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诊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诊断学
  • 孙九伶主编;于三新,须建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8页
  • 文件大小:326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问诊5

第一节 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

一、问诊的方法5

二、问诊的注意事项6

第二节 特殊情况的问诊6

(一)缄默与忧伤6

(二)焦虑与抑郁7

(三)愤怒与敌意7

(四)精神疾病病人7

(五)语言障碍7

(六)残疾病人的问诊7

(七)儿童的问诊8

(八)老年人的问诊8

第三节 问诊的内容8

一、一般项目8

二、主诉8

三、现病史8

四、既往史9

五、个人史10

六、婚姻史11

七、月经史11

八、生育史11

九、家族史11

第二篇 常见症状13

第一节 发热13

第二节 皮肤粘膜出血16

第三节 水肿17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18

第五节 咯血20

第六节 胸痛21

第七节 发绀22

第八节 呼吸困难24

第九节 心悸25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26

第十一节 呕血28

第十二节 便血29

第十三节 腹痛30

第十四节 腹泻32

第十五节 黄疸33

第十六节 血尿35

第十七节 尿频、尿急与尿痛36

第十八节 头痛37

第十九节 眩晕39

第二十节 晕厥40

第二十一节 抽搐42

第二十二节 意识障碍43

第三篇 体格检查48

第一章 基本检查方法48

第一节 视诊48

一、视诊内容48

二、视诊注意事项48

第二节 触诊48

一、触诊方法48

二、触诊注意事项49

第三节 叩诊50

一、叩诊方法50

二、叩诊音51

三、叩诊注意事项51

第四节 听诊51

一、听诊方法52

二、听诊注意事项52

第五节 嗅诊52

一、嗅诊方法52

二、异常气味及临床意义53

第二章 一般检查54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54

一、性别54

二、年龄54

三、生命征54

四、发育与体型58

五、营养状态58

六、意识状态59

七、语调与语态60

八、面容与表情60

九、体位61

十、姿势62

十一、步态62

第二节 皮肤63

一、颜色63

二、湿度64

三、弹性64

四、皮疹64

五、脱屑65

六、皮下出血65

七、蜘蛛痣与肝掌65

八、水肿66

九、皮下结节66

十、瘢痕67

十一、毛发67

第三节 淋巴结67

一、表浅淋巴结分布67

二、检查顺序、方法、内容68

三、淋巴结肿大68

第三章 头部检查70

第一节 头发和头皮70

第二节 头颅70

一、检查内容及方法70

二、常见颅形70

三、头部运动异常71

第三节 颜面及其器官71

一、眼71

二、耳75

三、鼻76

四、口77

五、腮腺80

第四章 颈部检查81

一、颈部的外形与分区81

二、颈部的姿势与运动81

三、颈部包块81

四、颈部血管81

五、甲状腺82

六、气管83

第五章 胸部检查85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85

一、自然标志的划分85

二、肺叶在胸壁上的投影87

第二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87

一、胸廓87

二、胸壁88

三、乳房88

第三节 肺和胸膜90

一、视诊90

(一)呼吸运动90

(二)呼吸频率91

(三)呼吸节律91

(四)呼吸深度91

二、触诊91

(一)胸廓扩张度91

(二)语音震颤92

(三)胸膜摩擦感92

三、叩诊93

(一)叩诊方法93

(二)体位与姿势93

(三)顺序93

(四)注意事项93

(五)影响叩诊音的主要因素93

(六)正常胸部叩诊音的分布93

(七)肺界的叩诊94

(八)病理性叩诊音95

四、听诊95

(一)正常呼吸音95

(二)异常呼吸音96

(三)啰音97

(四)语音共振99

(五)胸膜摩擦音99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00

一、肺实变100

二、支气管哮喘100

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0

四、胸腔积液101

五、气胸101

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2

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102

第五节 心脏检查103

一、视诊103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103

(二)心尖搏动103

(三)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104

二、触诊105

(一)心前区搏动105

(二)震颤105

(三)心包摩擦感105

三、叩诊106

(一)叩诊方法106

(二)叩诊顺序(有两种方法)106

(三)正常心浊音界106

(四)心浊音界改变106

四、听诊107

(一)心瓣膜听诊区107

(二)心瓣膜的听诊顺序108

(三)听诊内容108

第六节 血管检查118

(一)手背浅静脉充盈度118

(二)血管紧张度118

(三)动脉壁的情况118

(四)肝-颈静脉回流征118

(五)静脉杂音119

(六)动脉杂音119

(七)周围血管征119

(八)血压119

(九)中心静脉压121

(十)微循环血液灌流量的判断121

(十一)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判断122

第七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122

一、二尖瓣狭窄122

(一)症状122

