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
  • 刘华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915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384页
  • 主题词:儒家教育思想-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教化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论题缘起和研究意义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17

四 重点与难点19

五 创新之处20

六 不足之处20

上篇 思想演进篇23

第一章 儒家教化思想的起源23

第一节 教化思想的概念和发端23

一 教化概念解析24

二 教化思想的发端30

第二节 教化思想的提出和创立34

一 孔子的教化思想35

二 孟子的教化思想39

三 荀子的教化思想42

第二章 儒家教化思想的发展时期48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儒家教化思想48

一“焚书坑儒”与“无为而治”48

二 董仲舒的教化思想与实践54

三 两汉教化群体的具体实践6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教化思想64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教化思想发展概略65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教化思想的突破70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教化思想实践的意义73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儒家教化思想76

一 隋代科举制的建立和取士标准的儒家化76

二 唐代科举取士标准与儒家教材的丰富完善78

三 唐代儒家教化思想的具体实践80

第三章 儒家教化思想的完善时期84

第一节 宋代的教化思想84

一 两宋时期儒家教化思想发展概略84

二 宋代儒家教化思想实践的发展完善89

三 朱熹的教化思想和实践94

第二节 元代教化思想发展与实践100

一 元代儒学及教化思想发展概略100

二 元代书院的教化实践和影响104

三 元杂剧的教化意蕴分析106

第三节 明代的教化思想108

一 明代文教政策对儒家教化思想的推动108

二 明代女性伦常教化概述111

三 乡约推广与地方士绅群体的教化之功112

四 王守仁的教化理论及实践115

第四节 清代的教化思想120

一 清代统治阶级的教化思想和制度设计120

二 清代社会教化体系的建成124

三 边远落后及民族地区的教化扩展126

第四章 儒家教化思想的危机时期129

第一节 近代“西学”的挑战129

一“西学东渐”浪潮与儒家教化思想的衰微130

二 自强求变思潮与儒家教化思想的衰落132

三 教育改革带给儒家教化的制度冲击136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性教化的生成138

一 现代性教化理念的滥觞139

二 现代性教化的对象、目的与实践144

中篇 思想内涵篇151

第一章 儒家教化的理念论151

第一节 核心:修己安人151

一 教化主体的自我提升——修己152

二 教化主体的价值实现——安人154

第二节 原则:仁义忠信161

一 仁的涵义与原则要求161

二 义的涵义与基本要求167

三 忠的内涵及其三个层次172

四 信的含义与实践应用178

第三节 目的:成己成物183

一 成己成物的内涵与要求183

二 成己成物的路径187

第二章 儒家教化的方法论194

第一节 礼教:克己复礼194

一 以礼约人的教化准备195

二 以礼化人到以礼立人的教化完成198

第二节 乐教:致中和203

一 乐致中和的内在逻辑204

二 乐致中和的教化意义206

第三节 政教:正己正人209

一 政教目的:己修民安的圣人治世209

二 以民为本的政教方法论实践212

三 正己正人、尊礼守度的政教原则216

第四节 刑教:抑恶扬善219

一 刑教依据——人性善恶的理论预设219

二 刑教意义——抑恶扬善的教化之功224

第三章 儒家教化的实践论228

第一节 知行合一228

一 知行合一的理论主张229

二 知行合一的特点和意义231

第二节 官学与私学234

一 上古三代时期的学校教化234

二 孔子的私学教化之功235

三 官学的教化特点238

四 私学教化体系的特点和作用240

第三节 家训与乡约242

一 家训与人的德行成长242

二 乡约的制度性教化与人的德性成长248

第四节 日用民俗中的儒家教化255

一 民俗教化功能及本质255

二 岁时节令中的教化思想——以清明节为例259

三 地方民歌的教化实践——以西北“花儿”为例261

下篇 思想对话篇267

第一章 教化与教育的区别267

第一节 目的:成人与成物267

一 当代教育目的268

二 儒家教化与当代教育的目的差异及原因272

第二节 本质:生命实践与智性活动275

一 当代教育本质的认识275

二 当代教育本质的异化及原因279

三 当代教育本质与儒家教化本质的差异282

第三节 方法:总体性与专业性287

一 当代教育方法的专业性特征分析287

二 儒家教化与当代教育在方法上的差异及原因291

三 当代专业化教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95

第二章 中西教化理论的比较298

第一节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评析299

一 苏格拉底的教化思想299

二 苏格拉底教化思想与孔子教化思想比较306

第二节 伽达默尔教化思想评析313

一 伽达默尔的教化思想314

二 伽达默尔教化思想与儒家教化思想比较318

第三章 功过得失与新生323

第一节 穿越历史时空的文明光芒323

一 儒家教化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323

二 儒家教化与诚信商业伦理的兴起327

三 儒家教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昌盛331

四 儒家教化与社会的和谐友善336

五 儒家教化与天地万物的和合与共340

第二节 面向未来世界的变革重构345

结语349

参考文献353

后记3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