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业教育学新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业教育学新编](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217284.jpg)
- 李向东,卢双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36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204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职业教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职业教育学新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
二、职业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
三、职业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2
四、职业教育学的价值14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概念17
第一节 教育与职业教育17
一、认识教育17
二、职业教育解析20
第二节 社会与职业教育28
一、社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互动28
二、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29
三、职业教育的政治与文化功能32
四、关于“教育先行”33
第三节 人与职业教育35
一、人的发展35
二、职业教育以职业为载体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37
三、职业教育以专业选择为中介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8
四、职业教育从个体谋生到自我实现的功能38
第四节 就业与职业教育39
一、解说就业39
二、职业教育能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42
三、职业教育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再就业43
四、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44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发展47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起源47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的48
二、原始社会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48
三、生产技术教育发韧于原始社会48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形成和过去49
一、古代的职业及其教育形式49
二、近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形成50
三、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确立52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其经验55
一、部分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55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63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73
一、职业教育价值与发展的基本估计74
二、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74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76
四、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模式趋向76
第三章 职业教育的目的与制度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目的79
一、职业教育目的概述79
二、我国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80
三、我国制定职业教育目的的依据85
四、职业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90
五、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91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育制度94
一、教育制度概述94
二、学校教育制度95
三、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制度98
四、职业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03
第四章 职业学校教师108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108
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108
二、教师职业的优越性111
第二节 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114
一、“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114
二、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要求117
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要求122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128
一、教师专业化的含义129
二、教师的成长历程130
三、教师职业资格制度133
四、教师专业化与开放性135
第五章 职业学校学生137
第一节 职业学校学生分析137
一、树立正确学生观137
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140
第二节 职业学校学生学习142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142
二、学习意志的培养143
三、学习方法的掌握144
第三节 职业学校学生德育145
一、德育含义145
二、德育理论流派146
三、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150
四、德育工作注意事项151
第四节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152
一、学生管理的含义152
二、学生管理的内容154
三、学生管理中常见问题160
第六章 专业与课程165
第一节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165
一、专业设置概述165
二、专业设置原则167
第二节 职业学校课程开发175
一、什么是课程175
二、职业教育课程特点177
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178
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趋势186
第七章 教学理念192
第一节 职业教育教学本质理念192
一、职业教育教学的含义192
二、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195
第二节 “一体化”教学理念198
一、“一体化”教学的含义199
二、“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运用200
第三节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202
一、行为导向教学的含义202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特点203
三、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运用204
第四节 能力本位教学理念204
一、能力本位教学的含义204
二、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运用206
第五节 互动共振教学理念209
一、互动共振教学的内涵209
二、互动共振教学的理论基础210
三、互动共振教学的运用212
第八章 教学模式215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215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215
二、教学模式构成要素217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218
四、教学模式与其他概念的区别219
第二节 常用教学模式221
一、认识过程模式221
二、发现探究模式224
三、动作技能训练模式227
四、参观教学模式231
五、项目教学模式233
六、范例教学模式235
七、模拟教学模式237
第九章 教学实践241
第一节 教学工作环节241
一、教学准备241
二、教学实施245
三、教学反馈247
第二节 教学技巧253
一、导入新课技巧253
二、提问技巧255
三、教学动作技巧257
四、教学幽默技巧258
五、教学语言技巧260
第十章 现代教育技术264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简介264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与特征264
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意义265
第二节 视听媒体教材的编制266
一、媒体教材的视觉要求267
二、光学投影教材的设计与制作268
三、视听觉媒体271
第三节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274
一、多媒体技术基础274
二、多媒体课件275
三、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方式276
第十一章 职业培训283
第一节 职业培训概述283
一、职业培训的含义283
二、职业培训的特点284
三、职业培训的类型285
四、职业培训的意义287
第二节 职业培训的过程289
一、职业培训需求分析与目标确立289
二、培训计划的制定292
三、计划实施阶段293
四、培训效果评价294
第三节 职业培训发展295
一、建立一个连续性的在职培训制度295
二、职业培训突出培养创业能力296
三、企业培训与学校培训相联系296
四、职业培训与就业密切联系297
五、职业培训的国际合作化297
六、职业培训更加灵活多样298
第十二章 职业准备教育300
第一节 职业指导300
一、职业指导的本质301
二、职业指导的理论301
三、职业指导的实施305
第二节 创业教育309
一、创业教育的本质内涵和时代意义310
二、创业者所必备的素质311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313
第三节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315
一、职业选择心理315
二、职业适宜心理319
三、职业流动心理321
第十三章 职业教育法制论第一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目的326
一、保证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327
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327
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职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造就合格人才328
四、解决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328
五、调整职业教育的外部关系,并促进其内部的自我完善329
第二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内涵330
一、职业教育法制330
二、职业教育制度331
三、依法治教332
第三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内容334
一、职业教育的体系334
二、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335
三、职业教育的举办337
四、职业教育的师资338
五、职业教育的经费340
第四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实施341
一、职业教育法制的遵守342
二、职业教育法制的执行342
第五节 职业教育法制的监督344
一、职业教育法制监督的含义344
二、国家机关的职业教育法制监督344
三、社会力量的职业教育法制监督345
第十四章 职业教育研究论第一节 认识职业教育研究348
一、职业教育研究的含义348
二、职业教育研究的特点349
三、职业教育研究的类型350
第二节 如何选择研究课题352
一、研究问题的来源352
二、研究问题的类型354
三、选择问题的准则354
第三节 准备课题申请书355
一、数据表356
二、课题设计论证356
三、课题研究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保证358
四、研究的进度和预期的研究成果358
五、经费预算358
第四节 选择研究的方法359
一、调查研究法359
二、实验研究法364
三、质的研究法365
四、行动研究法367
五、叙事研究法370
第五节 研究成果的表述371
一、研究报告371
二、学术论文373
主要参考文献376
附录: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378
后记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