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2575381.jpg)
- 杨将新,李华军,刘东骏编著 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单片机程序设计及应用从基础到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2
第1篇 基础篇2
1.2常用单片机简介3
1.2.1MCs-51单片机3
1.2.2AVR单片机3
1.2.3PIC单片机4
1.2.4EMC单片机5
1.2.5ARM处理器5
1.2.6DSP处理器简介7
1.3MCS-51的内部结构8
1.3.1CPU8
1.3.2存储器12
1.3.3MCS-51的引脚及其功能14
2.1概述17
2.1.2指令中的符号18
2.1.1指令格式18
2.2寻址方式19
2.3数据传送指令22
2.3.1内部数据传送指令22
2.3.2外部数据传送指令25
2.3.3算术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29
2.3.4控制移转和位操作指令35
3.1概述43
3.2MCS-51中断系统44
3.2.1MCS-51的中断源44
3.2.2中断控制功能44
3.2.3中断响应过程47
3.2.4中断响应时间49
3.3MCS-51外部中断扩充方法49
3.3.1利用定时器扩充49
3.3.2中断和查询结合50
3.4应用MCS-51中断51
第2篇 应用篇55
4.1只读存储器ROM55
4.1.1掩模ROM55
4.1.2PROM的原理55
4.1.3EPROM原理56
4.1.4MCS-51单片机程序存储空间的扩展62
4.2随机存储器RAM64
4.2.1常用RAM举例64
4.2.2MCS-51单片机数据存储空间的扩展65
4.2.3片外RAM的访问方法66
4.3FLASH存储器67
4.3.1概述67
4.3.2Atmel公司的AT29CXXX系列存储器68
5.1.1定时器结构70
5.1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70
5.1.2定时器的工作原理71
5.1.3定时器/计数器控制71
5.1.4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73
5.2定时器的操作模式及应用75
5.2.1模式0及应用75
5.2.2模式1及应用76
5.2.3模式2及应用77
5.2.4模式3及应用78
6.1并行I/O接口概述80
6.1.1I/O接口的作用80
6.1.2外部设备编址81
6.1.3传送I/O数据的4种方式83
6.1.4I/O接口的类型83
6.2.2并行I/O端口应用举例84
6.2MCS-51并行I/O端口及其应用84
6.2.1MCS-51内部并行I/O端口及其应用84
7.1串行通信基础97
7.1.1串口通信协议97
7.1.2网络层次99
7.1.3RS-232/RS-422/RS-485串行数据接口标准102
7.1.4串行口的其他知识106
7.1.5以太网标准108
7.2MCS-51的串行接口109
7.2.1串行口结构109
7.2.2串行口的工作方式112
7.2.3串口通信的波特率114
7.3MCS-51单片机与RS-232接口通信应用115
7.3.1实现通信校验115
7.3.2单片机与PC机使用自定义协议通信126
7.3.3单片机与触摸屏通信130
7.4MCS-51单片机与RS-485接口通信应用136
7.4.1常用RS-232转RS-485设备136
7.4.2RS-485的可靠性问题137
7.4.3多机通信138
8.1以太网协议143
8.2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144
8.2.1主要性能144
8.2.2内部结构144
8.2.3内部RAM地址空间分配145
8.2.4I/O地址分配145
8.3接口电路设计146
8.3.18052与RTL8019AS的接口电路146
8.3.2RTL8019AS与93C46的连接148
8.3.380C52与存储器62256连接148
8.4.1复位RTL8019AS149
8.3.4以太网接口149
8.4程序设计149
8.4.2RTL8019AS的检测和初始化150
8.4.3RTL8019AS的数据接收过程153
8.4.4接收缓冲环溢出处理154
8.4.5网卡的数据发送过程158
8.5程序设计实例159
8.5.1实现ARP协议159
8.5.2ARP协议的处理过程160
8.6应用3线制Microware串行总线93C46162
8.6.13线制串行总线162
8.6.23线制Microwave总线的EEPROM162
8.6.393C46应用163
9.1.1I2C总线的基本结构175
9.1I2C总线的概念175
9.1.2I2C总线上的时钟信号176
9.1.3I2C总线的数据传输176
9.2模拟I2C总线的C程序177
9.3I2C接口的应用184
9.3.1基于I2C存储卡的设计184
9.3.2程序设计186
10.1DS130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91
10.1.1引脚功能表及内部结构191
10.1.2DS1302的控制字192
10.1.3复位192
10.1.4数据输入输出193
