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86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与佛教1

第一节 南朝社会与佛教2

南朝的思想文化与佛教3

朝廷、士族与佛教4

佛教的盛行和排佛之议9

憎尼的参政和“谋反”13

关于梁武帝舍道归佛15

梁武帝对佛教的提倡和支持18

梁武帝的佛教著作和佛学思想22

(一)三教一致和三教并用思想25

(二)禁止出家人饮酒食肉,严格僧团戒律28

(三)以灵魂为佛性的“神明成佛”论30

第三节 北朝社会与佛教38

北朝的思想文化与佛教40

第二节 梁武帝与佛教41

佛教兴盛的概况44

北朝的排佛之论49

北朝由僧徒发起的农民起义52

第四节 北朝的废佛与兴佛55

北魏太武帝灭佛56

北魏文成帝的兴佛62

北周武帝的灭佛63

北周宣、静帝的兴佛74

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制度75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僧官制度的形成和寺院经济75

寺院经济84

第六节 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的争论和著作93

南朝宗炳《明佛论》94

南朝宋释慧琳《均善论》98

南朝齐张融《门律》100

南朝齐顾欢《夷夏论》101

关于《三破论》105

北周甄鸾《笑道论》108

北周道安《二教论》112

通过陆路的内外佛教往来116

第七节 南北朝时期的中外佛教文化交流116

通过海路的佛教交流124

第二章 南北朝的佛经翻译、译经及重要佛籍介绍128

第一节 南北朝佛典翻译128

凉州译经和昙无谶译经集团136

南朝译经之一--佛驮跋陀罗、求那跋陀罗译经集团139

北朝译经和菩提流支译经集团145

南朝译经之二--真谛译经集团150

第二节 昙无谶的生平和译籍153

《方等大集经》及其鬼神系统155

《金光明经》的卫世护法和忏悔思想159

《大方等无想经》中的女王162

《菩萨戒本》和菩萨戒164

第三节 《大般涅槃经》的基本思想167

涅槃四德--常、乐、我、净168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174

智慧佛性180

因果佛性182

成佛和一阐提185

“一子想”和“业报”新解189

“不定”与“有余义”192

第四节 《大方广华严经》思想剖析195

结构和表现上的一般特点197

杂多的出世间体系--信与理、无与有、法身本体与佛智本体203

“三界唯心”和修心见佛209

一切关系的概括:一与多和相即相入212

深入法界--游方参学和世俗化217

第五节 真谛及其译籍223

真谛传略223

真谛的译述227

(一)《十八空论》的唯识空观229

(二)《大乘唯识论》论“唯识无尘”234

(三)《无相思尘论》及其它论“唯识无尘”238

(四)《佛性论》的“佛性”说243

(五)“量”论和《如实论反质难品》248

第六节 《摄大乘论》思想剖析255

阿黎耶识缘生论256

(一)阿黎耶识的提出257

(二)阿黎耶识的本体论性质261

(三)阿黎耶识的地位及余识的作用266

唯识智与“转依”270

(一)从“四智”到“四如实智”270

(二)三种“无分别智”275

(三)“转依”与涅槃278

(四)“唯识智”的神秘化:如来三身283

“三自性”与《三无性论》288

第七节 《椤伽经》思想剖析294

从“自心见”建立“三界唯心”298

“阿黎耶识”缘起和“如来藏”缘起301

言语与自性,涅槃和内证306

禅法和顿渐,五种乘性和一阐提310

第八节 《大乘起信论》思想剖析313

从“一心二门”到“色心不二”的心学体系315

无念无相和止观俱行322

《起信论》和《占察经》326

第三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学派330

第一节 竺道生及其佛性、顿悟学说330

竺道生的生平和著作331

竺道生的佛性、顿悟学说339

(一)佛性论340

(二)顿悟论351

(三)关于法身无色、佛无净土和善不受报361

(四)谢灵运对道生顿悟论的发挥--《辨宗论》364

竺道生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367

第二节 涅槃佛性学说的流行及其社会意义369

涅槃佛性学说流传情况369

涅槃学者所争论的主要内容376

(一)何为正因佛性377

(二)佛性“本有”还是“当有”389

佛性学说流行的社会意义392

第三节 《成实论》和成实论师393

《成实论》的结构和基本思想394

(一)特点和结构394

(二)悲观厌世和禁欲主义396

(三)业力决定论398

(四)泥洹与三心、灭三心399

(五)二谛论406

《成实论》的流布408

(一)北方成实论师410

(二)南方成实论师413

第四节 三论学与二谛义422

三论学的演化423

二谛论和中道观430

第五节 《十地经论》和地论师443

《十地经论》的思想特色443

《十地经论》的流传和分布447

南北分歧和地论学主流457

第六节 《阿毗昙》和毗昙师471

《毗昙》的哲学体系473

《毗昙》思想及其传播481

第七节 南北朝禅法的流行和发展490

禅法流行的基本原因490

《达摩多罗》禅496

《楞伽》禅502

跋陀与僧稠511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著述518

第一节 主要佛教著述518

《出三藏记集》519

《名僧传》和《名僧传抄》522

《比丘尼传》526

《高僧传》527

《魏书·释老志》532

《洛阳伽蓝记》536

《弘明集》542

所谓“疑经”546

第二节 佛教民族化的产物--“疑经”546

《须弥四域经》和《清净法行经》--宣传佛教优于儒、道二教551

在家信徒的经典《提谓波利经》554

(一)五戒与五常、五行、五星、五方556

(二)宣传守戒持斋的在家奉佛修行方法560

第五章 佛教信仰在民间的流行566

第一节 观世音信仰的传入和流行情况566

关于观世音经典的翻译567

所谓观世音菩萨568

观世音信仰的传播578

第二节 弥勒信仰的传入及其在民间的流行589

弥勒经典的翻译及其内容592

弥勒信仰的流行599

第三节 昙鸾和弥陀净土信仰的发展606

昙鸾及其著作606

昙鸾的弥陀净土思想609

(一)难行道和易行道、自力和他力--中国净土教的早期判教学说609

(二)强调“十念”和口称念佛,简化修行方法611

(三)往生净土和成佛615

第六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艺术620

第一节 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艺术620

金铜佛造像620

鄯善佛教遗迹627

和阗佛教遗迹629

吐鲁番佛教遗迹631

龟兹佛教遗迹633

河西地区佛教遗迹642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新疆地区的佛教艺术655

克孜尔石窟656

库木吐拉石窟659

森木塞姆石窟661

克孜尔尕哈石窟663

七格星石窟664

胜金口寺院遗址和石窟665

河西区666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666

雅尔湖石窟666

陇东区671

陕西区677

晋豫及其以东区678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的佛教艺术734

金铜佛造像735

石雕造像735

石窟寺741

附录一:南北朝译经目录749

附录二:历代佛教经录所载南北朝译经卷数792

附录三:中国佛教史大事年表(南北朝)793

索引8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