(二)体征122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2

(一)症状123

(二)体征123

三、主动脉瓣狭窄123

(一)症状123

(二)体征123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3

(一)症状123

(二)体征123

五、心包积液123

(一)症状124

(二)体征124

六、心功能不全124

(一)左心功能不全124

(二)右心功能不全124

(三)全心功能不全124

(四)心功能分级124

七、高血压125

第六章 腹部检查128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128

一、体表标志128

二、腹部分区129

(一)四区分法129

(二)九区分法129

第二节 视诊130

一、腹部外形130

(一)腹部膨隆130

(二)腹部凹陷131

二、呼吸运动131

三、腹壁静脉131

(一)检查血流方向的方法131

(二)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对血管阻塞部位的判断132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132

五、腹壁其他情况133

第三节 触诊133

一、检查方法133

二、腹壁紧张度134

三、压痛及反跳痛134

四、腹部包块134

(一)腹部生理性包块的常见原因135

(二)腹部病理性包块的常见病因135

(三)描述内容136

五、液波震颤136

六、肝触诊137

(一)触诊方法137

(二)描述内容137

七、胆囊触诊138

八、脾触诊138

(一)检查方法138

(二)脾大的测量法139

(三)脾大的特点139

(四)脾大的常见原因139

(五)脾触诊的注意事项140

九、胰腺触诊140

十、肾触诊140

(一)检查方法140

(二)肾和输尿管压痛点141

十一、振水音141

第四节 叩诊141

一、腹部叩诊音142

二、肝叩诊142

三、胃泡鼓音区及脾叩诊142

四、移动性浊音142

五、肋脊角叩击痛143

六、膀胱叩诊143

第五节 听诊143

一、肠鸣音144

二、血管杂音144

三、搔弹音144

第六节 腹部常见疾病的症状与体征144

一、急性胆囊炎144

(一)症状145

(二)体征145

二、急性阑尾炎145

(一)症状145

(二)体征145

三、肠梗阻145

(一)症状145

(二)体征145

四、急性腹膜炎145

(一)症状146

(二)体征146

五、消化性溃疡146

(一)症状146

(二)体征146

六、肝硬化146

(一)症状146

(二)体征147

第七章 肛门、直肠、生殖器149

一、肛门与直肠149

(一)视诊149

(二)触诊150

二、生殖器151

(一)男性生殖器151

(二)女性生殖器152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154

一、脊柱154

(一)脊柱弯曲度154

(二)脊柱活动度154

(三)脊柱压痛与叩击痛154

二、四肢155

(一)形态异常155

(二)运动功能障碍157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158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158

(一)嗅神经158

(二)视神经158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159

(四)三叉神经160

(五)面神经160

(六)位听神经160

(七)舌咽、迷走神经161

(八)副神经161

(九)舌下神经161

第二节 运动系统检查162

(一)肌营养162

(二)肌张力162

(三)肌力162

(四)不随意运动163

(五)共济运动163

(六)姿势及步态163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163

(一)浅感觉检查164

(二)深感觉检查164

(三)复合感觉检查164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164

(一)浅反射164

(二)深反射165

(三)病理反射166

(四)脑膜刺激征167

(五)Lasegue征167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168

(一)一般观察168

(二)自主神经反射168

第六节 昏迷的检查169

(一)一般检查169

(二)神经系统检查170

第七节 失语症、失用症和失认症的检查170

(一)失语症检查171

(二)失用症、失认症检查171

第四篇 病历书写173

第一章 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173

第二章 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174

第一节 住院期间病历174

一、住院病历174

(一)住院病历格式与内容174

(二)住院病历举例177

二、常用医疗文件180

(一)入院记录180

(二)病程记录180

(三)会诊记录180

(四)转科记录180

(五)出院记录181

(六)死亡记录181

(七)其他181

三、再次住院病历181

四、表格式住院病历181

第二节 门诊病历187

一、书写要求187

二、书写内容187

(一)初诊187

(二)复诊187

三、门诊病例举例188

第五篇 实验诊断191

第一章 概述191

一、实验诊断学的临床应用和评价191

(一)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191

(二)参考值191

(三)临床医学决定水平192

(四)影响实验诊断结果的常见因素192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193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193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193

