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挑战·适应·开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挑战·适应·开发](https://www.shukui.net/cover/4/30216961.jpg)
- 孔令文,王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359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小学语文课-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挑战·适应·开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政治法律篇3
第一章 政治理论基础3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7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2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4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4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6
第四节 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18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18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1
第二章 形势与政策概述25
第一节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5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25
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几个关系27
三、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8
第二节“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0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意义30
二、港澳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32
三、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33
第三节 时代特征与对外政策35
一、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基本格局35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38
三、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对外政策40
第四节 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43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43
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46
第三章 法律常识49
第一节 法学基础理论49
一、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49
二、法的渊源和效力50
三、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51
四、法律关系52
五、法的制定和实施53
六、法律责任54
第二节 宪法54
一、宪法概述54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55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7
第三节 刑法57
一、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57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效力范围58
三、犯罪59
四、刑罚61
五、刑法分则概述62
第四节 行政法63
一、行政法概述63
二、行政行为64
三、行政复议66
第五节 民法67
一、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67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67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68
四、民事权利69
五、民事责任70
第二篇 市场经济篇73
第四章 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73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73
一、市场经济的涵义73
二、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特征76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78
四、市场经济的功能8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2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必然性8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和特征8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90
第五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行93
第一节 需求、供给和市场价格93
一、需求、供给的涵义及其影响因素93
二、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95
第二节 市场主体和企业制度97
一、个人97
二、企业99
三、企业制度100
第三节 市场竞争和市场垄断102
一、市场结构的划分102
二、完全竞争市场103
三、完全垄断市场104
四、垄断竞争市场105
五、寡头垄断市场106
第四节 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106
一、要素市场及其价格决定107
二、收入分配的市场化10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109
第六章 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112
第一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112
一、总供求的概念112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13
三、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分析115
第二节 货币与通货膨胀116
一、货币需求量116
二、货币供给117
三、货币均衡119
四、通货膨胀的类型120
五、通货膨胀的治理122
第三节 就业与社会保障124
一、就业与失业124
二、社会保障127
第四节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130
一、经济增长及其衡量指标130
二、经济发展132
三、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33
第五节 市场失灵和宏观经济调控134
一、市场失灵的必然性134
二、市场失灵的主要内容135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137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138
第一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38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138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39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140
第二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41
一、市场体系的涵义与构成141
二、建立统一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意义142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重点143
第三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45
一、宏观调控的必然性145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转变147
三、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和手段148
第四节 改革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50
一、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150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3
三、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155
四、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55
第三篇 管理技能篇161
第八章 政府机构及其改革161
第一节 政府机构设置及其管理161
一、政府机构设置的依据与原则161
二、机构编制管理的体制、内容与方法164
第二节 我国政府组织结构及其运作172
一、政府机构的类型172
二、我国政府机构的构成174
三、政府机构体制178
第三节 政府机构改革:回顾与前瞻180
一、建国以来历次机构改革回顾180
二、1998年的机构改革183
三、未来的展望185
第九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189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189
一、国家公务员和国家公务员制度189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及其意义190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93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上)196
一、国家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196
二、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197
三、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200
四、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203
五、国家公务员的奖惩制度206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下)211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制度211
二、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214
三、国家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制度216
四、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保险、福利制度218
五、国家公务员的辞职、辞退和退休制度220
六、国家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制度222
第十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225
第一节 公文写作概述225
一、公文的基本范畴与分类226
二、公文写作的特点与格式227
三、公文写作一般程序232
第二节 常用公文写作方法235
一、指挥性公文写作235
二、知照性公文写作237
三、报请性公文写作244
四、记录性公文写作248
第三节 公文处理流程249
一、公文行文规则250
二、公文办理环节251
三、公文管理252
第十一章 公关与礼仪254
第一节 塑造形象的科学与艺术254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254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258
三、公共关系的客体260
第二节 公共关系实务与技能263
一、公共关系的传播媒介263
二、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266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268
第三节 现代礼仪272
一、公共关系礼仪概述273
二、日常交际礼仪274
三、交谈礼仪276
四、迎送礼仪278
第十二章 职业道德283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283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283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285
三、职业道德的功能287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288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288
二、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290
三、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291
第三节 职业道德修养293
一、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及意义293
二、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和原则295
三、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297
第四篇 国情市情篇303
第十三章 国情概述303
第一节 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303
一、学习和研究国情的意义303
二、国情研究的特点305
三、我国当前国情的基本特征306
第二节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307
一、自然概况307
二、人文概况312
三、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315
四、政治制度概况320
第三节 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324
一、计划生育324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327
三、科教兴国战略331
第十四章 市情概述334
第一节 南京概况334
一、历史沿革334
二、自然状况335
三、行政区划及简况336
四、风景名胜340
五、文物古迹342
第二节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345
一、南京改革历程345
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347
三、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351
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取得较大变化352
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353
第三节 南京城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354
一、城市功能定位354
二、南京的发展战略354
第十五章“三观”教育35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359
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主要内容359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现实意义361
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途径363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365
一、人生观的涵义和作用365
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367
三、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基本要求369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观370
一、价值观的基本涵义370
二、加强价值观建设的现实必要性372
三、科学价值观的主要内容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