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研究30年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研究30年 上
  • 邵汉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8214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研究30年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家文化研究1

一、老庄其人其书2

(一)老子其人其书3

(二)庄子其人其书5

二、道家思想渊源及学派演变8

(一)道家思想渊源8

(二)道家学派演变12

三、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特质16

(一)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16

(二)道家文化的特质18

四、道家思想研究19

(一)道家之道论研究19

(二)道家之人论研究26

五、道家思想比较研究32

(一)道家学派内部的比较研究32

(二)道家与其他学派的比较研究35

(三)道家与道教关系研究41

(四)道家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43

六、道家之历史地位与道学之现代价值46

(一)道家之历史地位的肯定46

(二)道家主干说及其质疑48

(三)关于儒道互补说51

(四)道学之现代价值评估53

七、道学史研究59

(一)道学通史研究59

(二)道学断代史研究60

八、郭店道家简研究63

九、21世纪道家文化研究新进展63

(一)逐步推进的道家文化综合性研究64

(二)道家经典文本的考证、诠释65

(三)道家思想研究69

(四)道家思想比较研究75

(五)其他问题研究78

第二章 儒家文化研究83

一、儒家文化研究历程的简要回顾83

二、儒家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86

(一)“中庸”研究86

(二)心性论研究91

(三)义利观研究96

(四)人学研究100

三、儒学与当代社会109

(一)儒学的特质与基本精神109

(二)儒学与现代市场经济113

(三)儒学与精神文明建设116

(四)儒学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18

四、儒学史研究123

(一)儒学通史123

(二)儒学断代史124

五、儒商研究126

(一)儒商研究的背景及基本情况126

(二)儒商的定义及特征128

(三)儒商的经营理念130

(四)儒商的使命及前景131

六、儒教问题研究132

(一)儒教是教说的提出132

(二)对儒教是教说的争论134

(三)儒教是教说的传播和发展136

七、儒家伦理研究139

(一)儒学与普世伦理139

(二)儒学与生态伦理143

(三)关于儒家伦理当代价值的争鸣146

八、儒学与当代政治价值150

(一)儒学与自由主义150

(二)儒学与民主、人权152

(三)儒学与和谐、正义155

九、其他问题研究158

(一)儒学的普及与大众化159

(二)郭店儒家简研究159

(三)中外儒学比较研究160

(四)儒学与少数民族文化161

第三章 墨家文化研究163

一、墨学研究成果概览164

(一)通论性著作164

(二)专题性著作167

(三)校注及今译性著作171

(四)论文集及其他173

二、《墨子》撰者研究174

(一)《亲士》至《三辩》7篇撰者175

(二)《尚贤》至《非儒》24篇撰者176

(三)《墨辩》6篇撰者177

(四)《耕柱》至《公输》5篇撰者178

(五)《城守》诸篇撰者179

三、墨家哲学与美学思想研究180

(一)墨家哲学体系的建构180

(二)墨家宇宙观研究181

(三)墨子三表法研究182

(四)墨子美学体系的建构184

(五)墨子非乐思想研究186

四、墨家辩学与逻辑学思想研究190

(一)墨家辩学体系191

(二)墨家逻辑学体系192

(三)几个有争议的问题194

五、墨家政治与经济思想研究198

(一)兼爱学说研究198

(二)尚同学说研究201

(三)尚贤学说研究205

(四)节用学说研究207

六、墨家科学与军事思想研究209

(一)科学思想研究209

(二)军事思想研究212

七、墨家伦理、教育与宗教思想研究215

(一)伦理思想研究215

(二)教育思想研究218

(三)宗教思想研究223

八、儒墨关系研究227

(一)儒墨同源说227

(二)儒墨非同源说228

(三)儒墨部分同源说229

(四)儒墨对立说229

(五)孔墨相同说230

(六)儒墨对立兼相通说231

九、墨学骤衰原因研究232

(一)不适应新历史条件说233

(二)丧失阶级基础说233

(三)墨子思想体系中的二律背反导致衰亡说234

(四)与宗法制社会相冲突说234

(五)综合原因说235

第四章 法家文化研究241

一、法家学派概况241

(一)“法家”的称谓241

(二)法家学派的定义242

(三)法家的起源243

(四)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244

二、法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247

(一)法家与名家248

(二)法家与道家249

(三)法家与儒家252

(四)法家与墨家255

三、法家哲学思想256

(一)法家的人性论256

(二)法家的辩证法思想259

(三)法家的认识论262

四、法家政治思想264

(一)法家的法、术、势思想264

(二)君主专制和愚民思想267

(三)法家的道德思想270

五、法家法律思想271

(一)法的起源271

(二)有关法律的定义及其本质272

(三)法的平等意识273

(四)法的重刑主义275

六、新世纪法家文化研究新进展277

(一)法家学派的概况277

