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第2卷
  • 车文博,郭本禹总主编;郭本禹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7276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082页
  • 文件大小:148MB
  • 文件页数:1137页
  • 主题词:精神分析学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弗洛伊德主义新论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精神分析的早期分裂1

第一章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3

第一节 荣格传略5

第二节 分析心理学的历史背景15

第三节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3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的方法与实践50

第五节 简要评价59

第二章 后荣格学派67

第一节 荣格学者及分析心理学思想的传播69

第二节 后荣格学派的形成77

第三节 后荣格学派的理论内涵与发展趋势86

第四节 分析心理学与中国98

第五节 简要评价104

第三章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111

第一节 阿德勒传略113

第二节 个体心理学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来源118

第三节 个体心理学的方法论126

第四节 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体系130

第五节 简要评价141

第四章 后阿德勒学派145

第一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名称争议与发展历程147

第二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主要人物156

第三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组织机构和刊物159

第四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实证研究164

第五节 后阿德勒学派的实践应用176

第五章 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理论191

第一节 亚伯拉罕传略193

第二节 思想来源197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与方法198

第四节 简要评价218

第六章 费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225

第一节 费伦茨传略227

第二节 思想来源233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观点与方法234

第四节 简要评价257

第七章 兰克的心理分析理论273

第一节 兰克传略275

第二节 思想来源280

第三节 心理分析学286

第四节 简要评价309

第二编 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319

第八章 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321

第一节 安娜·弗洛伊德传略323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思想331

第三节 儿童精神分析学的理论338

第四节 儿童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349

第五节 简要评价354

第九章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359

第一节 哈特曼传略361

第二节 思想来源363

第三节 自我理论367

第四节 简要评价379

第十章 斯皮茨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383

第一节 斯皮茨传略385

第二节 思想来源387

第三节 自我形成理论391

第四节 儿童精神病理学及其治疗观408

第五节 简要评价424

第十一章 玛勒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431

第一节 玛勒传略433

第二节 思想来源435

第三节 分离-个体化理论439

第四节 儿童精神病理学及其治疗观465

第五节 简要评价473

第十二章 雅可布森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479

第一节 雅可布森传略481

第二节 思想来源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内涵488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特征507

第四节 抑郁症及其治疗510

第五节 简要评价520

第十三章 埃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531

第一节 埃里克森传略533

第二节 埃里克森理论的形成与基本假设535

第三节 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540

第四节 心理治疗观564

第五节 简要评价566

第三编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571

第十四章 克莱因的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573

第一节 克莱因传略575

第二节 思想来源580

第三节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理论内涵587

第四节 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临床实践602

第五节 简要评价626

第十五章 拜昂对克莱因理论的发展629

第一节 拜昂传略631

第二节 思想来源634

第三节 拜昂的容纳功能观640

第四节 拜昂的团体动力学理论647

第五节 拜昂的精神病理学思想655

第六节 简要评价664

第十六章 费尔贝恩的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673

第一节 费尔贝恩传略675

第二节 思想来源682

第三节 纯粹性客体关系模式691

第四节 心理病理学观与治疗观703

第五节 简要评价716

第十七章 温尼科特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转向725

第一节 温尼科特传略727

第二节 思想来源731

第三节 理论观点737

第四节 治疗实践751

第五节 简要评价762

第十八章 巴林特对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769

第一节 巴林特传略771

第二节 思想来源774

第三节 巴林特的客体关系理论779

第四节 巴林特的精神分析治疗观796

第五节 简要评价808

第十九章 克恩伯格的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815

第一节 克恩伯格传略817

第二节 思想来源819

第三节 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821

第四节 边缘性人格组织理论835

第五节 移情焦点心理治疗849

第六节 简要评价859

第四编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865

第二十章 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867

第一节 科胡特传略869

第二节 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来源873

第三节 自体心理学884

第四节 简要评价903

第五编 关系精神分析学917

第二十一章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形成与发展919

第一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诞生过程921

第二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发展脉络929

第三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940

第四节 关系精神分析学的组织机构和杂志950

第二十二章 米切尔的关系精神分析学955

第一节 米切尔传略957

第二节 思想来源960

第三节 米切尔的关系冲突模式963

第四节 心理病理学及其治疗观984

第五节 简要评价993

附录1003

附录一 参考文献1005

附录二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1036

附录三 英汉术语对照表10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