二、红细胞检验193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193

(二)红细胞形态的改变194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195

(四)红细胞平均值195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195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196

三、白细胞检验197

(一)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和形态检查197

(二)类白血病反应200

四、血细胞分析仪参数与细胞直方图200

(一)血细胞分析仪参数200

(二)细胞直方图200

第二节 溶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01

一、溶血性疾病的分类201

二、溶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程序202

三、溶血性疾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02

(一)确定溶血存在的实验室检查202

(二)溶血性疾病的病因诊断202

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203

一、血液黏度203

(一)全血黏度203

(二)血浆黏度203

(三)红细胞变形性204

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04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205

一、骨髓标本的采集方法205

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分析205

(一)正常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及其意义205

(二)常用细胞化学染色207

(三)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评价207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207

一、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检测207

二、血小板的检测208

三、凝血因子的检查209

(一)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检查209

(二)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检查209

四、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209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查210

六、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210

(一)出血性疾病的检查步骤210

(二)DIC的组合试验210

(三)血栓前状态的组合试验211

第六节 输血检查211

一、血型211

(一)红细胞血型系统211

(二)其他血型系统211

二、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12

(一)ABO血型212

(二)Rh血型213

(三)交叉配血试验213

三、输血与成分输血213

(一)血液及红细胞成分输注213

(二)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制品输注214

(三)血小板制品输注214

(四)血浆及血浆蛋白制品的输注214

四、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性疾病215

(一)输血的不良反应215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216

第三章 体液和分泌液检验217

第一节 尿液检验217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217

二、尿液一般检验217

(一)一般性状检查217

(二)化学检验218

(三)显微镜检查220

三、尿液的其他检验224

四、常见泌尿系统疾病尿液检验特征224

第二节 粪便检验225

一、粪便标本的采集和保存225

二、一般性状检查225

三、显微镜检查226

(一)细胞226

(二)寄生虫卵和原虫检查226

四、化学检查226

(一)隐血试验226

(二)胆汁成分检查227

五、细菌学检查227

第三节 痰液检验228

一、标本采集228

(一)采集方法228

(二)采集时间228

(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228

(四)防腐剂的使用和保存228

二、一般性状检查228

(一)量228

(二)颜色228

(三)气味228

(四)性状及异物228

三、显微镜检查229

四、免疫学检查230

五、细菌培养230

第四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230

一、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的采集230

二、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检查的临床应用230

第五节 脑脊液检验231

一、脑脊液的采集及检查适应证231

二、一般性状检查231

三、化学检查231

(一)蛋白质231

(二)糖测定232

(三)氯化物232

(四)酶测定232

四、显微镜检查232

五、细菌学检查233

六、常见脑脊液检查结果与疾病的关系233

第六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234

一、浆膜腔积液标本的采集234

二、一般性状检查234

(一)量、颜色和透明度234

(二)凝固性234

(三)相对密度234

三、显微镜检查235

(一)细胞计数235

(二)细胞分类235

(三)寄生虫235

(四)肿瘤细胞检查235

四、化学检查235

(一)酸碱度235

(二)总蛋白235

(三)葡萄糖236

(四)脂类236

(五)酶测定236

五、微生物与免疫学检查236

六、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236

第七节 阴道分泌物(白带)检验237

一、标本采集方法237

二、显微镜检查237

(一)阴道清洁度检验237

(二)其他检验237

三、肿瘤细胞检查238

四、微生物学检查238

第八节 精液检验238

一、标本采集和保存238

二、常规检查238

三、化学检查239

四、免疫学检查239

(一)抗精子抗体(AsAb)的检测239

(二)精浆免疫球蛋白测定239

五、精子功能检查239

第九节 前列腺液240

一、标本采集240

二、常规检查240

三、生物化学检查240

第四章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41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的检查241