10.1.5DS1302的寄存器193
10.2DS1302在测量系统中的硬件电路193
11.1开发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过程202
第3篇 开发篇202
11.2单片机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206
11.2.1单片机开发系统的功能207
11.2.2单片机开发系统实例209
11.2.3单片机应用系统调试211
11.3单片机系统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214
11.3.1抗干扰技术的重要性214
11.3.2可靠性设计任务与方法215
11.4软件抗干扰原理与方法218
11.4.1软件抗干扰218
11.4.2数字滤波方法220
11.4.3指令冗余方法230
11.4.4软件陷阱技术231
11.4.5看门狗技术232
11.4.6故障自动恢复处理程序235
11.4.7干扰避开法239
11.4.8开关量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设计241
12.1设计步骤243
12.2绘制原理图244
12.2.1新建设计244
12.2.2新建原理图文件244
12.2.3添加元件库245
12.2.4添加元件246
12.2.5建立新的元件库247
12.2.6编辑元件属性250
12.2.7连接元件250
12.2.8放置接点251
12.2.9放置电源与接地元件251
12.2.10添加网络标号252
12.2.11检查252
12.3创建网络表253
12.2.12保存文件253
12.4.1新建图文件254
12.4绘制PCB图254
12.4.2电路板的工作层257
12.4.3载入图中259
12.4.4新建元件261
12.4.5载入网络表263
12.4.6电路板的元件布局265
12.4.7设置布线规则267
12.4.8布线268
12.4.9制作的注意事项270
13.1开发流程271
13.1.1μVision2272
13.1.2C51编译器和A51汇编器272
13.1.3LIB51库管理器272
13.1.7RTX51实时操作系统273
13.2开发环境273
13.1.4BL51连接器/定位器273
13.1.6Monitor-51273
13.1.5μVision2源代码级调试器273
13.3菜单栏、工具栏及快捷键275
13.3.1View菜单275
13.3.2Proiect菜单276
13.3.3Debug菜单277
13.4C51交叉编译器279
13.4.1数据类型279
13.4.2存储器类型280
13.4.3存储模式281
13.4.4指针281
13.4.6中断服务函数283
13.4.5重入函数283
13.4.7参数传递284
13.4.8函数返回值284
13.4.9C51和汇编语言的接口284
13.4.10代码优化285
13.4.11代码生成选项286
13.4.12库函数286
13.4.13内联的库函数287
13.5创建应用287
13.5.1创建项目287
13.5.2启动μVision2并创建一个项目287
13.5.3新建一个源文件289
13.5.4增加和配置启动代码290
13.5.6构建项目并生成HEX文件291
13.5.5为目标设置工具选项291
13.6使用μVision2调试程序293
13.6.1设置断点293
13.6.2运行程序294
13.6.3查看变量内容294
13.6.4查看CPU寄存器294
13.6.5查看存储器295
13.6.6查看标记296
14.1汇编语言的构成297
14.1.1MCS-51汇编伪指令297
14.1.2Keil中的部分汇编伪指令300
14.2汇编语言的编程步骤304
14.3编程实例305
14.3.1LED指示灯程序305
14.3.2软件延时程序308
14.3.37段数码管显示程序310
14.3.4分支程序313
14.3.5逐次比较法查表程序314
14.3.6串行EEPROM(X25045)操作程序316
14.4基于MCS-51单片机的数字式热敏电阻温度计319
15.1C语言概述323
15.2C51的基本语法324
15.2.1数据类型324
15.2.2常量325
15.2.3变量326
15.2.4运算符与表达式326
15.2.5复合语句328
15.2.6条件语句328
15.2.7开关语句329
15.2.8循环语句330
16.1十六进制&BCD码的相互转换程序333
16.2定时器和计数器生成程序335
16.3电热壶控制程序338
16.4软件看门狗程序341
16.5一阶惯性滤波程序344
16.6二分法查表程序350
16.7时间倒计时程序355
16.8FLASH操作程序358
16.9温度芯片DS1820读写程序363
16.10基于MCS-51单片机控制SED1335液晶显示371
16.11基于MCS-51单片机控制触摸控制芯片MXB7843377
16.12基于MCS-51单片机时钟的数字钟381
16.13基于MCS-51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393
16.14简易数字电压表设计398
16.15基于MCS-51单片机的对时钟芯片DS1302的控制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