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教材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教材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
  • 吴树森 严有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教材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界面能4

2.1 界面能与界面张力4

2.1.1 界面能4

2.1.2 界(表)面张力4

2.2 液体金属的表面张力及测定方法5

2.2.1 液体金属的表面张力5

2.2.2 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7

2.2.3 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9

2.3 金属晶体的表面能10

2.3.1 固体表面的特点11

2.3.2 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力11

2.3.3 固体表面能的测定12

2.3.4 固体表面能的计算14

2.4.1 晶体的界面能15

2.4 晶体的界面能及晶界的平衡形态15

2.4.2 晶体的平衡形态16

2.4.3 晶界的平衡形态18

第3章 固-液界面——界面润湿现象21

3.1 润湿性与界面能的关系21

3.1.1 润湿的基本形态21

3.1.2 接触角与润湿性23

3.1.3 自然现象与润湿24

3.2 润湿性的测定法及其问题点25

3.2.1 静滴法25

3.2.2 弯月液面法27

3.2.3 透过高度法28

3.3 影响润湿性的因素28

3.3.1 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28

3.3.2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29

3.3.3 表面吸附与固体表面非均质性的影响29

3.3.4 化学反应对润湿性的影响30

3.4 纯金属的固-液界面张力34

3.5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与毛细管现象35

3.5.1 拉普拉斯方程35

3.5.2 毛细管现象36

3.6 材料加工工程与润湿性37

3.6.1 黏附与焊接37

3.6.2 金属零件的铸造38

3.6.3 金属精炼,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40

3.6.4 复合材料的制造41

第4章 界面吸附现象42

4.1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42

4.1.1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42

4.1.2 吸附曲线和吸附热力学42

4.1.3 吸附热44

4.1.4 吸附等温式44

4.1.5 影响气固界面吸附的因素47

4.2 溶液表面的吸附48

4.2.1 液体界面的结构48

4.2.2 表面超量48

4.2.3 吉布斯恒温吸附式49

4.2.4 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性质49

第5章 界面结构52

5.1 液体金属及合金的表面结构52

5.1.1 液体金属的表面结构52

5.1.2 液态金属的界面结构53

5.2 固态金属及合金的表面结构53

5.2.1 单晶体的结构54

5.2.2 固-液界面的结构58

5.2.3 与吸附、氧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联的表面结构59

5.3 固态金属及合金的界面结构59

5.4.1 晶界平衡偏析63

5.4 晶界偏析63

5.4.2 影响晶界偏析的因素64

5.4.3 晶间腐蚀65

5.4.4 晶界偏析的研究方法66

第6章 高温熔体与异相颗粒的界面作用68

6.1 外加颗粒从气相进入金属液的条件69

6.1.1 颗粒添加的理论模型69

6.1.2 根据模型的模拟结果71

6.1.3 颗粒添加模型的验证73

6.1.4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76

6.2 陶瓷颗粒与凝固界面的相互作用及控制76

6.2.1 陶瓷颗粒在金属基体中的分布状态76

6.2.2 异相颗粒在凝固界面的行为的理论模型77

6.2.3 传统理论模型的实验检验80

6.2.4 界面能理论模型的实验研究81

6.2.5 界面形状的影响87

第7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89

7.1 概述89

7.1.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89

7.1.2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的分类90

7.2 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能91

7.2.1 界面润湿现象91

7.2.2 基体与增强物之间的化学相容性91

7.2.3 界面结合力和界面结合类型98

7.2.4 影响界面稳定性的因素99

7.3 界面的力学特性100

7.3.1 界面的力学环境100

7.3.2 界面残余应力102

7.3.3 界面的力学理论102

7.4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113

8.1.1 固体表面特性与接触理论116

8.1 金属材料的表面摩擦与磨损失效116

第8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磨损与腐蚀失效116

8.1.2 固体表面的摩擦与磨损119

8.1.3 研究表面摩擦磨损失效的基本方法130

8.2 金属腐蚀原理与腐蚀失效132

8.2.1 金属腐蚀原理132

8.2.2 金属腐蚀失效140

第9章 材料表面工程新技术147

9.1 概述147

9.2 化学镀148

9.2.1 化学镀的原理与特点148

9.2.2 化学镀镍-磷合金149

9.2.3 镍磷复合化学镀150

9.2.4 化学镀铜151

9.2.5 非金属材料化学镀151

9.3 化学转化膜152

9.3.2 膜的组织和性能153

9.3.1 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的成膜反应153

9.3.3 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工艺154

9.4 热喷涂155

9.4.1 热喷涂的一般原理156

9.4.2 热喷涂层的结构及其与基体的结合机理156

9.4.3 热喷涂工艺分类及其特点157

9.4.4 热喷涂材料160

9.4.5 热喷涂工艺162

9.5 气相沉积技术166

9.5.1 物理气相沉积(PVD)166

9.5.2 化学气相沉积(CVD)171

9.6 高能束表面改性177

9.6.1 激光束表面改性技术177

9.6.2 离子束表面改性180

参考文献1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