(二)法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279

(三)法家的政治思想280

(四)法家的法律思想283

第五章 兵家文化研究286

一、兵家哲学思想研究287

(一)兵家哲学思想基本内容的阐扬287

(二)兵家哲学思想的总体评价289

二、兵家军事思想研究292

(一)军事战略战术思想292

(二)军事谋略思想295

(三)军事经济思想297

(四)军事管理思想298

(五)军事伦理思想300

(六)军事心理思想300

三、兵家文化文献研究301

(一)史实研究301

(二)主要兵书版本源流之校勘、考证、注释、通解305

(三)兵家文化研究文献的整理和编纂307

四、兵家文化比较研究310

(一)兵家文化自身的比较研究310

(二)兵家与先秦诸子军事思想的比较研究313

(三)《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比较研究319

(四)东西方军事文化的比较研究320

五、兵家文化与现代战争323

(一)《孙子兵法》与当代战略理论323

(二)《孙子兵法》与当代作战理论325

(三)《孙子兵法》与世界和平327

(四)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评价《孙子兵法》329

六、兵家文化非军事领域应用研究330

(一)兵家文化在经济领域的应用330

(二)兵家文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332

七、海外对兵家文化的研究333

(一)海外兵家文化研究的主要译、著333

(二)海外兵家文化应用研究336

八、兵家文化研究最新进展340

(一)兵家哲学思想研究340

(二)兵家军事思想研究342

(三)兵家文献研究345

(四)兵家文化比较研究348

(五)《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351

(六)《孙子兵法》的跨学科研究353

(七)兵家文化和现代战争354

(八)兵家文化非军事领域应用研究356

第六章 道教文化研究363

一、道教文化研究的简要回顾363

二、道教经典与道教史研究365

(一)道教经典研究365

(二)道教史研究371

三、道教思想研究374

(一)道教哲学375

(二)内丹术研究384

(三)道教伦理研究387

(四)道教的宗教学和神学研究388

四、道教与中国文化389

(一)道教与道家389

(二)道教与儒家392

(三)道教与佛教393

(四)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394

(五)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学395

五、新世纪道教文化研究新进展396

(一)道教经典与道教史研究396

(二)道教思想研究408

(三)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419

(四)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研究423

六、未来道教文化研究的展望428

第七章 佛教文化研究430

一、佛教哲学研究432

(一)佛教哲学总论433

(二)佛性论与心性论435

(三)佛教本体论和宇宙观437

(四)佛教伦理学440

二、佛教宗派研究443

(一)天台宗444

(二)华严宗452

(三)禅宗456

(四)唯识宗468

(五)三论宗474

(六)密宗475

(七)净土宗477

三、佛教历史研究481

(一)世界佛教史481

(二)中国佛教史485

(三)地方佛教史487

(四)佛教判教研究489

(五)佛教断代史490

四、佛教典籍的整理与研究493

(一)经典校勘与释译493

(二)佛经编撰495

五、佛教辞书497

六、佛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研究499

第八章 现代新儒家文化研究505

一、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简要回顾505

(一)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特征505

(二)方克立与现代新儒学研究507

(三)现代新儒学研究重大成果介绍509

二、现代新儒学的产生和演变513

(一)现代新儒学的界定513

(二)现代新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516

(三)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背景519

三、现代新儒学的理论剖析521

(一)现代新儒学的思想特征521

(二)所谓“返本开新”与“良知自我坎陷”524

(三)现代新儒学的“得”与“失”529

四、儒学与工业东亚的崛起532

(一)所谓“儒家资本主义”533

(二)儒学促进东亚经济发展吗535

五、现代新儒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发展前景541

(一)历史地位的评估541

(二)发展前景的预测543

六、关于当代大陆新儒家及其批评546

(一)当代大陆新儒家的出现及其纲领546

(二)对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批评548

七、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最新进展553

(一)现代新儒家个案研究的深入553

(二)现当代新儒家政治哲学研究559

八、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562

附录一 台湾学者与中西文化研究564

附录二 郭店楚简研究综述5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