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研究——生产力标准的正确认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研究——生产力标准的正确认识与应用
  • 余育德 毕静涛 著
  •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研究——生产力标准的正确认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篇1

代序: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几个理论问题1

绪论:生产、生活、价值、价值观念与价值标准1

前言页1

生产力标准生长于唯物史观1

一、生产力标准的理论根据1

第一章 生产力标准的形成和发展1

一、社会生产与社会价值2

劳动生产创造了人2

人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创造价值3

价值实现在人的生活中6

生产力标准是历史辩证法的升华7

二、价值、价值观念与价值标准8

价值是对象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8

二、生产力标准的实践基础11

生产力标准是在社会主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11

价值观念是社会价值关系的反映12

价值标准是价值观念的评价尺度化14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晶15

三、生产力标准是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产物16

“反右倾”反了从实际出发16

价值观念的发生17

三、价值观念的发生和发展17

批“唯生产力论”批了唯物史观18

价值观念的发展20

两个标准的提出和实践是唯物辩证法的新胜利22

一、生产力标准的涵义25

生产力标准的广义25

价值观念的三种异化形态及其复归25

第二章 生产力标准的涵义、本质和作用25

生产力标准的狭义27

生产力标准的广义与狭义的关系32

二、生产力标准的本质和作用35

生产力标准的价值本质35

生产力标准的主要作用38

第三章 生产力标准的基本特征47

一、生产力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47

生产力标准的绝对性47

生产力标准的相对性52

在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中把握生产力标准55

二、生产力标准的战略性与战术性58

生产力标准的战略性58

生产力标准的战术性61

在战略性和战术性的统一中把握生产力标准63

生产力标准的直接性65

三、生产力标准的直接性与间接性65

生产力标准的间接性67

在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中把握生产力标准70

附:生产力标准作用轨迹模式图71

第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价值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72

一、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的基础72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根本标准72

生产力标准决定着各种社会价值标准77

附:社会主义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79

二、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体系的基本层面80

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切领域文化层面的主要价值标准80

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商贸是经济层面的主要价值标准82

有利于发展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政治层面的主要价值标准83

有利于发展文明情操是精神层面的主要价值标准86

三、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最高价值标准88

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最高的价值标准88

根本标准与最高标准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90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93

实践篇97

第五章 生产力标准与经济体制改革97

一、改革的社会价值97

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的客观要求97

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99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02

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判别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10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104

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体制106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衡量经济体制改革价值的根本标准109

三、治理整顿的价值与价值标准112

治理整顿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需要112

治理整顿是实现改革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113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治理整顿的根本价值标准115

第六章 生产力标准与政治体制改革117

一、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优越的117

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117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21

二、我们的政治体制中有失去价值的部分125

权力过分集中是不合理的125

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的影响产生着负价值127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标准131

有利于发展民主法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标准131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标准135

第七章 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8

一、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38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138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140

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143

理想的价值在于振奋全国人民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14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147

道德的价值在于树立和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150

民主、法制和纪律的价值在于推进并保证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152

科学文化的价值在于提高人民的文明水平154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标准155

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价值标准155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价值标准157

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高价值标准160

一、科学技术的价值163

科学是文明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标志163

第八章 生产力标准与科学技术16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0

二、社会科学的价值177

社会科学的价值与自然科学的价值177

社会科学的价值与根本价值179

社会科学也涵有生产力的属性182

三、科学技术的价值标准与生产力标准186

科学的直接价值标准是揭示真理186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科学技术的根本价值标准189

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价值标准190

一、人与生产193

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193

第九章 生产力标准与人的价值193

两种生产的价值关系200

现代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是科学技术修养204

二、人的价值及其衡量标准207

人的价值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207

个人价值是创造与享用的统一209

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213

人口再生产的价值标准216

第十章 生产力标准与环境保护问题222

一、生产力的发展突出了环境保护问题222

环境是人创造和享用价值的基本条件223

生产既创造价值又隐涵有负价值225

二、环境保护的价值231

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的价值231

环境保护就是保护资源的价值233

保护环境的价值是创造和发展价值的必备条件235

三、保护环境的价值标准236

有利于人的需要是环境保护的直接价值标准236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环境保护的根本价值标准237

批判篇239

第十一章 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反思239

一、从生产力标准看传统价值观239

经济价值观239

道德价值观243

知识价值观245

人生价值观247

二、传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250

非宗教性250

以道德为本位254

持中贵和257

三、批判式认同与创造性转化261

传统价值观不能丢弃261

传统价值观必须变革264

建立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268

第十二章 资产阶级价值观剖析270

资产阶级价值观产生于对封建的批判271

一、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形成271

资产阶级价值观对西方古典文化的扬弃273

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发展变化276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特点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影响276

资产阶级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走势279

三、资产阶级价值观对世界文明的作用和影响281

资产阶级价值观为资本主义的繁荣和衰亡都奠定了思想基础281

推行资产阶级价值观是当代资产阶级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286

一、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的产生290

17、18世纪的动荡欧洲290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292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的历史进步性294

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的历史性294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的局限性和虚伪性296

虚伪的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是当代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的工具298

第十三章 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及其蜕变299

三、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30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由、平等、人权价值观301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自由、平等、人权305

第十四章 生产力标准将引导社会主义走向新的伟大胜利308

一、社会制度的价值308

社会制度是发展变化的308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价值的根本标准312

资本主义制度的价值也是历史性的314

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性323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及其价值323

社会主义社会也是曲折发展的327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330

三、生产力准标是新的大发展的契机336

前一阶段走弯路主要是没有转换好历史主题336

社会主义的价值将随生产力标准的广泛实践与日俱增340

专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342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特点342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价值理论345

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思想355

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