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汉语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代汉语 上
  • 许嘉璐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2659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汉语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绪论1

目录1

第一章 文字6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6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6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12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16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21

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21

思考与练习21

二、汉字的结构类型37

思考与练习43

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变化45

一、字体的演进45

二、字形的变化55

思考与练习61

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61

一、异体字62

二、古今字63

三、通假字65

思考与练习68

第二章 词汇70

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70

一、古今词汇构成状况70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76

思考与练习82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82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82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83

三、词的引申义88

第三节 同源词95

思考与练习95

一、同源词的分类96

二、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100

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100

三、同源词研究的作用101

思考与练习101

第四节 同义词102

一、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102

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105

三、同义词的辨析108

思考与练习111

第一节 语法概述112

一、语法的继承和发展112

第三章 语法(上)112

二、词类113

三、实词、虚词及其他120

四、词与词的组合122

五、句子127

思考与练习129

第二节 句法130

一、判断句与判断词130

二、被动句133

三、述宾关系137

四、宾语的位置140

五、双宾语142

六、名词作状语144

思考与练习147

第三节 实词的活用149

一、名词用作动词149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152

三、数词用作动词154

四、活用的条件156

思考与练习159

第一节 称代162

一、人称代词162

第四章 语法(中)162

二、指示代词167

三、疑问代词174

思考与练习177

第二节 常见的重要虚词178

一、于、於、乎178

二、以、为180

三、而、则、虽、且185

四、如、若、然190

五、之、者、所193

思考与练习198

一、句子按语气分类201

第三节 语气和语气词201

二、也、矣、耳、焉203

三、乎、诸,与、欤,邪、耶207

四、哉、夫209

五、其、岂、唯211

六、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212

思考与练习215

第五章 语法(下)217

第一节 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217

一、“何如”、“如何”、“如……何”之属217

二、“孰与”、“……与……孰……”等219

三、“何以……为”、“无以……为”等221

四、“何有”、“何……之有……”、“何其”、“如此其”等224

思考与练习226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227

一、标点和语意228

二、标点和语法231

三、标点和音韵233

思考与练习235

第六章 修辞236

第一节 起兴 引用 借代237

一、起兴237

二、引用239

三、借代242

一、互文244

思考与练习244

第二节 互文 变文 连文244

二、变文246

三、连文248

思考与练习250

第三节 共用 变序 虚词连用250

一、共用250

二、双序252

三、虚词连用254

思考与练习256

一、重言257

第四节 重言 复重 顶真257

二、复重259

三、顶真260

思考与练习261

第七章 音韵与诗词格律262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262

思考与练习266

第二节 中古音与反切266

一、中古的韵母系统266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275

三、中古的声调系统279

四、反切280

思考与练习287

第三节 诗律287

一、字句有定289

二、用韵严格289

三、平仄协调290

四、讲求对仗298

思考与练习302

第四节 词律304

一、词的分类和常用术语305

二、词调、词牌、词谱307

三、词的句式和平仄310

四、词的用韵316

五、词的对仗320

思考与练习322

第五节 《诗经》与上古音323

一、《诗经》的韵例323

二、研究上古韵部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326

三、上古韵部328

四、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329

五、有关上古声母的重要论断331

六、上古声母333

七、上古声调334

八、音同与音近335

思考与练习338

第八章 训诂340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训诂340

思考与练习347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348

一、诠释词义348

二、疏通文意362

三、阐述语法365

四、分析篇章结构370

五、阐明修辞表达方式372

六、说明历史背景、典章制度374

思考与练习376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377

一、以形说义377

二、因声求义382

三、据文证义388

四、三种训诂方法的综合运用392

思考与练习393

第四节 训诂的术语393

一、曰、为、谓之394

二、谓、言395

三、犹396

四、貌397

五、辞(词)398

六、之言(之为言)398

七、统言(浑言)、析言;对文、散文399

八、读如、读若401

九、读为、读曰402

十、当为(当作)403

思考与练习404

第五节 两种不同的训诂形式404

一、训诂专著405

二、注释书410

思考与练习416

热门推荐