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德著作全集 第7卷 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康德著作全集 第7卷 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 李秋零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德著作全集 第7卷 学科之争实用人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798年 学科之争&李秋零 译3

题献词4

前言5

第一篇 哲学学科与神学学科的争执12

导论13

各学科的一般划分14

第一章 各学科的关系17

第一节 高等学科的概念和划分17

一、神学学科的特性19

二、法学学科的特性20

三、医学学科的特性22

第二节 低等学科的概念和划分23

第三节 高等学科与低等学科的违法争执25

第四节 高等学科与低等学科的合法争执28

结论31

第二章 附录:借助神学学科和哲学学科之间争执的实例来解释各学科的争执32

一、争执的内容32

二、解决争执的哲学释经原理34

三、事关释经原理的指责及其答复41

总的附释:论宗教教派45

学科之争的媾和与调停59

附录:关于神圣经书的实践利用和可能存续时间的圣经历史学问题66

附录:论宗教中的一种纯粹的神秘主义68

第二篇 哲学学科与法学学科的争执75

重新提出的问题:人类是否在不断地向着更善进步?76

一、人们在这里想要知道什么?76

二、人们如何能够知道它?76

三、关于人们想对未来预知的东西之概念的划分78

四、进步课题不能通过经验来直接解决79

五、然而,预卜的人类历史却必须与某种经验相联系81

六、我们时代的一个证明人类道德趋势的事件82

七、预卜的人类历史84

八、论着眼于向世界福利进步的准则在公开方面的困难86

九、向着更善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收益?88

十、惟有在什么样的秩序中才能够期待向着更善的进步?90

结束语91

第三篇 哲学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争执92

论心灵通过纯然的决心来控制其病感的力量93

致宫廷顾问胡弗兰德教授先生的一封回信93

论人的心灵通过纯然的坚定决心来控制其病感的力量94

养生学的原理96

一、论忧郁症99

二、论睡眠100

三、论饮食103

四、论出自思维不是时候的病感104

五、论在呼吸时通过决心来清除和预防病感105

六、论这种紧闭双唇呼吸的习惯的结果107

结束语108

后记110

实用人类学&李秋零 译113

前言114

第一部分 人类学的教学法——论既认识人的内心又认识其外表的方式118

第一卷 论认识能力119

论对自己的意识119

论自我主义120

附释:关于自我主义语言的格式122

论对自己表象的自主意识123

论对自己的观察124

论我们没有意识到就拥有的表象127

论对自己表象的意识中的清晰和不清晰130

论与知性相反的感性133

为感性辩护136

针对第一条控告为感性辩护137

针对第二条控告为感性辩护137

针对第三条控告为感性辩护138

论一般认识能力方面的能139

论用感官幻相所做的人为游戏142

论所允许的道德外表144

论五种感官146

论触觉感官147

论听觉感言148

论视觉感官148

论味觉和嗅觉的感官149

关于外部感官的总附释150

问题151

论内部感官153

论感官感觉在程度上增强或者减弱的原因155

一、对比155

二、新颖156

三、变换156

四、直到饱和的提高157

论感官能力的受阻、削弱和完全丧失158

论想象力160

论不同种类的感性创作能力167

一、论造型的感性创作能力167

二、论联想的感性创作能力168

三、论亲缘关系的感性创作能力169

论通过想象力使过去和未来成为现在的能力175

一、论记忆175

二、论预见能力178

三、论预卜能力180

论健康状态中不自主的创作,亦即论做梦182

论标记能力183

附录187

论建立在知性之上的认识能力189

划分189

三种高级认识能力相互之间的人类学比较190

论灵魂在其认识能力方面的孱弱和疾病195

一、总的划分195

二、论认识能力中的心灵孱弱197

三、论心灵的疾病205

零散的附释210

论认识能力中的种种才能214

论比较性的机智和玄想性的机智的属差214

一、论生产性的机智214

二、论洞察力或者探究能力217

三、论认识能力的原创性或者天才218

第二卷 愉快和不快的情感224

划分224

论感性的愉快224

一、论对适意者的情感或者在感觉到一个对象时的感性愉快224

用例证来说明226

论无聊和消遣227

二、论对美者的情感[亦即在被反思的直观中部分是感性的部分是理智的愉快],或者论鉴赏233

鉴赏包含着一种从外部促进道德性的趋势238

关于鉴赏的人类学说明239

一、论时尚鉴赏239

二、论艺术鉴赏240

论奢靡244

第三卷 论欲求能力246

论与情欲相对置的激情246

专论激情248

一、心灵在激情方面的掌控248

二、论不同的激情本身249

论胆怯和勇敢250

论就其目的而言削弱自身的激情254

论大自然用来机械地促进健康的激情256

总的附释258

论情欲260

情欲的划分262

一、论作为情欲的自由偏好262

二、论作为情欲的复仇欲265

三、论对一般而言影响别人的能力的偏好266

1.求名欲267

2.统治欲268

3.占有欲268

论作为情欲的妄念的偏好269

论最高的、自然的善270

论最高的、道德的 自然的善271

第二部分 人类学的个性法——论从外表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278

划分279

一、人格的个性279

(一)论天性279

(二)论气质280

1.情感的气质281

A.开朗的人的多血质气质281

B.深沉的人的黑胆汁质气质282

2.行为的气质282

C.热血的人的胆汁质气质282

D.冷血的人的黏液质气质283

(三)论作为思维方式的个性285

论仅仅由人具有一种个性或者没有个性而产生的特性287

论相面术289

论大自然导向相面术290

相面术的划分291

1.论脸型291

2.论面部特征上具有个性的东西293

3.论神情的具有个性的东西294

零散的附释295

二、性别的个性297

零散的附释300

实用的结论302

三、民族的个性305

四、种族的个性315

五、类的个性316

对人类个性的描述的基本特征325

中德人名对照表330

后记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