一、血清尿素测定241

二、血清肌酐测定241

三、血清尿酸测定242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42

第二节 肾小管功能试验242

一、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试验242

二、尿渗透浓度测定243

三、酚红排泌试验243

四、酸碱平衡功能试验244

第三节 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244

第四节 肾功能试验的选择与应用244

第五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46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46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246

(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及清蛋白、球蛋白比值测定246

(二)血清蛋白电泳246

(三)血清前清蛋白测定247

(四)血浆凝血因子测定247

(五)血氨测定247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查247

(一)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测定247

(二)阻塞性脂蛋白X测定247

三、胆红素代谢的检查248

四、胆汁酸代谢检查248

五、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248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249

(二)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的测定250

(三)γ-谷氨酰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250

第二节 肝脏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250

一、肝脏实验室检查的选择原则250

二、筛选组合肝功能试验251

第六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252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252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252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52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253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253

一、血清脂质(甘油三酯)检测253

二、血清脂蛋白检测253

(一)脂蛋白电泳测定253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254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254

(四)脂蛋白(α)测定254

三、血清载脂蛋白检测254

(一)载脂蛋白A1测定254

(二)载脂蛋白B测定254

第三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255

一、血清阳离子检测255

(一)血钾测定255

(二)血钠测定255

(三)钙测定255

二、血清阴离子检测255

(一)氯测定255

(二)血无机磷测定256

第四节 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256

一、血清铁检测256

二、总铁结合力检测256

三、铁蛋白检测257

第五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257

一、心肌酶测定257

(一)肌酸激酶测定257

(二)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257

(三)乳酸脱氢酶测定257

(四)乳酸脱氨酶同工酶测定258

二、心肌蛋白检测258

(一)肌钙蛋白T测定258

(二)肌红蛋白测定259

第六节 其他血清酶检测259

一、酸性磷酸酶检测259

二、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检测259

第七节 血气分析259

第八节 内分泌激素检测260

一、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激素检测261

(一)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测定261

(二)三碘甲腺原氨酸和游离型三碘甲腺原氨酸测定261

(三)甲状旁腺激素测定261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261

(一)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皮质类固醇测定261

(二)血皮质醇和尿游离皮质醇测定262

(三)血浆和尿醛固酮测定262

三、肾上腺髓质激素检测263

(一)尿儿茶酚胺测定263

(二)尿香草扁桃酸测定263

第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64

第一节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264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分类264

二、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查与临床意义264

第二节 血清补体检测265

一、补体的命名与性质265

二、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265

三、血清补体C3测定265

四、补体C4检测265

第三节 细胞免疫的检测265

一、T细胞免疫功能检测266

(一)E玫瑰花结形成试验266

(二)T细胞转化试验266

(三)T细胞分化抗原的测定266

二、B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267

(一)B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的测定267

(二)红细胞-抗体-补体花结形成试验267

(三)B细胞分化抗原的测定267

三、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268

(一)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测定268

(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的测定268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检查268

一、类风湿因子测定268

二、抗核抗体的检查269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69

一、肿瘤标志物的分类269

二、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269

(一)甲胎蛋白测定269

(二)癌胚抗原的测定269

(三)癌抗原125测定270

(四)癌抗原15-3测定270

(五)α-L-岩藻糖甙酶测定270

第六节 感染免疫的检测270

一、细菌感染免疫的检测270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的试验270

(二)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271

(三)肥达反应271

(四)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271

(五)其他免疫检测271

二、病毒感染免疫检测271

(一)嗜异性凝集试验及吸收试验271

(二)汉坦病毒抗体IgM测定272

(三)其他病毒的免疫检测272

三、寄生虫感染免疫检测272

(一)弓形虫抗体和DNA测定272

(二)疟原虫抗体和抗原测定272

(三)其他免疫检测272

四、常见性传播性疾病的免疫检测272

(一)艾滋病血清学检查273

(二)梅毒血清学检查273

(三)沙眼衣原体IgG、IgM抗体测定273

五、其他感染免疫的检测273

(一)外-斐反应273

(二)冷凝集素试验274

第七节 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查274

(一)甲型肝炎的检查274

(二)乙型肝炎的检查274

(三)丙型肝炎的检查274

(四)丁型肝炎的检查274

(五)戊型肝炎的检查275

(六)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275

第八节 冠状病毒感染的检测275

第八章 临床药物监测和毒品检测277

第一节 临床药物监测277

一、临床药物监测的概念277

二、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277

三、监测标本采集时间278

四、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78

五、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278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278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279

