.黄炎培(1878—1965)788

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1913年)788

宣言书(1917年)793

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1917年)798

职业教育谈(节录)(1918年)803

与李石曾君谈职业教育805

[附录]自述四十年来服务社会所得的甘苦(节录)809

36.杨保恒(1873—1916)813

述单级教育之概要(1909年)813

杨保恒、周维城:单级教授法(节录)814

日本模范小学校要鉴序言(1913年)816

杨保恒、黄炎培: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节录)(1914年)817

[附录]沈恩孚:杨君月如行述828

37.经亨颐(1877—1938)830

全浙教育私议(1913年)830

动学观与时代之理解(1919年)839

今后学校训育之研究(1919年)848

改革师范教育的意见(1919年)852

报告新学制及实施方法之商榷(1922年)860

[附录]范寿康:经亨颐先生传865

38.陆费逵(1886—1941)870

论今日学堂之通弊(1910年)870

论各国教科书制度(1910年)875

论中国教科书史书882

论中央教育会(1911年)884

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1912年)887

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1914年)889

[附录]陆费执:陆费伯鸿先生传略893

39.汤化龙(1874—1918)895

上大总统言教育书(1914年)895

饬京内外各学校中小学修身及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务以孔子之言为指归文(1914年)896

[附录]杨家骆:汤化龙传898

40.林纾(1852—1924)900

送大学文科毕业诸学士序900

致蔡鹤卿太史书(1919年)901

[附录]林纾传904

41.陈独秀(1880—1942)906

敬告青年(1915年)906

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912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年)918

宪法与孔教(1916年)921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1916年)927

近代西洋教育(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934

复辟与尊孔(1917年)937

新教育的精神(1920年)——在武昌高师的演讲词942

新教育是什么?(1921年)——在广东高师演讲词944

[附录]实庵自传(1937年)953

陈松年:回忆父亲陈独秀966

42.李大钊(1889—1927)971

青春(1916年)971

孔子与宪法(1917年)981

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983

庶民的胜利(1918年)985

劳动教育问题(1919年)987

青年与农村(1919年)989

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1919年)993

工读(1919年)997

[附录]狱中自述(1927年)998

李大钊同志生平事略1002

征引、参考书目举要10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