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诸病源候论发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诸病源候论发微
  • 孙理军,李翠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54274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42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诸病源候总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诸病源候论发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诸病源候论》版本流传考1

二、《诸病源候论》援引文献述要6

(一)《素问》8

(二)《灵枢》10

(三)《难经》12

(四)华佗14

(五)张仲景15

(六)《神农本草经》17

(七)王叔和《脉经》18

(八)皇甫谧《针灸甲乙经》21

(九)葛洪《肘后备急方》22

(十)范汪24

(十一)陈廪丘25

(十二)《小品》26

(十三)刘涓子28

(十四)陶隐居29

(十五)赤松子30

(十六)《无生经》31

(十七)《养生方》32

(十八)《养生方导引法》33

(十九)《养生禁忌》35

(二十)《上清真人诀》35

(二十一)《养生方要集》35

(二十二)道弘道人36

三、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37

(一)巢元方及其《诸病源候论》37

(二)《诸病源候论》的主要内容40

(三)《诸病源候论》析要43

(四)巢元方的学术思想58

(五)巢元方的学术经验63

四、《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学的主要贡献67

(一)疥疮68

(二)创见性地提出传染病病因为“乖戾之气”69

(三)确切论断绦虫病69

(四)首次确论无子与男性有关70

(五)首次揭示酒皶鼻的病因70

(六)首次详论血吸虫病70

(七)对泌尿系结石有了初步认知71

(八)最早而系统地记载了乌头、钩吻等中毒的详细症状71

(九)首次论述体质致病71

(十)首论新生儿破伤风72

(十一)最早记载夜盲症72

(十二)卓越的外科学贡献72

(十三)首论麻风病73

(十四)首次记载了糖尿病重症及并发症74

(十五)详论脚气病74

(十六)科学论述中耳炎,最早记载耵聍74

(十七)丰富翔实的导引法承前启后75

五、《诸病源候论》对五脏生理病理的认识77

(一)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77

(二)对肺生理病理的认识78

(三)对肾生理病理的认识79

(四)对心生理病理的认识80

(五)对肝生理病理的认识81

六、《诸病源候论》对奇经理论的贡献82

(一)冲任与女性生理82

(二)冲任与女性病理83

七、《诸病源候论》对中医体质理论的贡献86

(一)重视小儿体质特点86

(二)重视特禀体质87

(三)重视体质与发病的关系88

(四)重视体质与发病倾向的关系89

(五)重视体质与方药耐受性的关系89

八、《诸病源候论》对毒邪病因学的贡献91

(一)首次对毒邪种类进行系统分类91

(二)毒邪致病论述全面94

(三)直接用毒邪命名证候名称94

(四)毒邪致病范围广94

(五)讨论95

九、《诸病源候论》经络病机96

(一)应用广泛,经络病机在病机分析中占主导地位96

(二)系统完整,从经络病机中可以看到整个经络学说的缩影97

(三)用法谨严,针灸治疗以经络病机为依据99

(四)言之有据100

(五)富于创新,对医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01

(六)当今探讨经络病机的价值所在102

十、《诸病源候论》的五脏病诊断思想104

(一)解析五脏机理,明辨五脏证候分类104

(二)辨识五脏病虚实,确立五脏病治则105

(三)判断五脏病预后,指出五脏病宜忌106

(四)诊察五脏病脉象、判断病情顺逆107

十一、《诸病源候论》论腹诊109

(一)腹诊的内容109

(二)腹诊的手法111

(三)腹诊的意义112

十二、《诸病源候论》有关病候与疾病的概念115

(一)《诸病源候论》所列之“候”并非都是疾病概念115

(二)从分类病名及定义看《诸病源候论》的科学性117

(三)从“国标”看对《诸病源候论》的继承118

(四)待研病种121

十三、《诸病源候论》论外感热病123

(一)《诸病源候论》对外感热病的贡献123

(二)《诸病源候论》外感热病的内容128

十四、《诸病源候论》论妇科学134

(一)《诸病源候论》对妇科学的贡献134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妇科证候学的贡献152