第二节 毒品检测279

一、毒品的概念279

二、毒品分类279

(一)麻醉药品279

(二)精神药物279

(三)其他280

三、滥用毒品药物的分析检测280

第六篇 医学影像诊断281

第一章 总论281

第一节 X线成像281

一、X线的产生281

二、X线的特性282

三、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282

四、X线检查方法283

五、X线诊断的原则与步骤285

六、X线的防护286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286

一、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286

二、CT图像的特点287

三、CT检查技术287

四、CT图像的分析与诊断方法288

五、CT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288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289

一、MRI成像的基本原理289

二、磁共振基本设备290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290

四、磁共振成像的分析与诊断方法291

五、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评价292

第二章 呼吸系统293

第一节 X线诊断293

一、呼吸系统X线检查方法293

二、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293

三、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297

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299

第二节 CT诊断305

一、检查方法及技术305

二、临床应用306

第三节 MRI诊断307

一、检查方法307

二、临床应用307

第三章 循环系统308

第一节 X线诊断308

一、心、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308

二、心、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309

三、心、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312

四、心、大血管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316

第二节 CT诊断319

第三节 MRI诊断320

第四章 消化系统321

第一节 消化系统X线诊断321

一、食管与胃肠X线检查方法321

二、食管与胃肠正常X线表现322

三、胃肠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324

四、食管与胃肠常见病的X线诊断325

五、急腹症326

六、胆系疾病X线诊断327

第二节 CT诊断327

一、食管与胃肠疾病CT诊断327

二、肝脏疾病CT诊断327

三、胆系疾病CT诊断328

四、胰腺疾病CT诊断329

第三节 肝脏疾病MRI诊断329

一、肝脏MRI正常表现329

二、肝脏常见病变MRI表现329

第五章 泌尿系统330

第一节 泌尿系统X线诊断330

一、泌尿系统X线检查方法330

二、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330

三、泌尿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331

第二节 泌尿系统CT诊断332

一、泌尿系统CT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32

二、泌尿系统常见病的CT诊断332

第三节 泌尿系统MRI诊断334

一、MRI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34

二、肾脏疾病MRI诊断334

第六章 生殖系统335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X线诊断335

一、女性生殖系统X线检查方法和正常表现335

二、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表现335

三、妇科常见病X线诊断335

第二节 生殖系统CT与MRI诊断336

一、女性生殖系统CT与MRI诊断336

二、男性生殖系统CT与MRI诊断336

第七章 骨骼肌肉和关节系统338

第一节 骨与关节系统X线诊断338

一、骨与关节X线检查方法338

二、骨与关节正常X线表现338

三、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339

第二节 骨与关节常见病的X线诊断341

一、骨与关节外伤341

二、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342

三、骨与关节结核343

四、常见慢性骨关节病343

五、骨肿瘤344

第三节 CT诊断345

第四节 MRI诊断346

一、长骨、四肢关节与软组织346

二、骨髓346

三、脊柱346

第八章 中枢神经系统347

第一节 X线诊断347

一、正常X线表现347

二、异常X线表现349

第二节 CT诊断349

一、检查方法349

二、脑CT正常表现350

三、颅脑常见疾病CT诊断353

第三节 MRI诊断357

一、正常MRI表现357

二、颅脑常见疾病的MRI诊断359

第九章 眼、耳、鼻、咽喉361

第一节 鼻窦361

一、X线诊断361

二、CT与MRI诊断362

第二节 乳突362

一、X线诊断362

二、CT和MRI诊断363

第十章 介入放射学364

第一节 血管介入技术364

一、经导管栓塞术364

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365

三、心脏瓣膜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365

四、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366

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66

六、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366

七、血栓清除术366

八、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367

第二节 非血管介入技术367

第七篇 器械检查369

第一章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369

第一节 心电产生原理369

第二节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370

第三节 心电图导联371

一、常用导联371

二、导联轴373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375

第一节 心电图测量375

一、心率的计算375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376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376

