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挺南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挺南志
  • 杨德桂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挺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挺南概况1

大事记10

第一编 自然36

第一章 环境要素36

第一节 位置36

第二节 山脉36

第三节 雨水溪流38

第四节 深潭39

第二章 地形地貌39

第一节 地貌39

第二节 地名相同40

第三章 日照气温41

第一节 日照41

第二节 气候特点42

第四章 谷地43

第一节 溜头谷43

第二节 跳内谷43

第三节 三十六湾谷44

第二编 建制45

第一章 行政建制45

第一节 建国前45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长45

第三节 建国初期45

第四节 公社化时期(1958年9月——1984年5月)46

第五节 恢复乡建制(1984年5月——1992年5月)49

第六节 撤乡并镇后(1992年5月——2014年)50

第二章 党建制50

第一节 公社化前(1955年4月——1958年9月)50

第二节 进入公社化(1958年9月——1966年5月)5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52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6年10月——1984年6月)52

第五节 恢复挺南乡后(1984年6月——1992年5月)53

第六节 撤乡并镇后(1992年5月——2002年5月)54

第七节 人员编制55

第三章 各村概况56

第一节 万里村56

第二节 欧山村60

第三节 新岭村63

第四节 汇江村67

第五节 联岙村69

第六节 西岙村72

第七节 东湖村75

第八节 毛徐村79

第九节 龙船坑村86

第十节 三十六湾村88

第十一节 狮仔村90

第十二节 草白村92

第十三节 横圳村98

第四章 各村负责人(1949年——2002年)102

第一节 万里村102

第二节 欧山村103

第三节 新岭村104

第四节 汇江村105

第五节 联岙村106

第六节 西岙村107

第七节 毛徐村108

第八节 东湖村109

第九节 横圳村110

第十节 狮仔村111

第十一节 草白村112

第十二节 三十六湾村113

第十三节 龙船坑村114

第五章 并村后各村负责人(2002年5月—2015年1月)115

第一节 草白村115

第二节 毛徐村116

第三节 汇山村116

第四节 汇山村(合并后)116

第五节 草白村(合并后)117

第六节 毛徐村(合并后)117

第三编 经济118

第一章 农业118

第一节 土地118

第二节 粮食作物119

第三节 经济作物120

第四节 药用作物121

第五节 饲养业121

第六节 肥料121

第七节 农具122

第八节 家庭副业124

第九节 农粮人员125

第十节 土地开发整理126

第二章 林业126

第一节 基本情况126

第二节 林木毁坏127

第三节 山林防护128

第四节 造林确权129

第五节 乱砍乱伐129

第六节 林场建设130

第七节 木材加工131

第八节 树木种类131

第九节 菌类植物132

第十节 山林动物132

第十一节 山林纠纷133

第十二节 自然灾害133

第十三节 古树老树135

第三章 水利137

第一节 水利建设138

第二节 挺南水库139

第三节 淡水鱼139

第四章 商业141

第一节 路边小店141

第二节 挺南供销分社141

第三节 公路与商机143

第四节 以商为业143

第五节 “广裕生”144

第五章 交通146

第一节 基本情况146

第二节 对公路的渴望152

第三节 环库公路152

第四节 康庄公路153

第五节 机耕路153

第六节 交通工具154

第六章 邮政与电讯155

第一节 邮政155

第二节 电话156

第七章 金融156

第八章 各种工人159

第一节 挑工159

第二节 挑板工161

第三节 扛杉工162

第四节 流动工164

第五节 外包工“代表”165

第六节 新型代表167

第七节 “代表”简介168

第八节 各行各业169

第四编 文化171

第一章 教育171

第一节 清民教育171

第二节 建国初期171

第三节 教育状况(1956年9月——1969年9月)172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174

第五节 走上正常轨道175

第六节 “两基”验收后179

第七节 进入终点180

第八节 挺南附中、挺南中心校教师名单184

第九节 业余教育185

第十节 简易小学187

第十一节 挺南各校情况一览表和有关教育的原始材料188

第二章 文化197

第一节 文化方面的设施197

第二节 文化团体197

第三节 文化个体199

第三章 语言200

第一节 形容词201

第二节 歇后语202

第三节 农谚(举例)206

第四节 警世谚语(举例)208

第五节 寿星陈传累讲的故事210

第四章 少儿游戏214

第五章 景观与遗址221

第一节 飞梁庵221

第二节 醴泉亭223

第三节 烽火台224

第四节 毛徐窑址226

第五节 毛徐台脚石鼓屋226

第六节 尼姑硐227

第七节 四石柱228

第八节 毛徐教堂229

第九节 人工湖230

第十节 草白吴宅231

第十一节 飞丝潭231

第六章 昔时文明232

第一节 女人的小脚232

第二节 男人的辫子233

第三节 裙带子235

第四节 民间老账码236

第五节 田狗灯237

第六节 竽嘟237

第七章 地名诗238

第一节 挺南地名诗238

第二节 廿八都地名诗241

第三节 “2014挺南同乡新春团拜会暨六周年庆”243

第五编 社会245

第一章 革命老区245

第一节 环境影响245

第二节 革命初始245

第三节 党支部建立246

第四节 艰难时期247

第五节 根据地巩固、扩大249

第六节 胜利250

第七节 烈士250

第八节 光荣老区256

(郑加印专访)262

第二章 土改运动265

第一节 摸底、发动、斗争266

第二节 政治情况267

第三节 土地变动268

第四节 没收分配270

第五节 群众组织271

第六节 成份名称271

第三章 医疗卫生273

第一节 缺医少药273

第二节 赤脚医生274

第三节 三十年变异275

第四节 医疗纠纷277

第四章 团体组织278

第一节 各种组织278

第二节 其他组织281

第五章 风土人情282

第一节 婚姻习俗282

第二节 年节与其他习俗285

第三节 “早”287

第四节 “忌”288

第五节 信鬼神290

第六节 庙会291

第七节 戏会292

第八节 小店酒会293

第九节 廊埕会293

第六章 不堪回首294

第一节 陋习294

第二节 歪门邪道295

第三节 法盲无知296

第四节 卖壮丁(卖兵)296

第五节 惨痛教训297

第七章 往事如伤298

第一节 二度办食堂298

第二节 征购299

第六编 人口302

第一章 人口特点302

第一节 人口来源302

第二节 人口质量303

第二章 人口变动情况304

第一节 人口与成份比例304

第二节 人口数据(1981—1990)304

第三节 三率与问题312

第四节 移民315

第三章 人物简介318

第一节 今昔人物318

第二节 英烈名录323

第三节 抗战时期阵亡兵员名录324

第四节 干部、职称、学位名录325

第五节 获奖人员328

第六节 百岁寿星328

第七节 自学成材录328

第八节 能工巧匠329

附一、各村姓氏人口情况表330

附二、关于征求修改意见和征集材料的公开信341

本书参考书目343

《挺南志》编纂过程记要344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