(三)《诸病源候论》崩漏浅析154

(四)《诸病源候论》养胎保健思想探讨157

十五、《诸病源候论》论儿科学163

(一)《诸病源候论》儿科学术思想探析163

(二)《诸病源候论》小儿养护观初探174

(三)《诸病源候论》对儿科学的贡献176

十六、《诸病源候论》论男科学180

(一)《诸病源候论》对男科学的贡献180

(二)《诸病源候论》男科学术成就187

十七、《诸病源候论》论中医眼科191

(一)《诸病源候论》中医眼科学探析191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眼科学的贡献199

十八、《诸病源候论》论寄生虫病205

(一)《诸病源候论》对寄生虫病的贡献205

(二)《诸病源候论》论血吸虫病208

十九、《诸病源候论》肛肠病候浅识213

(一)详论痔病,兼顾他病213

(二)病因病机,综合考虑215

(三)防治方法,导引为主216

二十、《诸病源候论》论皮肤病学217

(一)《诸病源候论》皮肤科病候命名分类特色研究217

(二)巢元方对皮肤病学的贡献224

(三)《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228

二十一、《诸病源候论》论外科学233

(一)从《诸病源候论》看隋代的外科学水平233

(二)《诸病源候论》对开放性创伤合并症与并发症的认识237

(三)《诸病源候论》开放性创伤诊治特色初探241

二十二、《诸病源候论》论神志病变248

(一)《诸病源候论》对中国古代精神病学发展的贡献248

(二)《诸病源候论》神志病变与脑病辨证254

二十三、《诸病源候论》论养生学258

(一)《诸病源候论》对养生学的贡献258

(二)《诸病源候论》养生刍议260

(三)《诸病源候论》中的养生方和导引法266

二十四、《诸病源候论》论痰饮病271

(一)《诸病源候论》对痰与饮的贡献271

(二)《诸病源候论》对中医痰病学术发展的贡献277

二十五、《诸病源候论》消渴睡卧疗法简释282

(一)睡卧养生法282

(二)睡眠导引法283

二十六、《诸病源候论》论虚劳285

(一)用虚劳之名概诸虚之疾285

(二)言虚劳之性乃虚实夹杂286

(三)明虚劳之机为气、血、津、精的失调288

二十七、《诸病源候论》论痹病292

(一)论病因,虚邪并重292

(二)论病理,不离气血292

(三)论病候,分类述证293

(四)论治法,独尊按导294

二十八、《诸病源候论》“血候”初探296

(一)吐血(呕血、唾血)296

(二)咳血297

(三)尿血297

(四)便血297

(五)阴道出血299

(六)肌衄301

(七)鼻衄301

(八)眼出血301

(九)牙齿出血302

(十)舌出血302

二十九、《诸病源候论》对睡眠医学的贡献303

(一)睡眠疾病303

(二)疾病与睡眠309

(三)睡眠养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319

(四)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322

(五)结语322

三十、《诸病源候论》论小便病323

(一)以证为纲详分类,癃淋二病本不同323

(二)论病因寒热津亏,察病位肾与膀胱324

(三)列类证鉴别,判断预后吉凶326

三十一、巢元方“灸背俞治五脏中风”说考析328

(一)五脏中风理论属外感风证复杂证候的五行归类法328

(二)五脏中风证属外感风邪直中脏腑的急证329

(三)灸背俞治五脏中风证的意义330

(四)倡用灸法重在回阳救逆,解救危急332

三十二、《诸病源候论》导引法334

(一)《诸病源候论·?瘘候》导引法浅探334

(二)《诸病源候论》导引法新解337

(三)《诸病源候论》的心病导引行气法354

(四)《诸病源候论》去虚劳导引法探析355

(五)隋唐时期的导引按摩358

(六)《诸病源候论》对宣导术的发挥363

(七)《诸病源候论》的“导引法”370

三十三、《诸病源候论》释词、释义376

(一)《诸病源候论》释词376

(二)《诸病源候论》叠音词的运用381

(三)《诸病源候论》重言释义387

(四)《诸病源候论》词语考释394

(五)《诸病源候论》语词札记403

《诸病源候论》学术思想研究论文题录(1981~2007)4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