四、平均心电轴376

五、心脏钟向转位377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378

一、P波378

二、P-R间期378

三、QRS波群378

四、Q波379

五、J点379

六、ST段379

七、T波379

八、Q-T间期379

九、U波379

第三节 小儿心电图380

一、心率380

二、P波380

三、P-R间期380

四、QRS波群380

五、T波380

第三章 异常心电图381

第一节 心房、心室肥大381

一、心房肥大381

(一)右房肥大381

(二)左心房肥大381

(三)双侧心房肥大383

二、心室肥大383

(一)左心室肥大383

(二)右心室肥大384

(三)双侧心室肥大385

第二节 心肌缺血与S-T段与T波改变385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385

(一)心内膜心肌缺血386

(二)心外膜心肌缺血386

二、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386

三、心肌缺血的鉴别386

第三节 心肌梗死386

一、基本图形及机制387

(一)缺血型改变387

(二)“损伤型”改变387

(三)“坏死型”改变387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387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388

四、心肌梗死的不典型图形改变及鉴别诊断389

(一)不典型图形的改变389

(二)非Q波型梗死的鉴别诊断390

第四节 心律失常390

一、心律失常概述390

(一)激动起源异常390

(二)激动传导异常391

二、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391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392

四、期前收缩393

五、异位性心动过速395

六、扑动与颤动396

七、传导异常397

(一)心脏传导阻滞397

(二)干扰与脱节401

(三)预激综合征401

八、逸搏与逸搏心律402

第五节 药物、电解质对心电图的影响403

一、电解质紊乱403

(一)血钾升高403

(二)血钾降低403

二、药物影响404

(一)洋地黄类制剂404

(二)抗心律失常药404

第六节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404

一、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404

二、心电图的临床应用405

第四章 心电其他相关检查406

第一节 动态心电图406

一、仪器的基本结构406

二、导联选择406

三、临床应用范围407

四、分析注意事项407

第二节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407

一、运动试验的生理和病理基础407

二、运动负荷量的检查407

三、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方法407

四、运动试验的适应证与禁忌证408

(一)适应证408

(二)禁忌证408

五、运动试验结果的判断408

第三节 药物试验408

一、普萘洛尔(心得安)试验408

二、阿托品试验409

三、双嘧达莫试验409

第五章 超声检查410

第一节 超声检查基础知识410

一、超声波的基本概念410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410

三、超声显像原理412

四、超声检查方法412

五、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413

第二节 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413

一、心脏疾病的超声检查413

(一)正常超声心动图413

(二)常见心脏疾病声像图416

二、肝疾病的超声检查419

(一)正常肝声像图419

(二)肝常见疾病声像图419

三、胆系疾病的超声检查421

(一)正常胆囊及胆管声像图421

(二)常见胆系疾病声像图421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检查422

(一)正常胰腺声像图422

(二)常见胰腺疾病声像图422

五、脾疾病的超声检查423

(一)正常脾声像图423

(二)常见脾疾病声像图423

六、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肾上腺超声检查423

(一)正常声像图423

(二)常见疾病声像图424

七、妇科疾病的超声检查425

(一)正常子宫附件声像图425

(二)常见疾病声像图425

八、产科超声检查427

(一)正常产科超声检查427

(二)病理产科427

第三节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428

一、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检查428

(一)正常甲状腺声像图428

(二)常见甲状腺疾病声像图429

二、乳腺疾病的超声检查429

(一)正常乳腺声像图429

(二)常见乳腺疾病声像图429

三、眼部疾病的超声检查430

(一)正常眼超声声像图430

(二)常见眼部疾病声像图430

第四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431

(一)TCD检查的适应证431

(二)常用探查部位及其应用431

(三)正常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432

(四)常见疾病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32

第五节 腹部及周围血管疾病433

第六节 介入性超声436

(一)超声引导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436

(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及引流436

(三)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436

第六章 内镜检查438

第一节 基本原理438

第二节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438

(一)适应证438

(二)禁忌证439

(三)方法439

(四)上消化道疾病的内镜诊断440

第三节 下消化道内镜检查440

(一)适应证440

(二)禁忌证441

(三)方法441

(四)结肠疾病的内镜诊断441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41

(一)适应证442

(二)禁忌证442

(三)方法442

第七章 脑电图444

第一节 脑电图的记录方法444

一、脑电图描记仪与电极444

(一)脑电图描记仪444

(二)电极444

二、描记前的准备与电极安放445

(一)描记前的准备445

(二)电极的安放445

三、诱发试验446

(一)睁眼闭眼试验446

(二)过度换气诱发慢波试验446

(三)闪光刺激试验446

(四)握拳试验446

(五)睡眠试验447

(六)药物诱发试验447

四、干扰与伪差447

第二节 脑电图的成分448

一、脑电波的频率和波幅448

二、脑电波形分类448

三、异常波出现的方式和分布449

第三节 正常脑电图450

一、正常成人脑电图450

二、正常儿童脑电图451

第四节 异常脑电图451

一、癫痫451

(一)癫痫样放电的类型452

(二)诱发试验452

(三)癫痫常见的脑电图表现452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452

三、颅脑外伤453

第五节 脑电地形图453

第八章 肌电图454

第一节 检查方法454

(一)检查前准备454

(二)注意事项454

(三)检查适应证454

第二节 正常肌电图455

(一)针极插入和肌肉放松时的肌电图455

(二)轻收缩时的肌电图455

(三)肌肉不同程度用力收缩时和被动牵伸时的肌电图456

第三节 异常肌电图456

(一)针极插入及肌肉放松时的异常肌电图456

(二)轻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457

(三)重收缩及被动牵伸时的异常肌电图458

第四节 常见疾病肌电图改变458

(一)神经原性疾病458

(二)肌原性疾病459

第九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460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检查460

一、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460

(一)原理460

(二)方法460

(三)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461

二、甲状腺激素抑制试验462

(一)原理462

(二)方法及结果判定462

(三)临床意义462

三、甲状腺显像462

(一)原理462

(二)方法462

(三)图像分析与临床应用463

第二节 肾脏疾病检查463

一、邻碘马尿酸肾图463

(一)原理463

(二)方法464

(三)临床意义464

(四)临床应用465

二、肾显像465

(一)原理465

(二)方法465

(三)临床意义465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466

(一)原理466

(二)检查方法467

(三)图像分析467

第四节 肝胆疾病检查468

一、肝静态显像468

(一)原理468

(二)方法468

(三)适应证468

(四)正常图像468

(五)异常图像及其临床意义469

二、胆系显像469

(一)原理469

(二)方法469

(三)正常图像470

(四)异常图像及其临床意义470

第五节 骨显像471

(一)原理471

(二)显影方法471

(三)适应证471

(四)图像分析472

第十章 肺功能检查473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473

一、肺容积473

(一)肺容积、肺容量及其组成473

(二)测定方法474

(三)临床意义474

二、通气功能475

(一)肺通气量475

(二)用力肺活量475

(三)最大呼气中段流量475

(四)肺泡通气量475

(五)临床意义475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476

一、通气/血流比值476

二、弥散功能476

第十一章 心音图477

第一节 心音477

(一)第一心音477

(二)第二心音478

(三)第三心音478

(四)第四心音478

第二节 附加心音478

(一)舒张期附加心音478

(二)收缩期附加心音478

第三节 杂音479

(一)杂音的产生机制479

(二)杂音的分析479

(三)病理性杂音480

第八篇 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第一章 诊断疾病的步骤481

第二章 临床思维方法483

第一节 概述483

第二节 方法概要483

第三节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484

第四节 临床思维的误区—常见误诊、漏诊的原因485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486

一、临床诊断的种类和方法486

二、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486

第九篇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一、导尿术489

二、胸膜腔穿刺术及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491

(一)胸膜腔穿刺术491

(二)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492

三、腹膜腔穿刺术492

四、心包腔穿刺术493

五、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抽脓术494

(一)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494

(二)肝穿刺抽脓术495

六、骨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496

(一)骨髓穿刺术496

(二)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497

七、淋巴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498

(一)淋巴结穿刺术498

(二)淋巴结活体组织检查术498

八、腰椎穿刺术498

九、膝关节腔穿刺术500

十、前列腺检查及按摩术500

十一、中心静脉压测定501

十二、乙状结肠镜检查术502

十三、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503

附录 常用检验项目的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5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